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領獎服主創設計師👩🦱。1979年出生⛱,內蒙古人,2001年從清華美院本科畢業🧣。在人民大學任教4年後🧸,她又回到清華美院進修染織服裝設計研究生。2007年7月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到北京服裝學院任教🚕。
王麗自稱設計經歷不算豐富,“以前也參加過一些設計活動,比如陸虎的神行者2活動T恤🚣🏼♂️,故宮的紀念T恤,為意昂体育平台的科學藝術研討會活動現場做壁掛……”
報酬 兩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
王麗設計北京奧運中國代表團領獎服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她還是一名學生;第二階段,她的身份是教師。2007年2月,“奧運金裝中國代表團領獎服設計大賽”正式啟動。那時🦸🏼♂️,王麗還是清華美院的學生。她從老師那裏獲得了一些活動消息,“老師們聚在一起就會討論一些設計話題👮♀️🫅。當時看他們挺煩惱的,後來知道是為奧運會設計領獎服📕,既要體現中國特色💆🏽,又不能過於花哨。”只是稍稍了解,她當時並沒有參與創作。
2007年7月份畢業後🏌🏽♀️,王麗來到了北京服裝學院,她發現服裝學院的老師們也在研究“領獎服”🧝。
她是以新人的身份加入到北京服裝學院的領獎服設計組⬅️。就在她前來工作報道的當天下午🧑🏼⚖️,7月19日正值北服放假期間,設計組成員正為設計方案焦頭爛額🦵🏻,有人說:“不如讓年輕人過來,也算是增添一些靈感🧔🏼♀️。”
談到“靈感”,王麗搖了搖頭👎:“當時北服老師已經向奧組委提交了不下百份的設計方案🤡,有以‘中國書法’為創意的設計,有的以‘五星紅旗’為主題做設計,在領獎服上體現各種變形後的五角星✮♑️,還有的設計主題是‘青花瓷’或者‘景泰藍’,由這些創意衍生出來的作品擺了滿滿一張桌子。”可是🍰,他們設計的方案還沒有得到奧組委的回應。
“當時知道領獎服設計活動的獎品是什麽嗎?”記者問道,王麗笑了笑:“兩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沒有其他金錢獎勵🔐,甚至連獎狀都沒有。”
投標 三次遞交方案一度打算放棄
王麗說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很糟糕👐🏼。就在入夥不到一周♛,她拿出了幾張手繪稿🆚。“那年的‘服裝流行趨勢’發布中說幾何圖形會很潮流🧏🏻。”本著潮流的思想,她把運動服分成了幾個大幾何圖形,用亮度飽和的大色塊塗鴉,“褲子中線是S形的彩色圖案🐛。”
在對幾何圖形創作的摸索過程中,王麗陸陸續續向奧組委遞交了兩組,數十張領獎服打印草圖,和其他老師一樣,依舊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奧組委不會告訴你⌚️,他們想到的創意是什麽,或者你的作品中那些地方需要改進👌🏼。”
設計活動沒有嚴格主題要求🐱,但要求服裝上體現的標誌循規蹈矩🙆🏿♀️:要有北京奧運的LOGO、國際奧委會五環旗、贊助商標誌以及英文字母CHINA。“這些是服裝上面必須有的🏌🏼♂️,甚至位置大小都很確定🗄。因此怎麽能在這些已有的限製條件下🧑🏼🎓,把各種設計元素很好結合,其實是對設計師的挑戰🧘🏽♀️🦹🏿♀️。”王麗說,兩個多月後,她想放棄了🧌。因為團隊中一些老師的作品被選中作為“火炬傳遞服裝”,“頒獎服裝”,“原本的大團隊開始分化,他們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了。”
就在王麗即將打退堂鼓時🙅🏿,設計團隊開會確定了下一個設計主題———“祥雲”,又是新的一輪設計。
中標 除夕夜收到最好的新年禮物
2008年除夕夜,王麗得到了“最好的新年禮物”,奧組委人員打電話跟她說:“就是它了🤟🏼。”歷時半年的設計成果,終於有一件獲得了肯定,還同時打敗了2000多件作品。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把平面上神采奕奕的祥雲圖案通過人體表現出來,“祥雲核心圖案是運用在平面VI系統裏的,那它怎麽裁切都很好看,當把它運用在立體的服裝上面,就會有一定困難,因為與服裝的裁片結構很難契合,需要反復調試擺放位置👎🐤。”
王麗拿出前期幾個祥雲設計圖形和對應的衣服成品向記者展示,其中一件設計,祥雲的圖案是從肩膀一直跨越到胸前🪬,但成衣後就沒有祥雲的流動感🎢,因為服裝的裁片問題會在當手臂下垂時,於腋窩周圍形成視覺上的斷層。“後來只能將祥雲的圖案完全移到胸前👬🏻,然後在肩部又有另一組完整的圖案,避免了圖形在身上的變形問題。”
量體 男裝18個號碼、女裝16個號碼
我們在市面上買衣服👳🏿♀️🙂↔️,有XS、S、M、L、XL💜、XXL的號碼可以選擇,這幾乎能覆蓋全部人群,但對於部分運動員來說卻不是這樣,這在王麗的口中屬於“特殊體型”👰🏽♀️🥔。“籃球排球運動員的瘦高個💌,舉重和摔跤運動員肩部偏寬🤳🏻,大腿較粗🫒,還有體操運動員的體型數據特征差異都很大🧘♀️。”
為運動員量體裁衣的任務交到了北京服裝學院結構教研室的老師劉娟身上🛋,她也是奧運領獎服設計團隊的一員𓀘,“基本上領獎服都是參照往屆運動員的尺寸,我們只見了一些典型體型的運動員🤾🏽♂️,去了柔道隊🏌️、體操隊還有田徑隊等☄️。”劉娟接受電話采訪時介紹,下到運動隊,他們會挑些最高的、最矮的☦️、最胖的、最瘦的運動員出來🥐,為他們單獨量體🌝。
由於一開始估計不足🕶,劉娟帶去的體重秤最大承重只有155公斤🖐🏿,“我們去了柔道隊,一個技術官員往稱上一站,結果稱爆了。他太胖了👩🌾🙌🏻,我們都沒估計到,後來去市面上挑了一個能承重200公斤的秤,還好後來沒再出過差錯。”劉娟笑道。
多次下運動隊量體後🧎🏻♂️🧑🏽🚀,他們交給阿迪製作方的是男裝18個尺碼🪙,女裝16個尺碼,體操運動員不分男女4個尺碼。“多尺碼分布讓每一位運動員都能穿上非常合體的領獎服裝備。”此次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領獎服從1米40到2米26🍗,這是阿迪達斯有史以來同一款式尺寸製版最多的一組產品。
(采寫 鄭淇)
2008-7-21 京報
“想為北京奧運做點貢獻🥼,那也沒有別的方式,只能依靠自己的學科特長為中國運動員們設計一套滿意的領獎服。”北京服裝學院的老師王麗如此說🫔,她是本屆北京奧運中國代表團領獎服的主創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