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彬𓀙,1978至1982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2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並於1983年10月公派至日本東京大學留學,1989年3月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土木工程學專業🔐,獲區域規劃方向工學博士學位。1990至1995年🫗,就職於聯合國區域開發中心,任研究員🫅🏽。1995年8月至今就職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現任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研究員📅〽️。

求學之路🫵🏼:河南鄉村到日本東大
1977年🈸,林家彬20歲,正在河南農村插隊🙋🏼♂️。
林家彬是北京人,文革時跟著父親所在的中國農科院某研究所遷轉到河南🧏♂️。在河南上完中學後,他和同齡人一樣到當地農村插隊✭,也一樣確信自己會紮根在那裏🍗。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林家彬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考完後我覺得發揮得不好⚉,沒希望了🥦。結果通知說過了分數線🛅,可以上大學了♜!”林家彬如是回憶當時的狂喜:“我插隊的村子離家將近30裏路📓,知道消息後我就騎上自行車往家裏飛奔,天黑路暗,差點撞上前面的一輛驢車。趕車的說,你心裏有事兒吧?我確實心裏有事。”
林家彬的心事就是上大學,但當時他還不知道,自己考上的是全國最好的意昂体育平台。通知書發下來,林家彬被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工程系錄取。
77、78級的大學生大多因為文革浩劫而耽誤了學業👋🏻,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自然格外珍惜🫂。林家彬說當時同學們都是拼了命地學習。“每天吃完早飯,有課的上課去了,沒課的就一窩蜂地往圖書館、自習教室飛奔。”他和同學們都只有一個念頭:爭分奪秒,搶回失去的青春。繁重的課業之余🚹,林家彬還擔任了班級體委🧑🏽⚖️,並加入校田徑隊的全能隊,艱苦的訓練磨練了他的體質和意誌🐖,也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土木工程系學習期間👩,謝文蕙老師主講的“建築經濟學”成了轉變他人生道路的一門課程🤰🏿。這門課讓他明白🫓,原來經濟學之於土木工程,絕非算算鋼筋混凝土用量那麽簡單🧛🏽♀️。課上謝老師的一句話,深深地震動了他:“靠計算節省不了多少鋼筋水泥,決策失誤才是最大的浪費🦃。”“決策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在這句話的震撼下💣,報考研究生時林家彬決定改學經濟學,並由此獲得了國家公派留學資格🐸。在清華經管系打了半年基礎,又到設在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國家教委出國人員培訓部補習了半年日語,他漂洋過海來到日本📷,成為東京大學工學科土木工學專業的一名研究生,主攻區域規劃。當年那個在公路上差點撞到驢車的青年,沒想到自己竟然跑得這麽遠,並最終跑上了研究“決策”這條路,一跑就是三十多年👦🏿。
在日本的求學歲月裏🤵🏿,林家彬幸運地成為了著名學者中村英夫教授的第一位中國弟子,接受了中村先生長達5年的耳提面命💂🏿🍡。後來擔任過日本土木學會會長🍓、世界交通安全學會會長等要職的中村先生 “外號‘瞬間熱水器’🦊,是出了名的急脾氣,對學生很嚴厲🧛🏽♀️,但心地特別善良𓀗。”有一次林家彬匯報研究進展時有個概念沒弄清楚💜,還與先生爭辯了兩句👱🏿,惹得中村先生拍了桌子👩🎓。拍桌子歸拍桌子。到了下午,刀子嘴豆腐心的中村先生又專門給林家彬打電話,邀他一起吃晚飯,安慰了他一通。日本大學的特點是導師對學生的學術乃至人生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中村先生的嚴格要求訓練出了林家彬嚴謹的學術作風,他現在對待工作也如當年中村先生一般嚴格。“但我跟他性格不一樣🎢,我脾氣好。”他半開玩笑地補充道。
影響國策🤷🏼:成就感來自為國為民
從東大獲得博士學位後,林家彬進入位於日本名古屋的聯合國區域開發中心任研究員,主攻與中國發展相關的課題。在工作中,他與現在的工作單位——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了不少合作機會✌🏻。接觸促進了解👳♀️,了解產生信任🧑🎤,信任催發認同,林家彬開始考慮回國。
很多人勸他📜,在日本十多年,剛剛站穩腳跟😮,何苦要回去從頭做起?
