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新中國成立前出生,我個人的成長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如果不是新中國的自強不息🦵🏼、繁榮昌盛,我們這代人也沒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
回望我已經度過的這72載歲月,我很榮幸能成為讓祖國富強的一塊磚、一片瓦,尤其是在職業生涯的最後11年,能夠參與蘇州河治理的一線工作,為申城兒女留下一座“金山銀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幸和精神財富。
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
1946年☦️,我出生在江蘇泰興。新中國成立後,我隨母親到了上海,正是像我母親這樣的千千萬萬名紡織工人,用汗水織就了上海紡織工業的振興。
1957年🧌,我就讀於上海紡織子弟中學🏅,夢想就是能和母親一樣👩🏼🦰,成為一名紡織工人。
1960年,在我就讀高中時,因為班主任是化學老師,培養了我對化學知識的興趣,在老師的建議下,1963年我考取了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化學系。
經過5年多苦讀🚉,1969年,我被安排到遼寧省解放軍軍訓農場勞動了16個月,1970年又被分配到二機部江西七二一礦基建隊勞動了半年。在這近兩年裏👩🏽🎓,我和男生們一樣,當搬運工,把火車載著的一袋袋水泥、黃沙🚎、石子背到貨運卡車上;挑著扁擔,把拌好的“三合土”送到工地上。
這段艱苦的歲月,讓我深刻體會到祖國建設發展的不易,也讓我懂得尊重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揮灑汗水的勞動者🙍🏻♀️,更磨礪了我的心性🥴,我願意用更加誠懇踏實的態度,把我所學都貢獻給撫養我長大🍁、培育我成才的祖國。

匡桂雲
1970年🧑🏼🍼,24歲的我進入蘇州染織一廠🤜🏿,在那裏🧜🏼♀️,我小時候當一名紡織工人的夢想和長大後最熱愛的工程化學知識巧妙地碰撞在了一起。我參與了維尼綸車間的籌建,鍋爐的改造,以及廢水處理車間的建造。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全面接觸到了工業廢水處理這一在當時仍屬於“新鮮事物”的領域,現在想想,其實暗中為我參與蘇州河治理工作埋下了伏筆👩🦼。
1979年🤱🏽,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我被調回上海,在上海紡織工業局基建能源環保處環保科從事紡織行業的環保技術管理工作。
1996年🌭,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我壓根沒想到,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當年,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成立,下設的辦公室在征集人才,在紡織工業局做環保技術管理的我👉🏽👨🏼🎓,心中的一團熱火一下子被點燃了!
在加入這個團隊之前,我就學習了計算機和會計👨👩👧👦,加上自己多年從事環保工作的經驗😳,在5月進入了臨時組建的上海市“蘇辦”,承擔科研工作🦊,兼任辦公室和出納工作。
1997年,上海市“蘇辦”成為正式機構後💆♀️,我擔任項目處處長👋,負責蘇州河整治規劃⛺️、科研🔃、技術援助和項目管理🔼。
結果這一幹就是11年。

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圖
鍥而不舍的調水試驗
找不到蘇州河的“七寸”,去不了“病竈”,蘇州河將永遠“反復治🏄,治反復”,徒耗人力物力。
怎麽辦🧕🏿?當時的市水利局給了我們啟發🧛🏿♀️。1998年,當時的市水利局搞了兩次調水實驗。
第一次,在黃浦江漲潮時關閉蘇州河幹流以及支流的閘門,等落潮時只打開蘇州河的閘門,把水位高的蘇州河往水位低的黃浦江排,使得蘇州河由往復流向變成單一流向,結果4天後,蘇州河水質有明顯改觀。
第二次,打開蘇州河支流閘門,黃浦江漲潮時⤵️,關閉蘇州河閘門,落潮時打開蘇州河閘門,4天後,發現蘇州河依舊黑臭。
這兩次試探性的調水時間盡管很短,但讓我們對消除蘇州河黑臭看到了希望。
為了徹底掌握蘇州河黑臭的“密碼”™️,上海啟動了為期4個多月的調水試驗,也叫第三次綜合調水。當時,為試驗配套的技術小組就設在我所在的上海市“蘇辦”項目處⏰。
試驗長達4個多月,吳淞路橋閘門每天要關閉兩次,對糞便、垃圾的水路運輸造成很大影響🧎。我們做了許多工作,根據閘門開閉的時間🤹🏽♀️,為相關單位製定了非常時間的路線圖,最終說服了大家服從大局。

