王贛愚(1906~1997),原名王家茂,字貢予,祖籍江西💂🏿♂️,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王贛愚出生於一個小職員家庭,幼時家境比較艱難🚔。7歲入私塾讀書💭,9歲在福州鶴齡英華書院學習。192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政治學系,課余從事譯作。1929年參加公費留美考試,被選派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獲政治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旋即又去英國倫敦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短期進修、訪問。1933年底回國,在南京中央政治學院任教授;1935年來南開任教,1937年南開大學遭日軍轟炸𓀒🏌🏿♀️,王贛愚隨校南遷昆明🦸;後被熊慶來校長聘為雲南大學教授🤹🏼♀️;1941年又返西南聯大政治系任教,直至1946年聯大結束,1946年他應聘到美國州立華盛頓大學政治系、遠東系執教🦹🏿♂️;1949年再度回國後,長期任教於南開大學🦴,先是擔任財經學院院長;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經濟系教授;1985年後任國際經濟系教授。
王贛愚作為一名著名學者,長期潛心於政治學和經濟學兩個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並有較深的造詣𓀖。根據時期的不同,他關註的學科也有所不同。新中國成立前,他基本上側重於政治學領域🪳;新中國建立後,政治系被取消🧚🏻♂️,他轉向於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大學求學時期,王贛愚思想活躍🫅👨🏿💼、勤奮好學🫲,尤對政治學有濃厚的興趣。當他還是清華二年級學生時,就參加了由世界書局主辦的全國英文論文競賽,名列榜首🐳。他經常為當時的《國聞周報》🏇🏽、《大公報》星期論文欄撰稿🫴🏻,並撰寫了大量政治學研究論文👨🏿🎓,陸續發表在《東方雜誌》、《民族》等刊物上✍🏿🤽🏼。在美、英🧑🏿🚒🫸、德三國的學習和進修,使他如虎添翼🏫,眼界大開,熟悉、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政治背景。如果說勤奮和聰穎為他在政治學方面取得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麽南開大學優越的學術環境為他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曾經說過:南開在教育上的成就不在於一味強調延攬現成的人才,更重要的在於藉伯樂識才之能,聘得年輕學者,予以適宜的研教環境,使其繼續成長👋🏻,卒有大成。30年代🥽,一批剛剛留美回國的青年學者📴,都想在事業上有所貢獻🚴🏼,他們對學術環境看得比較重要。南開的薪水雖低,但專心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學者,都認為有利於自己的前途。當時報載:南開“教授待遇雖不優,而能奮勉從事;有的教授在職十年🙅🏿,其他大學雖以重金邀約🧎🏻♂️,亦不離去。”王贛愚就是以這樣的眼光與抱負來南開任教的,被聘為政治學系教授時剛進而立之年。當時南開的政治學系有較為深厚的基礎🤚🏼。從學校建立起一直是文科的一個重點,歷年來雖經數次科系變動,但以政治類課程為主的學系始終弦歌不輟,而且非常活躍,學術氣氛頗為濃厚。正如一篇介紹該系的文章中寫道:在這裏,“你可以自由地研究各種政治思想、製度🤶🏼🙅🏻♂️、人物和現象♨️,你可以聽到盧梭、孟德斯鳩的學說;你可以明英美的政治🔰😉,也可以明蘇聯的製度;……你可以清楚過去的演變,也可以判明未來的進程𓀊。”著名的學者余文燦、孫啟濂、胡理(美籍)👩❤️💋👩、徐謨🔌、沈仲端、肖公權等曾先後執教該系,其中不少是有聲於時的學者,其學術文章👎,均已馳譽海內🍬。處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中,王贛愚的學術抱負得以施展。他開設的課程有中國當代政治問題、政治學原理、比較政治⌛️、國際法、國際關系、西洋政治思想史等,這些課程講解了國家的起源及性質🔁,政治的分類及異同,尤其比較詳細地用比較的方法研究了英美等國的政體現狀🥳,從而拓展了該系的授課內容💃🏽。由於才學得以發揮,加之當時校長張伯苓處處創造“家庭學校”的氣氛——如新教師到校,召開茶話會🏄♂️;每到放假學校宴請全體教職人員🐱,以酬謝一年之辛勞☑️,一切融融和暢,這一時期是王贛愚最為愉快的時期之一🙍🏽♀️🤦🏽♂️。
1937年南開遭侵華日軍轟炸,被迫南遷🏓,與清華⛹🏻♀️、北大合組西南聯合大學🧏🏿♂️。王贛愚即先到達雲南,與龍雲🫠、繆雲臺等相識,做了一些中間工作🤏🏽,為建立西南聯大付出了一定的心力。1941年🏯,王贛愚復返西南聯大政治系任教🕷。盡管環境惡劣🏊🏿♀️,仍在政治學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與張奚若、錢端升兩教授被稱為“西南聯大政治系三傑”。
