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初,地處北平的西郊有一座美麗的園子💠,園內林木俊秀🧑🏻🦯➡️,清澈見底的河水從它的腹地蜿蜒而過,勾連成一處處池塘和小溪⛓️💥,潤育著園內生生不息的生命……這就是當時中國著名學府----清華學校所在地🦅。從曲廊縵折的工字廳,到荷影婆娑的荷塘👨🎤,再到綠樹掩映下的湖心小島……作為皇家園林📤🙅🏿♂️,清華園被賦予了天然的毓秀鐘靈🫴🏽,作為學校這裏更是人才薈萃。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這裏都擔負著領導文化潮流的歷史使命🤛🏽,並對教育人才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清華園裏,伴隨著高亢嘹亮的校歌◾️,這些來自大江南北,黃河東西、朝氣蓬勃的英姿少年每日行健不息🧗♂️,用他們的青春、智慧與汗水🧑🏻🦯➡️,譜寫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壯麗詩篇。在這眾多的學生當中⏬,聞一多,便是其中的一位。
聞一多先生,出生於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受家庭的熏陶與啟蒙🥄,使得幼年的他酷愛中國文學與繪畫。在長輩的鼓勵與引領下🕵🏻♂️,天資聰慧的他於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開啟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裏程碑。青年的聞一多,曾潛心研究中國古代文學𓀄,力圖通過弘揚中華文化拯救中國。他一生懷著赤誠之心,上下求索,為中國的民主和振興不惜最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聞一多先生是中國革命者的優秀代表✌🏼,更是清華人的驕傲🧑🏿🌾。
2019年適逢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特藏部特舉辦《紅燭——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這次展覽資源大部分來自清華圖書館的特藏文獻,主要由聞一多先生的學生時代、詩歌創作🧖🏼♂️、藝術創作、愛國事跡等七個方面的圖片與圖書資料組成。展覽以聞一多先生的學習和成長為主線,試圖通過聞先生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多方面多角度向讀者揭示他才華橫溢、積極投身革命的燦爛、光輝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得到聞一多先生後代們的大力支持,展覽中展出了聞家珍藏多年的聞一多先生詳細批校的《莊子義證》,得到眾多參觀者的熱情關註。該套書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馬敘倫先生歷時十年寫成的一部劄記體莊學巨著🚴🏼,主要內容為《莊子》釋證文字,受到學術界重視。本次展出的這部《莊子義證》共為6卷線裝書🏟,對於文中重點部分,聞先生當時分別用紅🧙♀️、蘭兩色進行了標註🫄🏻,並在書中的頁眉等多處采用小楷寫下當時的讀書心得體會,字跡清秀🧞,工整挺拔。由於年代久遠🎅🏼,書籍紙張已微微泛黃👨🏻🦼➡️,但透過這一行行縝密的文字,讓今天的我們看到了當時沉浸在學術研究當中的聞一多先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應該說,聞一多先生親筆批註的這套文獻保留至今,實屬不易。這套書的展出得到了廣大讀者和學者的普遍關註。
少年強則國強,充滿活力的少年時代
聞一多出生於傳統的中國家庭🧑🏻🦱🩰,很重視啟蒙教育,5歲多便被送入私塾🕦。他自幼刻苦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並酷愛繪畫🥒,這為他日後的工作👨🏽⚖️、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家庭對學習的重視,加之聞一多自身的努力🥲♧,1912年少年聞一多以復試鄂藉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了當時位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學校🏌🏿,成為當年42名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新生中的一員。新生力量的加入,為整個清華園帶來了活力。