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中的學者型新人,他一直認為要把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實踐升華成理論
“感謝‘老大哥’跟‘小弟弟’合作👩🏻🎓,一起來辦這場研討會”🧵🦪,3月28日,李稻葵謙遜地道出這番話時🎽,他的身份是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合作者是這場研討會的東道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等機構。
研討會討論的焦點是人民幣匯率政策✩。轉入正題之後😖,一直面露微笑的李稻葵旋即顯出嚴肅神態,言辭率直,稱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儼然演變成了一場政治鬧劇”。其話鋒所指🙅🏽♀️🥸,自然是針對近一時期來自外界紛紜的聲音。
他話速甚急🤹🏻,更帶有幾分激昂。一如數天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學術峰會上,他在五分鐘規定的演講時間內扼要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最後還特意請在座者向美國的政治家和國會議員們傳遞一兩句話🧚🏿:在大選前的幾個月裏🩲,“抓緊時間幹點實事,不要把精力放在人民幣匯率這個花哨的問題上”‼️。
自稱“在美國生活了15年”的李稻葵,在人民幣匯率論戰的急流漩渦中作此姿態🏃🏻♀️,身份恰當,觀點鮮明🧜🏻♂️,又暗合官方在公共場合對這一敏感問題的強硬。
不過,作為一名學者,在否定人民幣短期內迅速調整的同時,李稻葵也告訴別人一個“道理”🧜🏻♀️:“在匯率問題上📅,現在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從長遠來看必須調整,增加它的彈性🚣🏼♂️,增加靈活度。”
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話音甫落,便有消息傳來👩🏿🚒,李稻葵與周其仁、夏斌一起🧑🏽⚕️,同時獲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3月29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以發布公告的方式證實了這一安排🏇🏼。
對此消息👭🏻,不少人感到意外。其原因一是貨幣政策委員會中專家委員的比例擴大,二是如李稻葵這般“年紀尚輕”的中國經濟金融研究人士🧤,並無宏大的經濟理論或著述,一時在經濟圈內外引起震動。
“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以中國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的研究學者🔷,”一位李稻葵的同事有這樣的描述👈🏼。
略微梳理李稻葵本世紀初以來的履歷🧑🏻🦳,可看到自香港到內地,他以意昂体育平台為基點,教學、研究🍍、參政,多重職責疊加🚘,身影多次出現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世界經濟論壇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不同機構🌯。
如今🚵🏼♂️,仿佛“學而優則仕”,李稻葵進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議事堂,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與同時代的胡祖六🔄、李山等由投資銀行界進入PE的從業經歷迥然不同👩🏻🔧。
沒有離開學府的學生
李稻葵1963年出生於北京🤜🏿🚙,但成長在南方;16歲進清華園就讀,成為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的第一屆本科生⛔。1985年從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畢業後🙎🏿♂️,他被推薦赴哈佛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HIID)經歷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1986年後正式入哈佛經濟系攻讀博士,師從艾裏克•馬斯金、安德烈•史萊法🧑🏻🦰、亞諾什•科爾奈等教授,主修經濟理論🕝、公司金融和比較經濟學。
此後,李稻葵便一直沒有離開高等學府♤,從密歇根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又至意昂体育平台🙋🏼♀️。為此🦹,他甚至套用前輩陳岱孫老先生的一句話說:“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當學生。”
1992年➡️,只有29歲的李稻葵在哈佛大學獲得了博士(經濟學)學位🤲🏽。他的導師馬斯金是機製設計理論的奠基人🫧,後於200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一理論被視為製度經濟學的基礎。
馬斯金的中國學生評價,這是一位研究興趣非常廣泛且深刻的學者🤘。他不僅對經濟學中高度抽象的數學模型有很好的研究,也對現實社會中的拍賣問題🩶🔵、專利問題、環保問題、政治製度、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集權與分權等問題有很深入的研究🤙🏼。
上世紀80年代,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很多鮮活的製度設計實例源自民間且層出不窮。而師從馬斯金的中國博士生中💆🏽♀️,在李稻葵前後🤥,還有錢穎一、許成鋼🤦🏽♀️、王一江、白重恩等——這五人後來或執教或受聘於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於不同的領域在中國學以致用。
