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李天:中國的隱身技術

    2010-01-13 |

    記中科院院士、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

    李天💪🏼,吉林省吉林市人,196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數學系流體力學專業✍🏿,著名的飛機空氣動力學專家,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副總設計師,長期從事飛機氣動布局設計和隱身技術研究。

    平和、剛毅的慈祥面容👳🏼‍♀️,儒雅🥴🦸🏽‍♀️、謙遜的學者風範🧎‍♀️,46個春秋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航空報國的夢想。

    200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被譽為“航空英才的搖籃”的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他成為繼顧誦芬👇🏽、管德🧑🏼‍🍳、李明三位院士之後的第四位院士。

    他,就是航空界著名的飛機氣動力專家👩🏼‍✈️,博士生導師🚪,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

    漫漫征程,艱苦求索📜,執著奮鬥👱‍♂️,劈荊斬棘。

    李天,這位飛機設計專家,在飛機氣動布局設計、隱身技術研究👨‍⚕️、航空技術預先研究和重大基礎項目研究領域,做了大量創造性工作👱‍♂️,為我國新一代飛機的研製做出了開拓性貢獻。浩瀚藍天,他用智慧與辛勞書寫了壯美的篇章。他🦮,無愧為天之驕子。

    追求•實幹

    從事航空是他的夢想,航空報國是他的追求。

    1963年🏇🏻,李天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數學系流體力學專業🙍‍♀️🚟。那時,他所學的專業有很多就業的選擇🎈,可以從事航天🤰🏿、航海、水利……而李天卻毅然選擇了他所摯愛的航空事業。懷著一腔熱血真誠🎅🏽,滿載豐富知識底蘊,他來到了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從事飛機氣動設計和隱身技術研究工作。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員、專業組長、室副主任,成長為一名副總設計師、首席專家🚵🏻‍♂️、院士👇🏼,他一步一個堅實的足跡👱‍♀️。

    空氣動力學在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軍用飛機的更新換代離不開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和進步。李天在所從事的飛機空氣動力學研究領域造詣頗深😄👩🏼‍🏫,創造性地解決了飛機研製過程中遇到的多項重大技術難題,並在工程實踐中完善了我國飛機氣動力布局的設計方法。

    他率先建立了“從風洞數據修正到飛行數值的相關性方法”。在某型飛機設計中🙋‍♀️,通過計算分析和風洞試驗🤵,解決了噴流對平尾效率和方向安定性的影響問題🦹🏼‍♂️;通過對飛機的全面氣動力設計計算、風洞試驗和飛行試驗研究,建立了一套超音速飛機小風洞試驗結果換算到真實飛行數據的修正方法。利用該方法對某型飛機風洞試驗數據修正後作為工程設計依據,經試飛驗證氣動布局設計一次成功😊,氣動力特性準確。該方法已成功應用於型號設計中。

    他創造性提出並實施了增加襟翼偏度的方案⏪🍃。某型飛機改型設計後🛩,由於外掛武器增加,導致飛機重量、重心變化,影響了飛機的起降性能。經過系統地研究分析、縝密思考🏊🏽‍♀️🐥,李天果敢提出增加襟翼偏度的大膽設想,經過多種方案的分析對比📗、風洞試驗,獲得了滿足設計要求的襟翼偏度增大方案⤵️。🧔🏻‍♂️,經試飛驗證🐅,有效地改善了起降性能。目前采用該襟翼的多個型號飛機已裝備在空海軍中💀。

    他成功解決了放減速板振動大及減速性差的問題💎。某型飛機在使用時出現了放減速板時振動大及減速性差的情況,所裏立即成立了以李天為組長的攻關組進行現場攻堅🔅☝🏽。經過仔細觀察、分析😹、判斷,他果斷提出了在減速板上開孔消除振動的方法。然而,要設計出高效的減振孔並非易事,必須要對孔的形狀⬇️、大小🏋🏻、位置進行優化設計🧇。為此,李天設計了多種開孔方案👱‍♂️,並在高速風洞中首次采用同時測量阻力和脈動壓力的方法,獲得了既滿足增阻要求又不產生強烈振動的減速板方案🪸。經試飛驗證,飛機減速性能達到設計指標,振動消除◾️,該研究成果已在飛機上廣泛應用。

