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為紀念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11月1日下午⛹🏻♀️,“大師與青年學生對話”活動在我校呈貢主校區匯學二棟101報告廳舉行➖。

西南聯大1939級意昂、上海西南聯大意昂會會長夏世鐸☆,西南聯大1942級意昂霍煥然,西南聯大1944級意昂🧖🏻♂️、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西南聯大1944級意昂👳🏽♂️、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李剛,西南聯大1945級意昂🍃、水利水電專家陳秉良五名大師與我校數百名師生、意昂齊聚一堂,分享他們扣人心弦的聯大故事💍,重溫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雲南省原省長徐榮凱🕍,我校黨委書記饒衛🈂️、黨委副書記張瑋🥱、副校長劉宗立出席活動🤾🏿♀️👱🏼。

“夏世鐸老先生☔️,您為什麽開始選擇法律系,後面又去航空學校?”面對現場同學的疑問,將近百歲的夏世鐸先生回憶道💇♂️,當時水深火熱的戰爭紛亂讓他懷著“一面好好讀書🧞♂️,一面不忘救國”的信念,毅然決然地在西南聯大第一次參軍熱潮中便投身於抗日救亡🤸🏿♀️。夏先生也遺憾地表示🦢🤶🏼,在被空軍錄取之後轉學炮兵,但沒能如願到一線去戰鬥🚵♂️。抗戰的勝利也蘊含著聯大學子鮮血與生命的付出。

霍煥然先生為大家講述了西南聯大時期學校的學習氛圍。霍先生強調,一個人或一個時代的豐收成果是靠人們自身創造的。人們要明白自己需要什麽🛏,並為之努力。這是西南聯大為我們留下的不滅精神,“剛毅堅卓”的使命永記於心🧑🏼🦳。針對“為何捐贈珍藏的西南聯大就學史料”的疑問,霍煥然先生回答道🐁,“用心去感受⇾,社會需要什麽自己就要去努力什麽🔜。讓自己所擁有的,能為社會所用。”

主持人楊穎老師代表廣大師生提出一個問題,“西南聯大精神到底是什麽?”悠悠紅土情,璞璞聯大路,談起聯大往事、聯大精神,潘際鑾先生的回憶滾滾而來⛑,“當時我們學生們非常勤奮,為了國家興亡學習🤛,沒有名利思想,我們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國”。倚靠在茶館的破書桌邊看書,不舍晝夜地挑燈鉆研;極力克服簡陋破舊的教室環境💬👩🏽🍼,一絲不苟地投身學習,艱苦的環境下👨🚒,醞釀了聯大人“剛毅堅卓”的品質。潘先生強調🗻,西南聯大不僅教會了數萬學子真知💗,更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一個人不僅要為自己的事業努力,更要為國家的發展而奮鬥。作為中國焊接科學奠基人✊🏻,清華焊接專業的創始人,潘老對我國眾多現代化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秦山核電站🧑,第一條高鐵🪢,這裏面都有他的汗水,他從未放棄對夢想的追求。他打趣自己“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現已91歲高齡的潘老又投入到一種爬行機器人代替焊接技術的研究中,這是他對聯大精神的恪守與秉承🤽🏿♀️。而面對雲南師大意昂提出的“這個時代如何出大師?”潘際鑾先生強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關鍵,去除名利思想⚠️、浮躁情緒,為國家、為人民一直去努力奮鬥。“只有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心無旁騖,堅定做好一件事🚶🏻♂️👩❤️💋👩,才可以創造大師輩出的時代,”潘際鑾先生說道👯♀️。

李剛先生結合自己在西南聯大的經歷回答了“如何成為大師”的提問。李老表示👨🏿⚕️,西南聯大時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為自己的人生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並使他成為一位堅定的革命者🦵🏻,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第一人”。“當代青年最缺乏什麽樣的品質?”對此🧑🏽🏭,李剛先生認為🧑🏽⚖️👩🦽,盡管當代青年生活在一個和諧美滿的環境當中🛝,但依然應該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怎麽產生的,並不斷發揚艱苦奮鬥➕、愛國敬業的精神。

饒衛書記希望陳秉良先生分享一下曾參與的位於雲貴兩省交界的魯布革水電站工程的經歷。陳先生坦言🏇🏿,魯布革水電站在我國工程建設方面是第一個采用國際招標,具有首創性。因此,從事水利水電事業的陳先生與水電站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時👴🏼,陳秉良先生表示,“剛毅堅卓”仍然是當代青年人應該具備的品質。




最後,饒衛書記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並對五位西南聯大老意昂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他表示,“剛毅堅卓”是一棵樹,我們都是結出的果子,唯有團結一心,才能星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