西南聯大設有文學🎒、理學、法商、工學、師範等5個學院26個系🏄,全校教師350人左右,約占當時全國國立大學教師總數的9%~10%,集中了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界的一大批精英。政治學系隸屬法商學院,系主任為張奚若(後為崔書琴)💥。在此期間,王贛愚除以前開設的一些課程外🧙🏽♀️,還與錢端升合作講授了中國政治製度等課程。教學研究之外🎲,還積極
在各種講座、演講活動中,縱論時勢🍜。當時的法商學院經常舉辦時事政治方面的演講,如1944年主辦憲政問題系列演講,歷時兩月有余👷🏽♀️,內容包括憲政與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1945年又主辦了“戰後的中國”系列講座4️⃣,對戰後中國的國防🗣、政治、經濟📭、人口等問題展開討論🍰,王贛愚均積極參加。在中國國際同誌會雲南分會舉行的“現代問題”演講🙈、女青年會舉辦的國際問題系列講座中,他進行了“自由主義的危機”、“印度政治與中國前途”、“美國經濟狀況”、“法德政治製度”等演講,受到學生的歡迎🐬。
西南聯大期間也是王贛愚在學術研究上的豐收期🪽。1941年,他的《中國政治改進》出版,該書系以前發表過的論文整理而成🧚🏿。在書中,王贛愚認為🍲,任何國家在政治上有長足的進步,先決條件是國家統一🍼。抗戰是除舊革新的大時機,在政治上尤其應從觀念到習慣上,進行自我檢討。他說:“我國政治向來失之於法者少🦶,失之於人者多🖖🏿,因此談政治改造者🤠,對法固應重視,而對人更不容疏忽”。在此基礎上🦁,他闡述了中國政治製度的特點♌️,對於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影響進行了批評,同時也評析了國民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以及人事行政方面的種種弊端。接著👂🏻📿,《中國地方政府》(The Local Goverment of China——A Study of the Adiministrative Nature of Local Units, 1945年)🧔、《新政治觀》(1946年)、《民治新論》(1946年)和《民主獨裁和戰爭》(1947年)等專著先後出版❤️。《中國地方政府》是他用英文撰寫的著作🧹,對秦漢至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歷史變遷做了詳盡的闡述,認為中國歷代政府的主要弊端是中央集權程度高,權力過分集中影響地方自治發展;主張孫中山的均權思想,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該書的出版在西方國家引起較大反響,至今國外許多研究中國政治製度的學者仍在引用書中的觀點。後三部專著通過介紹美🪀、英、法等國的政治製度,分析了當代政治的哲學背景及特點,闡述了民主政治與獨裁政治的對立,抨擊了法西斯獨裁政治,並指出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實行獨裁政治是沒有前途的👺。這些政治學著作的出版奠定了王贛愚在中國政治學領域的學術地位,也是他政治學思想成熟的一個標誌🥄。
抗戰勝利後,王贛愚於1946年應聘赴美講學🥼🤵🏻♂️,同時兼任復校後南開大學的政治系主任(未到職,由陳序經兼代)🛜。1949年1月✊,天津解放。8月,王贛愚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再度回南開執教👷🏿♀️,當時南開政治學系已撤銷🥜,他被任命為財經學院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並被選為校務委員會委員🗞。新中國剛成立🚂,百業待舉,教育界也面臨著教育體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繁重而又艱巨的改革任務🌙。他積極參加,推動了財經學院的各項改革🚶🏻♂️。
南開大學財經學院是一個有較長歷史、基礎雄厚的學院,最初為商學院,後改為政治經濟學院👆🤬;解放後,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培養財經幹部的迫切需要🕉,更名為財經學院,設有政治經濟系、財政系🌒♉️、金融貿易系(後分為金融系和貿易系)、會計統計系(後分為會計系和統計系)👙、企業管理系、經濟研究所和貿易專修科。通過一系列改革,財經學院明確了對學生進行理論與技術並重的訓練👾,培養學生以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及方法處理實際財政經濟問題的能力,造就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科學技術業務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級建設人才的任務。