    早在1975年,李天作為原國防科工委重點預研課題先進氣動布局研究的課題負責人,就開始對第三代戰鬥機各種先進氣動布局形式及特性進行系統研究🏒。他通過對邊條翼布局參數的系統研究🏠,經過大量的計算分析、高低速風洞試驗及流場測量🚤,最終掌握了各項氣動特性優良的先進戰鬥機布局方案及邊條翼設計原則和方法,其研究成果已納入2002年航空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飛機設計手冊》第六冊中。作為項目負責人,李天還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可用於戰鬥機設計及改進的“大迎角非定常渦破裂產生的飛機抖振特性研究”課題。

    一個個創新的設計方法,一條條迥異的思路方案,一項項攻克的技術關鍵,化為工程研製的強大推力🔄,拉近了中國與世界飛機設計研製的距離🪨。

    探索•開拓

    要奪取未來戰爭的勝利,必須掌握製空權。因此,各國都把發展高性能軍用飛機放到重要位置🧙🏽‍♀️。航空高科技的研究與探索永無止境🏂🏼🆖,李天放眼未來,在隱身技術領域縱橫馳騁,為後人的研究鋪下了堅實道路👵。

    為了我國隱身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李天點燃了他的智慧,用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奮鬥📨,輝映著生命的光華🐍。

    李天,1986年擔任原航空部隱身技術研究課題組組長後🧑🏿‍🚀,帶領院校、研究所幾十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在隱身外形🚦、材料及隱身特性計算🎩、測試方法等方面進行攻關👸。經過大量的機理分析🦸🏿‍♂️🅾️、試驗研究🫔🪓,以及十幾年的研究和積累🪛👩‍🏫,全面掌握了飛機主要部件參數對雷達波散射特性的影響規律🏃‍➡️,提出了解決減小雷達散射截面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他主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部《飛機隱身設計指南》🚣🏿‍♂️,為航空設計部門的隱身設計提供了方法👶🏿💁🏽‍♀️。

    隨著飛機對隱身要求的提高,作為飛機前向三大主要散射源之一的進氣道,對全機的隱身性能起著較大的影響🌓。為攻克技術關鍵㊗️,李天對目前國外最先進的兩種隱身進氣道進行了系統的流動機理👨🏿‍🍳、氣動特性研究🧎🏻‍♂️,全面摸清了主要設計參數對進氣道流動特性的影響規律◽️,提出了先進進氣道的設計原則並建立了先進的進氣道與機體一體化的設計方法,形成了適合我國新一代飛機設計要求的先進進氣道方案。

    李天秉承中國航空人幾十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更強烈地感受到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開拓與創新是推動航空高科技行業的重要力量。航空報國之誌和科學奉獻精神🛕,使李天在航空新領域勇於創新👨‍👩‍👧,在研究中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創新與超越🗡,使他的人生之旅異彩紛呈👵。

    新一代飛機要求具有良好的隱身與氣動特性,而兩者在外形設計上的矛盾成為當今飛機設計的一個難題🛍️🤯。李天率先領導課題組開展新一代飛機總體♈️、氣動、隱身綜合一體化設計技術研究👷🏻‍♂️,采用渦控方法及隱身技術,深入系統地研究了多種布局形式幾十種方案,全面掌握了各種布局特點和部件幹擾機理,創造性地解決了總體、氣動與隱身在飛機設計上的矛盾🫕,最終設計出一種符合未來需求、綜合高性能飛機布局方案,為我國新一代飛機研製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在氣動設計👢、電磁散射理論基礎上🍀,李天采用模糊數學和遺傳算法建立了隱身氣動綜合優化設計軟件,具有分析和計算任意復雜飛機外形的氣動🦏、隱身特性及對飛機外形參數進行綜合優化設計的能力,為新一代飛機的外形設計提供了有效工具🥤。

