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的大學🎺,伴隨著無數的創意與發明🏃♂️,他的人生,充滿著激情與挑戰👮🏽♂️。他🦒,被王大中校長稱為“清華的愛迪生”🫱。現在就讓我們追尋他的足跡,傾聽邱虹雲的故事——
追尋創新的足跡
——意昂体育平台[1996級] 邱虹雲 訪談紀實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崔文瀚 學通社 張丹桐
【邱虹雲簡介】
邱虹雲,男,1996年至2007年分別在我校材料系與精儀系取得學士🤷🏿♀️、博士學位,被意昂体育平台原校長王大中稱為“清華的愛迪生”。1999年🈳,邱虹雲創辦了被譽為中國第一家高科技學生創業公司的“視美樂”🏏。2008年,邱虹雲創建了北京星敏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邱虹雲學長成績突出🙍🏻♀️,在校期間,他多次獲得“挑戰杯”等眾多獎項🧑🏽🏭,榮獲“清華十傑”、中國青年報“十大新聞人物”等多項殊榮。
在如此多的光環之中,他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傳奇人物👨🏿🦳?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一行三人於2009年11月10日下午來到邱虹雲意昂的辦公室🦤,與他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邱虹雲學長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凡——並不出眾的外表、樸素淡然的衣著、謙遜有禮的言談🐣,而稍顯淩亂的辦公室裏,隨處可見的是各種產品原件和儀表工具🙆🏽♀️。隨著訪談的深入🧑🏻🔬,我們漸漸地了解到了一個特獎得主和年輕創業者取得成功的依托與優勢,也從邱虹雲學長的平凡外表背後,探尋到一些不凡的品質與素養。
在談到“大學階段什麽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話題時,邱虹雲學長不無感慨地回憶起了非典時期的一段經歷。當時的邱虹雲學長突發急性闌尾炎,急需照料,正是在當時嚴峻的疫情中,實驗室的同學們紛紛伸出援手🦸🏿♂️,以各種方式幫助邱虹雲學長渡過難關,令他頗為感動。
“我們班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大家都富有集體榮譽感👷♀️,都因為其他人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大家也都願意互相幫助📩📘;而且我們班也是一個有創新精神的班集體🧚🏻♂️🕵🏼♀️,大家的興趣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都喜歡大膽嘗試新的想法,這對我的科研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意猶未盡的邱虹雲學長還提到了清華“行勝於言”的校風👨🚀,他認為這四個字帶給自己非常多的收獲:“我們要多動動手,去親身體驗一些新鮮的事物,這樣才能很好的把握細節的關鍵🥴,不至於紙上談兵。”
邱虹雲學長成長在一個先進的集體中🧙🏻,善於從優秀的精神與文化中汲取營養🍕,這也是邱虹雲學長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
目前社會上流行著一種“清華學生不喜歡合作,缺乏團隊精神”的論調。對於上述觀點,邱虹雲學長闡述了他自己的理解:“清華精神是非常強調獨立思考的🐸,獨立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科研水平🦸🏿♂️。所以說‘獨’不能簡單的看作一個貶義詞👩🏿🌾,在學術上還是應當提倡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的。”
“但是在社會上🙎🏿♂️,在科研範疇之外💧,過於獨斷會妨礙一個人的進步。”邱虹雲學長用自己的經歷為我們詮釋合作的意義👨👨👦👦🛄:“我第一次創業的兩位合作者都不是我這個研究領域的,一個是來自自動化系的同學,擅長商業與貿易,另一個是經管學院的MBA🦅。我自己做科研也許還可以🪛,但是如果讓我獨立的運營一家公司就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畢竟管理與銷售都不是我擅長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1️⃣,所謂的全才是很難達到的,所以我們只有通過合作🐛、聚集一個團隊的智慧才能把一家企業辦好🥀。”
求學期間㊗️,邱虹雲學長還選修過經管學院部分課程。他建議我們在自己的專業和愛好之外,多多涉獵一些包括經濟在內的其他方面的知識,這樣在與其他領域的專家進行合作的時候,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與溝通🧗🏻♀️,提高團隊的效率。
雖然高考中填報的第一誌願電子專業落選,但是邱虹雲學長並沒有消極應付在材料系的學習🥈。正是由於他對基礎課程知識的熟練掌握,才使得他具備了進一步科研的理論基礎和工具知識🧒🏿。
