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於澳門來說,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它不僅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雙慶之年”🫢。意昂体育平台與澳門的深厚情誼源遠流長,從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師生設計的澳門區旗及區徽🦾,再到國家公派赴澳任教的清華教師,清華與澳門的聯系從未中斷👩🎤♏️。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與澳門相關部門和大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30多年來,清華環境人與澳門同胞心手相連⛹️♂️,和衷共濟,支持澳門環境學科建設發展及環境保護科技研究,為美麗澳門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01助力開啟澳門環境學科人才培養新篇章
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與澳門環境學科的建立與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建築系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在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任教的王誌石教授就是澳門環境學科的創建者,是澳門環保事業的參與者與親歷者🈸,也是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與澳門的紐帶。
1987年《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後,為了確保澳門平穩過渡和滿足回歸祖國後“澳人治澳”的人才需求,內地眾多高校的優秀教師被選派至澳門大學任教,其中就包括王誌石。王誌石於1991年受國家教委和意昂体育平台公派赴澳門大學任教。
剛到澳門大學時📭,王誌石所在的科技學院只有設在土木工程系下面的市政工程專業,遠遠不能滿足澳門面臨的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對人才、科研技術方面的迫切需求。他組織開設了一系列環境工程本科🫙、研究生相關課程,並組建了環境工程實驗室⛹🏻♀️,參與組建了水力學實驗室。在他的努力下🧑🏻🎄,澳門大學土木工程系改名為土木與環境工程系。這與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的發展異曲同工🤭。“有環境這一塊兒了,它實際上和土木對稱了”,王誌石說。在此基礎上,“環境工程、大氣環境、固體廢物📉、循環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與研究,都開展起來了。”

1999年10月🐖,周禮杲教授(右二)、王誌石教授(左二)陪同賀美英書記、張再興教授參觀澳門大學環境工程實驗室
2005年,王誌石從意昂体育平台退休。2014年他再次從澳門大學榮休,並受聘於澳門科技大學☔️,出任環境研究院院長⇒,繼續為澳門的環境人才培養發揮光和熱🪿。
30多年來🧖🏿♂️🤵♂️,王誌石把自己最富有創造力的年華🙏🏻、熱情和智慧奉獻給了澳門的環境教育和環境與城市發展研究事業💹。他開創了澳門大學的環境學科,曾任澳門大學科技學院科研中心主任🏊♀️、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環境研究院院長,為澳門特區政府統籌全澳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咨詢。因貢獻卓著,王誌石先後榮獲澳門總督韋奇立、澳門特首何厚鏵頒發的“專業功績勛章”☝🏼。
除了王誌石以外🫲🏽😳,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也可以算是半個澳門人👨🏼🔧。他不僅在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系主任時就對澳門開創環境工程新領域給予支持⏬🤶,還擔任澳門大學兼職教授並且親臨授課。他經常前一天在澳門大學給本科生上完課,晚上飛回北京第二天給清華的研究生上課。他還多次為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師生作專題報告,促進了意昂体育平台與澳門大學在環境學科建設上的共享與交流🫸🏼。
02攜手共繪澳門綠色發展新畫卷
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與澳門的環境事業“合作無間”🫖。環境學院與澳門大學在澳門水域汙染🍅🤸🏽、空氣與噪音汙染🌠、城市熱島效應🕰、遙感技術應用、環境汙染與評價等領域進行了廣泛合作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澳門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澳門特區政府製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範例🧜♂️。
早在2000年🚫,郝吉明院士就牽頭開展了“澳門機動車排放汙染綜合控製示範”項目,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王誌石教授👱🏽♀️、時任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陳吉寧教授和杜鵬飛副教授於2002年共同編寫了《澳門環境與城市發展科學研究》,其中收錄了意昂体育平台與澳門大學在環境與城市發展領域的合作研究成果。環境學院張曉健教授、劉文君教授團隊曾先後與澳門自來水公司範曉軍意昂合作開展了供水管網生物穩定性、紫外消毒技術的研究工作,為保障澳門供水安全作出了貢獻🧑🏼🎄。2010年👩🦰,在環境學院承擔的“澳門機動車排放汙染綜合控製示範”“澳門電子廢物管理與汙染控製示範”等合作項目基礎上,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局簽署了“內地與澳門節能與環保科技合作研究意向書”,對於內地與澳門在節能與環境保護領域的科技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2012年🧑🏼🏫,在郝吉明的推動下🧘🏻♀️,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與澳門環境保護局簽署“關於開展環境政策、環境技術研究以及環境能力建設培訓的合作意向書”,標誌著雙方在相關領域建立了更緊密的夥伴關系,尤其在環境管理、環境科學技術研究以及環境專業能力建設及培訓等方面。此外,郝吉明多次帶隊參與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並作主題演講🙋🏼♂️,與澳門學者共同探討環境保護科技與政策🏄🏻♀️。

