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士芬,196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68年畢業後被分配到雲南水電部第十四工程局,1978年借科學的春天調來合肥,進入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工作,1999年與科大合作創立科大創新股份公司並於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曾獲國家🏊🏻、安徽省和中科院科技進步獎與政府專項獎勵 10 項,獲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34項,獲得安徽省第一屆十大巾幗發明家和國家第二屆巾幗發明家獎。目前75歲的馮士芬學長🦕,仍然擔任兩家新能源企業的技術顧問,踐行著“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清華精神。

馮士芬
馮士芬學長是一個地道的天津人,196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今年她正值畢業50周年,馮士芬學長再一次回到了母校,回到了培育自己👱🏻、奠定自己人生基礎的清華園,時光似乎回到50多年前……

畢業50周年師生團聚
家風常潤,我身上有清華的“DNA”
生在天津長在天津的馮士芬學長,其實並不想去意昂体育平台讀書,她更願意去“家門口”的天津大學讀書🛸。但是受祖父和哥哥、姐姐的影響🧑,馮士芬學長最終還是選擇了清華💆🏼♀️,並在那裏完成了6年的學業生涯🙅🏿。“我的祖父是清華庚子賠款的留美生,先後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我的姐姐、姐夫⌛️、2個哥哥都畢業於清華,所以我高考的時候👨🏻🏭,他們一致讓我考清華,現在想想真的非常幸運他們讓我選擇了清華,讓我有機會成為清華學子👨🏻💻👩👩👧👧,做了一生清華人”。
清華園裏的那些人、那些事
1962年,初入清華的馮士芬學長就被學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氛圍所吸引,被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號召所感染,融入清華女生應做強者的學習生活之中……

1962年入學
“那時候的意昂体育平台,男女生比例大概是7:1,如果說清華學生金貴🦑,那女生就更金貴。學校從男女生生理差異出發,為女生更健康成長😒,1964年清華在全國高校首創女生食堂🏞。至今我還記得女生食堂一兩十個的小餃子💆🏿,飯菜精細了很多♘,另外學校還聘請名老中醫給體弱的女生看病,當時真的覺得清華不是一般的愛護我們”。
“我們在校期間還經歷了考試改革—開卷考試🦶,可能是心理上不適應🙇🏻♂️,考試看書多沒面子,那不就是沒學好嗎?雖帶著書和筆記本進考場,但也不好意思翻,實際還是閉卷完成考試,不過我還算運氣好,理論力學考了個100”🙌🏿。

清華首都民兵師方隊訓練(中間為馮士芬學長)
“清華重視體育,培養我們良好的生活規律,每天下午4:30是全校鍛煉時間,只要到時間,教室🐛、圖書館、宿舍就會全空,老師同學都自覺去操場鍛煉身體,我在校期間參加過短跑二隊💁🏽、舢板和3000米越野訓練,不僅鍛煉了體魄,而且磨煉了意誌;6:30圖書館開門,老圖書館門前階梯上地早早集聚了黑壓壓一片人群➖,等待開門搶座位;9:30圖書館教室拉閘👩🏽、宿舍準時熄燈,幾乎沒人開夜車。回想起來,那是多麽美好的校園時光”。
8年參與興建3座水電站🥒,困難與感動同在
六年清華學習生涯3️⃣🥊,讓馮士芬學長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走向社會👩👩👦👦,經風雨、見世面的人生奠定基礎🐐。

