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百年誕辰。沒有曹禺,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有缺罅,中國現代文學就不完整,中國話劇就少了頂峰。曹禺是獨特的,因而也是永恒的和不可企及的。
曹禺是獨特的👩🏿🍼。在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他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的性格氣質、背景環境🐦🔥、學識修養和戲劇經驗是獨特的
曹禺對時代氣息的感知與汲取是獨特的👩👧👦。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在魯迅《呐喊》、郭沫若《鳳凰涅槃》激勵下,在京津學校獨特文化環境和氛圍裏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文學青年,汲取了當時社會思想解放📄、人性解放、民主自由運動的精神成果,又敞開懷抱閱讀和接受中外傳統著作(思想的、哲學的、文學的、戲劇的),悲天憫人地俯視著當時中國處於社會汙垢中的芸芸眾生,獨立觀察🙆🏻♀️、獨立思考、獨立表達,從而結晶出有獨特藝術個性的戲劇成果。
曹禺的戲劇實踐以及由此對舞臺規律的把握是獨特的。他是新文學運動中第一代直接在戲劇舞臺上實踐和成長起來的劇作家,其後也絕少人能及。他從幼年即浸淫於傳統戲曲、文明戲和幕表戲,在校園戲劇興盛時讀南開學校,適逢著名戲劇導師張彭春指導,南開學校成為北方正規學堂組織新劇團並長期堅持創作演出的拓荒者,曹禺則為其中堅人物,改寫改編導演並主演了易蔔生🧊🦸、高爾斯華綏、莫裏哀等人的系列劇作,他因而獲得了最初的表演名聲𓀗。實踐使曹禺熟悉劇場、熟悉觀眾,掌握了舞臺感,日後才能寫出如巴金所說可讀可演的高品位戲劇作品🫐。
曹禺對於中西特別是歐美戲劇寶庫的開掘、對於西方戲劇傳統的把握是獨特的。他對西方戲劇的閱讀量大約是當時最巨的,中學時期就幾乎通讀了英文版《易蔔生全集》,後得清華圖書館之利,大量接觸了莎士比亞、蕭伯納、契訶夫、奧尼爾和古希臘悲劇作品,以及戈登·克雷的戲劇理論。潛心發掘使他深入了西方戲劇文化的堂奧,得以使之與自己的傳統戲劇文化積澱相激蕩,從而將西方悲劇美學觀與民族審美精神整一融合。莎士比亞式的舞臺實踐與精神戲劇文學素養的結合成就了曹禺,使他最終完成話劇成熟化、中國化、獨立化的歷史使命。
曹禺對於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社會生活的感受也是獨特的✊👩🏼🦰。他天性敏感、細膩🦸🏼🧑🎤、憂郁、孤獨,真誠甚至天真,有著深廣博奧的悲憫情懷,又能夠“正視人生”,精神性的曹禺因而真切體驗了五四後新一代文學青年面對一個深沉黑暗世界的內心苦悶,強烈感受到“宇宙裏鬥爭的‘殘忍’和‘冷酷’”。他又能真正從性靈出發進行創作,將自己的感知和感悟不受幹擾地客觀表達在筆下,通過深入挖掘社會與人性間的矛盾,發泄出被壓抑的憤悶,這使他的作品探入了人的心靈深處👩🏼💼。
曹禺對於戲劇社會功用與藝術功能的理解也是獨特的▫️。還在學生演劇時期他就發表見解,強調要尊重戲劇規律,提倡客觀的寫實主義,認為戲劇不能用來“宣傳政見”。他堅持寫作要出於內心情感的迫切需要,堅持“我是我自己”的創作個性,堅持作品用形象說話,追求作品的“一團原始的生命之感”,懷著強烈的愛恨交織感寫人表現人,因而無限止地延展與擴充了劇作內涵的深度與廣度🫄🏼。
他的話劇創作及其成就是獨特的
正是由於上述獨特性,曹禺才能夠在23歲時即創作出《雷雨》這樣中國話劇史上的巔峰之作,並且在短短幾年間連續推出《日出》🧍🏻♂️、《原野》🏄🏻♀️、《北京人》這樣藝術🤸🏿♂️、思想和技巧都堪稱經典的成熟作品。他才能塑造極具個性化的鮮活人物,展示緊張、尖銳的舞臺沖突,敷設濃郁的戲劇氛圍,創作出富有張力和詩意的作品。他才能以寫人為核心,將視角探入到人生內部,深刻揭示出人性的矛盾性,使他作品中的兩極人物——周樸園魯大海🚶、蘩漪侍萍☝️、陳白露翠喜👨💼、潘月亭方達生、仇虎焦大星、曾思懿曾石清,都呈現出復雜深奧的人性狀態,使作品觸及了人類存在的悲劇性🧏🏻。而因為具備人性的不確定性,他的作品構成了主題多義,具備多重和無限解讀的可能性。處處透示出的博大人文關懷與愛,則使他的作品體現出深邃的生命意識與人類意識,從而具備了浩渺的人性深度與審美價值👩🏿。