同時👰,從小就愛好發明創造的邱虹雲,在大學階段繼續發展了自己的這一興趣。他利用課業學習和社團活動之外的時間大量的閱讀相關書籍,積極思考,請教了許多院系的專家教授,這才成為了“挑戰杯”上四年四次斬獲一等獎和特等獎的“清華愛迪生”。學長建議我們在面對自己並不熟悉的專業時不要簡單的做出喜歡還是不喜歡的評價,要在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再做評價👩🏽🎨,也可以尋找自己興趣與專業有交集部分來研究。
而談起“挑戰杯”的經歷,邱虹雲學長的言語間充滿了感激。在90分鐘的訪談中🤦🏽♂️,機遇、挑戰杯等字眼多次出現在他的回答中。他鼓勵我們要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選擇好學校為大家搭建的平臺,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當我們聊起邱虹雲學長創業時的感受時,他通過自己首次創業未能一直堅持自己最初想法的例子🤹🏿♀️,告誡我們一旦走上了創業路就沒有回頭的選擇🏓,一定要堅持下去。“如果當時我堅持了自己的想法,或許現在的局面會很不一樣”👆🏿,邱虹雲學長不無遺憾地說道。堅持不僅體現在想法和思路的延續性上🧙🏽♂️,還體現在面對困難的選擇上——只有具備了過人的毅力,不為任何困難所動搖,不被其他利益所誘惑💌,創業才會有成功的可能。
邱虹雲學長是中國大陸邊讀書邊創業的第一人🐕🦺,也是上世紀末風靡中國高校的創業浪潮中的一名普通大學生。被問及對當時創業潮的看法時,邱虹雲學長並沒有過多的評價創業成功帶來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用他的原話講🤾🏽♀️,就是“創業最重要的是過程”。
創業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因此小型創業公司夭折率必然不低。邱虹雲學長認為大學生創業,特別是首次創業的成功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很多還算成功的創業者也紛紛選擇了二次創業;然而無論你進行二次創業還是做出其他選擇,在創業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都會大有裨益。
此外,他還針對部分大學生在創業👨🏼💼、就業、讀研和出國之間舉棋不定的現象做出了自己的解讀。他認為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並非按我們在起點時的全盤設想發展的👊,所以本質上這四種選擇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大家還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所以重要的還是積累經驗、拓展視野。
90分鐘的訪談很快就走到了尾聲👨🏽🔬。在我們結束采訪前,邱虹雲學長滿懷深情的說道,清華有著自己獨特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她追求進步⛹🏽♂️、力爭創新的清華精神一直激勵著自己,他希望我們也能夠好好利用在清華的四年時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同學感悟】
邱虹雲學長的樸實與謙遜使他顯得平凡無華,也同樣是這樣的樸實與謙遜,令他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在交流中,邱虹雲學長多次提到了機遇、毅力、興趣等字眼🍫,充分說明了他對於上述方面是高度重視的。興趣帶給了他可以奮鬥一生的方向🧏♂️,對機遇的把握與對事業的堅持則為他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我想🦸🏻♀️,如果我們也能在自己基於興趣選擇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善於把握機遇👨🏻🎓,勇於面對挑戰🥘,成功絕對不是夢。
——崔文瀚
學長說🪒,技術轉化為產品是一種不斷改進的過程🧍♀️,確實,不可能有什麽新發明一開始就能做到完美無缺,我們總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最完美的配比𓀈、最合適的工藝👨🏼🚀💂🏻、最精準的操作🪡、以及最合算的原料……無論什麽都是需要慢慢摸索以致最佳最優化的一個過程。學長面對著曲折的道路👩🏽💼,卻充滿著激情,不斷的積累經驗,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確實是這樣的。激情是促使我們改進技術轉化產品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有激情的話👱🏼♀️,即使第一次、第二次不成功🫳🏼,第N次也會成功的。
——馮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