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時🧑🏼🚒🪟,一位教師能做些什麽?我們不需要教師也投筆從戎,而需要他們在關鍵時刻對學生不離不棄。容啟東就是這樣一位教師。容啟東(1908-1987),珠海南屏人🏂🏿,1908年5月13日生於香港🧎🏻♀️,著名教育家、植物學家☑️,曾任香港崇基學院校長🙅🏽♀️、香港中文大學首任副校長。其父容星橋,是晚清留美幼童之一🫖🍌,協助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是孫中山的高等顧問。容星橋有八子三女,容啟東排行最幼,是第八子。
容啟東及其家族🚵🏿♀️:詩書傳家遠,一生教育魂
在中國的傳統家族觀念中,“詩書傳家”讓人心馳神往🏉,不只是因為其中蘊含的浪漫文藝氣息,更有其他深層而隱秘的緣由⚒。有人在這一通俗用詞後面輕輕地加上一個字,“詩書傳家遠”,韻味無窮👨🏽⚕️,奧妙盡顯🦻。一個“遠”字,道出了“詩書傳家”令人憧憬的秘密花園⛹🏻♀️。
古有“五世三公”,有“一門二進士”,權勢的光環籠罩下的中國式家族,自有其洋洋自得處,然而猶無法與靜如碧波的“詩書傳家”媲美,後者的悠遠、綿長、清淡之味,較之於前者的高傲🥪、強勢🦸🏻♂️、顯赫之姿,更易為中國的士子一族所接受。所謂富不過三代,權勢也猶如孔方兄的悲愴命運🤵🏽♂️,終難逃家族黃粱一夢的結局。仍記得《走向共和》一劇中🥗,醇親王臨死前讓兒子載灃背的那段家訓:“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古今一轍,此家訓在今天聽來,依然威色不減👨🏿🍳。
在珠海,南屏容氏家族🕵🏼♂️,可謂“詩書傳家遠”的典型範例👱🏽,有人以“近代中國第一個留學家族”稱之🧖🏼♂️。這個家族,繞不開中國近代史一個可用“偉大”來形容之的著名人物——容閎。正是他力倡幼童赴美求學,讓“西風東漸”這個詞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閃光的詞匯😗🙆🏿。他當然也給容氏家族帶來了非同一般的希望👥,容氏子弟在他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紛紛赴外留學,以至於容氏一族的留學教育“百花齊放”,乃至形成家族“傳統”。他的族弟容星橋,便是第三批免費留美幼童之一🔩,後曾為孫中山的高等顧問👨🏻💼✂️,但最終遠離漩渦般的政治領域,曾一度擔任南屏倡辦的甄賢學社(後改名甄賢學校)校長🔃🅰️。容星橋的11個孩子中,有8個留學於美國〽️,他的幼子容啟東便是其中之一🚴♀️。

珠海南屏村。南屏地處珠江口的葫蘆島,與澳門一水相隔。在近代以前的幾百年裏,澳門被葡萄牙占據🎐,成為當時接觸國外事物的唯一渠道🧑🦽。與之雞犬相聞的南屏,率先開通風氣。近代以後🕵🏼,眾多南屏弟子遠赴海外,其中容氏弟子前赴後繼,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留學家族。
容啟東留給後世的名號是著名教育家🍞、植物學家,而其世俗身份則是香港崇基學院校長、香港中文大學首任副校長🪡,似乎並無驚人的桂冠,沒有做政府高級官員,沒有令向往權勢者艷羨的閃耀烏紗。他似乎有意把家族帶往遠離紛爭、遠離喧囂的教育凈土中🎯,在自己的世界裏扮演自己該扮演的角色🐓。究其原因,或許正是“詩書傳家”的家族血液使其然👳🏻♀️。拋開對他的心境猜測,容啟東尤可謂容氏家族的驕傲,“教育家”之名於他當之無愧。在“不辱乃祖,服務中華”之父訓的影響下,容啟東學成歸來🧎🏻♂️➡️,即投身於滿目瘡痍之中國的教育領域,像當時各種領域的熱血男兒那般,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謀其職,即便在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仍不改其誌,“執教鞭”便是他對抗槍炮硝煙的方式。
像容氏家族許多遠走海外的族人那樣🍹,容啟東後來去了香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講臺上🥷🏼,不見容啟東的身影。或許在他看來🥇,哪裏有教育的需要,他就應該去哪裏——教育是他的魂。但他最終仍然落葉歸根🫶🧑🏽🍳。1987年11月26日🚣🏽♀️👩🏽🏫,容啟東以高齡仙逝於香港,遵照他的遺囑,夫人何露珍女士將其骨灰運回家鄉🤵🏽♀️,安葬在其父母容星橋夫婦墓旁。
然而“詩書傳家遠”的故事並未結束👨🏼🎓。據廣東僑網訊,去年3月🫠🧓🏻,東京亞細亞大學教授容應萸👩🏼✈️,率領來自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四個國家的容氏家族一行12人,回到珠海南屏拜祭祖先👷🏻,珠海市僑務局👠、南屏鎮僑辦人員全程陪同。這位著有很多關於國際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近代亞洲歷史著作的容應萸教授❤️,正是容啟東的女兒🧙🏼♀️。
