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石化茂名分公司副總經理李永林(1985級化工)
初次見到李永林意昂的時候,不禁驚訝於他樸素的裝束和打扮,絲毫沒有一個大公司副總的架子?他憨厚而親近的笑容,很快就把我們的思緒帶入一個在石化戰線上奮鬥了13年的清華人的經歷中?
李永林學長
“農家孩子”的選擇
一個出生在西南偏遠省份——廣西的農家孩子,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李永林於198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就讀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專業?操著一口濃重的鄉音,見識也不如大城市來的同學開闊,李永林在大學頭兩年裏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陷,大學期間,李永林選擇了“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的第二學位?他回憶說,在這個專業上所學的東西影響他的不僅是思維方式的改變,還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使他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大大改觀,為他後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以至於走上領導崗位之後,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意無意地深受其影響?
坦然面對基層工作
李永林來到茂名的時候,茂名石化已經是一個經濟實力十分雄厚的特大型國有企業,從屬於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它是一個以石油化工為主,兼營頁巖開發利用?建材生產?機械製造?建築安裝等多種行業,生產?經營?外貿為一體的經濟實體,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石化基地?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李永林開始了實踐他報效祖國石油化工的誌向的征程?
1990年,李永林被分配到茂名石化下屬的一個千萬噸(850萬噸)級煉油廠製氫車間跟著工人師傅進行基層的鍛煉?三年的三班倒,生活無規律,不但培養了李永林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使他學會了坦然面對困難,加深了對企業的了解和認識?他還承擔了大量的技術工作,主持了廠裏各種大型設備的改擴建設計和計算機優化控製系統的設計,幹活科研兩不誤?李永林深情地說,這三年,是他最艱苦的一段時期,也是學到的最多?最難以忘懷的一段時期?
1993年初,由於李永林在基層的優異表現,他被提拔為車間裏的“工藝管理員”?1996年,李永林被評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走上管理崗位
1996年上半年,李永林被提升為“加氫裂化”車間的副主任?同年下半年又成為車間主任?
加氫裂化裝置,全國至現在已經引進了4套,主要用於解決國內軍用“航空煤油”的問題?這種裝置,高壓?高溫,異常危險?當時80年代初引進時,引進一套裝置需要3億美元,現在估計也要6億美元?將這麽重要的裝置交給李永林來管理,也足可以顯示出領導對他的期望和重視?
在“加氫裂化”車間創下連續4年安全無事故的運行後,由於工作需要,李永林於2000年初離開車間,從煉油廠被調動到茂名公司旗下的另外一個大的子公司——38萬噸規模的乙烯公司當經理助理,2000底又提升為副經理?茂名乙烯工程於1996年建成投產,總耗資173億,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乙烯工程?截至目前,茂名乙烯已經連續安全運行了58個月,對石化企業來講,這是一個長周期?它反應一個企業綜合管理水平?設計?施工?工藝技術?運行管理等,是評價一個企業質量的重要指標?這在國內石化企業並不多見?
2001年,李永林從乙烯公司又調回煉油廠任黨委書記?於2001年9月7日去美國西弗吉尼亞州馬歇爾大學進修了半年的MBA課程?在美國一學期的學習中,他系統地學習了《人力資源管理》?《領導藝術》?《組織結構設計》?《市場營銷》等課程?在國外的學習,使得李永林真正地開闊了眼界,也為他後來回國從事更重要的領導工作奠定了基礎?回來後,李永林發起了一個名為“培養學習型幹部”的活動,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謂領導工作,用他的解釋就是:做好員工工作,調動積極性,把人才留住,把人員潛力發揮出來,做好上下級溝通,培養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從2002年開始,中石化改革,“扁平化管理”——壓縮管理機構,這也是一個世界的潮流?
2003年初,李永林榮升為茂名石化股份公司的副總經理,成為4個副總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的任務是分管生產?安全?後勤?保障等,也是副總當中任務最重的一位?
“雙肩挑”的領導
所謂“雙肩挑”,就是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兩不誤,一個人承擔兩個人的活兒?用李永林自己的話來說:“我們清華人,技術是不會丟的!”從三年在車間倒班開始,到成為茂名石化股份公司的副總經理,他都一直沒有丟掉技術?直至現在他手頭上還在搞“化工原理”?他也深切地體會到,要管理好如此大的一個公司,他所需要學的很多,學無止境?
談到領導的藝術,李永林強調要團結大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技術方面,多多發揮大家想想辦法,盡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證安全生產;同時專業上自己也要不斷學習?任何一個好的領導,都需要從這兩方面來加強他的工作?保證企業正常?安全運轉,工作到位,是一個領導的核心任務?
成績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回顧這十三年,李永林謙虛地說,自己沒有做出什麽值得自豪的大事業?但是別人對他的評價是:務實?肯幹?在位期間,做出的或大或小的成績,李永林歸結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來的,是大家團結努力的結果,個人僅僅是其中的一分子?
和同齡人相比,李永林屬於為數不多的在國企紮下根的?他歸結了兩條原因:一是,自己對化工這門專業的興趣;二是,領導的培養和重視,企業給他提供的諸多機遇?
在談到對青年學子的期望時,李永林說:“一個人在社會上,證明自己的不是學校的背景,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這才是我們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實質?”
(周巍 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