    李天是我國許多前沿學科研究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七五”開始,他就領導航空預研課題的研究🥷🏿,先後有先進氣動布局🤧、總體綜合設計、隱身技術等科研項目,都體現了當時國內航空領域的尖端技術。如今👨‍⚕️,他又在為航空領域2030規劃和“十二五”重點預研項目論證日夜操勞。

    在學術研究上✉️,他緊緊跟蹤美國🔖、俄羅斯、西歐等國家的航空發展趨勢🤹🏽,主持編譯了大量有關國外先進航空技術的文獻資料,其中很多有關俄羅斯、西歐的重要文獻都由他親自校稿♍️。在型號研製和預研工作中,他總能把最新的科研思想和成果,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並不斷總結經驗,提升理論。在他的領導下👝,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許多航空領域的學術水平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自主創新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大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能夠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激發一個團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想與激情🧑🏼。李天帶領他的團隊,一路創新開拓👨🏻‍🦼,一路披荊斬棘,為振興中國航空工業而搏擊藍天⚉🤼‍♂️。

    襟懷•品格

    明德惟馨,襟懷廣闊,寧靜致遠……

    46年如一日🍒,他執著地追求著、奮鬥著,無私🙆🏼‍♂️、無怨、無悔,將全部心血和畢生的精力傾註於他所摯愛的航空事業。他以其深厚、淵博的知識贏得了人們的敬佩,以其嚴謹🛵、求實的科學風範贏得了人們的敬重,以其和藹、謙遜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人們的贊譽🎑。

    科學最重要的是嚴謹,每一個數據都必須準確。他從不滿足於坐在辦公室批閱文件、審閱技術報告🤴🏼,深入試驗和設計現場成了他多年的工作習慣。

    “總體氣動隱身綜合設計”課題研究試驗過程中遇到了難題,為選擇正確合理的氣動布局方案🤾,他親赴試驗現場🏄,和參試人員一起現場分析試驗結果,研究試驗方案,親自繪製草圖,與大家一起動手改製試驗模型部件,並親自到風洞內進行安裝👩‍🎨。那是一個炎炎的夏日,低速風洞內的氣溫高達六十多度🙎,何況還要進行安裝修配調試,洞內仿佛就象一個桑拿房,進去便會渾身濕透、熱汗淋漓。大家勸他不要進現場,在外面指導就行了,但他執意搖搖頭說👷🏼‍♂️🙅🏿:“沒關系,大家能進去,我也一樣,試驗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樸實的行動。不光是參試人員倍受鼓舞,就連風洞試驗單位的人都深受感動。他們深有感觸,象他地位這麽高的專家親臨試驗現場👨‍🦽,這麽平易近人👷🏿‍♀️🦶🏼,象普通技術員一樣,還真少見。

    他有淵博的知識,更有博大的情懷👷🏼‍♂️。提起他的為人🧑‍🎨,合作單位都

    豎起拇指。作為國內氣動布局的著名專家,李天是多個國家和航空大型重要課題的總負責人👨🏻‍🔧,但他絲毫沒有架子🧗🏼。充分調動起各參研單位的積極性🐾,使整個課題組成為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是他的目標與期盼🤟🏿。許多參研單位在他的指導下🙆🏻‍♀️,在課題研究諸多方面均有所創新和突破,多次獲得國家和原航空部的的科技進步獎。他寬容🤘🏿、正直、謙和,在協作單位中享有很高威信,這是一個科學家不可或缺的品質。“只要工作認真做了,哪怕有錯,也不該批評”🐠。與他合作共事的人🧑🏽‍🎓,非常願意長期合作,他們喜歡這裏濃厚而和諧的學術氣氛👨🏼‍🚀,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

