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侗(1897—1961)🤜🏽,植物學家,生態學家,教育家。我國植物生理學的開拓者,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的奠基人之一🫸🏽。在森林生態學、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研究方
面取得重要成就🙅🏿,在植物生理學研究方面首先發現光合作用的瞬時效應;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植物學人才👧。
李繼侗,1897年8月24日生於江蘇省興化縣。1912年在上海青年會中學就讀🔁,兩年後轉聖約翰大學附中👳🏻♂️,1916年畢業🧑🦱,考入聖約翰大學🚎。因學費昂貴Ⓜ️,家境困難,轉到南京金陵大學林科學習👩🏼🔬,1921年畢業🫃🏼🏅。同年考取清華學校公費留美⛲️,入耶魯大學林學研究院作研究生,1923年獲碩士學位,1925年獲博士學位😡,是中國人在林學方面獲美國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博士論文《森林覆被對土壤溫度的影響》發表於1926年耶魯大學林學研究院專刊第18號。1925年回國,在金陵大學任教。1926至1929年任南開大學生物系教授,這時生物系教授僅他一人,他幾乎講授了生物系的全部課程,除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解剖學課程外,還講授了無脊椎動物學、比較解剖學、遺傳學🙌、進化論等課程。在繁忙的教學之余,仍勤奮地進行科學研究👈🏼,1929年在英國《AnnalsofBotony》43卷上發表關於光合作用的瞬時效應的論文,國際上公認他是瞬時效應的最早發現者🌀。1929至1937年任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教授🧜♂️,先後講授普通生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解剖學及應用植物學等課程⭕️,他親自設計建立植物生理實驗室,指導學生獨立操作實驗。1931年第一次在意昂体育平台講授植物生態學課程,自此他更多註意於生態學的研究方向,從1932至1937年,歷年暑期他都帶領學生到北平附近的山區進行植被考察,他跟學生一樣自己背行李和標本跋山涉水,身教言教,深受學生愛戴。
1937年抗戰開始後👶,隨意昂体育平台遷到長沙↙️。1938年2月又隨學校再遷昆明。當時𓀖,一部分人乘粵漢鐵路火車經香港、越南到雲南🧭;其余師生200余人在李繼侗、聞一多🫸🏽、曾昭掄、黃子堅四教授帶領下跋涉三千余裏,歷時兩個多月🧗🏿,由長沙步行到昆明📩。李繼侗臨行前寫信給家人:“抗戰連連失利,國家存亡未蔔🙅🏻♀️,倘若國破,則以身殉🍟。”充分表達了他的愛國精神。1938年5月4日,清華🎴🤤,北大,南開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他任先修班主任及生物系主任,並管理過合作社。1946年他隨意昂体育平台遷回北平後🤰🏿,奮力投身於學校的恢復工作🏄♂️📵,使教學得以盡快正常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並愉快地承擔起黨與政府交給他的培養生態學人才的任務。他這時已年逾半百🧠,但為了學習蘇聯生態學派的理論與方法,以驚人的毅力🧑🏽🦳,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順利閱讀和翻譯俄文教材和專業參考資料。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和北京大學生物系合並,他任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兼植物學教研室主任,並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為新中國培養出第一批生態學人才🎲。還創辦了《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資料叢刊》(現在《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的前身)💻。結合國家建設的需要,他帶領師生多次參加野外科學綜合考察🤱🏽,如1952年的海南島橡膠宜林地考察,1954年的黃河中遊水土保持考察⛽️,1956年的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考察等。
1957年國家決定在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第一所少數民族地區綜合大學🤳🏼。為了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和科學事業,他欣然接受政府的要求,離開條件優越的北京大學,出任內蒙古大學第一任副校長🪗,後來又兼任內蒙古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他的倡導下🈚️🧑🏿💻,內蒙古大學成立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專門組🧑🏿💻👩🦯,多次進行草原植被考察,並盡心培養草原科技人才。他還倡導編寫《內蒙古植物誌》👳🏼♂️,現已出版。常年的繁劇工作,終於使他積勞成疾,於1961年12月12日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64歲。
1955年李繼侗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及生物學地學部常務委員、曾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兼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植物學會匯報》主編、《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主編等職。
