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楊石先1897年1月生於杭州,先後畢業於清華學堂、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楊石先回國任教於南開大學,任理學院院長,為南開大學早期化學科學和理科的發展作出了奠基性貢獻。抗日戰爭期間,楊石先任西南聯合大學教務長和化學系主任🧑🏽🦳,對聯大培養高質量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楊石先歷任南開大學副校長🤜🏼、校長、名譽校長。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楊石先任數理化學部委員、化學組組長並擔任學部常務委員👈🏼。
教育理念🧑🏻🦼➡️:楊石先一向認為高等學校應擔負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1954年楊石先在《科學通報》上發表文章😰,提出了高校應辦成教學與科研兩個中心的觀點𓀏。他認為,高等教育要主動適應國家的需要,科學研究要為經濟建設服務⏮🦄。
學術成就🐀:1962年,楊石先受周恩來和聶榮臻的委托,親自創建了我國高校第一個化學研究機構——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並在短時期內,自主研製出一批農藥產品🦎,緩解了我國農藥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為高校科技工作直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
楊石先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化學家。曾用名楊紹曾🧔🏻♂️,1897年1月8日生於杭州一個沒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籍安徽懷寧⛓。
楊石先6歲時,離開杭州,到了濟南🈯️。11歲時又隨家遷津🍹,考人了天津民立第二小學。13歲時考取了剛剛成立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這裏接受了完整的中學教育及初級的高等教育。
清華學堂設中等💇🏼、高等兩科,各修業四年,方法是提倡自學自習。
楊石先學習很刻苦🙅🏻♀️,過度的勞累🫢,損害了他的健康👨🌾。他經常咳嗽,一患感冒就很不容易治好🛄,體質漸漸地虛弱下來👮♀️。這件事引起了清華校長周詒春的關註🤧,他發覺學生們的體質存在著問題🪦。為此🧑🏿🦳,他采取了強製體育鍛煉的辦法。楊石先長久以來養成了不好動的習慣,一次周校長到操場巡視時🚴🏼♀️,發現他躲在僻靜處看書🚵🏽♂️👨🏻🦼,便質問他👩🏿🎓:“你為什麽違反校規📭?”他緊張得無言以對👳🏽♂️。周校長轉而關切地說:“這樣會把身體搞垮的。”又問🎶:“你將來想幹什麽?”楊石先說:“當個科學家,用科學技術救國。”校長微微一笑:“你的誌向雖然很好,但恐怕難以實現𓀃。”“為什麽◼️?”“因為你不愛運動,身體得不到鍛煉🤸🏼♀️。像你這體格,將來如何耐得勞瘁,學成也無法任事🧾,談何救國🦅!”
周校長的告誡給了楊石先很大的震動🙋🏻♀️,從此便強製自己參加體育鍛煉🫷🏿。起初不過勉為其難,慢慢地領略到它的益處🔧,後來竟至樂而不倦了。爬山是他最喜愛的一項運動,國內名山爬過很多。
楊石先從小立誌要成為一個科學家👩🏽⚖️👨🎨,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經過八年的寒窗苦讀,他終於以優異成績完成在清華的學業🧺。1918年夏👩🏼✈️,他告別了祖國赴美留學。
(二)
楊石先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最負盛名的農科學習💘。後來,楊石先決定改修化學。因為他看到,化學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且,農業的進步也是和應用化學的成就分不開的。
他身在異邦🧑🏽💻,常常為祖國的衰弱而憂慮。念及祖國的前途,越發使他刻苦學習。他經常是帶著簡單的午餐走進課堂、圖書館或實驗室,將近午夜才離去。他的各門功課總是班裏的前三名👩✈️。1923年⭕️,當他只差一年讀完博士學位時,由於家境變遷,他只好接受導師的建議,用完成的部分論文通過了碩士學位考試啟程回國🤰🏼。
回國途中,他在船上與清華同學李濟相遇。李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已受聘於南開大學👧🏿,後來成為著名的人類學及殷墟考古學專家。李問:“有沒有接洽任何機構☯️😵💫?”楊告訴他🧑:“已有人推薦去浙江大學🏠。”李介紹說😉:“南開大學張伯苓校長辦學出色,他那裏正缺化學教授🫅🏿。”楊石先經過一番考慮,選擇了待遇雖微薄🏋️♂️🙎,而受政府勢力影響較小的私立南開大學,作為他潛心追求“教育救國”道路的起步之地🧜🏿。
