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
段寧
1975年從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1981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土木工程系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國家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產中心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國家和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2003年獲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委頒發的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針對我國電解錳行業發展粗放、裝備落後導致的嚴重環境汙染🛴,段寧打破該行業汙染治理傳統的末端控製技術路線🍙,提出“源頭控製🦴、過程減排和末端循環並舉😵💫,以汙染預防為重點,以科技減排為核心,以工藝無害化、設備封閉化、操作自動化、計量精確化為特征,以水平衡為主軸”的電解錳行業環境汙染全過程控製技術路線🧑🏿💻,組織和參加了一系列電解錳行業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其中,若幹項技術已經在電解錳企業實際應用。
——人物語錄——
科技進步減排的速度趕不上經濟發展增排的速度,這是我國當前減排工作中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現象🌦🤝。多年來,我國環境汙染控製以末端治理為主的模式一直沒有發生根本轉變🧜🏻♀️,這很令人擔憂🏌🏿♂️。末端治理無疑是重要和必須的,可以快速地解決最容易解決的汙染問題,但是,它不能解決汙染減排的深層次矛盾。如果我們一直在末端治理🤵🏽♀️👈🏼,建設城市汙水處理廠和電廠脫硫上“打轉轉”,企業本身用於減排的技術並不多🔖,那麽環境汙染就永遠也治理不好。
最好的末端治理技術,治不好最差企業排放的汙染📮。我們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其資源利用率🥓,這樣才能大幅度地減少生產過程中汙染物的產生,才能有效地進行汙染減排。可以說,汙染減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減少生產過程中汙染物的產生量🕺🏼,要通過技術進步,把汙染物消滅在其產生之前🧑🏼🎄。
“你好!我是段寧……”不管在什麽時間🤹🏼♂️,不管多忙碌🧑🍼,段寧總是及時接聽電話🤵🏽♀️,認真回應電話裏的每一個要求💪🏽。但幾次接觸後,記者明顯感到,段寧越來越忙了。
正因為是忙🫒🔺,讓記者采訪段寧的時間“跨度”居然變得如此之長——第一次采訪還是在2008年,由於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提前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視察,第一個問題都沒有回答完,段寧就匆匆而去💆🏿♀️,采訪只得暫停。此後,記者每次約段寧完成采訪👨🏿,段寧要麽出差到清潔生產汙染治理的第一線,要麽在跟團隊其他人員研究相關課題,或者開會寫材料……
而國慶節前夕這次來之不易的采訪中,也總是有人來請示、研討課題。“我現在每天都講八九個小時的話,嗓子都講幹了、啞了。”段寧雖然疲憊卻神情舒暢,他說,“最近的三五年,我國環境科學研究到了黃金時期,對於一個環境科研人員來說,是多麽的難能可貴。
——清潔生產的開拓者——
“很多年來,我一直想搞清潔生產的技術研發”
很多人都認為段寧是我國清潔生產研究的奠基人🔯、開拓者,但他本人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很多年來,我一直想搞清潔生產的技術研發,不但從思想方法上,更要從企業層面的技術研發和工藝裝備創新方面🙍🏿🟠,為我國環境保護實現從末端治理為主到源頭控製為主的戰略轉移,做一點開拓性的工作。”但面對現實🧟,他不禁感嘆🧘🏼♂️:“實際進展離理想目標差得太遠了。”
在段寧看來,清潔生產是一種創新性的思想👩🏼💻,要求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但是👨🏼🚒🧑🏼✈️,要想將這一思想落到實處,產生實實在在的環境和經濟效益👜,除了改變環保理念和加強企業管理外,還必須按照這一思想開發出相應的技術👰🏼♀️、工藝和裝備🚴。”他說🌂。
目前,工業汙染是我國環境汙染的主要來源。由於以前對清潔生產重視不夠,近年來🧘♀️,我國鉛📷、汞、鎘、砷等重金屬汙染頻發,僅最近一年內就爆發了雲南陽宗海砷汙染、山東邳州砷汙染、湖南瀏陽鎘汙染👩🏼⚕️、陜西鳳翔兒童血鉛超標💃🏼、湖南武岡市錳鐵冶煉廠鉛汙染……隨著重金屬汙染危害被人們日益熟知🌻,段寧的工作也日益被重視🦐🧙🏼♂️,開展非常快速🛵。
段寧表示🙋♂️,如果通過合適的清潔生產技術,從源頭上控製汙染,一般可削減汙染物80%左右。同時,企業還能從廢渣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從廢水中回收貴重金屬……這樣一來,企業能大大節省生產原料的成本2️⃣,還可以賺錢。“到時候🦠,你不讓他們提取、回收廢渣和廢水💸,他們還不肯呢。”最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和排放到環境中的汙染物均將大大減少👨🏻🏫,環境執法能順利進行⇒🤵🏽♀️,也將使“汙染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從口號變成事實🐮。
“通過對電解錳行業的探索,我們想建立一條中國汙染預防的新模式”