該院各系圍繞這個任務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比如當時稱財經系為“新中國理財能手的保姆”,金融貿易系為“高級金融人才的源泉”,會計統計系“精打細算、實事求是”等等,其與國家經濟建設的緊密結合略見一斑🏃。為了更快地培養出大批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人才,當時中央貿易部特委托財經學院創設一個華北最大的培養貿易人才的貿易專修科,王贛愚親自擔任主任🤼♂️🌹。此外,王贛愚還兼任經濟研究所所長,該所是南開歷史最悠久的研究機構,早已馳名海內外⏭,自1935年始基本每年招收研究生🙍,是培養高級經濟人才的基地🧑🏽⚖️💤。王贛愚兼任所長期間,親自講授“馬列名著選讀”等課,培養出一批著名的經濟學家🫴🏿,如谷書堂🎏、熊性美、李競能、何自強等。
1952年院系調整,王贛愚從大局出發,積極參與了此項工作,作為“京津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開大學籌備委員會”13位委員之一,為南開的院系調整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後,他還兼任天津市司法局局長。
一個已過不惑之年的人,尤其是在某個領域已有成就時,改變學術方向是較困難的,既有年齡的限製,又有功名所累🎉🏃♂️,要有前功盡棄的準備。王贛愚勇敢地面對現實🦻,適應形勢的需要轉攻經濟學,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先後開設了馬列主義基礎、國家與法權、政治經濟學史、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批判等課。他結合教學需要,積極進行科研🕠,撰寫教材和論文。其中與季陶達🧑🏼🌾、紀明山等教師合編的《政治經濟學史》🤱🏻,由於選材面廣👨🏿💻,分析深刻,成為當時國內唯一的資料較為完備的教材。在講授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批判的教學過程中,他以聯邦德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思想和以美國羅斯托為代表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為講授重點🩶,引起經濟學界的關註。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小冊子《西德新自由主義》和長文《經濟成長階段論》,對當時盛行的所謂不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最後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的觀點和傳統的自由主義思潮進行了嚴肅批判,維護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此外,他還撰寫了《我國憲法草案的人民民主性質》➾,《批判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唯心觀點》等大量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的報刊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王贛愚煥發了青春。對當代經濟的發展給予極大關註🧔♂️,他認為,當代國際經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既分化,又聯合;我國要建立新的經濟體製👩🏻⚕️,要配合政治的變化,以政治扶持✵👩🦯➡️、促進經濟的發展⏩,政治推動經濟🌳,經濟是基礎。先後撰寫了《資本國際化與跨國公司》💸、《國際經濟法初探》等論文。1983年🦤,他不顧年邁,率領天津部分專家學者赴閩考察,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王贛愚為人正直,平易近人,特別關心青年學者的成長,對培養研究生工作,認真負責。1986年✍️,在他80歲的時候🧪,還認真備課,為國際經濟系的研究生班講授國際經濟法。他學識淵博🪡,講課內容充實🧅,經常有校外人員前來聽課,或者邀請他到校外去講課🧚🏿♂️。由於年齡的緣故🐫,他終於體力不支👷🏽♀️,暈倒在講臺上🥗👨🏻🍳。離休以後,他仍關心時事👨🏼🔧,關心改革開放🛐。
