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改變了我的一生
卞學診
卞學鐄(1919年1月18日-2009年6月20日),1940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194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理學博士學位🤶🏼,是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國際著名計算力學權威。
日前,收到美國來電,得知敬愛的學鐄四哥離開了我們。
驚聞噩耗,悲慟不已。我和學鐄四哥雖屬同宗同輩✊🏿,但在那風雨如磐的年代,卻形同陌路💦。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人民日報》刊登了周恩來總理接見著名學者趙元任院士的報道,配有大幅照片,趙元任身邊有一位長發披肩☄️、亭亭玉立的少女,署名卞昭波。這分明是晚我一輩的卞氏家族之人。詢及彼時健在的先父🎚,方知學鐄四哥是趙元任的乘龍快婿,而昭波正是學鐄四哥和四嫂趙如蘭的愛女。學鐄四哥的生父卞肇新﹙俶成),不就是我的四伯父嗎?兒時兩家住得很近😵💫,我常去四伯父家玩耍。
學鐄四哥是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教授🧖🏼♀️,也是國際公認的有限元研究權威,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創造的雜交有限元法是有限元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對推動當代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發展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從1974年起,學鐄兄和如蘭嫂每年都回國講學;他被授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博士,被聘為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鐵道學院等十余所大學名譽教授。1975年四哥到天津大學講學👨🏿🏭,我趕去聆聽。看到眾多專家教授對他的推崇與敬佩🦸🏻🙍🏼♂️,感觸頗深。那一夜🌭,我久久未眠🧑🏿🎄。“同是卞氏子弟,為什麽我不行💋?”誠然,我自知在學識、智商上可能不及學鐄四哥,但是我有追求、有理想🦉👱🏿♂️。從此,我決心要在人生路上有所作為。今天回想起來,這個信念🍉,改變了我的一生。學鐄四哥以他對學術的執著和輝煌成就影響了我,成為我在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學鐄四哥的父親,是清末著名教育家嚴修(範孫)之婿🧎🏻➡️,也是天津南開學校創辦人之一👱🏿♂️,曾隨嚴修赴歐西各國考察教育。回國後一度在上海工作,1919年1月18日學鐄四哥即生於上海👌🏼。當時請來接生的黃醫生尚未趕到,小生命就離開了娘胎。黃醫生到後,在沒有氣息的孩子背上拍了幾下,這才哭出聲來。為感謝這位醫生,遂在四哥的名字旁加了個“黃”字,取名學鐄🚰。學鐄四哥自幼敏而好學😏,南開中學畢業👨🏿🔧,進入西南聯大,後赴美深造,在學術上取得很大成就。他熱愛祖國,數十年來不遺余力地促進中國和國際學術界的交流,熱心幫助和提高國內高等工科教育水平,積極培養後進,介紹和推薦中國學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國際計算科學與工程學會專門為他設立卞學鐄獎👨🏽🏫,以鼓勵在計算力學做出貢獻的人。
我初見學鐄四哥時✅🖍,他已過知天命之年,但仍謙恭儒雅🧛🏽♀️、風度翩翩⁉️。不久,我去美國洛杉磯開診所,學鐄兄嫂每次途經洛市,我們都能見面。
學鐄兄嫂為人謙和,熱心助人🦉,他們幫助多位中國來美學者,從介紹接收單位,到辦理赴美手續,甚至作經濟擔保。一時間,學鐄兄嫂在波士頓的寓所竟成為大陸學子的接待站👮🏽♂️。二十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是由著名女作家茹誌鵑和其女王安憶寫的,名為《母女同遊美利堅》🤾🏼♀️,其中還特別提到了當年曾在波士頓住在學鐄兄嫂家中,如何受到熱情款待,其感激之情,溢於字裏行間。
但歲月不饒人,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學鐄兄嫂就很少出行。我回國後雖然時有通電話🫅🏻,但已感四哥的聲音不再洪亮,後來再通話都是如蘭四嫂接聽。如今⌛️,斯人已逝🙇🏼♂️,科學界的一顆璀璨的巨星從此隕落,學界誌哀,草木同悲。幫我用信念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學鐄四哥💸,一路走好☑️!
轉自 天津日報 2009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