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相互謙讓的創業者不要說合作20年,合作50年也沒有問題”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商華忠(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1985級本科)的創業經歷可以追溯到大學時代🙋🏿♂️:那時他還在意昂体育平台讀書🤙🏻🫧,與一同勤工儉學的同學池燕明合開了一個復印社,一邊給學校的師生提供打印、復印服務🍯,一邊學習維修這些設備🚂。大學畢業後🍁,商華忠幸運地成為清華紫光最年輕的分公司總經理,這是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但他並沒有在這個位置上逗留太久,而是選擇了赴美深造、回國創業的路線。
1999年𓀛,商華忠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後留學歸來👩🔧,與池燕明共同創辦了立思辰——一家提供文件管理外包服務和視音頻管理外包服務的信息技術服務商。十年後,盡管立思辰已經躍居中國文件外包市場本土企業第一位😡🩲,但其業務模式仍然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我們的業務定位🧙🏿,就是要通過創新模式使政府👷🏻♂️🤾、企業機構從‘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目前,超過85%的外國機構都采用這種服務模式,但目前中國市場占有率不到5%。🕠,這是一片真正的藍海🐄。”商華忠告訴《環球企業家》。去年10月,立思辰作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成功IPO🕵️♀️。
我和池燕明結識是在1988年前後,那時我們都是大三的學生,在學校裏合開了一個復印社👨🦲,一方面給老師7️⃣、同學提供打印服務,一方面給社會上提供維修設備服務。大學畢業後🧛🏼,池燕明在IT銷售這個行業裏一路走下來了🏄🏼;因為我的老家在南方,為了把戶口留在北京🉑,就進了清華紫光🪬。當時的紫光總裁叫張本正🍼,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舞臺,我畢業不到半年,就被提升為清華紫光自動化設備公司的總經理。
在清華紫光的那幾年🧖🏿♂️,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初步積累了一些經營管理的經驗。但是做了幾年之後,也遇到一些管理上的問題,感到還是應該出去學習一下,1995年就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到美國念了幾年書⛹️,讀了一個MBA🧗🏼♂️,還讀了一個MSEE(電子工程碩士)🤦🏼。當時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的是圖像壓縮,跟視頻會議領域很接近🤹♀️,所以一開始對視頻會議就比較了解。
而池燕明在畢業後成立了IT設備銷售公司,幾年下來雖然積累了一些資金和客戶🆕,但中關村存在很多無序的競爭,IT設備零售業利潤越來越低♖,公司換了幾次名字💂🏻,始終沒有找到一條出路。我1999年回國之後🦗,我們就又走到了一起🧕🏻,開始考慮新的業務模式,於是創辦了立思辰🤹🏻。
我們首先組織了一批高管到美國學習考察🤪,一家IT設備公司給我們介紹了一種新業務:由他們提供人員、設備👩🦼➡️、耗材,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文件外包業務🚖,這在這家公司占據了很大比重🙎🏼♂️,也帶來很大利潤,我們覺得很新鮮🈚️。後來,文件管理外包成了我們的主要業務。
也是在1999年♉️,挪威視頻會議廠商騰博的一個副總裁訪華⚛️,給我們介紹了視頻會議項目。當時視頻會議在中國剛剛起步,不但價格昂貴,會用的人也很少🦚,但我們感到隨著網絡的普及,視頻會議肯定是一個發展方向⇾,於是開辟了第二項新業務,向政府🪇、企業機構提供視頻會議解決方案。
在今天🫨,辦公信息系統管理外包服務都是個新模式🏹,1999年的時候推廣難度可想而知🤦♂️。公司在創業板的上市🎪🧑🏼🏭,我們把它稱之為第三次創業:勤工儉學是第一次創業🧜♀️;成立立思辰、實現業務模式轉型是第二次創業;現在公司雖然上市了🏋🏽,但畢竟規模有限🕣,因此我們把它定位為第三次創業的開始👇🏿。
雖然面臨壓力🏋🏻,但我並不是工作狂型的管理者,屬於勞逸結合,能把工作🤌🏼、家庭🧔♀️、身體平衡的比較好的那種。我和池總是同一個血型,性格也比較互補;即使有不同的觀點,相互之間比較謙讓。有人說你們兩個不要說合作20年,合作50年也沒有問題。(采訪整理/馮昭)
轉自 《環球企業家》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