    淵博的學識、深厚的功底來自於不斷學習🛣。平時工作任務重🦹🏻‍♀️,他就經常利用節假日及休息時間大量查閱國內外資料👇🏽🧑🏽‍🏫,不斷充實自己,始終跟蹤世界航空先進技術的發展趨勢,敏銳地捕獲和發現新技術方向。他所領導的預先研究工作不斷有所創新🥈,他曾發表論文🤾‍♀️、著作36篇,編寫技術報告40余篇,他的文章多次被引用,有的報告還在飛機研製技術領先的國家進行演講🩶。他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原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一項,部級一等獎二項、二等獎六項;2001年被總裝備部評為預研工作先進個人👲🏽;曾榮立集團公司一👌🏽、二等功各兩次;20046月被總裝備部聘為國家重某大基礎研究項目專家組組長。

    他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惜才🪡👩🏼‍🦱、重才🛒☢️、愛才,

    十分註意年輕同誌的培養,註意在工作中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常常給予技術上的指導,思想上的幫助,生活上的關心,使他們熱愛航空事業,肯於鉆研業務,快速成長🙇🏼‍♀️。他重視培養團隊精神🫃,關心年輕同誌的專業發展,他說,飛機設計是集體的事業,一人或幾人強不算強,只有集體強才是真正強🙎。一次在出差登機前的短暫時間內🤸🏼,他還向當時的室主任詳細了解室內人員的專業發展方向🏄,並根據每個人所學專業和特點進行專業方向的調整,並明確重點研究和突破方向👨🏼‍🎨。寥寥數語↙️,卻讓人真實地感受到他對後備人才培養的殷殷之心。

    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空研究院的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已培養出博士生7人👨‍👦‍👦、碩士生21人🧑🏼‍⚕️,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生5人、碩士生2人,其中大部分學生已經成為所裏的專業帶頭人和科研骨幹⁉️,有的已走向所級領導崗位,成為航空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他總是那麽平和👊🏼◽️、淡漠功利,一次次婉拒了記者的采訪,每天上下班仍騎著那早該“下架”的自行車🏋️,總是關心地詢問年輕人的生活與成長……對於院士的榮譽🍄,他卻說:“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也是對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認可👮,更是對航空事業高技術的認可👊🏽。榮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一種精神,要為科學事業紮紮實實做點工作。”

    航空科學研究之路坎坷而漫長💆🏿,李天從躊躇滿誌的清華學子到雪染雙鬢、年過古稀的淵博學者💪🏼🚈,歷經歲月的磨礪🎙,內心仍然平靜而清澈👩🏼‍🚀。面對航空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他的思考與探索從未停止🤜🏼,為了航空事業的騰飛,為了廣袤的藍天,他不斷前行(李曉濱)

    轉自 《軍工文化》 20097

    相關新聞

    • 172018.04

      戚發軔做客啟航講堂 闡釋中國航天精神

      4月15日下午🧎‍♂️‍➡️↖️,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做客清華“時事大講堂”第262講暨航院“啟航講堂”,為師生帶來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講座。航天航空學院黨委書記曹炳陽以及校內150余名師生參加本次活動🚳。

    • 112018.10

      悼念橋梁技術專家、中國鐵路栓焊鋼梁的奠基人之一潘際炎先生

      我們以悲痛的心情獲知橋梁技術專家🙆🏽、中國鐵路栓焊鋼梁的奠基人之一🏂,潘際炎先生於今晨離世,享年94歲。

    • 042009.03

      清華成果入選2008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

      2009年第1期《科技導報》發布了該刊評選出的“2008年中國重大科學、技術與工程進展”,基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邱勇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完成的中國大陸第一條OLED(有機發光顯示技術)大規模生產線入選2008年中國重大技術進...

    • 032023.04

      王希季:中國航天事業的“ 鋪路石 ”

      王希季👳🏿‍♀️,白族,1921年7月26日生於雲南昆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航天專家,一生致力於中國航天空間技術的研究🙏🏿、發展,尤其在衛星返回關鍵技術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貢獻。曾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小衛星首席專家👨🏻‍🦯🧟‍♀️、雙星計劃工程總設計師等職👞,負責完成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設計,並首發成功🦵🏼。他兩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並於1999 年榮獲“兩彈一...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