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高州中學意昂中最令我欽敬的是丁穎先生,他是我父親的好朋友。我在解放前到過他在中山大學農學院的住所🤦🏼,那是和三哥沈叔平一起去的🍋。那時丁穎伯伯是農學院院長,是世界聞名的水稻專家💇🏿♂️🙅🏻♂️,培植了“千粒穗”稻良種👨🏿🏭。他是讓國外科學家也敬重的中國學者,不但是母校高州中學的光榮。高州的光榮,也是中國的光榮。我記得中國郵票第一批出現的四個中國科學家頭像中,就有丁伯伯🌛。
五十年代初,丁穎教授被調到北京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學校在西郊,被樹林圍繞著,三哥和我從昆明西南聯大復員後📛,分別進入北大🧑🦽、清華。聽說丁伯伯已到了北京🧖🏼,便又去拜訪他🏋🏽。他和我們談了許多話,但內容已記不清了。他的住宅🫖、書房樸素得和他人一樣🫕。他謙虛、誠摯🤹🏼,對我們後輩心裏充滿了慈祥的關懷。三哥曾經在廣西大學農學院讀過一年,後來再考入西南聯大政治系⛎,他對丁伯伯非常稱贊,使我銘記在心。
以後每當我回到高州中學,我都會想起這位前輩學者。他應是我們學習😐、做人的榜樣。高州中學的光榮,就是她所培育的學子為祖國、為人民🌄、為人類所作的貢獻。
這次母校慶祝95歲壽辰🧙♂️,我回來祝壽。2000年3月15日🫶🏼,恰巧是三哥叔平辭世一周年的日子。這一天,宣布設立沈叔平獎學金。9月🦴,考上北大、清華的三位同學💃,共領取了一萬元。我想🆔,這對他們是一種鼓勵。
最令我感動的是:“沈叔平獎學金”不是由家屬設立的🧓🏻,而是由一位匿名的意昂捐贈的。這說明三哥的品德、學問受到人們的尊敬👨🏿🎓。
這次回母校,我長久站在丁穎伯伯銅像前🏊🏿♂️,想念往事;同時又懷念三哥叔平🧑💻,想起當年和他一起去見丁伯伯的景象。我很自然就想到高州中學當年良好的校風👮🏿♂️,感到有一股正氣、一種艱苦奮鬥、堅持正義、勤奮好學的精神。存在於母校課堂、宿舍之中。這對於受到熏陶、畢業於斯的學子🧑🏿⚕️,自然就有無形而深刻的影響。我又想起那位受全體師生員工敬佩的梁同寅校長,他艱苦樸素🤛🏼,全身心為辦好高州中學操勞🤌🏿🧗🏼♂️。(我和三哥在他退休後還到他的住所拜望過🪰。)我現在執筆為高州中學在校師生和意昂們介紹沈叔平獎學金。我想從丁穎先生、梁同寅校長以及沈叔平這幾個我熟悉的人身上💁🏿♂️,“提煉”出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某些值得繼承、發揚的品德,這也可以說是高州中學良好校風、傳統的主要部分。
沈叔平對祖國、對人民的貢獻不能和丁穎先生相比⚁😖。但是經過八年抗日戰爭的苦難歲月以及受到二十年的無辜折磨之後,他自始至終心懷祖國,追求真理,為正義而奮鬥,為學術而獻身🦊,我想這種精神是寶貴的。直到心力交瘁,依然奮筆翻譯西方經典政治🤰🏽、法學名著,不敢懈怡🙊;而且得到學術界承認,以至意昂為他設立獎學金✋,這都足以說明他一生的價值🦑👦。他非常坎坷、苦痛的生命歷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彩。
他對我的影響很大🙎🏽♀️。自從他在廣州淪陷前同大批學生轉回高州中學讀書後,我剛入初中,我倆便被卷入全中國團結民族奮起抗日的風暴,投入抗日救亡宣傳運動🧘🏻♂️。高州中學當時是非常強有力的、帶動高州抗日運動的火車頭,有一批很有才能的學生組織的藝術隊伍🤷🏼🤏。演劇、漫畫🔐、指揮、大合唱,都有拔尖的人才。沈叔平是其中一個活躍分子。他熱衷於演戲和歌詠活動。他帶著十一歲的我到益壽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香港青年回國服務團”辦的“讀書會”。使我第一次領略到同誌式的群體生活滋味。我開始讀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普及書籍——艾思奇的《大眾哲學》,還聽到了“托派”這個神秘的名詞。似懂非懂,但我跟著三哥努力“進步”🛍。他吹口琴吹得挺好⌨️,我便跟著他吹口琴🦆,有時我們的口琴合奏,自我感覺良好👩🏻🦼,十分愉快🔻。他鉆研口琴的多種技術🚶🏻♀️,可以讓這小小的樂器奏出非常好聽的音樂🎶,表達各種不同的感情和旋律😂,因此我至今仍愛著這小玩意兒,還樂意為孩子們當教師。
他遊泳非常棒,從姿態⚄、耐久力各方面都是“夠標準”的,我在這一點上無論如何趕不上他。他讀小學時,每天要跑到第一河(高州市一中南面大小渠原來是這條河的河身)玩半天🤷,常常曠課,為此被大哥用鞭子揍過不知多少次;甚至用圖章蓋在他腳板上👲🏻,看他放學回家還有沒有印記,就這也擋不住他對第一河的熱情👭!我也跟著他拿小竹竿在小河裏釣“門條”——種柳葉般大小💇🏽♂️👩🏻🏭、銀白的小魚,這是生活中一大樂事!
