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彭疆南 周揚
祁斌: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客座教授
主要經歷:
1985~1991年👨🏼🍳,讀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2~1995年👨🏻⚕️,攻讀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
1995~1997年👜,攻讀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MBA)👵🏿;
1997~2000年👋,在美國華爾街工作,曾供職於高盛集團資產管理部,後在紐約一家風險投資基金任合夥人;
2000年✅🖐,回國,任中國證監會戰略規劃委委員;
2001~2005年👰🏼,任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其間中國基金業的規模從562億發展到近5000億🪚;
2006年,任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
自我評價:深感慶幸的是,能夠在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崛起過程中盡到自己一點綿薄之力。
這是一份很有意思的簡歷🦹🏽♂️,僅從寥寥數行字中就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經歷頗有些傳奇色彩。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畢業後,他到國外學習尖端生物學,拿到碩士學位並通過博士資格考試以後,卻又轉而去讀MBA,繼而躋身於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而當他對於華爾街的一切得心應手之時🟤,他又毅然選擇了回國,成為中國證監會的官員——這就是我們的85級物理系意昂祁斌👮🏼♀️。
從物理到生物🦹,再到金融
采訪祁斌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忙得幾乎沒時間坐下來喝杯水。在兩個會議間隙,他開始了與我們的交談。祁斌本人看起來與照片裏儒雅樸實的學者形象並不太一樣👮🏿♀️,看起來更像一位身負重任的實幹家🧝🏻。
祁斌認為🚶♀️➡️,從最初的物理到後來的生物📩,再到最後選擇的金融,自己學過的三個專業看似互不相關,其實有內在的必然聯系,而他的這種轉換在這一代人中也是頗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受家庭背景的影響,剛開始上大學時他選擇了物理專業。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一本叫《第三次浪潮》的書讓當時很多像祁斌這樣的年輕人相信🧑🍳,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因此他在赴美留學時選擇了生物。
到了美國之後,他從本科時的物理改學完全沒有基礎的生物學研究生,跨度之大可想而知🧯🏌🏽♀️。經過一段時間並不輕松的學習和研究,他開始思考這樣一個現象🤾🏿:從學習成績和科學素質等各方面看,我們中國人並不比美國人差,在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往往是所在班裏成績最好的學生𓀀😂,可是為什麽在過去的30年中,全世界的高新技術產業大多數都在美國興起,並且遠遠超越其他國家✭,包括其他的發達國家♢?經過觀察和思考,他逐步認識到,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有一套促進科學技術向高科技產業轉換的有效機製。於是𓀃,他下定決心去研究和探索這種機製。
碩士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他所研究的是當時生物物理學裏熱門的“鈣離子通道”課題,繼續下去無疑可以成為一名從事尖端生物學研究的學者。然而這時🤶,他做出了一個令他周圍同學和老師非常吃驚的決定——負擔高達幾萬美元的學費,轉赴自由市場經濟的搖籃——芝加哥大學攻讀MBA學位⚧。
從華爾街到證監會
作為是較早進入美國頂尖商學院學習的中國人之一,祁斌逐步認識到,金融體系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資本市場是這核心的核心,資本市場將在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他下定決心要躋身到華爾街——全球金融體系跳動的心臟👨🏻🦰,去獲得第一線的經驗。MBA畢業前的那個冬天,他只身來到大雪紛飛的紐約🖖🏻,一家一家地叩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大門👃🏻。經過激烈的競爭💆🏻♂️,他成為當年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進入紐約華爾街實務部門的極少數畢業生之一👩🏽✈️。此後,他在投資銀行的各個主要領域中得到了寶貴的實務經驗並取得優秀的工作業績, 並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成為華爾街一家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的合夥人✨。在世界著名的高盛公司工作期間😏,他負責120億美元的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和風險管理,投資領域涉及全球各大主要資本市場。
然而,在華爾街工作數年之後🧑🍳➝,祁斌卻又放棄了經過艱苦努力所獲得的這一切,毅然回國並選擇一種相對清貧的生活方式🔼。要理解其中的原因➙,如果我們聽聽當初他轉學金融時與生物學導師的對話🧑🧒,可能會有所幫助。
11年前,當祁斌提出放棄生物學研究轉而去攻讀MBA的決定時,他的生物學導師——在美國生物學界頗有影響的老教授百思不得其解,覺得他成績很優秀為什麽要放棄科學研究👁。祁斌問導師,他們從事的研究離應用有多遠😵,導師回答說🧦,最短也要五十年🦆,長一些的話可能要一百多年。祁斌告訴導師:“我來自於一個發展中國家,我還是希望能學到我的國家最緊迫和最需要的東西。經過幾年的思考🚵🏼♀️,我認識到,對中國來說,在某一個科學領域上趕上發達國家很重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需要建立起一套新的機製,以推動各個科技領域的進步和科技產業的全面發展。所以🤷🏽♂️🆓,我決定轉到經濟領域。”導師被他這段話打動了🤹🏽♀️,主動提出要為他進入芝加哥商學院寫推薦信😓。