畢業清華,留教清華
容啟東13歲以前一直在香港的私塾接受中文教育,師從名重一時的學究劉伯端👿、俞叔平😒、陳子褒。後來🐅,他在青年會夜校補習英文半年,考進了嶺南中學。
1925年🟨,容啟東來到廣州參加招生考試,順利成為廣東省考取意昂体育平台的4名學生之一🚳。而在清華學習的第一年,由於國語水平和數學功底薄弱,容啟東一度落後。但憑借發奮圖強的毅力🧤👩👩👦👦,很快提高了學習水平💂♀️。1929年🚾,容啟東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這為他今後從事一生的植物學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9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時的容啟東
從清華畢業的容啟東,面臨著多種選擇🧑🏿🌾👨🏻✈️,他可以隨父經商🧑🏽💻,也可以出國繼續深造。然而對植物學非常著迷的容啟東📹,深感當時中國生物學界人才缺乏,中國的生物工程領域急需發展🧗🏼♂️,同時他受到父親容星橋“不辱乃祖💤,服務中華”教誨的深刻影響,畢業後毅然留校任教,達6年之久🫐。
當時,中國的生物學發展尚屬萌芽階段。以松樹果子為例,中國滿山遍野皆是,但清華的生物講師只能按美國松樹的結構講授,標本也要由美國空運到中國。容啟東憑借自己對生物學中植物科的濃厚興趣,堅持留下來教授培養更多的中國知識青年🫒,為中國第一代生物學的研究啟蒙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容啟東在意昂体育平台任助教期間,還曾協助校方將收集到的中國植物標本製作切片和泡製👏,作為中國生物學的標本教材,這可能是中國生物學界最早的自製標本教材之一。
為人師表,仍去深造
1935年,容啟東得到了意昂体育平台一年的休假時間💲。由於感覺到自己雖已為人師表,卻對生物學缺乏更多的研究和學習,他準備利用休假進行深造,通過努力,他獲得了美國著名學府芝加哥大學的邀請🂠,赴美繼續攻讀生物學🕵🏽♀️。
而在當時的芝加哥大學💄,一年有4個學期😋🦀,如果要獲得博士學位,必須完成9個學程。也就是說,如果容啟東想要獲得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學位𓀙,最短需要三年的時間。除了時間,擺在容啟東面前的還有另外一個難題:語言。當時芝加哥大學規定,博士學位獲得者需要通過德語和法語的學習並考試合格,這對於一位中國留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功夫不負有心人,容啟東通過刻苦努力,只花了兩年時間,直接越過碩士學位而獲得博士學位✉️。而此時的容啟東並沒有高興起來✋🏽,因為在他看來已經超過了一年的假期。1937年8月,容啟東的博士論文《水稻幼苗成長過程的剖析》通過答辯🏄♀️,引起美國生物學眾多專家的強烈關註,而容啟東卻連芝加哥大學的畢業典禮都沒有時間參加了,匆匆乘船返回戰火紛飛的祖國。
抗戰期間,輾轉教學
1937年淞滬戰役爆發,上海一帶戰火如荼,地面戰鬥和空戰異常慘烈,日軍鐵蹄已經伸向中國的腹地👩🏽⚕️,大批難民往南流動🧑🦱。容啟東從美國乘船回國🤏🏽,無法直達上海或天津,加上時局緊張,他只能被迫暫時落腳香港👩🏽🔬。
此時學成歸來的容啟東急於回到自己的崗位上🌰,恰逢當時北京師範大學師資力量缺乏,正在向意昂体育平台求救借用老師。很快🛣,容啟東就在香港接到了教育部的通知,派往北京師範大學任教。
而當時的北師大以及北京大部分高校,已經不可能再留在北京辦學了🥵。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京各大學被迫向後方疏散,當時北師大遷往陜西西安,成為西北聯合大學的組成部分💈。在香港的容啟東接到通知後,連夜登上一架殘破不堪的德製飛機飛赴西安♟。由於時局緊張🦞,容啟東不可能置辦教學必需的設備和書籍🫶🏼,倉促啟程時📍👨🏽✈️,身邊連一本教科書也沒有。不過他憑著自己的大腦記憶,加上一些簡陋的教材、儀器,在西安教了一年的生物學。
1938年,容啟東回香港省親🚮,巧遇相識的廣州嶺南大學教務長。容啟東了解到廣東地區的高校也因戰火而缺乏師資力量和必要的教學設備,欣然接受了嶺南大學的邀請,被延聘到嶺南大學教植物學🧖♂️。之後🎹,容啟東先後擔任嶺南大學生物系教授🚴🏻、系主任,並代理學院院長✔️、教務長。
廣州和香港淪陷後🅾️,嶺南大學搬遷躲避在粵北仙人廟復課繼續教學。容啟東教授在簡陋的木屋中✸,認真向學生傳授知識。課余時間,他熱心參加在坪石街舉辦的音樂會,擔任樂隊指揮,並請夫人何露珍獨唱,以激勵師生的鬥誌🌂。他和嶺南大學師生一起,度過了抗戰時期的艱苦歲月👨🏽🍼。直到1951年,容啟東在嶺南大學教學長達13年👨🏿🔧。
