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清華一直是我高中時的夢想🔬,但在入學前⛹🏻♂️,除了她的大名鼎鼎,對清華其實了解得並不多🏓。就連清華五年學製,也是在入學前才知道的🛖。更不用說,在清華,還有一件須臾不能離開的工具——自行車。
1985年9月3日下午,經過一夜顛簸📠,坐火車,轉校車🐒,終於來到了清華園大禮堂前👨🏽🔬。清華園大得驚人,禮堂前的大草坪上,三三兩兩或坐或臥著一些高年級學生🏋🏽♀️,享受著開學前難得的休閑時光🧑🦰。當時已經接近下午五點左右,大部分接待的老師和同學可能都吃飯去了🚶➡️👩🦳,只剩一個4字班的學長把我送到1號樓的宿舍前就匆匆離開了。宿舍裏🤱🏼👏,幾位先到的同學在躺著休息,我當時滿口鄉音,和別人說話別人也聽不懂,晚飯也不知道怎麽吃,多虧我老娘有先見之明,臨行前在我包裏塞了幾個雞蛋🏐,就權當晚餐了。由於到時已是傍晚,行李還沒有到,於是就和衣躺在光光的床板上睡了一夜🥟。
剛來到大城市的我,總是怯生生的🚴🏼♀️🦸🏼,對大城市既充滿渴望,又充滿恐懼🔖,就連去食堂怎麽吃飯都不知道。好在我班耿一兵同學古道熱腸,親自帶我去第六食堂吃了在清華的第一頓飯。買飯的流程和以前高中的生活完全不一樣,但一頓飯下來,流程基本熟悉😊📉,生活問題解決了,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就稍微好點了。
上課後很快發現🗾,在清華園裏沒有自行車是寸步難行的。入學的時候🧑🏻🎄,有些同學有先見之明🧑🏽🦲,在入學的行李裏就托運了自行車,其他有準備的同學也在開學一二周內相繼購買了自行車,眼看走路上課的同學越來越少了,於是趕快跟家裏申請資金🤸,備述沒有自行車而降低競爭力之苦,家裏的錢很快到了⚽️,但一再叮嚀,出門別遇上了騙子。
其時⚽️,北京有兩個自行車市場,一個在西四,一個在北新橋🏄🏿♂️。據說北新橋那個可以砍價💠🐡,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日下午,耿一兵、趙群主動陪同我一同奔向北新橋。由於這是我進入北京後第一次出校門,心裏十分忐忑,非常擔心丟失了同伴。北新橋那條街上,人頭攢動,我們三個人不時被人擠散,又不時合攏。當時,趙群戴了一頂軍帽,幫了我大忙,每當我找不到他們時,就跳到高處找這頂帽子👩🏿✈️,由於北京人秋季大多不戴帽子,所以,那頂帽子很顯眼,我一下就找到他們了。
轉了半天沒有找到車市👗,於是我們三人停下來圍在一起查地圖⬇️🧑🏼🤝🧑🏼。一會兒過來一位老者👻,花白頭發,穿夾克,面容慈祥,上來就問🧑🏫:“小同學,你們找什麽地方?”我們說💹:“找自行車市場🍈。”他說:“你們不用查了,從這往前走兩個胡同🧏🏽♀️,右拐就是🙌🏼🚣。”我們連忙道謝🦯。他又說🙂:“你們年紀小⚡️,出來買東西前一定要打聽清楚,最好先給人家打個電話🧚🏼♀️,看看人家有沒有東西,萬一人家沒有,你就白跑了📝。我平時買書就是這樣買的。”
根據老者的指引🤸🏽♀️,我們很快找到了地方,並和一個人談好了價錢。這時候👋🏼,突然從旁邊殺出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提醒我們說這個車帶有問題,回去後肯定不能用🐻。車主一聽就急了🤟🏼,但那個年輕人並不害怕,說你不能這樣害他們🤸🏿♂️,他們都是學生。聽了這話,我們馬上表示不要這輛車了🧛🏼,那個車主盡管生氣👨🏼🍼,但很無奈,只好拿出了一條早已備好的車帶送給了我們,看來他內心也是知道車的毛病的。那個年輕人拿過車帶說🍏👨🏼🦳,這條帶還差不多🤶🏼,我們這才付了錢,向年輕人道謝,一路春風得意,回到了清華園🐦🔥👷🏽♀️。
買車這件事給了我很大影響🤷🏿。直到如今,那個老者和年輕人的身影一直在我腦海裏縈繞🤹🏽,他們讓我感到了北京人的熱情和仗義𓀇,這種熱情和仗義又傳遞到了我的身上🤹♀️。畢業後,我留在了北京,也經常主動為別人答疑🤽🏻🥐、指路,特別對那些剛到北京的人🤦🏽,我有時還會主動送上一程。每當看到這些人在我的指引下👸🏼,解除了對北京的陌生和不安,我就想到了當年的我,想起了那位老者和年輕人。盡管我不知道他們如今身處何方🪲,但我仍在內心祝福他們🏋🏻:感謝您,北京人!
有了自行車,生活便如魚得水👩🏻🦼➡️。騎著自行車,我們班的同學分別去過長城、野山坡🦸🏻、十渡、雲水洞、龍門澗……北京的很多景點🍺👩🎨,都留下過我們的歡歌笑語。我們還學會了修理自行車👨🏻⚖️,班級利用班費購買了修車工具,我們還曾經多次組織起來🔑,義務為校內同學修理自行車。能夠幫助別人🏋🏻,內心感到很充實🤫✍🏽、很快樂🫲。
1986年五一假期剛過🏺🚇,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早晨起來上課🪿,發現自行車不見了🧗🏻♂️。尋遍一號樓的邊邊角角✖️,毫無蹤影🦌。我是我們班第一個丟車的人🤱🏿,大家當時都很不理解⌨️。堂堂清華學子,都是來自祖國的精英和天之驕子,這麽高尚的人📵,怎麽會偷車呢?所以,大家當時都懷疑是校外人幹的⇾。自行車是我在清華裏最大的家當,損失很慘重,家裏經濟條件不好👮🏽♂️,我班趙群同學主動在班級會議上倡議大家給我捐款,大家共計給我捐贈了大約三十幾元🌅,當時是一筆很大的數目。我內心充滿感激,心想:將來我發達了👷🏻,一定要好好報答各位同學。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發達的可能性離我越來越遠,盡管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但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我現在能報答大家的,就是多參與班級聚會🫷🏻,利用人在北京的便利條件👩👩👧🥂,做好迎來送往工作🧔🏽♀️,以實際行動來感謝大家當年對我無私的幫助✍️。同時也借畢業二十周年活動這個機會,向電5班所有同學說一聲:謝謝啊!
清華丟車的事情⏫, 隨著年齡增長🫎, 慢慢變得可以理解了。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學習好和品德好,完全是兩碼事。學習好,並不能代表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我們在清華園裏經常會聽到老教授講,要學會做學問,但更要學會做人🙅🏼♂️。這句話🛀🏿,當時不甚理解,但現在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正因為現在理解了,而且感到重要了,所以,希望把它送給現在的學弟學妹。這句話😟,盡管現在不一定理解,但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