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何奕工(1982)
翻開何奕工博士的簡歷👨🏼🔧,我們不僅為他刻苦的求學之路和眾多的科研成就所折服。
何奕工在實驗中
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82、1984年連續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理學學士和理學碩士學位;1989年又獲得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工學博士學位🤹🏽,1993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完成了博士後研究。
截至目前,他已在國內外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篇🌿,其中20篇發表在國外著名學術期刊和會議論文集上。他已申請研究發明專利25項🧰:其中19項中國專利,4項美國專利,2項歐洲專利🌾🏇🏼,已授權19項。他還參與了美國化學會出版的專著《Selectivity in Catalysis》,(ACS Symposium Series 517, Edited by M.E. Davis and S.L.Suib,1993)、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綠色石化技術的科學與工程基礎》的撰寫。
何奕工在中國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已經十多年了,曾獲中國石化總公司勞動模範稱號😪,但認識他的人並不多,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講,何博士是一個勤於思考、不善言談、很有個性的人。勤謹循進是何奕工的個性,正是他這種突出的個性🫅🏿,使得何奕工在面對催化化學研究領域中全世界科學家們都躊躇不前的固體酸烷基化催化劑和反應工藝難以工業化這一世界性難題時🐤,以他不受羈絆、勇於創新的思維方式🔳🤾🏼,發明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超臨界異丁烷與丁烯的烷基化反應方法🌑。
何奕工放棄了在美國大學的學習和工作回到石油化工研究院,開始了艱難而充滿創新的研究歷程🦃。他剛到實驗室時,什麽都沒有,就一張辦公桌。他的同事謝文華講🐩:“在1995年何老師回到研究院時🚴♂️,這個實驗室基本上是屬於一窮二白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畏難,而是白手起家💿👳🏻♂️。我們實驗室的兩套催化動力學反應試驗裝置是他自己設計、調試的。這兩套試驗裝置目前運行狀況良好✔️,是催化動力學試驗中一流的。”
當人們問他在今天充滿利益誘惑的社會中,放棄了在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回國工作,並在感情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是否後悔時🤦♂️,何奕工說:“這是我個人的選擇,因為我們的國家不管怎麽說,跟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就需要一大批人盡心盡力🤪,全力投入研究工作👨🦼,我們才會趕上人家。”
靜思可以出韜晦之計,靜思可以出問鼎之謀👫。在靜靜的思考中🙋🏼,他一步一步修正了實驗方法,在靜靜的思考中,他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同事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工作狂,是一個對工作極為認真和投入的人。
韜晦源於勤奮🙍🏻♂️,問鼎始於創新⏲。在探求科學的過程中↘️,聰明可以確定正確的研究方向,動手實驗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徑。何奕工常說🧑🏻💻:“不管你有多聰明,從事化學研究工作必須要做實驗。你可以用腦子去想🖊,但是你必須動手將研究的結果做出來。”“做基礎研究的實驗工作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即使掉餡餅也不一定掉到你的頭上。當所有的研究問題擺在你面前時,你惟一的選擇就是動手去做,去想辦法解決你所面臨的問題。”
專業上的烷基化反應,是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將四個碳的烷烴分子與四個碳的烯烴分子接起來,變成八個碳的異構烷烴分子。說得簡單易懂一些就是一種生產高品質清潔汽油的方法🤌🏿。這種汽油過去是用液體強酸作為催化劑來得到的,因為液體強酸有環境汙染的嚴重問題,固體酸催化劑沒有汙染⌚️。用固體酸來代替液體酸是一種綠色化學的🕶、生成清潔汽油的方法。但是,液體酸的反應性能不是任何固體酸所能替代的。何奕工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他發現美國的研究人員在長達幾十年的此項研究中,幾乎嘗試了所有化學物質中的固體酸,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好的結果。
作為一名催化化學和化學反應工程領域的專家,何奕工非常清楚這項研究工作的難度,如果成功將會給我國煉油工業帶來質的飛躍。國外的研究機構已經進行了近30年的探索,仍然不能解決催化劑快速失活的關鍵難題,何奕工的研究工作也在初步階段就受到了挫折👨🏼⚖️。
何奕工在尋找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工作仍然繼續進行😁🕤,對於何奕工這樣一位具有豐富化學研究背景的專家來說👬🏻,找到常人不易發現的突破點,是他長期研究積累的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對他產生了疑義:“你這樣往前走,不就走到一條死的胡同裏面去了嗎🩱?從道理上講如果不行🐓,你還繼續往前走,那就確確實實比較固執了。”
何奕工承認自己當時也有這種想法。可是後來想到🧩,任何一種化學物質都有汽🙆🏽♂️、液🫎、固三態,而有一種狀態是大家所不熟悉的👸🏻,這種狀態在化學裏面叫做超臨界狀態。何奕工把自己這一新研究想法付諸實踐中,讓催化反應在超臨界的狀態下進行,反應結果發生了突破性的轉變,固體酸活性組份的反應性能在進入超臨界狀態後完全改變了。何奕工完成了實驗室階段的工作🦍,高品質汽油從他的實驗室裝置中流了出來,他取得了成功。
在靜靜的探求中,常人眼中的難題有了新的突破,神話變成了現實。在疑義和否定中👆🏻,對事業的執著成了他永恒的動力👨💻。何奕工說:“做科學研究要有成就👱🏿,最重要的是要有對研究的興趣,有了興趣你就不會在乎做這個工作有多少錢🏃🏻♂️。即便是在國外,情況也是一樣。我以前的一個在美國的導師★,年薪八萬元,他是一所大學的系主任。這個薪水一個博士畢業二三年在大公司就可以拿到。如果是為了錢♖,他早就不在學校裏待了。沒有興趣,你很難堅持那麽多年,那麽長時間。”
要說做研究對生活的影響⏸,何奕工講👷♂️:“由於太忙♝,自己的孩子比同齡人的孩子小很多🙋🏿♀️,同孩子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也很少,對家庭和孩子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談到這些,我們看到他濃濃的父子之情和些許的內疚,看到了他對兒子寄予的希望和對兒子的責任🫳🏿❤️。
何奕工非常欣賞一位哲人說過的話:“我的哲學都是從皮肉裏熬出來的。”意思就是說,我相信我自己的人生經歷,我看到的,我自己親自做的👱♂️。皮肉裏熬出來的境界也許是很難想象的🕵🏼♀️,而一項科學研究的成功,則必須經受無數次失敗的歷練,那麽🛃,這個熬也就在所難免🧑🏼🍳🦋。相信在這靜靜的探求中🖊,何奕工定能和同事們一道將這一發明熬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