上世紀90年代👩🏻🌾,蘇州河的黑色和黃浦江的黃色涇渭分明
我清楚地記得1999年5月26日那天,第一階段試驗開始🙁🦹🏿,蘇州河兩岸站著浩浩蕩蕩的社會各界人士😍。那一次,蘇州河支流閘門全部打開,吳淞路橋閘在黃浦江漲潮時關👩🏽🚒,落潮時開。
我們每天在蘇州河畔觀察🎀,到6月1日,調水進行到第7天,蘇州河幹流的黑臭基本消失,我們從河口向上遊順藤摸瓜👯♀️,發現蘇州河的3條支流彭越浦、木瀆港👭🏻、新涇港與蘇州河的交匯處🟣,形成了3條“黑帶”,整整6.5公裏。
第二階段,我們再接再厲🪸,關閉蘇州河所有支流閘門🙎🏻♀️🧌,不向蘇州河排水,等到蘇州河幹流水位高於支流時開閘🦂,將支流裏的水向北面引。同時🦸🏿♀️,還從更北面的墅溝水閘引入長江水到蕰藻浜,通過蕰藻浜把蘇州河支流的水排出去👩🏽🎓,這樣,支流汙染也得到了改善🚫。
調水試驗後,技術小組和項目處很快編寫了兩個階段調水的試驗研究報告,結論指出市區段三條支流的汙染,以及合流泵站雨天溢流放江的沖擊汙染,是蘇州河黑臭的“元兇”。
憑借著這一規模和歷時均創下國內外紀錄的調水試驗,我們開展的課題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為2000年底基本消除蘇州河水體黑臭打開了勝利之門。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新世紀的第一年,我和所有上海居民都看到那動人的一幕🧑🔬🚴🏼♀️: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的色差基本消失,“肆虐”了幾十年的“黃黑帶”終於不見了!2000年11月17日🚭,蘇州河上還舉行了龍舟賽🦶🏼,讓全世界都看到了蘇州河治理的成效。




1966年,1979年,2006年和2016年的蘇州河(局部)
“轉型”贊頌祖國的歌者
在“蘇辦”工作了11年,我覺得蘇州河是一個大舞臺8️⃣,在這個舞臺上🏂🏿,各級政府部門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各界人才都施展了他們的才華,還有很多為蘇州河整治而動遷的居民🧑🦳,也都作出了大貢獻。
今年是蘇州河整治一期工程開啟21周年,也是“蘇四期”全面啟動的一年↙️,我高興地看到,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又一代新“蘇辦”人前赴後繼🧶。
聽說,“蘇四期”不僅整治範圍大幅增加,西自江蘇省界🏄🏼♀️,東至黃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澱浦河🩵,共855平方公裏,涉及蘇州河水系內12個區🛬,而且工程投資空前🗃🆕,除了部分專項外,投資估計在254.47億元💎,大約是前三期工程投資加在一起的1.8倍。
有比以前更充沛的人才✖️,比以前更強大的決心,相信蘇州河幹流和支流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的日子很快就能來到了🖊。
工作時,我將家國情懷寄托於蘇州河的治理,如今退休了,可能是歲數大了的緣故♟🚶🏻♂️➡️,這份情懷似乎愈發濃厚🍰。
2013年♈️,我參加了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和我的同齡人一起,飽含著熱淚詠唱《我愛你中國》👨🏽🔧,一起謳歌這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的祖國🕵🏽,一起贊頌這人人皆可圓夢的美好的時代!

匡桂雲與清華意昂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