王贛愚追求進步👉🏼,在新中國成立後的40余年風雨中😯,歷盡坎坷,但他追隨共產黨鍥而不舍,義無返顧🪢。民主革命時期,他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倡導民主,宣傳憲政。1935年在南開任教期間,因華北局勢危機,他和幾位同仁在《益世報》上發表了多篇國事論文,呼籲國內團結,共同抗日𓀏。西南聯大時期,對國民黨抗日不力和官僚機關的腐敗產生了厭惡之心🦸🏻♀️👩🌾。1946年,李公樸和聞一多遇難,使他進一步堅定了反蔣抗暴的決心。他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在教授會議上主張罷課🚣🏻,支持學生運動🧑🏽🦱。同時經常參加反蔣宣傳活動,參加主編《今日評論》👏🏽、《自由論壇》、《當代評論》等進步刊物👰🏻,揭露和抨擊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成為當時西南聯大有影響的民主進步教授之一。1946年在美國華盛顧大學任教期間🙅🏼♂️,經常撰文或者講演🤵🏼⛸,贊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批評國民黨統治👨🏼🏭。1947年5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校二百周年紀念會上,應邀做了《對當前中國政治的觀察》的演講⚜️,引起中美輿論界的關註,被國民黨報刊稱為“中共的尾巴”。50年代,他曾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雖未被批準👨🏼🦲,但他毫無怨言🧏♂️,對人民的事業盡心盡責。十年“文革”🤵🏿♀️👩🏽⚖️,雖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多年心血積累的書稿被付之一炬,珍藏的名貴書畫被洗劫一空,但未改變他對黨的信念。“文革”結束後👩🏻🏫🙆🏽♂️,他以杜甫的“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自勵,決心為黨和國家貢獻余熱。80年代,他又多次提出入黨要求。他在思想匯報中寫道:“對我來說➛,申請入黨不是為了獲得什麽‘尊稱’🏩,取得什麽‘資格’🧙🏿,而是為了實現黨的最終目標而奮鬥”😮💨⛹🏻♀️,“我雖已屆耄耋之年,但尚能為黨為人民做有益的事,有一份熱,發一份光”🍕。1988年10月21日🦸♂️👨👩👦👦,黨終於接納了這位年已82歲的老學者🖊,從此𓀏☔️,王贛愚追尋了幾十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他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感慨萬端地說:“我要當一個忠誠的戰士🦶🏼,把剩余的光和熱貢獻給人民🐾。”王贛愚教授對祖國有一顆赤子之心⚔️🧑🏻🦽,他認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求學🔚,都是為了報效國家,而不是為了自己生活的舒適。基於這種信念,1933年在哈佛完成學業就回國任教;1949年毅然放棄異國的舒適生活和優厚待遇🤵♂️,沖破重重阻力,懷著報國之心回到祖國🧏🏽♀️,來南開執教👨🦼🦹🏿♀️。王贛愚夫婦身邊無子女,獨生子已是美國一所大學教授🤸🏿♂️🧫,加入美國籍👂🏼。他們夫婦與兒媳和兩個孫女🏀,都未見過面🏤🧚🏽♀️。許多人曾勸說兩老到兒子身邊生活,但他總是說,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教授⚙️,我的事業在中國🦸♂️,怎麽能躲在異國過優裕的生活呢?由於親人的一再懇求,他才於1983年與夫人一起赴美探親。他在美國有許多親朋好友和學生,紛紛邀他作客🌡、座談😩、演講。他介紹中國四化建設的成就,熱情回答人們就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祖國和平統一等所提出的種種問題。然而,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使他遭到沉重打擊——和他共同生活了50年的老伴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逝世🧜🏿♀️。噩耗傳開,親朋故舊紛紛登門慰問並挽留他定居美國🪅。一位學法律的親戚勸他說:你過去曾長期在美國居住並工作,獲有永久居住權。你的直系親屬又都在美國,按照美國法律🤙🏻,只要你本人同意🛄,就可立刻辦手續,取得美國公民資格。為了表明他堅決回國的態度,他給南開大學發了一封電報🧚🏽,愛人病逝🥸,我即返回。終於提前9個月踏上歸途,回到了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回到了他眷戀著的南開園。南開大學派專車到首都機場迎接他📫,對他回校後的生活作了妥善安排👨🏽🎤,各方面倍加照顧。他說🙂↕️:“無論發生什麽事也割不斷我同祖國、人民的聯系。留在美國,生活雖優裕🕠,可精神空虛🧝🚵🏿♂️。我怎能坐在軟軟的搖椅上🤷🏽♀️,一天天看著時光白白逝去呢!我回來還要盡力工作👨🏼💼,為祖國多貢獻點余熱。”殷殷之情,拳拳之心⬛️,這就是他的中國心!
王贛愚教授以這樣的赤子之心走完了他的余年🤏。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畢生獻身教育🐷、獻身南開的著名學者👐🏽。
(原載《南開人物誌》 作者:李旭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