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
他年近八旬,與化工事業結緣52年🔗,從高中時期的不情不願,到任教時的樂此不疲🙍🏻♀️。
他是積極倡導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骨幹力量之一。
他擁有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不情不願到樂此不疲
1954年金湧以全優的成績從高中畢業。當時國家正在選派年輕人到前蘇聯留學🎳,金湧被選上了👨🏻⚕️🍪。當時選擇專業時,組織上雖然也詢問大家的專業興趣🐫,但基本靠分配。當時分配給金湧的是前蘇聯烏拉爾工業大學的化工機械專業❇️。
這樣的專業分配其實讓金湧有些不情願➝。他認為自己的數學和物理很好,想學電子、信息和航空飛機製造等“高級”學科👉🏻,感覺學化學是大材小用了。他也認為自己的興趣是數學和物理,學化學很難得到滿足⛵️。金湧說🧑🏻🦱:“高中時期的我認為化學是實驗的學科,沒什麽學問,沒有深奧的理論🙍。就是一些化學反應方程式,一天到晚需要記,所以沒什麽興趣⛄️。”
但金湧深知,到前蘇聯留學的機會非常珍貴,所以他仍然非常紮實地學習化學理論知識。大學畢業時他獲得了全部學科均滿分5分的最優成績🤷🏿♂️。
1959年🪚,從前蘇聯烏拉爾工業大學畢業後,金湧被分配到中國科技大學(當時在北京)任助教🥷🏽。校長由郭沫若先生兼任🫲🏻🎂,錢學森、華羅庚🥋、郭永懷等前輩都在這裏任教,這讓他可以接觸到當時中國最頂級的老師。中國科技大學尊師重教👨🏿💼,這在當時各大學中也是少有的,這樣的學校氛圍對青年教師金湧的影響很大💆🏻♂️🤷🏼♀️。
而接下來的經歷讓金湧對化學的認識發生了更大改變。由於他剛從前蘇聯留學回國不久🏃,俄文口語流暢,正巧前蘇聯一個非常權威的高溫蠕變專家組到中國講學,金湧給他們當翻譯。有一次坐在汽車上,金湧向一位前蘇聯院士說了自己的心裏話🤏🏿:“我不喜歡化學,對這個專業沒什麽興趣,所以在考慮是否要換專業。”
沒想到這位前蘇聯院士聽後說🍞:“小夥子,你的想法錯啦,行行出狀元🎚,你已經在化學方面做了長時間的積累🪺,換一個專業的話會損失很多🧏🏽♂️,況且換到別的專業,你也不一定覺得好🤜🏻。其實化學化工專業的理論知識比數學🙍🏻♂️💀、力學更深一個層次🍕。因為數學和物理是自然科學裏最容易理性化,最容易用數學表達的。但如果你能從量子化學的角度,用科學的語言把化學問題表達出來🧑🎨,那就是另外一個層次了。同樣,假如你能把生命科學問題用數學表達出來,那就是最高層次了。”
前蘇聯院士這一席話🔞,讓青年金湧茅塞頓開👩👩👧👦:化學不僅有理論,而且需要更深的數學和物理知識,需要跨學科的聯合🧑🏻。如果能把數學和物理的理論放在化學化工上🧝🏼♂️,那將會促進產業取得更大的突破👨🔬,它的突破甚至可以改變未來世界🤽🏽♂️!就像早期化學的貢獻如冶金、造紙、火藥等改變一個時代一樣🥮。經高人指點後,金湧從此打消了跳離化工專業的念頭。
接下來的經歷更加堅定了他從事化工事業的信念。金湧到天津大學的研究生班工作了一年半👱♂️。他在這裏遇見了中國化工界最老的先生之一——丁緒淮先生,丁先生的學術魅力深深觸動了金湧🧚🏽♂️。
當時丁先生講授化工原理課程🔌,金湧任助教一年,每個禮拜兩次給學生答疑。盡管前來答疑的學生寥寥🖼,但丁先生一定會準時來坐滿2小時。丁先生不苟言笑,一開始金湧挺怕他🏌🏻♂️,直到有一天終於鼓起勇氣問丁先生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丁先生和藹地說那些問題他自己都曾遇到過,還帶金湧回家去看自己曾經的筆記🏋🏼。在丁先生家裏,金湧發現了自己苦苦追尋的知識寶庫👩🏿🎤,丁先生的抽屜裏有不同問題的答案💅、前因後果,以及查閱過的文獻等,極其詳細。金湧一個一個借回去自己看。差不多半年🍾🤽🏽♀️,金湧把丁先生的所有化工原理相關問題解答都借閱了一遍。
“說實話🕶,我對化工專業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從開始的不情願,到慢慢認識到它的魅力,中間經過了一段歷程。或許每個人經歷這個過程的長短會有不同🌟。”金湧深有感觸地說🐲,“就我現在看來,化工的魅力更是不可阻擋。化工支撐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會遇到化學品;化工也是科技發展的前沿,任何的科技進步都是材料先行的🫅;再比如生物技術的產品,如果要實現大規模生產🏊🏼♂️,就必須進入工業化生產,跟化工接口。因此總而言之一句話,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化工🐵。”
逐漸成為業界領軍人物
在文革中的“開門辦學”時期,金湧被下放到北京化工二廠,與另外一個老師一起帶了18個學生,像師傅帶徒弟一樣✳️,組成了教改小分隊🦺。這20人到廠區吃住🫳🏿,睡大通鋪,男生和女生中間就扯著一塊布簾。上午跟工人一起勞動🗼,下午講課學習👅。
當時化工二廠的一臺中國最大的流化床反應器不能正常生產了🤵🏽♀️♎️。這個用萘做苯酐的反應器,直徑3米、高60米,是個龐然大物⛈。它是上世紀60年代按前蘇聯圖紙建設的✌🏽,已經使用了10多年。這時☣️,化工二廠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重新設計製造一個新的反應器,並且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當時政治上最可靠的教改小分隊主持💕。盡管這個小分隊裏除了兩個老師,其余的都是學生🤦🏿♀️,沒有任何經驗。