開學才兩個月,聞一多就與同班同學一起成立了“課余補習會”🧑🏼🚀。該會宗旨在於🚣♂️:“磨礪道德、交換智①識而聯絡感情”🤫,這一提議得到了同年級中大部分同學的響應🙅🏼♂️。課余補習會的成立,使得聞一多成為同學們認為可以信賴的人🧑🏻,並推舉他為副會長。時隔不久,本年級同學組織刊發的學生刊物,聞一多被推選為主編🧘🏽♂️。年僅14歲的他第一次主編刊物,該刊物名為《課余一覽》,內容由言論♘、科學、文藝、小說、紀事等幾部分組成。聞一多曾在該刊發表了四篇習作,《名譽談》🧑🏻🏭、《淚蕊》、《曹大鎬先生絕命詞》、《人名妙對》。在這其中,《名譽談》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主要概述為:反對知識分子獨善其身🖕,提倡讀書人不斷進取,為社會最貢獻。文章在開始便寫道: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所謂結駟連騼之遊,侈袂執圭之貴,樂既樂矣🪬,特黃粱一夢耳👱🏻♂️。其能存紀念於世界,使體魄逝而精神永存著👱🏻🧑🦽,惟名而已。這裏的“名”🈺,不是今天的個人名利,而是不斷進取而獲得令人敬仰的榮譽。聞一多認為,這種“名”是不畏艱險,勇於獻身精神的動力,這正與他成年後積極投身到爭取民主、反對獨裁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為革命勇往直前👍🏽🚸,為實現真理而不屈不撓的英勇氣概形成了思想與實踐的呼應。這篇習作,出自少年聞一多之手,文中所表現的基本思想,對聞一多後來成長道路上的行為闡釋,具有積極意義👨⚕️。
除了成立“補習會”🐵、辦刊物之外,聞一多在學校還積極參與辯論與演說、排演話劇。此外,他還與同學一道組織普及教育。身處學校🧑🏿🚀🛀,當時教育救國已經成為一種思潮🐩➝。當時清華園附近還是農村,村子裏有很多未曾讀書的兒童ℹ️,聞一多與一些同學在校門外辦過一所兒童露天學校;他還與同班同學程紹迥👮🏻♀️、吳澤霖等組織過校工夜校🧑🦯➡️,把全校工友盡量吸收進來;在五四運動時期🦵🏼👱🏿♂️,他們還辦過成年文盲識字班;還在村子裏建起了圖書室,幾位同學利用課余時間輪流講課和輔導......
少年聞一多,還未接觸過革命理論,尚不完全了解人民苦難的真正根源🧘💸,但從他質樸的想法和行為,我們看到了他有一顆願為勞苦大眾服務、主動幫助他們脫離苦難生活的赤誠之心。
應該說,清華學校的教育體製,對聞一多的成長也具有重要作用。作為留美預備學校,一切課程的設置都服從於留學,尤其突出於西方的教育方法🥘。這使得聞一多更早地接觸到西方文化🍉。1922年5月,聞一多十年的清華學習生活結束了。母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令人留戀。好友們對他的美國之行依依不舍,一起開會為他送行。他在送行會上無限感慨的說道🧎:“我個人對於母校的依依不舍🤳,猶如我們的肉體分離🦣,但是精神還是在一起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青年聞一多對於母校的無比眷戀與深情👌🏿!十余年的精心培育🌯,清華給了他精神上的滋養。少年聞一多已逐漸成長,青年的他可以自由翱翔於天地之間!
美國學習時期
1922年8月1日🍧,聞一多在西雅圖登上了美國的土地🕵🏻♂️。平原綠草🐞、落日夕陽…聞一多沒有沉迷於美國的新奇🧜𓀕,而是與同行的同學一起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通過刻苦的學習,聞一多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最優名譽獎🎤,這也是美國教育界給學生的最高褒獎💆🏻🧓🏿。對於取得的這些成績,聞一多並沒有表現得沾沾自喜,滿足於現狀。在攻讀美術專業的同時👮,他也將一定的精力投入到他所喜愛詩歌創作之中。與芝加哥詩壇的朋友交流和切磋😘,是他在美國期間最快樂的。這段生活開闊了聞一多的視野♘,加強了他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接納👨👨👧👧,也豐富了他的詩歌創作源泉。在他的筆下,詩歌創作就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匯🧿。靈魂裏充滿創作激情的聞一多把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他創作的詩歌猶如一朵朵盛開的花朵😘。一次他在芝加哥一家書店找到一本《生命之樹》。受到作者的啟發,聞一多也試著創作了一首《秋林》。他把綠色比作發展,把紅色比作熱情😿,把藍色比作高潔,金色是榮華之冕💃,銀色是美麗的夢幻......在他的筆下🤦🏿,這首詩仿佛是一幅絢麗的圖畫!