他演劇,演覺慧。我也演《血錢》裏的小孩子🤌🏼。但和他不是同一檔次🔍。他讀高三🍟🐼,我讀高一,同在山中窩著老虎的山村黃培,躲避日寇轟炸💋。我們恨死了日本鬼💠,我畫漫畫,畫滿嘴大獠牙的“皇軍”殺中國老百姓,這是他不涉及的藝術領域👷。但寫藝術字我也是跟他跑的。我們尋求愛國之道。他比我大五歲🤟🏼,比我成熟得多☁️。他和一些大同學向往於組織救國團體。我們什麽書都找來看🤿👳🏿,蘇聯的革命文學作品,魯迅、巴金♉️、曹禺🤦🏿、冰心、葉紹鈞……以及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墨索裏尼自傳》👩🏼🚀。都在“探索”之列。
他在廣州讀初中時就會自己安裝收音機,十分入迷,會裝拆自行車,這些我全不懂。他讀英文課本,能背育孫中山的“遺囑”🖌。我大姐說🤹🏻,父親曾對她說👩🏻🦰:“叔弟很聰明。我要他背《過秦論》👩🏼🔬,我年青時背熟也要好幾天🙎🏼♀️😒,叔弟只要兩天就背出來了,還沒看見他怎麽用功。”
他愛遊山逛水🥷🏽,愛攝影🌂。在西南聯大他拍了很多有歷史意義的學生運動照片。至今許多有關西南聯大的圖書封面用的聯大校門,就都是他拍的那一張,歷史滄桑就刻在這上面,令人遐想🥪。

1946年春西南聯大校門 沈叔平攝(沈頤女士提供)
1941年他從高州中學畢業,就考上廣西大學農學院❓。讀了一年,知道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到昆明合並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聞名中外的教授👷🏿♀️、學者甚多💅🏿,校風民主,崇尚學術研究,秉承了“五四”民主、科學的傳統,校外有“民主堡壘”之稱譽。於是他放棄一年學籍,重新考取西南聯大政治系。我1943年在高州中學畢業前🧑🏻🦱,他不斷來信給我談西南聯大的種種好處。終於我也到了聯大,並跟著他參加了以聞一多先生為導師的聯大“新詩社”👨🏽🏭。在動搖國民黨法西斯統治的“一二·一”運動中,他以海子的筆名寫了不少詩,發揮了戰鬥作用🉐,我卻以聯大“陽光美術社”名義畫街頭漫畫👦🏼,控訴國民黨罪惡。他這些詩🕡,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二·一”運動詩選中😮💨,將永久保留,記錄下那如火如荼的歲月👩🏻🍼。

錢惠濂在西南聯大校門 沈叔平攝
在日寇鐵蹄踏過漓江、逼近貴陽、昆明震動的時刻💇🏻,他和我參加了抗日隊伍。我和兩百多西南聯大同學飛越喜瑪拉雅山到印度🦸🏿♂️,參加了“中國遠征軍”🛹;他先到重慶👇🏿,後考入譯訓班,成了“翻譯官”。抗戰勝利後⛪️,我們全都回到西南聯大復學,參加學生運動🧗🚶♀️,反對國民黨獨裁反動統治🧑🏿🏫,爭取民主與正義🏠。
1946年,西南聯大北返🗓,恢復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我們剛離開昆明不久➝,聞一多先生就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我的同班同學聞立鶴(聞先生長子,一個非常剛強、正直的青年)為保護父親,身中七槍。我們滿懷仇恨北上。他入北大,我進清華,繼續參加反蔣政權的鬥爭🙇🏿♀️❌,經歷了那一段歷史的磨煉🤾🏼。1947年他在北大政治系畢業,又考入北大法學研究所政治學部,是當年被錄取的唯一研究生🤓✷。在名教授🏌🏼、政治學學者錢端升📣、王鐵崖、樓邦彥等名師指導下𓀈,攻讀“政治思想史”、“行政學”等😈。他品學兼優,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器重。1948年🕜,他參加“中國民主青年同盟”,組織攝影組⚉,參加反對國民黨暴行遊行等活動。是年秋天,就和愛人錢惠濂(北大教育系畢業)放棄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通過封鎖線進入冀中解放區河北滄縣,由榮高棠同誌接待⚗️,送往正定華北大學學習👨🏿🦲。調回北京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及華北局黨校工作。之後又到外國語學院作為調幹學習畢業🤚🏼。