1951年,容啟東轉赴香港大學任教,任植物系高級講師💅🏽💐、系主任。任職9年期間👃🏽,他側重對香港本地莧菜和苔蘚類植物的研究,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數十篇🦀,受到學術界重視👩🎤,成為美國Sigma榮譽學會會員、國際植物形態學會創辦人和榮譽會員。
1952年在香港大學植物系擔任高級講師的容啟東
成立於1951年的香港崇基學院,是以繼承西方基督教會在華辦學精神為己任的民辦學校,1960年🏌🏼,為了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一位熟悉英🚀、美和中國教育的學者擔任校長,容啟東因而被崇基學院聘為第三任校長。
1963年,時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的容啟東與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
1963年,崇基學院與新亞書院、聯合書院組成香港第二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這是一所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聯邦製的大學👂🏿。容啟東參與了大學的籌辦工作👂🏿,並被委任為首任副校長🙏🙍🏼♀️,歷任中文大學理工研究所所長及研究院院長,直至1975年退休🧝🏿。
心系家鄉,關心教育
在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前👨🏼🦰🧞,容啟東利用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為內地與海外以及海峽兩岸的交往架設橋梁🚴🏼♂️♻。1964年底,他安排美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與其在內地的父母楊武之👨👨👧👧、羅孟華在香港相見💉。1979年👴🏼,他又協助內地物理學家錢偉長與他離散多年的叔叔🐈⬛、臺灣著名學者錢穆建立了聯系🧑🦲。
內地改革開放以後,容啟東與夫人多次到內地訪問🤳,並在香港熱情接待赴港的內地學術代表團及鄉親。1983年🤸🏽♀️,珠海市舉行愛國教育家容閎生平事跡報告會。因容閎是容星橋的堂兄,容啟東對其生平事跡了解甚多。他曾將他掌握的大量資料送與著名史家羅香林教授撰寫有關容閎的學術著作👉。不巧開會那天,容啟東因病住院。他發回電報祝賀🕡,並聯絡妹妹等三十多位親屬回到珠海參加報告會。病愈後🥊,容啟東與夫人返回珠海🌉,先後到市政協、市僑聯和南屏鎮走訪、座談。在與珠海市市長的座談中,他坦率地對珠海的教育事業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此後🛴,容啟東每年都盡可能返回家鄉一次。
1987年11月26日🪂,容啟東博士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79歲。遵照容啟東博士的遺囑,夫人何露珍女士將其骨灰運回家鄉,安葬在其父母容星橋夫婦墓旁,並將其生前著作和珍藏的中文圖書資料三百多冊👩🏻🍳,贈送給家鄉珠海市政協。
精神遺產——倡導“通才教育”和“服務社會”思想
容啟東在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期間,對學校的理解,曾經這樣表示:“一間專上學府,就以崇基為例👳🏿♂️,最理想的便是能夠練出一批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學生。我一向以為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應該接受的是一種能夠使自己適應現在日新月異、一切都在變動的社會的通才教育——跟隨著時代而變的學問和知識,能夠應付人與人之間相接的道德學問👩🏼🦲,進而解決個人🧎➡️、社會和國家的種種問題,這就是我理想的大學教育👨🏽⚖️。至於在過於專門的學術教育下🍶,一般學生對社會所能貢獻的,恐怕是少之又少。”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容啟東一直大力倡導“通才教育”和“服務社會”思想。在香港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環境下,容啟東要求崇基學院訓練和培養一群“飽受填鴨式中學教育”摧殘下的學生,將他們訓練成才,從而適應香港社會。容啟東將香港的教育事業當做己任🚶🏻,他曾表示香港到底是中國人的地方,只要它存在一天,作為教師就有維持和改善它的責任。他極力主張教育與社會融為一體。