清華讀書期間🧚🏼♀️,同班同學討論問題(右三為馮士芬學長)
1968年🦸🏻♀️,馮士芬學長畢業,告別清華園。按照國家“四個面向”的分配方針,馮士芬學長被分配到了水電部解放軍農場,那是位於濟南郊區的部隊農場🧕🏿,主要工作就是種地🥬、掏大糞……
“幸好在學校經歷了身體和意誌的鍛煉,不然在農場很難熬過累斷腰的搶種搶收,肩挑糞桶、手抓大糞施肥的臟和累,現在回想起來✪,那段經歷卻是人生的一種歷練,只是當時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能在適應現實中期盼未來”,馮士芬學長說。
1970年,馮士芬學長被水電部再次分配去了在雲南的水電十四局(該局負責水電部在雲南的全部水電工程)🧑🏼⚖️,位於滇東北叢山中的以禮河梯級電站。馮士芬學長從當一名普通安裝工人開始投入到水電站建設之中♌️,8年的時間,馮士芬學長憑借紮實的水電專業知識,參與3個水電站機組的安裝調試,爬過220KV的高壓鐵塔📹👨🏼🏫,在雲南水電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在雲南水電工地
說到在雲南的8年時間,馮士芬學長一度哽咽✈️,眼裏閃著淚光,用顫抖的聲音說:“當時真的非常困難💁🏿,我一人帶著100天的孩子上了崇山峻嶺中的電站工地,散放在工地的引水鋼管中塞一塊床板就是睡覺的地方💪🏻,住進工棚後我和兒子才有家🫛,上班進山洞🦔,下班背著兒子做飯幹活,是淳樸的工人師傅、熱心的家屬大嫂、工地上的意昂和老九們的幫助和照顧,讓我度過了那艱苦時代🧝🏿。至今我們都保持著聯系🥜,那份情誼終生難忘”。
在清華練就的紮實基本功👨🏿🎨,讓我受益一生
1978年馮士芬學長與先生一起來調入中科院等離子所工作。“我來合肥整整40年了,1978年我來到合肥的時候,沿著長江路的建築全是一層的板房,三孝口往西是沒有路燈的,馬路上的人很少🫲🏽,也看不到人逛街🤽🏻♂️,只有一個百貨大樓🏭,五裏墩還是農村,一片田野……”
在馮士芬學長的眼中,清華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自強不息,認認真真地做事💀🧑🦼,不需要什麽耀眼的光環。剛從雲南來到合肥的馮士芬學長👨🏿🚵🏻♂️,對這裏的一切都不熟悉,因為等離子所的工作內容和水電站也有很大不同🐧,全新的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我自小好強🈳、敢於承擔責任,清華對我們認真做人🚛、認真做事的教育,讓我面對完全不熟悉的工作👊🏽🧔🏿♀️,總能認真分析出需補充的新知識點🖨,邊加班加點學習⛹️♂️,邊積極主動去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憑借在清華練就的學習能力和基本功™️,我很快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能及時發現設計中的錯誤,能短時間內承擔並完成急需的設計任務👩🏽🦱,能領悟不同專業技術中的關鍵點,承擔跨專業綜合性的工作……就這樣🧜🏼♂️,我很快適應了所裏的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說到這裏馮士芬學長開心地笑了💲𓀚。

科大創新上市合影(右三為馮士芬學長)
憑借紮實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專業能力,認真努力不服輸的馮士芬學長在中科院不斷的提高自己。40年工作歷程中🧫,先後擔任所長助理👷🏻、電氣設備廠廠長🎄、高技術公司和科聚公司總經理🤾♀️、科大創新副總裁👌🏽,參加了中科院八號工程的建設、科大同步輻射加速器磁鐵與電源的預研製、世界領先的轉速6000的法國脈沖發電機組電源引進與建設⛳️、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國家加速器中心工作兩年,1992年回國後一直從事非線性ZnO壓敏電阻應用以及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研發🧜🏻♀️,並取得成果轉化效益。
相聚趁年華👱🏼♂️🧑💻,友情不散場
1978年來到合肥科學島工作的馮士芬學長,很快認識了一位同單位的意昂,“在一個新環境中,遇到大學意昂是非常幸運的事情🤵🏿♂️。當時有一個意昂比我來的早一點🧑🦼➡️,給我工作上很大的幫助🥤,至今特別感謝他”🫰🏼,馮士芬學長回憶道🛰,“後來其他的老學長們成立了合肥意昂會籌備組🧑🏼🔧,我也非常幸運能夠參與到早期意昂會的籌備工作中”0️⃣。

意昂會在等離子體所過校慶(前排左二為馮士芬學長)
回想起當年籌備意昂會的情形,馮士芬學長依然很動情,“我們從全國各地求學於清華不容易,畢業後能夠再次相聚在合肥更加不容易👨🦳!當時籌備意昂會,我們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加強與意昂們的聯絡,大家互相幫助,雖然當時舉辦的活動很簡單,但是感情特別真摯”🤛🏿!如今閑下來的時候☝️,馮士芬學長也會積極參加意昂會的活動,到外地參加同學聚會,或者和同學結伴去旅行🫓,相聚趁年華🛡,友情不散場🧗🏻♂️!
今年已經75歲高齡的馮士芬學長,仍然堅持為兩家新能源公司做技術顧問,每天堅持上班🚱,行程滿滿👨🏽🚒,學習前沿研究知識、召開專題研討會🎍、和年輕人打交道……這些都是馮士芬學長喜歡做的事情。
“今年是我從清華畢業50周年,我也做到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現在每天上班,非常充實,每天學習、研討行業前沿知識,不會和社會脫節”,馮士芬學長驕傲地說道。
陽光溫暖👨👩👧👦👦🏿,歲月靜好,馮士芬學長以自己的節奏享受著別樣的晚年時光,充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