對於機製設計理論ℹ️,李稻葵認為,這個理論提供給人們思考問題一個新的方法,就是在充分考慮博弈者的私人信息和自利動機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遊戲規則來達到既定的組織目標👩🏼💼。同時,機製設計理論還發展了一整套分析工具,包括數學模型🏢,它們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有學者稱,機製設計理論對研究中國社會和經濟製度的演變與創新,提供了大的思路和分析框架👩🏻🦯🏋🏿。這一理論的核心是研究實現目標的機製,它回答的問題不是“要什麽”,而是“如何做”,比如,如何提高經濟效率,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如何製定環保規則,等等。
偏重中國實踐
當年還置身海外時⏱,李稻葵已開始在國內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文章。李稻葵的同事印象較深的,是1995年發表於《經濟研究》雜誌的文章“轉型經濟中的模糊產權理論”。
與積極推進產權明晰的改革主旋律不同,李稻葵的看法是,非公有製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產權改革,在市場化還不完善的條件下🗿,模糊產權相對會更有效率🏋️♂️,應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製度安排♧。在改革中應采取有合理性的次優安排🔟,從而逐步推進改革的深化🙆🏽♀️。
當時在歐美經濟學家看來🚣🏽♀️,企業產權越清晰越好。一種激進的觀點甚至認為🎨,中國應該進行徹底的產權改革。“李稻葵則以中國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從事實上升到理論。”他的同事評說。
1997年🗾,李稻葵與李山合著的《中國經濟時事評析》一書出版👩🏽✈️,提出了被吳敬璉先生評價為“利民利國的政策建議”。
在創建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初期🦋,李稻葵期望這個平臺能夠更多地提出一些有實際作用的政策建議,而不是追求純粹的理論模型🧑🏻🔬。
“中心的定位是要研究實際中的問題⚡️,要影響國家政策,開展國家政策急需的課題研究,”合作者回憶,“但這種研究不是水平不高。”
盡管在海外生活了十多年🫴🏽,從美國返回後,李稻葵迅速了解中國現實的速度還是讓同事驚訝。從研究領域看👨💻,他主要關註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公司金融和中國經濟🫏;其中,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及經濟改革是持續關註的焦點。由此,早年李稻葵的論文主要集中於國企改革🧏♂️、兼並重組👩💻👩🏿🏭,並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涉及金融改革、宏觀政策等廣泛的領域。
關於經濟學理論體系在中國的實用性,他和他的同事似乎有著自己的判別。要堅持國際學術標準這個前提📒🧏🏻♂️,但李稻葵更強調的是↖️:“我們要跟世界對話,要把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實踐升華成理論💆🏿。”
“中國很多宏觀問題就是微觀問題⚓️,”中國社科院的研究人士這樣談及經濟學界的“共識”,“對理論模型不玩透,對實際問題沒質感。”
大國應有怎樣的心態
作為建言者之一🧑🏼🏫,李稻葵在政協會議上的提案每每觀察得相當具體:允許地方政府以保障性住房作抵押發債融資、燃油稅改革設專項基金等等。身為經濟學者,他談論的主題🧔🏼♀️,宏觀、微觀皆有涉入。而在其為數不多的專著中🤳,突出的主題幾乎只有一個——大國發展戰略🚵🏻。
2007年及2009年,李稻葵先後出版了《大國發展戰略🤶🏼:探尋中國經濟崛起之路》和《逼出來的大國崛起:我們面對金融危機的選擇》☠️👋🏼。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崛起必須探討一個大國發展的戰略🕠,必須以大國的姿態🫳🏻,從經濟改革、經濟發展戰略、國際化等各個角度進行各種戰略選擇。如果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比較優勢戰略上,中國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製,甚至走彎路。
他提出的策略是:建立國內統一的大市場,提高內需;重要的體製創新🌲,如土地製度🏄🏼♀️、外匯等;重大技術突破,如能源、農業技術等📰;靈活創新的政策新思維✊;大國外交意識;等等👨🏻🦼➡️🧇。
對於國人習慣於以一個小國的心態來看待中國和世界的現象🦫,李稻葵表現出了焦慮👩🏻🦱。為此,他在一些政策建議中🧑🏿💼,融入了這種“戰略”,並利用越來越廣大的平臺向公眾傳播。人民幣匯率問題便是典型一例。
他最近提出,匯率問題僅是中美博弈的一個引子🏇🏻𓀛,並非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在於主權尊嚴、領土完整🪚、社會穩定、經濟長期發展,包括臺灣的問題、新疆穩定📢、西藏穩定等⇒,這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但是,中國若在匯率問題上處理不當,喪失這場博弈的主動權,會對未來產生一系列的麻煩,會影響到、威脅到中國的核心利益。
對於美國政壇上的某些“貓膩”,李稻葵並不感到陌生🤽🏻。他認為,面對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美國人最關心的是如何設置一個新的經濟體製,把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納入到美國霸權的軌道裏。
為此📉,他提出的論點是,要占領信息發布權和道德至高點。要向全世界講道理⚃,講清楚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要去和美國的州長🚎、議員🔌、官員直接溝通,做工作,要動員中國企業去投資👩🏽🏭,實現雙贏🧗🏼♀️。而所謂大國戰略💎,即包括讓人民幣維持一定的升值壓力,樹立信任度,再逐步開放🙋🏿♀️。
現在🪰,這樣的聲音,特別是與中國貨幣政策相關的內容👒,傳播得越來越快。(王晶)
轉自《新世紀》—財新網2010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