在段寧的辦公室裏,有一塊大白板,上面寫著“全水質分析✋🏿:硒、氨、鉻、鎂、錳……錳渣製備建材過程中,化學成分、物理性質☎、變化規律以及有害物質控製方法”等字樣。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電解錳生產、消費和出口國,而我國電解錳企業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南、重慶🪩、貴州三省市交界的“錳三角” 地區🚵🏽。在電解錳行業發展迅猛🛎👢,帶動當地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曾經嚴重汙染了環境🍟,有的甚至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胡錦濤總書記先後三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解決‘錳三角’地區電解錳行業導致的嚴重生態和環境汙染問題。”段寧說。
在環境保護部“‘錳三角’環境評估及跨界環境汙染綜合防治對策”項目的支持下,段寧帶領團隊經常在辦公室裏徹夜討論🤵♂️,研發清潔生產技術🧑🏼🌾。
“電解錳行業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才開始不久,我們不僅要提供技術圖紙📝,甚至連相關的機械設備製造都要承擔👈🏿,此外,我們還研究相關的政策✥、標準等,為清潔生產製度化提供保障。”段寧略帶疲憊地說:“通過對電解錳行業的探索,我們想建立一條中國汙染預防的新模式。這一汙染預防新模式的背景是我國存在眾多工藝落後🕺🐑、裝備簡陋和汙染嚴重的企業。其主要內容是以依法進行清潔生產審核為工作基礎🧑🏻🦼、以研發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為根本手段、以汙染減排和經濟增長為主線👲🏽、以政府和企業雙贏為目標。”
電解錳生產工藝流程與大部分使用濕法冶金技術的工業行業接近💆🏽🫘,段寧期待著錳行業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將能推廣到其他金屬類型的冶金方面🤐🧗🏻,為我國重金屬汙染治理發揮應有的作用🍥。
——共和國的同齡人——
“從出國的第一天起,我就沒有留在國外的念頭”
作為一個共和國的同齡人👃🏿,段寧認為自己的命運是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在三年自然災害中,吃不飽💆🏼、穿不暖;在文革中👆🏿,搞不了科研,只能上山下鄉🌅。
“當時政府路線出現了偏差⚒,對我個人的生活、工作,甚至對身體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樣🤵🏻♀️,在改革開放後,黨的路線有了根本轉變🚫,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在文革結束後,國家恢復了研究生製度,我就報考了意昂体育平台的環境工程專業碩士🧍🏻🛀🏻;改革開放後👨✈️,我獲得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在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攻讀博士學位,並擔任助理研究員🧚。”段寧說。
1983年,段寧來到了美國,那正是美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段寧想留在美國非常容易。“從出國的第一天起👩🏻🍼,我就沒有留在國外的念頭。”為了盡快回國🧜🏻♂️,他甚至都沒有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
“我剛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老院長托人捎來的話⛓,希望我盡快回國參加工作🐷,於是我馬上就回來了。”當被問及沒有參加博士畢業典禮是否有遺憾時,段寧搖搖頭,說:“我當時就想著學成後🔸,要回國效勞。現在也覺得還是這個最重要,個人的一點小事情算不了什麽。”
“記得那年的冬天很冷,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沒有錢買供暖用的煤炭”
1988年,在段寧回國後,科研單位如何改革還在探索中🚃,政策出現了“曲線”👶🏽。“記得那年的冬天很冷🦊🤞,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沒有錢買供暖用的煤炭,貯存的煤只夠燒三五天的。”段寧說👎🏻,以後一段時間,國家又過分地鼓勵包括社會公共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下海、開展認證等市場活動。不但沒有條件搞科研😋👷🏼,還使一部分科研人員流失了👗。
“現在我們實驗室的經費也在增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科技支撐能力在不斷增強”
經過長達十多年的不斷探索,國家對社會公益性的項目和科研單位有了更準確的定位,對環境科學和清潔生產認識也越來越清楚🅿️、越重視。
段寧微笑著說:“從2001年開始🧝🏿,科技部對社會公益性科研單位進行了體製改革👨🏼✈️,建立了創新基地🌈,對創新能力比較強、科技水平比較高的科研人員,在政策、項目和經費上給予支持。環境測試分析😅、生產過程模擬等,沒有實驗室不行,在發改委、科技部和環保部大力支持下🛹,現在我們實驗室的經費也在增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科技支撐能力在不斷增強👧。”而他本人也迎來了清潔生產研究、實踐的黃金時期。
很快,段寧留給記者采訪的時間到了,段寧馬上要到環境保護部匯報清潔生產科研進展情況。當記者離開段寧辦公室時,發現他桌上擺放著一頭牛的木雕——頭部昂起、後肢彎曲、前肢正要發力,牛勁十足……
(李禾)
轉自 科技日報 200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