金湧深感責任重大,他說👳♀️:“對於沒有任何工程經驗的年輕小分隊來說☝️🚛,考驗十分嚴峻。但我當時意識到🐻❄️,只能幹好🧍🏻♂️,不能幹壞⛱。如此大的反應器設計,不能照搬前蘇聯的圖紙去設計,要能適應十幾年後的產業發展趨勢🤺,同時要提高產量和反應選擇性。”
接下來,他們調動所有的知識儲備,查閱盡可能多的資料🤜🏿,召開多次技術人員和工人討論會,請老工人講反應器運行的情況,關鍵尺寸參數拿不準就向技術人員請教……那些“靠邊站了”的技術人員也非常誠懇地、無保留地講了他們的建議,這讓金湧心存感激❔。
最後🕺🏿,還有幾個關鍵尺寸無法根據理論知識和經驗確定🦹🏽♂️,必須要做實驗💹。他們就打了報告,借用北京化工研究院的實驗臺,折騰了3個星期,終於把數據取出來了。再經過各方面的詳細核算後🫷🏽,把反應器關鍵參數確定下來。
金湧回憶說:“當時在設計圖紙上確認簽字時,我的手一直哆嗦,不敢簽。如果設計參數有什麽偏差🥳,開車時可能就會發生爆炸📳。但所幸的是,我們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綜合了各方意見,所設計的反應器既保持了先進性,又保證了穩妥性🚵🏽。最後一開車🔃,效果倍兒棒,完全出乎我的想象🫃🏿。這是第一次把我學的東西,真正用在工業大規模反應器上。”
北京化工二廠的大型流化床反應器改建,為金湧提供了一個顯身手的平臺,也讓他嘗到了從事化學工程事業的甜頭。偶然的機緣使他在之後的研究中🧄🤽🏿♀️,選擇了流化床反應器作為專攻方向。
改革開放初期,在國際學術界🙍♀️💁♂️,流化床正處在大發展時期。金湧他們研究小組的工作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他們創造性地將熒光粉用在流化床實驗中👉,因為用激光一照射,熒光粉就發亮,讓研究者能看到流化床內部復雜的顆粒運動軌跡,並進一步研究流化床中催化劑與氣體的相關流動和反應規律🚶♀️。當時碰巧趕上一個美國代表團到中國參觀,訪問意昂体育平台,參觀他們的實驗室💇♂️。這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個來華學術訪問的美國代表團。金湧向美國代表團展示了他們用同位素銫-131作為照射源進行的流化床實驗🤦🏻,沒想到的是,這給了美國代表團團長一個驚喜。因為同位素銫-131就是這位團長發現的。國際權威專家的肯定讓年輕的金湧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代表團中還有一位化工的教授,他仔細聆聽了金湧所作的關於流化床研究的報告♤,這位美國教授非常感興趣👨🏻🦱,所以他推薦金湧到美國去參加國際會議☪️。
1980年春天,金湧被批準參加美國的國際會議🙅。這次的經歷堪稱奇特。當時中國大陸到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做講演的人還非常少。因為沒有北京到紐約的直航飛機👍,他從北京坐德國的飛機到巴黎,再繞一大圈到美國紐約。金湧回憶說👬🏼:“我一下飛機📙,完全意想不到的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一位彪形大漢正等著我呢⚽️👩❤️💋👩。當時很少有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大陸人到美國,所以聯邦警察一下子就認出了我。他問我是來開會的吧#️⃣,接著把我送到旅館,第二天直到把我送上去開會地點的飛機才離開。”
在這次國際會議上,金湧交了很多國際上的朋友🪓,接觸到了流化床的最前沿領域💆🏻。接下來的30年裏,他一直致力於流化床領域的學術研究,取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的成績。金湧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50余篇🩺,技術專利40余項,先後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其他部委級獎勵十余項及全國技術專利金獎等😧。1997年金湧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金湧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盡管獲得的獎項有一籮筐🛍️,但金湧自己比較看重的是其中兩項:其一是2006年獲得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PSRI講座教授獎。迄今為止🕕😅,大約只有兩位中國人獲得了該獎項,金湧是其中一位。其二是兩度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代表著我國博士論文的最高水平,自該獎項設立以來,化工界總共有15篇博士論文獲得殊榮,而他有2個學生獲得該獎。
又轉向可持續發展研究