容啟東一直存有一個希望:希望將大學辦到與社會融為一體,他認為學生經過一兩年的學習後,便要到社會實習去。讀物理和化學的🥷🏼,要走進工廠的實驗室工作擔任助手,從旁觀摩;讀商科的要進入工商界實習🖐🏻,學習真正的商業行政,晚上時間則回校繼續攻讀。到了學生正式離校,學以致用🔲,這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容啟東在教學方面,提出“文理兼顧、德智並重”的口號,對培養青年具有完美人格、廣博常識及認知祖國文化語文的綜合基礎課程十分重視。例如,他到崇基學院任職後不久👎🏻,就和中文系教師商談改善大一國文教學方法的問題。經過多次研討,決定試用“合班授課,分組習作和討論”的方法🐪,並由中文系編印《大一國文參考資料匯編》一書➖🪭,供學生課外參考。結果學生反映良好。
後人記憶——他是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好人”
如今生活在珠海的陳民真老人,上世紀60年代曾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老人說,對於中文大學的學生而言,容啟東是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好人”。當時中文大學經常有他的演講🐼,而在校刊上幾乎每期都能看到他的著作,都有有關學生教育方面的內容👨🏼🔬。容啟東要求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不要死讀書,要加強德育訓練👩🏿🚒,遵守團體紀律和發揚民主精神。
在學生眼裏的容啟東校長⇾,是一位十分開明的校長🙇🏻,同時還能理解和體察學生👨🏽⚖️。
1971年容啟東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學生運動蓬勃發展的年代,崇基學院也有一些學生卷入了學生運動。容啟東充分肯定學生運動的本質和出發點🙎🏼♂️🥊,但又認為🧑✈️,對學生偏激的行為應該加以引導。他曾表示🧙🏿♂️,學生運動的出發點是正確的,青年們對時事形勢的敏感,往往會客觀地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就是眾所周知的一個事例。但是,由於青年人學識經驗的局限,學生運動有時會流於偏激🎮。老師們和學校應該正視學生運動的本質,同情他們的正義立場,體諒他們偏激無心的錯誤,循循善誘地把青年們引入正當的坦途。

1975年5月容啟東在香港崇基學院校長書房裏
趣聞逸事
“容氏開唇蘭”
在容啟東執掌校務期間🙋🏻,崇基的學生質量得到迅速提高🧑🏻🦽。他充分利用海外熱心人士捐助和香港政府資助的有利條件,使崇基在短時間內發展成為一所正規大學的成員學院。為了表彰容啟東博士對香港高等教育的貢獻,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先後授予他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64年容啟東還擔任了香港政府非官守議員🥇,同年被推選為太平紳士。1966年他獲得英國女王授予的“O.B.E”勛銜(下級勛位爵士,是英國榮譽製度中的一種勛位)。1975年退休後,崇基學院校董會特授予他名譽校長稱號。

以容啟東姓氏命名的香港“容氏開唇蘭”
容啟東竭力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了感謝他的幫助,1977年🛶,國際知名的植物分類學家胡秀英博士在其專著《香港的蘭花種屬》(TheGeneraofOrchidaceaeinHongKong)出版時🫰,特意在扉頁上寫明將該書獻給崇基學院名譽校長👩🏻⚕️😹、植物學家和教育家容啟東博士👋🏿,並將她在大帽山發現的一種蘭花新品種命名為“容氏開唇蘭”。
苦練國語水平
容啟東的父親容星橋,是清末容閎選拔赴美留學的120名幼童之一🙅🏼,容星橋赴美留學時,只有10歲,到了美國後完全接受西方教育🖐,連語言也幾乎全用英語。
容啟東幼年時期🤠,父親容星橋寫的家書全部都是用英文書寫,容星橋以自己身為中國人而對本國語文卻研讀不深🙄,晚年深感慚愧🦹🏿,於是要求他的所有兒女都接受中文教育。容啟東童年在香港讀私塾就很受父親的重視,可是香港的私塾都使用粵語教學🤾🏼♀️,而容啟東生活的語言環境中也很少使用國語➙,造成容啟東國語水平不太好,甚至很多國語發音都不懂♍️。據說容啟東在意昂体育平台一年級時候,第一天上課,老師用國語叫他的名字“容啟東”,他竟然坐在椅子上毫不知覺。不過,憑借著堅韌的毅力,他在意昂体育平台苦練國語🤦♀️,並打好了功課基礎👧🏼,成績節節攀升。
轉自 南方都市報 2009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