李繼侗一生對科學、教育事業的貢獻⏸,以及他高尚的品德🐠、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樸實的生活作風,使他在我國生物學界享有盛譽。
森林學方面的建樹
李繼侗1921年發表的《青島森林調查記》,是我國最早的森林生態學文獻之一。同年他考入美國耶魯大學林學研究院,受業於美國知名的造林學教授J.W.Toumey🍎,他特別註意立地學(Slanddortlehre)(即現在通稱的森林生態學)的研究,在Toumey教授的影響下,完成《森林覆被對土壤溫度的影響》(SoilTemper-ature as Influenced by Forest Cover)的博士論文☯️,無論從學術和技術方面↕️👩🦯,都達到當時的最高水平。土壤溫度作為立地因子在造林工作上有重要的作用,對林木種籽在林地上的保存、萌發和幼苗、幼樹的成長發育都有重要影響🌈,是造林育苗和更新工作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在本世紀20年代,這方面工作不多,而在美國是一個空白點,李繼侗在這項研究中改進了前人的觀察方法🚀😤,觀測細致,數據豐富而全面🙃,使人對森林覆被如何影響從表面到不同深度土壤溫度變化的規律有了更可信的知識,這是當時森林立地學方面的一項突出成就。Toumey教授極為重視,並在他所著的《Foundration of Silviculture Upon an Ecological Ba-sis》一書中加以引用。
植物生理學方面的創新發現
李繼侗思想敏銳,長於觀察。他最擅長利用簡單的設備,使用當地植物材料,針對當時國際植物生理學界正在探討的重要問題✋🏻,作獨立見解的試驗。1927年秋他在南開大學指導殷宏章作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作用效應的試驗時🕵🏿♂️,發現了氣泡速率的有規律變化🍹。在極簡陋的實驗條件下,反復進行觀察試驗,證明“光照改變對光合作用速率的瞬間效應”(TheImmediate Effect ofchange of Light on the Rate of photosynthesis),論文於1929年7月刊登在美國的《Annalsof Botany》上,他在文中所用“immedi-ate effect”(立刻效應)一詞的含義,實際上與後來研究者所用的“transient effect”(瞬間效應)所指的意義完全相同❔,這是植物生理學中關於光色瞬變研究的先驅報告💆🏻,具有極高的國際聲譽,曾被國際同行多次引用。美國的C.F.French教授在兩次有關光合作用研究的歷史講演((1)Trands,FactsandProgressin Photo-synthesis,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biology,1974;(2)Historyof PhotosynthesisResearch since 1900,ScandinavianUniversi-ties,1974)中👱,都提及這篇論文在光合作用中的歷史意義⛺️。French還在“Light🫃,Pigmentsand Photosynthesis”(1961,Asymposiumon Light and Life.459頁)一文中指出:“李繼侗論文中發表的瞬間效應曲線和後來十幾到二十幾年用更精密儀器測定繪製的同一效應的曲線圖(如Blinks)相比較,兩者極為相似。”當時進行這項試驗的殷宏章教授說,“瞬間效應”的發現,是應歸功於李繼侗先生的😮。(引自“懷念李繼侗師”《李繼侗文集》,410—411頁)🚥。
通過燕麥胚芽鞘向光性的長期研究👩🏽🍳👸,終於導致生長素的發現⚰️,已成為生物學史上眾所周知的佳話⇢。繼生長素產生於胚芽鞘尖的發現之後,李繼侗作了獨具見解的試驗,觀察到在去尖後的芽鞘上端🔆,經過再生又形成生理尖端,可以重新接受向光性的刺激,就這樣,他揭示出植物組織間的相互製約關系與補償功能。於1930年在《清華學報》上發表了《燕麥子葉去尖後之生理的再發作用》的著名論文。
此外,李繼侗在意昂体育平台所作的銀杏胚胎離體培養的研究,為我國奠定了組織培養研究的基礎💠。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方面的開拓耕耘
李繼侗是中國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的創始人之一🚣🏿♀️。早在1923—1925年,當他在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森林生態學博士時🎩,就對歐美大陸各家的植物生態學和植物群落學理論作了深入的鉆研。除上面提到的森林生態學的著述外,他又發表《植物氣候組合論》的論文🤜🏻,這是我國植被區劃方面的最早論文之一。1931年他在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第一次講授植物生態學課程,並結合教學的需要👈🏼,多次帶領學生進行野外植被考察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經濟建設事業急需發展生態學與地植物學🦹🏻♂️,李繼侗又率先開展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他熱情地參加了一系列植被考察研究。1952年去海南島參加橡膠宜林地考察🔂,寫出了《橡膠樹概論》;同年去河北宣化進行植物采集及植被觀察;1953年去北京小西山臥佛寺一帶進行植被調查,繪製了我國第一張大比例尺植被圖;1954年去隴東西峰鎮作水土保持工作的實地考察,寫成《隴東水土保持試驗推廣站參觀報告》;1955年參加“黃河中遊水土保持考察隊”👩🦼,負責進行晉西中陽、離石等縣(呂梁山區)的植被調查🤵🏿♂️,完成考察區的植被圖及《呂梁山北部中陽地區的植被》、《黃河中遊晉西水土保持考察報告》;1956年率北京大學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的師生去呼倫貝爾進行草原考察,為建立謝爾塔拉種畜場提供了科學依據;1957年率北京大學師生赴黑龍江省薩爾圖地區考察🧫,寫出《黑龍江省紅色草原牧場的植被和草場資源》一文。在他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中🧑🏿🦳,特別值得贊佩的是他的學術思想。