祁斌說,不管華爾街的一切有多麽誘人,那對於他來說都只是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從遠渡重洋負笈留學的第一天起,他一直都是想要盡快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多的工作經驗❣️,早日回國報效祖國🤦🏻。這個機會終於來臨,2000年🖕,應中國證監會邀請,祁斌毅然放棄華爾街的高薪⚪️,回國工作🧗🏻♀️,任中國證監會戰略發展委委員,參與到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事業中來🦶🏼。
資本——大國崛起的力量
研究和探討中國崛起的道路和抉擇是從近代到現代每一代中國知識分子所思考的永恒的主題⛸。2005年🏄🏿♂️,祁斌編譯的《偉大的博弈》一書🟩,在全中國的知識界、政府官員和高校學生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在2005年各大圖書市場的經濟類暢銷書排行榜中,《偉大的博弈》均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由於這本書的出版以及祁斌隨後所做的一系列講座和訪談,使得資本市場與大國崛起的概念開始得到社會和決策層的廣泛認同🆒,也使得無數讀者從美國崛起的歷史中解讀到資本市場在大國崛起過程中的重要性,並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和經濟崛起的推動者。
在中央黨校的課堂上,祁斌講到🥚,今天的中國經濟𓀊🏋🏽♂️,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人均GDP和發達國家相比較💅🏽,仍然有很大的距離,而從經濟運行的效率來看🛀🏿🚣🏼,這個差距更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決定了一個國家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就決定一國經濟發展的“加速度”🧍♀️,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日漸成為新世紀中大國博弈的製高點。因此,歷史給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提供的深刻啟示是,對中國這樣一個正在崛起並追趕發達國家的大國來說,資本市場的建設是一個基本國策,必須放在一個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待⏭。
祁斌回憶🙍,上世紀80年代在清華學習的他們一代學子都認定了“科技興國”的道路🚵🏻♂️,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和思考,他認識到,我國要真正實現高科技領域的崛起🤾🏽♂️,除了在一些已知的科技領域追趕發達國家,更為重要的是構建一套自主創新機製,用這套機製來推動我們在已知和未知的領域追趕甚至超越發達國家,而這套機製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資本市場。簡而言之❤️🔥,就是要實現從“科技興國”走向“資本強國”🕜。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要依靠資本對社會資源有效的配置和對高科技產業的發現🚶🏻♂️➡️、篩選及推動,而這些,只能通過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來實現。也就是說,高效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真正強大起來的核心推動力之一。
回想回國工作的六年,祁斌深深地感到,自己成長的每一步🍻,都得到了組織的培養和同事們的幫助,使他完成了從出國前的學生到現在的領導工作崗位,以及從一個海外留學人員到了解中國國情的雙重轉變過程🤟🏻。2000年10月,回國伊始的祁斌被組織委派前去調查當時沸沸揚揚的“基金黑幕”事件,這項工作使他開始介入了中國基金業。當時,深陷“黑幕”事件的中國基金業一片蕭條👃,徘徊不前。從推動中國第一只開放式基金開始,祁斌和他的同事們將華爾街的金融實踐與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引導基金業進入了開放式基金的時代🤷🏻♂️。他在隨後主持工作期間,在領導的指導下,實施了一整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市場化改革方案,有效地推動基金行業的發展。六年後的今天,中國基金業在嚴酷的市場環境下逆勢崛起📊✋🏽,從2000年的500多億的規模增加到今天的近6000億🧑🦯,並成功地“克隆”了全球所有主要的基金品種🌳,走過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的道路💜。開放式基金悄然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廣大投資者最為喜愛的投資品種。短短幾年內,中國基金業成長為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基金業的崛起,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並為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其他製度性建設和改革奠定了基礎。
2006年,祁斌出任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主持有關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戰略🧗♀️、金融創新和政策研究工作👼🏿↗️。隨著以股權分置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順利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在2006年實現了從三萬億元到七萬億元的規模的躍遷🚴🏿♂️,一舉成長為全世界第一大新興市場。祁斌和千千萬萬的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一道👩🏼🏫,正邁著堅實的步伐,踏上重要的征程。他們的目標是,把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為全球最重要,也最有競爭力的金融市場之一,以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在2005年各大圖書市場的經濟類暢銷書排行榜中🪃,《偉大的博弈》均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