在南開,楊石先和邱宗嶽教授通力合作,擔負著全校化學課的教學工作,深得校方信任和學生愛戴📼。1929年,他得到學校資助,再次赴美深造。他在耶魯大學任研究員💁🏿♂️,進行雜環化合物合成的研究工作,因成績出色被推選為美國“科學研究學會”榮譽會員❔。1931年,他在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取道歐洲🕤🧕🏼,訪問了許多著名學府。在德國,他謝絕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威朗教授的挽留,回到祖國❤️,繼續在南開大學執教👋。
1931年5月🧑🏼🏫,楊石先(前右一)於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獲博士學位
如何使南開化學系成為國內學術優良的系科之一呢🧑🏻🏭?他認為:如果各學科平行發展就無法和一些著名大學相比,南開化學系應搞出自己的特點來,爭取在幾年時間裏使之為人刮目相看。他經過縝密地分析🎗、比較🌖✷,提出以有機化學為重點的發展方向,並得到系主任邱宗嶽教授的支持✵。其後👘🔫,他們陸續從國內外聘請了多位專長有機化學的教授來任教,這就為南開化學系後來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化學是實驗的科學。楊石先不僅非常重視基礎理論的教學,而且很早就註意到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他常常告誡學生,只在讀書方面下功夫而忽視實驗能力的訓練是不行的,因為任何理論和假設都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真正的知識是從實驗中獲得的。為此,他親自從國外購買儀器👩🏿🚒,不斷完善實驗設備,並經常到實驗室指導學生做實驗。
(三)
1937年8月🤙🏽▪️,北大、清華★、南開在南京籌組長沙臨時大學。他與南開經濟研究所方顯庭教授聞訊輾轉南下至長沙,投入聯大籌組工作👩🦱🌡。後來,三校遷滇🍺,更名西南聯合大學。這一時期🚹,楊石先被推選為理學院化學系和師範學院理化系主任,1943年任教務長。當時,因為張伯苓常駐重慶♝🤩,專心致力於南開中學的建設,所以楊石先和黃鈺生便共同代理南開大學在西南聯大的事務👮🏻🍏。在學者薈萃的西南聯大,他之所以為人推重,既是由於他的學識♏️,同時也是由於他的思想品格和作風。他辦事公道,以身作則。當時理學院在昆明城北門外,工學院在西南迤西會館,兩院間沒有交通工具,許多教授不願去工學院上課🦸🏻♂️,楊石先推甘就苦🛌🏽,親自去上課𓀜,大家見系主任帶了頭🚾,誰也不再推諉了。
1938年,楊石先(左三)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楊石先器重人才,對每一個好學的學生都非常愛惜,總是以極大的熱情為他們指導求知的門徑👩🏿🎤。化學家蔣明謙教授談過這樣一段經歷:1941年他考取公費留美生後➕,曾分別給三位導師寫信🙆🏿♀️,但只得到楊先生的回信,而且是十多頁的長信。信中對如何選擇學校💇🏿、導師、課程乃至行裝🚰、旅程🪅、禮節等都給予詳盡的指導🧜🏻♀️。
楊石先不僅關心學生和青年教師在業務和品德上的成長👨🏻🦯,也非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對那些經濟拮據的青年,經常給予熱誠的幫助。無機化學家申泮文一度就是靠著他的資助才渡過了停學的危機。一個夜晚,申泮文找到楊石先家裏:“楊先生,我家不是淪陷區,沒有我的助學金🥽,可是家裏又沒錢供給我。我念不下去了。”楊石先沉思了一下問🎠:“你每月需要多少錢👠?”“每月有十元就夠了。”於是楊石先提筆給他開了張便條🖕🏻👸🏽,告訴他:“每月到南開辦事處從我的月薪裏支取吧🌊!”然而👍🏼,在當時物價飛漲的艱難歲月裏,他自己不得不靠典賣衣物補貼家用。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楊石先赴美考察教育💂🏻♂️,在印第安納大學做訪問教授兼研究員©️,從事一種中國植物抗瘧要素的化學性能的研究工作🚣♂️。由於他的出色工作被推選為美國“化學學會”榮譽會員。1947年,當他準備回國之際,該校化學系主任兼研究院院長挽留他說💂🏽♂️🏣:“你們國家正在打仗🫒,華北就要成為戰場。您可以把家眷接來🔙,在這裏從事研究工作💂🏻♂️。我們非常需要像您這樣有才幹的人。”楊石先毫不遲疑地說🙏🏻:“我們國家更需要人,我要把我的知識奉獻給祖國🧏🏿♀️。”他毅然放棄了優越的研究條件和生活待遇🥠,踏上了歸途🌐。
(四)