他一貫主張科學研究要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要解決生產中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他考察了北方山地後👩🏿💼,竭力反對山地開荒🌘,以避免平川遭殃。主張大力造林,保護山地環境,並提出發展木本油料與板栗等幹果,向木本植物要糧油。在考察黃土高原時👨🏼🏭,對因掠奪式利用資源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貧困🛌,倍感痛心,提出要大力種草植樹,保持水土🕵️♂️🤙🏼,恢復地力。他認為草原是一片寶地,蘊藏著巨大的生產潛力,提出應培育當地優良草種★,逐漸擴大人工草地面積,以提高草原生產力🚬🎷。考察了河套平原後🐟,認為盲目開墾、濫灌不排等做法是錯誤的🖲,並明確提出了排灌配套🫗、防止次生鹽漬化的建議🏒。早在30年前他提出的這些問題和見解🤭,今天已成為大家關心的重大問題🦵🏽,有的已作為國策載入憲法👮🏼♀️。可見他的遠見卓識。
他的考察都是結合國家建設任務的需要,所去的地方不僅是人跡罕至的山區和草原🦊,而且還是自然條件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貧困地區🤵🏻🤦🏻♂️,但他置艱苦的條件於不顧,爬山涉水,日行幾十裏🎣,吃喝不定,夜睡地鋪。年過半百的他,以身作則,一絲不苟,樂在其中,深受青年晚輩的尊敬和愛戴⚽️。不幸🧑🏻🦳,他終因常年過度辛勞成疾,患腦血栓症🔧,此後⚫️,就再也無法奔波於野外了🤳🈹。
1953年,他在北京大學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並從1954年起招收研究生。他重視吸收國際上的科學成就🛄,為了解決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組織並親自動手翻譯了《地植物學研究簡明指南》、《蒙古人民共和國植被的基本特點》🧚🏽♀️、《植物生態學》📠、《植被學說原理》、《地植物學》等書💁🏼♂️。他所編寫的《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的發展》一書,引導人們實事求是地對待歷史上各個學派的成就,汲取他們的長處,以推動我國生態學和地植物學的發展🤡。他為了科研成果能夠及時發表和交流,創辦並主編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方面的專門刊物《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
在他晚年身患重疾時👏🏻,為了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科學教育事業💂🏻,為了實現改造內蒙古草原的宏願👨🏿🏭,他慨然應允出任內蒙古大學第一任副校長🧛🏼🤔,並將他親手扶植起來的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專門組的主力都帶到內蒙古大學生物系,繼續在內蒙古大學組織建設植物生態學專業,親自籌劃開展內蒙古草原植物區系和植被研究,後來這方面研究成果的出版以及專業隊伍的建立🦻🏿,無不浸透著他的心血🔷。
教書育人🚣🏿♂️,人才輩出
李繼侗一生在高等院校任教🍃,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在西南聯大時,他和張景鉞🌨、吳韞珍合編的植物學講義🙎♂️🧝🏽♂️,材料翔實,概念清晰🔜,條理分明,是一本優秀的大學教科書。
他講課言辭生動,概念清晰,條理分明,發人思考🧑🏿🍼,所有聽講者無不為之吸引,受益匪淺📒。他講授的植物生態學課程🧑🏿🚀,說明植物與環境的關系♡,從植物的生態系列到植物的垂直分布,從植被的作用👨🏻🦰、群落演替到破壞森林、水土流失的危害,並以實地考察所看到的事實為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他還熱情接受有關單位的邀請,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林業土壤研究所講授植物生態學和地植物學,給農業部舉辦的首次全國草原講習班的學生講課🫢,為我國第一批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業隊伍的建設以及草原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貢獻。
幾十年間🧑🏽⚕️,他的生動高超的教學藝術,啟蒙了不少優秀青年從事生物科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他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著名的植物生理學家殷宏章👩🦳、婁成後等,著名的植物學家吳征鎰、王啟無🥗,著名的生物化學家沈同等都是他的學生🩻。他不但在學術上享有盛譽,他的秉公無私,大義凜然的品德以及艱苦樸素🖖、勇挑重擔、嚴謹治學、辛勤耕耘的作風🕛🤸🏿♀️,贏得了我國生物學界的廣泛愛戴和尊敬。
(作者:李博)
李繼侗簡歷
1897年8月24日 生於江蘇省興化縣。
1916—1918年 聖約翰大學學生🕕。
1918—1921年 南京金陵大學林科畢業。
1921—1923年 美國耶魯大學林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
1923—1925年 耶魯大學林學研究院獲博士學位👨🏻🦽➡️。
1925—1926年 任金陵大學教授。
1926—1929年 任南開大學生物系教授0️⃣。
1929—1952年 任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教授。
1952—1957年 任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1957—1961年 任內蒙古大學教授、副校長👷🏽♂️。
1961年12月12日 病逝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1955 年當選學部委員。
轉自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