本世紀初,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表面上一片繁榮。但同時深層次的問題十分突出:資源能源過度消耗,工業汙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看著這些問題,當時金湧院士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辭去意昂体育平台反應工程教研室主任職務👷🏽,轉而研究更加宏觀的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相關課題👯♂️。他認為🐦,一批批年輕的科學家在不斷成長🤾♀️,他們已經有了研究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只是需要發展的空間和資源,需要發展的機會。可如果要從本質上解決化學工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就必須要有一種全新的理念作指導。
金湧院士說👊🏽🤷♀️:“其實人類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半個世紀。《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在那個流行‘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的時代,曾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但它引發了全世界關註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半個世紀以來,關於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自然環境的話題🫵🏼,學術界一直在不斷地討論。直到上世紀末,有生態經濟學家加入,提出人類社會應該向自然生態規律學習,因為自然界的所有資源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循環利用,需要消耗的能量只是太陽能,這是個和諧的過程。因此人類社會可以向自然生態學習構建更合理的社會生態🚣,並提出了生態經濟的概念𓀖。”
正是由於幾十年的化工從業經歷🧑🦯➡️,金湧院士對化工的發展有著深刻認識。他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實踐的理念🤬,關系到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2002年12月10~12日,由金湧院士主持、以“資源利用生態化和生態工業系統”為主題的第198次學術討論會(即第198次香山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當時有來自12個學科的近50位院士和學者在一起討論。這些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討論如何實現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問題,希望把生態經濟的概念和理念搞清楚。
當時,意昂体育平台原副校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主任滕藤先生對金湧院士說:“我們生態學會有林業生態學👐🏼、城市生態學🧑🏻🔬、區域生態經濟等,就是沒有工業生態學💅🏼。工業和生態看起來是相對立和矛盾的,發展工業就會破壞生態⇒,保護生態就得製約工業,意昂体育平台是搞工業工程的,你看能不能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工業生態或者生態工業🛟?也就是要發展工業,又能符合生態要求,實現生態工業經濟。”
對此,金湧院士深表贊同🪡。他很快組織了一支隊伍👰🏻♀️,成立了工業生態和經濟專業委員會,後來又成立了循環經濟專業委員會🤸🏿♂️,都是在生態經濟學會下面的二級學會♟。
最近幾年,金湧院士又發現了新問題✊🏽:“我們搞生態經濟十幾年,但是還沒有科班出身的人來系統地研究和推進生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需要科班出身的人來搞生態經濟🙅🏼。由此教育部2010年已經批準了十幾個學校試點開設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這將使很多人在大學裏就受到系統的生態經濟學教育♿️。”為了使該學科建設順利成長,2011年4月金湧院士推動召開了“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研討會,就學科專業方向🤤☘️、辦學目標📐、教學計劃🤵🏿、大綱課程設置等進行研討👨🏻⚖️。