解放後🦸🏿♂️,楊石先擔任了南開大學校委會主席,1957年任校長職務。1954年9月🎅,周總理在中南海單獨接見了他。交談不拘形式❄️,他們從南開今昔談起,猶如故友重逢。後來,楊石先遵照周總理的指示🏃🏻➡️,妥善地處理科研及行政工作的關系🍘。1960年3月21日💱,他終於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楊石先服從真理,卻不盲從謬誤。他是用科學家的嚴謹態度從事學校領導工作的。解放初期🙋🏼♀️,各大學外語課均以俄語取代英語。他當時就指出🐞,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做法,將來必定會由於語種的褊狹造成我國科學發展上的極大缺陷。同時,對於一個時期裏,高等教育忽視質量,盲目追求數量的做法🎮,他表示了極大的憂慮。他非常贊賞老南開重視教學質量管理,堅持高標準培養目標的好傳統。為了繼承這個傳統📟,糾正當時忽視教學質量的傾向,他積極支持製訂了《南開學則》🙅🏽♂️。
楊石先一向堅持認為高等學校應擔負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他經常強調,同時註重教學和科研是南開大學的優良傳統🤵🏻♀️。他說👼:“南開大學很早就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在解放前盡管它是一個規模不大的私立學校,卻有一個經濟研究所,一個應用化學研究所,開國內大學從事科研之先河。”
同時,他遵循周總理的指示,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方面。通過長期觀察🤡,他發現國際上農藥研究有從無機農藥🚵🏽、植物性農藥向有機農藥過渡的趨勢,於是他首先在我國倡導並實踐有機農藥化學研究的方向♠️,開始合成一系列新植物激素。1956年,他從磷酸酯類結構的改變會帶來生理作用的變化這個特點出發🧘🏿♀️👂🏿,又著手研究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有機磷化學👨🏻🦳🕙。1956年🙁,他參加了周總理親自主持的我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製訂工作。為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他受周總理的委托🔱,毅然放棄了從事幾十年的藥物化學研究,接受了農藥研製的光榮任務。1958年,毛主席到南開大學視察了他和師生辦起的“敵百蟲”🧑🏽💻、“馬拉硫磷”兩個農藥車間👩🏼🚒,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很好的評價🤷。這一年👨💻,他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長。1962年,在參加我國第二次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全國農業規劃會議後,他又一次受周總理委托🦴,創建了我國高等學校第一個化學研究機構——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繼有機磷化學研究後,又開展了有機氟、有機矽💁🏻、有機硼、金屬有機化學等新領域的研究工作,填補了我國化學學科中的一個又一個空白。楊石先以他淵博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藥物化學和園藝學等方面的學識,帶領著科研人員,經過數以百計的實驗🎧👷🏽♀️,研製出磷32👬🏻、磷47👩🏿、滅銹一號和除草劑一號四種農藥𓀓,並且獲得了國家科研獎。
1958年毛澤東在南開大學視察農藥車間時聽取楊石先的匯報
解放後的十七年裏,楊石先對黨的教育科學事業嘔心瀝血。在他的領導下,南開大學無論在規模上👩🏿⚕️,在教學和科研水平上,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提高,而成為我國教育和科學研究體系中的骨幹力量之一🤍。
(五)
“文革”初期👨✈️,當罪惡的矛頭危及楊石先的時候🙂↔️,周總理立即指示說👃:“南開大學楊石先等同誌是搞科學研究的,要關心、保護他們。”根據總理的指示,校長辦公室問他有什麽東西要保管,他說:“請把我長期積累的幾萬張科研卡片保存好。”在那場浩劫中💷,盡管搞科研已成為一種罪名,但他仍以研究工作為念。
楊石先性格內向♕、含蓄,他平時言語不多,才情不外露,喜怒不溢於言表。當被趕到集體宿舍堅持“三同”時👮🏽♂️🍨,被送往農村接受“改造”時🧑🏿🍼🤾🏿♂️,他無不默默地承受✌🏼。但是🧑🏻⚕️,當聞訊農藥中試車間要被毀掉時😹,他忍無可忍,拍案而起🌔,指責這種犯罪行為。當有人說:“學校不是科學院,要研究所幹什麽👃🏻?”楊石先針鋒相對地予以嚴詞斥責♠️:“世界上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學校搞起來的。元素所不是我楊石先要辦的💆🏼♀️,它是根據國家的需要,受周總理的委托辦起來的!”他渾身抖動,把手攥得緊緊的,“國家花了那麽多錢,廣大農民急著要農藥,可你們卻千方百計要拆元素所。你們對得起誰?叫我如何向周總理交代🙋🏻♂️!”