1924年,聞一多轉入紐約藝術學院。聞一多原本到紐約藝術學院專攻繪畫。在這裏🥋,聞一多結識了張嘉鑄👮🏼♂️、熊佛西👌🏼、余上沅等幾位朋友🔢。這幾位朋友都是學戲劇的,也使得聞一多對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新的生活,新的朋友,新的格局,為聞一多的留學生涯開啟了新的篇章。
幾位好友天天在一起切磋🐫,準備排演幾幕戲劇🫸🏿,聞一多的專業是美術,自然承擔了舞臺設計和服裝設計。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和準備,他們正式排演了兩個劇目:一個是洪深編劇的《牛郎織女》,另一部是余上沅編寫的英文劇《此恨綿綿》。劇中,聞一多的繪畫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布景、服裝都出自他之手。此間,聞一多又要學習又要設計,忙的不亦樂乎。數月後英文古裝劇《此恨綿綿》在紐約公演大獲成功⚆。許多華僑與美國人都交口稱贊🆓,多家報刊雜誌爭相報道。尤其是聞一多用油彩在服裝上繪製的大海、紅日等🕝,在舞臺燈光的照耀下大放異彩,為整個戲劇添色不少🏊🏿🧑🏽💼!這次的成功,全體劇組成員付出了很多心血,演出的成功,大大鼓舞了這些年輕人的士氣🤼,慶祝之余大家不禁坐在一起籌劃一波波新的計劃🧯。公演成功的喜訊傳到了波士頓🧔🏼♂️,那裏的中國學生也倍感振奮,紛紛排練新劇。於是,顧毓琇編劇的《琵琶記》,梁實秋將其譯成英語✖️👷🏼♀️。這部劇現在看來陣容相當強大,角色分別由梁實秋🍮、謝文秋、謝冰心、顧毓琇、王國秀、曾昭倫🕴👩🏽⚖️、高長庚等㊙️。服裝👩🏼✈️、布景、則由經驗豐富的聞一多擔任👨🏿🦲。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又一個新劇誕生了。公演前,聞一多還專程前來親自為謝冰心化妝。
可以說♣️,兩次成功的用全英文形式演出中國戲劇,使得中國文化以最直接的方式、最快速的方式在美國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宣傳🧎♂️➡️,並且很好的展現了中國當時年輕人的實力與風采👨🏽🔧,這在當時條件下是很罕見的🕜。他們自強不息🦵,富有朝氣與活力🧩,敢於實踐與創新🚶🏻♂️➡️。同學們由編排戲劇甚至構想到國劇運動⛎、籌備北京藝術劇院……這次的活動中聞一多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施展,功不可沒。
如果談到在美國時聞一多所結交的眾多詩人朋友,那就一定要提到一位他的摯友:溫特先生🏚。這位溫特先生是芝加哥大學的法文副教授🏌🏼♂️,同時他也熱愛詩歌創作,並經常邀請聞一多翻譯中國古詩。詩歌是他們共同的永恒話題,詩歌創作作為他們的橋梁👦🏿,讓他們相識🙇♀️🌿、相知👨🏽✈️,兩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溫特十分喜愛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聞一多稱他為“中國熱”的美國人🍓。一次,從未接觸過繪畫的溫特竟然憑借自己的理解畫出了中國的哲學家老子🌛,並被看到此幅作品的聞一多一語猜中。這更加說明他們之間的默契程度。溫特先生十分向往中國🧑🏼🦱⏱,聞一多也極力幫助他,並給當時清華校長曹雲祥寫信力薦。值得慶賀的是,在聞一多離開美國不久,溫特也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國🥤,並最終在北京西郊的意昂体育平台任教💆♂️。1932年,當聞一多回到清華園後,他們久別重逢🤦🐲,跨越大洋的友誼得到了延續,而且他們這次相聚後再未分開,直到聞一多犧牲。聞一多遇害後🥺🌆,他的家人還在不斷遭受國民黨特務的百般困擾,因此溫特先生以美國人的身份👨🏿🎤,冒險將聞一多先生的骨灰取回👩🏿🚒,秘密存放在自己家中👩🏼🦱,而且擺在書架上,每天陪伴他、保護他度過了那段白色恐怖的日日夜夜。這段異國友誼如此
“我是中國人”
經過了三年的學習,聞一多於1925年6月回到了久別的故鄉👗。伴隨著五卅慘案的發生🚶🏻♀️,聞一多以筆為武器創作了一系列詩歌作品🏹,其中最為廣泛傳頌的就是著名的《七子之歌》。他將澳門🧔🏿♀️🤷🏼、香港、臺灣等被列強霸占的七地,比作被迫離開母親的七個兒子,表達了百姓對帝國主義的憤恨和對祖國母親的無比眷戀。