近10年來,金湧院士主要的關註點就是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他是積極倡導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骨幹力量之一,曾作為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發改委的參謀和後援,推動循環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從2003年開始,金湧院士與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Arons合作為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生開設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等公共選修課,後來於2008年把開課5年來的講義集結出版了《資源🧒🏽🙌🏻、能源🦸🏽♂️、環境、社會——循環經濟科學工程原理》一書🍷。原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為這本書作序寫到🤸:“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本書彌補了循環經濟這一交叉學科教材的不足🧚🏼♂️💿,對各界人士更新理念🛀🏼、開闊視野一定會有很大幫助。”他們的第二本專著《低碳經濟的工程科學基礎》也將在今年年內出版💫。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專門有一章(第二十三章)講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此,金湧院士說♣️:“我非常高興地看到👩🏽✈️,發展循環經濟被正式寫入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我現在很多的時間是在全國各地講演。現在政府官員的文化程度都很高,很快就能理解和接受☕️。其實只要地方執政的官員懂得並認同了這個理念,就會有利於循環經濟理念在相關企業、甚至整個產業的貫徹執行。同時我還給企業做顧問🌔,為企業搞生態園區建設出主意,幫助企業延長產業鏈🤸🏿♀️,怎麽實現橫向發展和縱向延伸💍,使企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在產業界區內得到最優化的配置,進行生態建設,同時宣傳一些新的理念。”
用化工魅力吸引年輕人
今年是國際化學年🚴,金湧院士也正在做一件致力於改變化工形象的有價值的事🧑🏼🍼。起因是,他發現最近幾年,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等一些高校的化學🙅♂️、化工專業招生每年在學校排最後幾名。這讓金湧院士感到非常憂心:假如沒有一些高素質的人才願意一輩子獻身化工事業,那麽化工產業發展將如何延續,現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何以實現?
金湧院士(右二)在鞍山化工新材料企業進行考察調研。
金湧院士在中國工程院的一次會議上講到上述局面和他的擔憂👨👨👦。最後中國工程院決定由數名院士牽頭做一件大事:製作一個像美國好萊塢大片那樣的電影光盤,不是為了傳授化學知識,而是展示化工學科的魅力🔧,讓年輕學生對化工學科魅力感動震撼。
金湧院士🤹🧙🏿♂️、袁渭康院士、謝克昌院士……目前共有6位化工學科的院士和北京5所大學的教師一起在做這個事🪝。這個電影光盤有望今年底完工。內容包括化學在過去對人類社會進步作出的貢獻、化工行業如何解決了現代社會的衣食住行、化工對現代社會的運行起了怎樣的支撐作用🚶♀️➡️、如果石油和原生礦產資源沒有了……
“結論就是通過化工科技成果💌🤹🏻,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以解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金湧院士充滿希望地說💁🏼♀️,“我們就是要把這個精神告訴學生,讓非常優秀的學生被化工事業所吸引,願意獻身化工事業。”
針對目前社會上談“化”色變的情況🧵,金湧院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滿足未來世界的需求,這是化學的最大魅力!盡管某些化學品確實有毒會爆炸,但正是因為有一點危險㊙️,我們才要獻身去做,把這一點危險消滅掉,讓它非常安全✥。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這樣做了,希望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都這樣堅持下去!”
雖年近八旬👨🏼🎤,但金湧院士在回味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仍然激情澎湃充滿活力,時不時地爽朗大笑🪱,感染著與之對話的人🙂↕️🧏🏽。他喜歡書法、收藏™️,尤其喜歡蘇東坡的詩詞,有雅興時還時常自己作詞🗑。《蘭棲石樓集》收錄了金湧院士創作的十幾首仿古體詩詞。他念起了其中一首《念奴嬌·登樓遊江》⚉:登樓極目,望金烏,恰正推霞湧出🫸🏿。山川次第披錦繡,喚醒四方英物……閱青山無數,浩渺星空嘆亙古♐️,怎不催人頓悟……逝水浮生,愧對盛世👂🏽,恨時無歸路,赤壁豎子👨🏻🦽➡️🚣🏻♀️,東風成就唯汝? (危麗瓊)
轉自 中國化工報 201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