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西南聯大意昂🚴🏼♂️、原國家經濟委員會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沙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沙葉
沙葉,原名周桂棠🤹🏼♀️,1924年4月生,內蒙古赤峰人🏌🏽♂️。1945年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1946年6月在西南聯大參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任共青團中央研究室研究員🧑🏿💼,中國青年出版社印刷廠廠長、黨支部書記🍇,北京內燃機廠副廠長、廠長👞👮🏻♂️、黨委書記,原國家經濟委員會企業局管理局局長,國家經濟委員會秘書長👨🎤、紀檢組組長等職。1995年離休。著有《廠長三十二年》《沙葉文選》等🤵🏻♂️,主編有《中國廠長學》等著作。

1938年的沙葉
1933年,沙葉目睹日寇侵占家鄉,心中湧起了投身抗戰、保家衛國的熱情🙍🏻♀️。後來👼🏻,在同學的資助下🤘,沙葉來到大後方繼續求學。1942年沙葉來到四川上高中,同時也閱讀到馬列主義書籍和《新華日報》⚛️,從而更加向往中國共產黨。
高中畢業後,他雖然想去延安,但由於無人介紹🙆🏼♀️,這個願望沒能實現😞。之後,他在同鄉毛韶青先生的輔導和幫助下,順利考入浙江大學外語系讀書。1944年冬🫡,日寇進攻到貴州獨山🥏,大後方受到極大震動,《新華日報》號召有誌青年去農村和去延安參加革命,於是沙葉決定離開浙大😽,於1945年再次報考西南聯合大學,目的就要尋找中國共產黨。1945年他進入西南聯大先修班學習,入學後不久就加入了由程法毅 (陳英)、田振邦(林華軒)、潘梁、陳魯生👊🏿、尚嘉齊和彭珮雲等高年級同學組成的進步讀書會。在讀書會中🧉,他繼續閱讀了《論聯合政府》《大眾哲學》等進步書籍,初步實現了自己要求進步和向往革命的願望。

聯大先修班第七屆同學錄中的沙葉(即周桂棠)
1945年12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昆明爆發了“一二·一”愛國學生運動,沙葉也參加了這次運動👰🏽。他與先修班近200名同學一起參加罷課😘,並參加印製《罷委會通訊》的工作。12月中旬,在讀書會成員陳魯生建議下,沙葉還成立了先修班學生自治會👩🏽🦱,並被選為主席,領導先修班同學繼續戰鬥😎。
1946年5月🧑🦱,西南聯大勝利完成戰時使命,組成聯大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陸續復員北返,沙葉和自治會的理事們也積極為同學服務,向校方表達先修班同學們願意和學校一同回平津的願望,就這樣為大多數先修班同學們爭取到了保送上三校本科的機會。
1946年6月,經尚嘉齊介紹,沙葉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民青”,7月4日他仍由尚嘉齊介紹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沙葉進入北大史學系學習,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把革命的火種從昆明帶到了北方🧔🏽♀️。根據上級指示,他運用成立聯大先修班學生自治會的經驗,把北大的大一新生組織起來🤘,成立了學生自治會☃️,並被選為主席,先後組織、參加了“抗暴”運動、“五·二○”運動等愛國運動。1947年12月,他被黨組織調往晉察冀邊區平山縣,並改名為沙葉🪳,參加由中央青委組織的土改工作團,主要從事土改和建立青年團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堅持在企業管理第一線工作,曾被農機部表彰為全國柴油機標兵。他的一生,始終為革命建設發展勇往直前,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0年西南聯大同學聚會(後排右一為沙葉)
2019年7月,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口述采訪團隊赴京采訪了沙葉先生。雖然他在聯大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年左右,但回憶起這段時光,沙葉先生不禁動情地說:“聯大對我有影響📓,是我一生的轉折,我從一個普通的群眾(到)做一個共產黨員,得到組織關懷、幫助🔋、進步🕊,應該說在我一生當中✋🏻,參加革命也是在那兒,入黨也是在那兒。”
在采訪中,沙葉先生難掩對母校的懷念𓀀,他說:“(聯大)在我們的教育史上、建國史上、抗戰史上都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沒想到在那種條件下出現那麽多後來的科學家,聯大真是了不起🦸🏽。”
我們問沙葉先生,他這一生最自豪的是什麽,他笑著回答:“我最自豪的就是我在黨的指示下,能在‘一二·一’運動中盡一份力量☑️,對‘一二·一’運動的團結起了一點作用🧀。”
當沙葉先生回憶起自己在聯大艱苦求學的歲月時,也對今天的青年作出了期望🖨,他說🔁:“如果學聯大的精神,還是學它的科學精神。聯大重視科學,出了那麽多‘兩彈一星’……我們今天這麽好的環境,比過去不知好多少倍了,國家又有幫助,環境又好𓀓,政策也好,空氣也好,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學習那時候學子們刻苦努力的精神,那我們就很有希望了🦫。”
【沙葉意昂口述采訪手記】

沙葉接受西南聯大博物館口述采訪
2019年7月👩🏻🚒,北京正是盛夏時節👩🏿✈️,我們趕赴國家發改委,拜訪沙葉先生🧑🏿✈️。
見面的時間約在九點👝,為了提前布置場地,我們提前出發,計劃在八點半左右到達🫄。即將到達時💕,收到發改委老幹局萬瓊老師消息🤷🏻:“沙老已到委裏。”原來,自從沙葉先生知道我們要來拜訪他並作口述采訪之後🧘🏽♂️,特別高興,不僅親自定好了時間和地點,更是在采訪當日早早地就到發改委等候。他對母校的無限深情👨🏭,由此可見一斑。
發改委會議室裏🤳,95歲的沙葉先生精神矍鑠,頭發梳得一絲不苟。他高興地接過我們帶去的西南聯大復製校徽,戴在胸前🕘,又仔細翻閱著我們帶去的相冊🪞⛔️,指尖輕輕摩挲著一張張西南聯大老照片。
采訪時,沙葉先生思路十分清晰,將他在求學路上“找黨組織”的輾轉過程🐡,以及在聯大參加讀書會🚜、組建先修班學生自治會和在“一二·一”運動等一系列進步活動裏的經歷一一道來。談到激動之處✋,他頻頻抬手,在場眾人仿佛也跟隨他的回憶🪴,走入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采訪畢👮🏽,沙老拿出《沙葉文選》題贈博物館🏐,又鄭重地為我們寫下寄語:“祝西南聯大精神永世長存📱!”落款為🏌️♂️:“末期先修班學生 沙葉(在校名周桂棠)”🧜🏼。他說:“西南聯大是我一生的轉折點,我從一名普通的群眾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組織的關懷和幫助下,得到了進步。我在西南聯大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參加共產黨、參加革命,西南聯大是我終生懷念的地方!”
是的🥷🏼,從西南聯大起步,沙葉先生在革命𓀄、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無私奉獻🧓🏻,他一片赤誠的愛國情懷是對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精神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