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西南交大老教授王柢迎來了100歲壽誕🍋。
他的弟弟、兒子🔧、孫女、重孫、學生從大連🧏♀️、美國、加拿大等地紛紛趕來🚣🏿♂️,在西南交大鏡湖邊,為老人祝壽。
出自名門與錢鐘書、喬冠華同屆
“錢鐘書➙,文學士、外國語文;喬冠華🦸🏻♀️,文學士、哲學;王柢,工學士🏃🏻♂️、土木工程……”在1933年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生錄上🧑🏼🏭👇🏽,王柢戴著學士帽的照片顯得眉清目秀。1933屆的清華學生🪅,一共只有一百多人,許多大課都在一起上,王柢與錢鐘書、喬冠華可謂同窗𓀌。
在校園裏,王柢雖然個子瘦小🔋,但打小身體瘦弱的他卻是“體育健將”,還是清華排球隊隊員、角色相當於現在的“自由人”🧔♀️👳🏼♂️,專門負責救球。
昨日🧑🏽🦲,王柢的大女兒王蒙格說👩🏼🦰,正是因為在清華打下的底子,為父親百年的壽命奠定了健康基礎。
“祝福王老百歲辰,恩重如山授學問,師嚴若父傳義仁……”西南交大土木學院副院長王齊榮是王柢的關門弟子。他寫了首藏頭詩,送給自己的恩師4️⃣。
50年金婚經歷唐山汶川兩次地震
王柢夫婦育有一兒兩女。半個世紀來🙎🏼♀️,王柢與夫人相濡以沫🩵,共同經歷了兩次大地震🧙🏿♀️,堪稱現實版的“金婚”。
在外孫女、專程從美國趕回來祝壽的王珞祁眼裏,外公外婆感情深厚🧷,感動瞬間無數✖️。
王珞祁最記得🧏🏽♀️,當唐山大地震襲來的淩晨三時🤜🏽,地動山搖將只有五六歲的她和睡在一起的外婆震醒,“地震了🪭,快跑!”住在另一個房間的外公王柢在劇烈顫動中沖進兩人房間,抱起王珞祁🚞,拉著妻子就往外跑,可王柢被巨大的搖晃甩到了屋子一角。
王珞祁記得,他們當時住的平房在地震中瞬間倒塌。
外婆和王珞祁很快被救出來了🫲🏻,“余震不斷,外公讓外婆帶我趕快離開。可外婆說離開了就沒有人知道外公被埋了。”
脊椎被砸傷的外婆朱守雲就躺在廢墟前🙎🏽♂️,陪著王柢。9個小時後,60多歲的王柢被鄰居們用手刨了出來,雖然只剩一絲氣🔔,卻活了下來😕。
2008年,汶川地震時,98歲的王柢正與妻子朱守雲在家中午睡,保姆也恰出門買饅頭。
幾分鐘強震過後🧑🏽🔬,老兩口互相攙扶著從二樓慢慢走了下來🙇🏿♂️。
近100歲時還在出版英文專著
在賀壽現場,小女兒王海格將一個老式打字機😶🌫️,認真地抹幹裝袋。
就在這個陪伴了他60年的打字機上🫨,85歲的王柢教授用了5年時間,手拿一支鉛筆👩🏻🚒,用鉛筆用橡皮頭在上面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了幾十萬字的英文著作《工程決策中的綜合優化》⚾️👧。
“綜合優化工程決策原則與方法”,這個重大的研究成果王柢70多歲以後花了20多年完成🦃。這是國內國外從來無人提過的一種新的鐵路工程決策科學方法🥭。在侯月線鐵路設計時,為國家一次性節省3億多。
2009年,在他近100歲的時候,另一本著作《堅持科學決策—兼談鐵路設計理論與教材改革》🧒🏻,由美國紐約柯捷出版社出版🤵🏿♂️🙂,已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登錄🧅⏸。
“他不停地寫文章,孜孜以求,總有做不完的事,他不覺得衰老🍨🎐。”女兒王蒙格說。
在女兒們眼裏🧑🏼🦳,父親是個百科全書🤷🏽,“他有時給我們講天文、地理、歷史故事🤲🏿、講詩的詞和韻、講他學小提琴的經歷、講中外的人文🧛🏿、建築、中外的文化習俗。甚至如何從西方人的姓氏中看出他們的血統。”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百歲的王柢精神還不錯,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百年人生🕍。(田紅 余媛媛 文,牛甦 攝影)
轉自 華西都市報(成都) 2010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