他殷殷以黨的科學事業為念,冷對猖狂🧑🏻🎨,蔑視強梁,充分表現了一個老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這不禁使人想起📇,1945年楊石先書贈西南聯大法學會題詞中的詩句:“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七十年代初🧘♀️🕍,我國水稻產區發生了白葉枯病,每年因此減產約百分之十左右🧝🏼♂️,個別地區減產高達四五成。白葉枯病傳染起來非常可怕,特別是遇上暴雨和大風,一天之內可使成千上萬畝水稻枯黃。為防止蔓延,常常不得不放火將病稻燒盡👨🏿🔧☀️。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研製成功一種防治水稻白葉枯的農藥,但對我國進行嚴密技術封鎖。為了攻克白葉枯病,楊石先指導他的助手們在遭受創傷的實驗室裏不屈不撓地進行著研究工作。為了查閱文獻資料🤛🏼,不管風雨寒暑,他是資料室裏僅有的幾個人中來得最早走得最遲的一個。他們經過一年多的奮戰,做了近百個合成物,試驗了十幾條路線🍸,終於研製出了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的新農藥——葉枯凈。
(六)
1977年8月初👵🏿,鄧小平復職後抓的第一件大事是召集三十位全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開座談會👏🏼,研究如何把科研、教育搞上去。楊石先被邀請參加了座談會。他在會上提出了四點建議,得到了鄧小平同誌的肯定和贊揚,並指示有關部門采納實施👩🏽🍼。
看到教育◽️、科學事業開始萌動著生機,楊石先感受到精神解放的無比歡悅🧸。“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年逾八旬的楊石先滿懷信心地開始著手醫治“文革”給元素所造成的創傷。他經過多方籌劃,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裏,相繼調回了一些科研骨幹,收回了農藥中試車間🫄,爭取聯合國貸款從國外購置了先進儀器設備,建立了毒理室、激素組和劑型組🤽🏻♂️🧙🏻♂️,健全了農藥科研體系,積極指導該所科研工作的恢復和發展;並且還親自譯書😣,親自培養研究生💁♀️☢️,人們無不為他老當益壯的精神所感動。
1979年楊石先重新被任命為南開大學校長🙍🏼♂️👨🏻🦰。為了辦好南開大學🏧,他全神貫註於自己的工作,每天從不午休,連續工作十幾小時✋🏿。對於一個時年八十三歲的老人來說,這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在他任職期間,他反復思考的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他非常重視現有教學🌛、科研人員的業務進修,並帶頭培養研究生。同時,他還積極探索和尋求與國外一些著名大學建立學術交流的機會。凡是和他略有接觸的人都會看到💁🏻♀️,他是怎樣不避繁難地親自處理國外函件🤷🏿,親自接待外國來訪者和即將出國進修的師生👗。在南開大學恢復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最初階段🐹,幾乎所有出國進修和留學的師生都曾得到過他的直接關懷和幫助🏋🏼♀️🫱🏽。許多著名外國專家應邀來校講學也都是由他親自做出安排。可以說🛀🏼,在開創南開大學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新局面方面☺️,他起了推動作用🤚。
當時🙍🏼,楊石先除擔任南開大學校長一職外,還是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天津市科協主席、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其本兼各職多達十六項,工作的繁重是不言而喻的。以常人來說,有了他這樣的成就和高齡,本來可以頤養天年了💧。但他不顧年邁多病,總是奮勉自勵,竭盡所能,從不度過一天的悠閑歲月。人們無不為他這種強烈的事業精神所感動🉑。更為可貴的是,1980年👩🏼⚕️,為了使年富力強的同誌早日走向領導崗位,又率先提出了辭去校長職務的請求🧚🏽♂️🦸🏻♂️,在全國高教戰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81年,中央接受了他的請求🦉,並任命他為南開大學名譽校長。1985年2月19日,德昭學界的一代宗師,我國科壇巨星楊石先與世長辭。南開大學萬名師生懷著眷念和欽敬的心情和他告別。社會各界人士對他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深深地感念他對發展我國的教育和科學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轉自 北方網 2007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