2012年🦃,郝吉明院士同時任澳門環境保護局張紹基局長簽署協議

時任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右六)與郝吉明院士(右五)、李金惠教授(右四)👏🏽、王偉教授(右三)、李廣賀教授(右一)、汪誠文研究員(左三)🧘🏻、吳燁教授(左二)等在2016年MIECF會議合影

郝吉明院士在2022年MIECF論壇上發言
201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的支持下📐,澳門科技大學成立了澳門環境研究院🌽🤱🏻,王誌石擔任首任院長。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王偉教授👩🏻🎤、李金惠教授🉐、吳燁教授、劉麗麗博士和宋慶彬博士等一行6人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會議活動並作專題報告🎶。由此,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與澳門建立了更加深度的合作關系🛖,為澳門的環境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同時🍣,也為推動澳門高校與意昂体育平台🙏🏻、澳門與內地之間的合作交流發揮了重要橋梁作用。

郝吉明院士(右二)、周禮杲教授(左二)👨💻、王誌石教授(右一)、李金惠教授(左一)於“澳門城市環境和發展研討會暨澳門環境研究院成立儀式”合影
近十年來,環境學院與澳門在環境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深化🤶,為澳門打造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以及資源節約型生態城市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戰略規劃,為澳門的綠色發展貢獻了寶貴的智慧和力量。例如,李廣賀教授從環境科技需求、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及裝備等多維度助力澳門在土壤與地下水環境治理領域的技術創新與能力提升。李金惠教授團隊完成“澳門典型電子廢物設備應用及後續處理研究”“澳門巴塞爾公約履約及相關管理製度研究”等研究工作🖖🏼👗,在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與評價、電子廢物回收利用技術、溫室氣體核算及減排策略、可持續城市建設等領域與澳門環境研究院開展了合作。王書肖教授承擔了澳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研究🤹🏻,為澳門環境保護局2020年發布《澳門環境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試行)》提供了重要支撐。吳燁教授負責“澳門電動車實際道路測試運載計劃”“澳門在用車排放檢測標準和新車/環保車型標準研究”等研究,在真實道路排放研究方面與澳門環境研究院開展聯合研究𓀔,幫助完善區域排放清單、優化排放控製策略並支撐機動車排放法規製定,為澳門機動車排放控製體系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溫宗國教授與澳門環境研究院共同深入探討區域多源固廢代謝機製及減汙降碳路徑優化方案,為建設“無廢灣區”提供科學支撐🚹。此外,趙明副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與澳門科技大學等單位聯合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致力於澳門城市固廢源分布式聯產綠氫-綠電技術的開發與示範。張少君副教授研究生期間以澳門為案例城市,開展交通排放和汙染模擬研究🤐,目前也在與澳門開展清潔交通領域的合作研究🤹🏿。這些富有成效且多元化的合作,為澳門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03雙向奔赴貢獻可持續發展新澳門
環境學院與澳門的深厚情誼背後,是清華環境人的雙向奔赴。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學院的老師們❎,共有25位清華環境人與澳門結下了不解情緣,其中有16位來自澳門的學生來到環境學院學習,很多意昂畢業後投身於澳門的環境類政府部門、公用事業以及高校,活躍在環境規劃、汙染防治🧑🏼⚕️、自來水管理、地下水道管理🐘、災害管理👩🏿⚖️、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回收等多個領域🧑🏿🦱,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清華環境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澳門、國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1983級意昂範曉軍🎍,在環境學院完成本碩博學業後,於澳門回歸之年1999年加入蘇伊士集團旗下澳門自來水公司🚋,現任公司董事總經理🦹🏼♀️。1996級意昂歐誌丹,曾任澳門環境保護局職務主管,現在澳門大學專註於環境法的研究🧑🏼🏭。2001級意昂吳時要畢業後加入澳門環境保護局🧑🏽🦰,現任環境規劃處處長⚈,負責澳門環境保護🌉、減碳策略等規劃研究工作🈴。