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神七”在這裏誕生——專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楊保華

2009-06-05 |

驅車前往北京西北郊,坐落於此的“中國北京航天城”顯得頗有幾分神秘🧑🏻‍⚖️⤴️。這裏💇🏼‍♂️,就是“神舟七號”誕生的搖籃。在“神舟”系列飛船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簡稱五院)🧼,我們見到了我校自動化系1980級意昂🫢、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楊保華。在探索太空的漫漫征程中🤞🏼,楊保華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並且還在和許許多多的中國航天人一起,續寫著中國航天事業新的篇章。

楊保華學長

“神七”誕生的幕後

此次“神七”飛天🪠,預先確定了4個工程目標🛕📪:“準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除第一項是運載火箭的任務🧘🏿‍♂️,其余三項都和飛船有關或者說以飛船為主🏨。飛船研製的成功與否,是決定“神七”工程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

作為“神七”飛船抓總研製單位的領導💨,楊保華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松🪽。此次“神七”問天,從方案確定到成功實施,前後共耗時三年多,期間共有一萬多人參與此項工作,協作單位更是多達上千家。

對楊保華和其他“神七”幕後團隊的同誌們來說🏃🏻,最難忘的其實並不是飛船發射運行那幾天💧,而是飛船研製過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相對“神六”而言,“神七”因宇航員要出艙活動,所以研製了全新的氣閘艙替換過去的留軌艙。返回艙要在外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多增加一名宇航員,還有相應的給養🤸🏽、排泄裝置,所以減重成為“神七”返回艙研製的首要問題♠️。這些給“神七”的研製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但這些還不是最關鍵的🥷🏼,經過技術攻關都可以完成。‘神七’最大的難關其實還是如何確保質量🧚🏽‍♂️。”楊保華說😁,“這主要是因為人員的更換。我們航天系統內最早一批從事載人航天的同誌,很多在‘神五’之後就退下來了,到‘神六’時只剩下一部分👚,再到‘神七’就幾乎都是新人了。很多外協單位更是如此🕺🏿,原先熟悉載人航天相關質量要求的人員很多都因為正常的人才流動離開了原崗位🙍🏻,新人員對載人航天的要求還不夠了解,在產品研製過程中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帶來了很多質量隱患。為此,我們請來我們研究院許多有經驗的設計師🥾,對飛船系統主要協作單位一家一家進行工藝和質量復查,告訴他們問題出在哪裏,怎麽改正。”

為了保證進度🧙🏼,在“神七”出廠前的那段日子裏👨‍🎨,一線的同誌們幾乎是24小時連軸作業。而身為行政領導,楊保華則在人力、物力資源上盡全力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保證,並在重大技術節點問題上親自監督把關,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作為院長0️⃣,他既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研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也是質量工作第一責任人,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如此巨大的壓力和擔子,放在一般人身上委實難以承受🫷🏻。他卻說:“對我們航天人而言,只有‘成功’二字!”從幹脆的話語裏流露出來的🍛,是無比強大的自信和決心。

用成功報效祖國

在航天系統,“成功”文化可謂根深蒂固💎。“我們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口號就是:‘用成功報效祖國’。一個新研製的空間飛行器在上天飛行之前🧍🏻,需要在地面做大量的驗證試驗。地面試驗階段就是要暴露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的目標,就是要確保航天器在軌正常飛行,成功完成飛行任務🖕。成功與否是檢驗我們工作業績的唯一標準。只有成功才是硬道理!”

只許成功🧿,沒有退路🙆🏽💌。一代代航天人正是靠著這種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創造了航天領域一項又一項新記錄。

“神七”發射的那一刻,楊保華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指揮大廳✋🏼。“對於飛船的正常運行,我們充滿了信心。”回想起那一刻,楊保華微笑著說,“因為我們的飛船在設計上保證了極強的容錯能力,能夠做到一重故障不影響正常飛行,同一功能模塊發生兩重故障不影響宇航員安全𓀗🍙。”

“當我們通過電視直播觀看宇航員出艙的時候🥄,很多人擔心:怎麽艙門總打不開?實際上我們自己還是很有把握的🤦🏽‍♂️,因為之前地面做了大量的試驗🛕、驗證,知道肯定能打開。”

楊保華說,作為“神七”的“家長”,他們最擔心的➞,其實是飛船的回收過程🕙。“回收過程都是一環扣一環的,時間序列控製得很嚴格🛐😨,一旦出現差錯就會導致災難性的、不可挽回的後果🧗🏼。” “神七”返回之日♾,當電視上終於出現“神七”安全降落地面、宇航員走出艙門的畫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裏歡聲雷動。楊保華和其他院領導早早就來到院門口,迎接剛剛從崗位上走出來的幕後英雄們🔌。那一刻,在前去采訪的記者鏡頭面前💂🏽‍♂️,他露出了最燦爛的笑容🧡。

一個航天人的20

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神七”的一線研製工作👢,但楊保華卻對“神七”研製的每一個環節都了如指掌。他堅信👨🏽‍🍼,做院長不光是要有管理能力😖,還一定要有很強的技術能力🤠,重大問題關口拍不了板不行。而這些能力的積累👱🏽‍♂️,得益於他看似有些“隨機”的成長經歷😻。