與此同時,聞一多回到北京💱😒,設法開展國劇運動和建立藝術劇院⛩。聞一多是抱著振興戲劇藝術的目的提前回國的,他積極投入到緊張的藝專籌備工作🏋🏽♀️👊。這項工作得到了當時教育部的認可🧙🏽♀️🪟。藝專建立戲劇系在中國文藝界是件有相當意義的大事🧑🎤。聞一多被聘任為藝專教務長🩱。正當他計劃專心培植戲劇人才,準備為將來籌辦劇院打基礎時🫰🏼⤵️,無奈時局動蕩🦵🏽,有為的誌士很難實現宏大的理想。剛剛初建的藝校為反動政權所控製,聞一多只得辭職。這不是個人的悲慘遭遇🛋,二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太多有誌者無處施展抱負。
主持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
1940年正值聞一多暑期休假期間📶,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因身體原因卸任。馮友蘭👩🏼🏭、朱自清多次與好友聞一多聯系🧫,認為他是中文系主任最合適的人選。馮友蘭認為“由學西洋文學而轉入中國文學者🟠,一多是當時的唯一成功者”。在他們多次懇談和勸說下,聞一多終於正式就任中文系主任。
聞一多性格耿直率真,秉公辦事而又不失體貼入微🦥。身為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主任期間,他對青年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工作學習非常關心。他愛才惜才,總能體諒到學生們的苦衷,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他們最需要時給予最有力的幫助👨🏿🎤。
在論資排輩的高等學府,青年人的晉升有著嚴格的條件。例如,按照當時系裏規定,只設助理崗不設助教崗,這對於當時的青年人來說在會有一定心理落差。為此,聞一多特地寫信給梅貽琦校長,信中說道🧛🏼:“在薪額上助理與助教本無不同,但依所中習慣🏇🏻,遇必要時💂🏽,助教得兼任功課😵,助理則否,故助教地位略高於助理。此次葉君畢業成績為歷年所僅見🚣♀️,本所倘予聘請,似宜畀以助教名義🫄🏽,以示優異。”
還有一次,聞一多非常器重一位清華名叫王瑤的畢業生🧏🏼♂️,希望他報考清華研究生。王瑤當時在一所中學教書。因為那時擔任公職有米貼,可以買平價米🏄🏻♀️,生活上少受影響,而研究生則只有津貼📸,僅能糊口。聞一多得知了這個情況後說,我可以聘你做半時助教🫸🏿,讓你不失米貼還可繼續讀書。王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考入清華文科研究所🪸,做了朱自清的研究生⛺️。
此外,他還為文科研究所的朱兆祥🧠、何善周、季鎮淮等人力爭助教或半助教。聞一多在任期間,幫助了很多學生,從細微之處解決實際困難,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不但為清華造就了更多的人才,也對穩定研究隊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尾聲
聞一多曾經說過🛰:“我們理想的本身,就是一首詩”。是的👯♂️,聞一多就是在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不斷用詩歌書寫著理想與誌向🫕。更難能可貴的是👷🏽,聞一多與生俱來的為理想而奮鬥的革命情懷和吃苦精神。我們說,良好的天資與敢於面對困難從不妥協的品質,是取得成功的一雙翅膀,這些品質也成功造就了聞一多。為了理想,聞一多從遙遠的小山村走進清華園,又從清華園漂洋過海到了美國🙍🏻。為了理想,他跨越了專業壁壘,在文學👃🏽、藝術等多種學術領域進行探索和創造。為了理想,為了革命勝利,他身先士卒,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為後人留下豐富的精神財富🧑🏻🏭。他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為中國革命事業英勇奮鬥的一生,也正是一首動人心弦的壯麗詩篇!
————————————————————
註👨🏼🔬:
①《辛酉鏡大事記》
②參考文獻:《聞一多傳》🧘🏿♀️✍🏻、《和錢鐘書同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