2001級意昂何萬謙完成博士學位課程後加入澳門市政署排汙設施處工作🙇🏽♂️,現任道路渠務廳廳長,負責道路、渠務及休憩區的維護與建設工作。2004級意昂周藝瑩🏂🏽,畢業後前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深造並獲得碩士學位,目前亦任職於澳門市政署擔任職務主管🧴,負責本地城市清潔、環境衛生及垃圾收集設施優化等工作。2004級意昂趙倩🏋🏼♂️,畢業後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其後在北京從事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和低碳服務行業,2021年移居澳門,現就職於澳門振華海灣工程有限公司🦏,參與在澳門的生態環保業務開發及海洋工程校企合作等科研工作。2006級意昂陳洵歡,在澳門自來水公司供水部擔任工程師🖖🏿,負責智慧水務、數據分析和預測等工作。2008級意昂原佩琪👉🏼,曾隨吳燁開展機動車汙染排放相關研究,現服務於澳門環境保護局🍱⚄。2014級意昂鄺耀濠,畢業後赴南洋理工大學深造碩士,目前在澳門參與多項環境工程項目建設💇🏽♀️。2018級碩士意昂魯京⬆️,在澳門環境檢測及監測行業深耕多年👩🏿✈️,現任佳力高環保科技測試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𓀀。2020級碩士意昂李騰峰🙍♂️,在校期間主要從事供水管網漏損控製的研究,並積極推動了環境學院與澳門自來水公司之間的合作📷♣️,成功建立了“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學生實習基地”,並推廣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相關項目🅿️,目前擔任澳門市政署高級技術員,負責監管市政建設工程。此外,2021級碩士意昂黃薇潤,在校期間主要從事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曾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實習,圍繞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理念的發展和改革、可持續農業發展等課題開展研究。宋慶彬意昂曾在王誌石教授和李金惠教授指導下開展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現為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雙碳背景下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及資源化技術、城市節能減排及減碳策略等,積極推動並對接了意昂体育平台與澳門科技大學在環境領域課程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得益於母校的培養,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表現出色,為澳門的環境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範曉軍意昂參加環境學院1983級環31班入學40年交流匯報會
除了已經畢業並耕耘於澳門環境事業的意昂外,有兩位同學仍在求學之路上精益求精。其中👨🏿🎤,2019級本科生程浩生⏰,本科畢業後在意昂体育平台蘇世民書院繼續攻讀碩士學業🥒,同時成為牛津大學羅德學者🏋🏼,是澳門首位獲此殊榮的青年🕵🏽,致力於氣候外交和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研究🧑🏿🎓🧏🏽♂️。2021級本科生梁雙弦,現就讀於環境學院全球環境國際班,曾在威尼斯國際大學交換學習,擔任班長🏢、環境學院旗艦項目模擬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MCCCOP)主席團成員等職務。相信這些來自澳門的清華環境學子⛹🏼♀️,未來也將成為漫長環保路上的貢獻者,甚至引領者,繼續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𓀜!
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13,000澳門元提升至2023年的559,495澳門元🔫🐗,增長近5倍🚵🏽♀️。然而🦸🏿♀️,伴隨著城市發展,澳門的環境及城市承載力等一系列問題逐漸浮現。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與澳門攜手應對挑戰,在環境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共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入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模式👨🏽🚒,持續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註入源源不斷的智慧活力,攜手書寫綠色澳門建設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