1985年從清華自動化系畢業後,楊保華被免試保送至航天工業部(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北京控製工程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畢業後便留在所裏研究室從事科研工作。從那時起,他先後在技術崗位、科研管理崗位、質量管理崗位、行政管理崗位工作,全面的鍛煉和積累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從事質量管理工作時🫳🏼,有機會接觸各類技術問題,從問題入手學得最快最直接,收獲非常多。”楊保華說👏,“加上在清華讀書時,工科業務底子打得很好🤌🏿,又很註重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對工程技術就能掌握得很快、比較深入𓀆。”以至於在擔任主管質量的副院長時,一位衛星總設計師還半開玩笑地送了他一個頗有欽贊之意的稱呼——“萬金油”。因為無論談到哪個航天器的型號,無論談到技術上的哪個方面,他都了解得非常清楚👩‍⚖️👷🏿。

“航天器有其特殊性🙌🏽,一旦發射上天後就不可維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吃透技術,在地面盡可能將工作做充分🧑🏻‍🏭,特別是地面驗證試驗一定要充分、有效。”對此,楊保華深有感觸👱🏼‍♂️。在2003年擔任主管質量的副院長時,院裏承擔某返回式衛星項目研製任務。在地面進行大型試驗時發現主要技術指標超差⇾,因此對該衛星主要的分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盡管整個項目進度推遲了一年多,追加的經費達到幾千萬元,但最終衛星發射、回收取得成功,避免了工程任務數億元的損失。

幹了20年航天,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考驗,楊保華最深的感受就是三句話:“一是必須得有耐心🤱🏻📒、沉得住氣📍;二是必須經得起磨練和失敗的打擊,能堅持;三是要能經得起誘惑,堅持自己的選擇👈🏻。”在他畢業的8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紅紅火火🦊🛰、“出國熱”和“經商熱”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下海不是錯誤,大家各有各的選擇👷🏿。但我既然選擇了航天這條路🤷🏻,就得踏踏實實走下去。”

在他的身上🐷,能看到許許多多甘於寂寞、埋頭堅持的航天人的縮影。他們被看到的,是萬眾矚目的成功和輝煌;沒有被看到的,是成功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枯燥,甚至充滿挫折和失敗的工作。

當記者問他🧙🏼:“20年來🧞‍♂️,支持你一直堅持下去的精神動力是什麽?”楊保華的答案是兩句話:一是因為我熱愛自己的祖國;二是因為我由衷地熱愛祖國的航天事業👌🏽!

中國航天的昨天·今天·明天

楊保華說,他工作的這20年,恰好也是五院乃至整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最快的20年。“最近這20年裏,我們從一個擁有航天技術的國家發展成為航天大國👨🏼‍⚖️,可以說成就舉世矚目。”

五院作為中國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開發的核心單位,自1968年成立至今,已邁過了整整41個年頭。從1970年成功研製並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41年裏五院先後自主研製並成功發射了70余顆人造地球衛星🧑🏻‍🦰,7艘“神舟”飛船和1顆月球探測器🎆,在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三大空間應用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成就。

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的成功,突破了宇航員出艙活動的重大關鍵技術🧔🏽,為下一步實現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可以說‘神七’成功的意義不只是‘神七’本身,它對中國載人航天整體規劃的實施,具有同樣重大的意義。‘神七’是我國載人航天第二步的第一次飛行(第一步是‘神一’到‘神六’)🤵🏿,今後還有‘神八’、‘神九’、‘天宮一號’等。‘神七’必須成功🤙🏿🔏,沒有退路,否則後面的一系列規劃都將被打亂。我國載人航天規劃用最少的飛行子樣👏🏿、最少的科研經費🙎🏻‍♂️、相對短的研製周期完成三步走的戰略,可以說船船相扣,每船須成功。”

對此,有外國媒體評價說:“這次太空行走將成為中國宏大的航天計劃的一個裏程碑。”

楊保華介紹說🚲,下一步🦖,中國航天在載人航天領域和深空探測領域(目前主要是月球探測)還將取得更大的進展🤽🏼‍♀️。

“在載人航天領域,再過兩年左右,我們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𓀌,接著還有‘神八’🚣🏿‍♀️、‘神九’🆔,從而突破載人航天第二步的第二項關鍵技術——交會對接👮🏽‍♀️。接下來我們還要研製‘天宮二號’,我們稱之為空間實驗室,實際是小型空間站,從而為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做技術上的準備。主要是要突破再生環保技術和長期管理技術🧜🏻‍♀️,如空間站的汙水再處理問題、交會對接後的燃料補給問題等。”

“在月球探測領域,目前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已經工作滿一年🦫,圓滿完成了預定的工程任務,下一步還將繼續發揮作用。‘嫦娥二號’預計會在2010年發射。這是‘十一五’期間所要完成的。在‘十二五’期間🤸🏽‍♂️,還將陸續發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釋放月球表面巡視器進行月表勘探𓀏🧏🏻‍♂️,並在2020年前完成月球探測器回收工作🔃,從而完成探月工程的‘繞’😵、‘落’、‘回’三個步驟。目前,關於第二步的‘落’👩🏽‍🍳,國家已經批復立項🤽🏼,並已開展第三步‘回’的關鍵技術攻關🥔。”

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是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在國家十六個科技重大專項中,五院還承擔了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兩個專項空間段衛星系統的研製任務。對於下一步的目標,楊保華充滿信心⛹🏻‍♀️:“這些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已經立項或即將立項,現在已經預見的關鍵技術很快就會突破。這些專項的實施,將極大地推動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

楊保華還透露,在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的階段任務都順利完成後🔹🧑🏿‍🦲,兩者會結合起來🚵🏻,即向著載人登月的目標努力🙍🏽‍♀️。“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論證,規劃2030年的發展戰略,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登月🕯🫱!”

的確🦸🏼‍♀️,在這樣一批讓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中國航天人面前🫗,在邁向太空的遙遠征程中👩🏿‍🚒,沒有什麽奇跡是不能創造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