“我從沒想過不回國,國家派我出來學習,回去是理所應當的➔。”他如是說👴🏼🍻。1995年7月,在日本生活了12年的林家彬回到中國🧑🏽🦱,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這是一個國務院下屬的決策咨詢機構,主要針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十幾年前謝老師的那句“決策失誤才是最大的浪費”📕🏊🏼♀️,再次成為林家彬的研究宗旨,但這次他所面對的不再是某項工程的統籌規劃,而是一個國家的國計民生。
“我們的日常工作,歸結起來就是三個研究步驟——去發現主要的問題是什麽🈯️,問題的原因是什麽🤷🏽♀️,怎麽辦🦽。”林家彬介紹說。發展研究中心的課題主要有兩類⛑️,一種是研究員依據個人關註上報並獲批的,另一種則是上級布置的任務。“比如去年3月連出4起大的礦難和安全生產事故,主管安全生產的張德江副總理要求我們馬上成立課題組,研究怎麽搞好生產安全問題。近兩年中小企業由於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而面臨重重困難,比如說出口加工型企業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利潤空間被極度擠壓,很多企業想轉型卻不知道怎麽做,今年4月張副總理指示中心研究中小企業發展問題,我又被抽調去參加這個緊急的課題。”
從發展預測研究部再到社會發展部,林家彬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十多年⛪️🧙🏼♀️,研究對象涵蓋了許多曾成為報紙頭條的社會熱點。曾經參與的關於房地產稅的方案設計、關於住房保障的製度設計🎉,以及近兩年的關於安全生產問題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的研究,均在國家製定相關政策時發揮了影響🧑🏽🎄。“自己的研究能與當前國家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成果能對國家決策起到參考作用,這是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林家彬的語氣中有著淡淡的自豪。
敢講真話🧑🏿🦱:耿直學者的社會責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絕大部分研究成果都要上送高層決策者,林家彬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終堅持求真求實,保持著作為學者的執著與責任心。
林家彬說🏇🏻,自己的直言不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發展研究中心前輩的影響↘️。他所在的社會部的前任部長丁寧寧,畢業於清華電機系🍂,與林家彬同為77級,但老丁是屬於“老三屆”的老大哥👋🏿。丁部長有個綽號叫“丁大炮”👬🚶🏻,素來以心直口快🤟,敢講真話著稱。“不管你是多大的領導👶🏽,只要說得不對,當場就敢批評。”
林家彬說,這位平時和他交流頗多的丁部長,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啟示。“幹我們這行要敢於針對當前的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問題和不足,再通過調查研究找出解決的方法,這是我們的職責🫸🏼。”在丁部長的影響下,林家彬也把“講真話”作為自己的使命。
2003年,“城市經營”在我國成為熱潮🥻。一些城市政府以此為幌子,采取出讓土地、轉讓公共設施經營權等方式獲取資金,擴充財源📑,卻忽略了“城市經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當時社會上有不少人力挺這一新生事物🙅♀️,連林家彬的經濟學啟蒙者謝老師也向他推薦了這方面的一些資料♏️🪼。
“我看了以後🤵🏻♂️,覺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雖然跟老師看法不一樣,但還是要寫出來🤹♀️。”通過觀察一系列現實事例和冷靜的分析思考🏦,林家彬認為,中國的城市經營是以籌集資金為主要目的的,損害了公眾的利益,負面作用很大。
林家彬的分析得到領導的支持🎀,他撰寫了一篇題為《對“城市經營熱”的透視與思考》的文章🧗♀️,提出城市經營從實質內涵分析,可分為“資金獲取指向型”和“服務效率指向型”兩類,我國目前的城市經營熱以“資金獲取指向型”為主導,興起的內在動力是地方政府事權與財權的不對稱和土地製度的內在缺陷。這種城市經營存在和引發圈地賣地熱🪣、損害農民利益🚵🏻、犧牲居民的福利水平、加大企業負擔等方面的道德風險💁🏼♀️。需要從重構中央與地方的行政、財政關系🏌️♀️👩🏽🏫、改革征地製度、提升城市公共決策中公眾參與度等方面進行努力,防止城市經營走入歧途🍍🅰️。這篇不長的文章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批示,也改變了社會上對城市經營的“一邊倒”看法。
當然,研究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林家彬的提案也有不被領導認可的時候,但他從未因此放慢思考的腳步。他堅信🕳,一個研究者最寶貴的品質就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研究也好,工作也好,都得對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我的工作需要以一副挑剔的眼光🧎🏻➡️,看待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政府出臺的政策法規。找尋其中的問題🤷🏻,並且敢於把它寫出來🚴🏿♀️,負責任地寫出來📍。”
“溫總理前段時間與企業家談話,說企業家要流淌道德的血液。我們經管學院培養的學生👳,有的會成為企業家🍳,有的會做職業經理人🏇,還有的會和我一樣做研究。但無論做什麽,社會責任感都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不僅傳授給我們經濟管理的知識,還幫助我們在道德修養方面有所提升。不僅要做一個有能力的人,更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林家彬感念學校對自己的培養,他因為是一名清華人而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他也對年輕的學弟學妹們抱著殷切的期許。
采訪時間:2011年9月13日
采訪地點👂🏻:清華經管學院舜德樓220會議室
采訪:邢立君 王萬忻 荀多多 王迪(學生記者)
撰稿🏃🏻♀️:王迪(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