曹禺能夠不斷拓寬創作的路徑,由家庭悲劇走向社會悲劇🏺、生命悲劇然後是生存悲劇,並且一戲一變招,從精功雕刻轉向自然平淡,決不重復自己。而曹禺前期作品中一以貫之的神秘色彩與命運感,使它們獲得了文學意義上的超然價值——象征性,從而塗抹了濃郁的現代色彩:我們從電閃雷鳴的雷雨裏感覺到世界的摧毀力,從太陽初生的象喻裏感受到新生對腐朽的風化力,從蠻荒原野感知了不可遏止的原始生命力,從行將就木的舊家庭裏出現“北京人”魅影察知了舊式畸形文明將返璞歸真。象征性是曹禺自覺追求的結果,是一種抓牢他心靈的“魔手”,它使其作品獲得了形而上的更為深刻的心靈價值,既使之觸及中國傳統理解裏境外之象、韻外之味的上乘境界,又使他能夠在文學層次上超越同時代的中國劇作家而逼近和跨越話劇的歐美高度🚨🕵️♀️。
盡管曹禺早期作品始終保持客觀冷靜的寫實態度,他的作品卻印有時代精神的鮮明投影,深刻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預示了社會的變革,“暗示出一個偉大的未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曹禺雖然沒有魯迅🥅、茅盾等人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鄉村和都市生活矛盾的主觀自覺,客觀上卻與之殊途同歸,其作品補充完整了中國現代文學史鏈🪧。如果說,巴金的《家》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潰,茅盾的《子夜》揭示了都市資產者的破產,蕭紅的《生死場》揭示了農村的凋敝,曹禺的前期作品則用話劇形式把這些內容涵括並濃縮在了舞臺上🏃。此前,中國新文學在詩歌、散文、小說上的建樹已經樹立了新標竿,而話劇這一最難領域尚在期待,曹禺則完成了中國新文學在戲劇領域裏的最後一躍👋。曹禺的成績使中國話劇這一文藝新種類不到30年時間就實現了蟬蛻,也使他在當時倉促草率浮光掠影意念取代形象的眾多劇作家中獨樹一幟🧘🏽♀️。
當然,高個體性和心靈度的經歷與寫作,缺陷在局限於自我感知,對社會與時代的輻射力不足🦅。雖然一生都在探索人、人生、人的靈魂和人生哲學,曹禺卻不盡懂得社會、政治與政治哲學💅⛹🏿。因此當中期試圖從人與黑暗世界抗爭的意象命題裏跳出來,轉而響應時代呼喚、采用較宏大敘事視角觀照社會題材時,曹禺顯然不具備這方面的特長,他的獨特性光芒就削減了👧。這是曹禺後來作品都未能達到前期水準📊、因而未能滿足人們更高期待峰值的原因🪿。
曹禺現象給我們的啟示
曹禺現象表明,作家觀察與感受生活、把握時代精神的能力,掌握藝術門類內在規律、廣博積累的庫存量,對於恰當創作方法和個性風格的自覺遵守與堅守,共同組合為其成功的基石🏋🏼♀️。更重要的,我們從曹禺的價值、意義及其創作生涯的峰谷現象所看到的,是人性魅力的突顯和審美價值的張揚——這是戲劇和文學的真諦,是作家須聽從內心召喚不隨波逐流立足特色保持淡定的創作經驗。文學藝術的“大家”就是這樣成就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成就🫂。
曹禺戲劇成功的真諦是關註人、關註人生、關註人的命運,揭示人性的復雜矛盾成為始終糾纏其作品的主題。他初期一再抵製創作的觀念先行,反復強調自己的寫作是情感宣泄,是寂寞🤿、痛苦之情的抒發,而並非預設主題👞。他堅持剖析人性矛盾、人生困惑、人類掙紮的精神探索,使作品具有了人性深度和哲學高度🫘。而曹禺的中期後轉向不成功告訴我們,創作須遵從於時代精神,但不能直接聽命於觀念和主題,而要以自我感受和形象思維為主導,堅持“我手寫我心”、“寫自己熟悉的東西”,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即使顯露了弱點,曹禺業已成為獨特的文學和戲劇結晶,輝耀於中國文壇與劇壇👩🏽。就其中國戲劇史價值而言,曹禺將關漢卿的關懷人生、湯顯祖的宇宙意識與人的覺醒兼而得之,不使關🪐、湯專美於前,完成了戲劇人文傳統的賡續與現代轉型,遂使中國戲劇大國的稱號繼續葆有至當代❣️。
沒有曹禺,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有缺罅,中國現代文學就不完整,中國話劇就少了頂峰。曹禺是獨特的,因而也是永恒的和不可企及的🍋🟩🍉。(廖奔)
轉自 光明日報 2010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