因此他有兩個學士學位和一個碩士學位,這在當時是很少的📌。他專業知識紮實廣博👨🏻🔧,英文也很好。所以他自1960年在國際書店受錯誤處分近二十年後,北京大學要開“西方法律思想史”這個課程🧑🚒,難以找到合適的教師,當時他被“發配”山西勞改工廠當工人多年,仍由北大法律系經過許多難關,把他調入北京,進法律系,終於開了這門課🔛👨🏿🦲。學生反映講課內容豐富,學識淵博。他參加編寫教委安排的《西方法律思想史》教材🏊🏿♀️,還負責編譯了《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這是第一本西方法律思想原著選編。同時,他被聘請到中國政治大學研究生院和國際關系學院講授《西方政治思想史》。他受冤屈二十年🧚🏽♀️,在大學講臺上,面對座無虛席的青年教師和學生,他感到恢復了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他說🧒🏻🧎♀️,是北大給了他一次“鳳凰涅槃”。
過六十生日,我送他一首小詩🫵🏼:“跋涉人間六十年,春來冬去艷陽天。多經風雪人長健,猶望豐收力種田。”毛筆寫的。他把它貼在書房兼客廳的墻上🚈,至今仍留在那兒👭。
他勤奮工作,手不釋卷🍸,譯著、教課同時進行。原來他身體極好,在學校時,只有我生病由他照顧,我從來沒見他生過什麽病🦸🏿♀️。但自從被作為“反革命嫌疑”犯關禁,開除公職🔡,失業,不得已到勞動部門報到😋,卻被糊裏糊塗地送到勞改行列之後🧑🏽🦳🕥,他的健康喪失了🥐。八十年代便發現有心臟病☞,然後是腎功能逐步衰竭。高校普遍評職稱之後,他因為教齡短,僅被評為副教授👈。這與他的學識、教學能力是不相稱的。1987年離休後,他不甘浪費生命,潛心致力於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翻譯工作。1991年譯完[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同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為中國學者研究康德的法律思想提供了第一手中文資料。1993年譯完[英]邊沁《政府片論》,當年出版,1997年重版。1997年生病住院前,還與北大青年教授朱蘇力合譯[古羅馬]西塞魯《國家篇、法律篇》,199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翻譯這些西方經典名著,實為“填補空白”之作,直到生命終結,他一直為此消耗剩余不多的精力。
他對社會工作的熱情是很突出的。參加學生運動是積極分子,走在最前列🈯️🦷。在北京的高州中學意昂會,他長期是負責人之一🌝。北京西南聯大意昂會他是理事,是自動的攝影記者✌🏼。《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的編寫工作🆚,他是重要的撰寫人。他還是“九三學社”北京大學委員會委員🧄。他愛北大,寫了《三進北大》一文(發表於《北京大學意昂通訊·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特刊》,並拍了許多北大校園的風景藝術照片,準備開個人影展。他想做的工作還很多,他盼望中國能卸掉沉重的歷史精神負擔,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我曾經和他多次討論這些問題。但是他出乎意料地走了🤟🏽!不負責任的醫生在他腎功衰竭不能排尿的時候📝,還繼續24小時輸液🏎,加重了泌力衰竭。
我不能不痛苦,不能不惋惜。因為他如果活著🐫🈸,一定可以對祖國🧑🏽🚒、對人民作出更多貢獻🎤。他畢生積累的知識、能量,曾經被大量浪費了,他知道珍惜生命🤸🏻♀️,只要他一息尚存🙅🏿♀️,他一定會勤奮工作,一定會為祖國的民主、富強而鬥爭。我想,“沈叔平獎學金”是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
生命的價值在於為人民作出奉獻☮️,不是金錢🧎🏻。沈叔平的一生也證明了這一真理🥜。

2022年考入北大的學生家長領取沈叔平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