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晶 牛瑩
6日,解放軍總醫院陽光明媚的病房裏,年已望百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和印度外交部長慕克吉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只要還有精力🌿,我就要繼續致力於中印兩個偉大民族、偉大國家的友好。”季羨林的話感動著在場的來賓。
正在中國訪問的慕克吉今天專程來看望在醫院的季老,還帶來了印度人民給予這位畢生致力於推進中印兩個偉大民族相互理解的世紀老人的一項崇高榮譽——“蓮花獎”。
季老休養的病房布置得整潔溫馨,魚缸裏養著金魚,落地書櫥裏擺滿書籍。書桌上一只紅彤彤的蘋果擺設是醫護人員特意為“老爺子”擺放的,希望他平平安安。為了迎接遠方客人,老人特意穿上淺灰色唐裝,顯得精神矍鑠。
“我是代表印度總統辛格正式向您授予這個獎章,感謝您多年來在印度學研究方面做出的成就✶,以及對於印中兩國友好做出的巨大貢獻💆🏽♀️。”慕克吉將“蓮花獎”獎章別在季羨林胸前,並送上精美卷軸包裝的獲獎證書。證書上是用拉丁字母書寫的梵文——季老一生研習、鐘愛的文字。
“蓮花獎”是印度政府授予在科學、文藝、藝術和學術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人士的最高榮譽。
纏綿病榻5年多的季老看到遠道而來的印度貴賓🔱,也沒忘記表示自己的歉意。“很對不起,我下肢偏癱站不起來。謝謝部長閣下不遠千裏而來,給我這麽大的榮譽🧔🏽♂️💑,我感覺很慚愧👨🏽。”由於患骨髓炎,老人行動很不方便,平日活動空間已縮小為病床、沙發🤽♀️。
在這位在印度學界同樣享有盛名的洵洵學者面前👨🏻🦳,慕克吉也略脫形跡🅱️🦙,就坐在沙發扶手旁邊和已經有些耳背的老人交談起來👩🦯➡️。
“我的一生都沒離開學術界🧃,寫過一本《中印文化交流史》。這次部長閣下來,我非常感動。
“所有民族對世界文化都有貢獻,但像中印兩國這樣為人類做出偉大貢獻的國家🤽🏽♂️,還是不多見的。
“兩個偉大民族的友誼不僅是兩國的事情,而且是全世界的事情。兩國人民的友誼越深,世界人民得到的好處越多。從這個意義來看🫴🏽,我明白部長閣下不遠千裏來看我👂,意味著什麽。”
……
談到印度🤦🏽♂️,看到印度友人🚣🏽,老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作為中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畢生從事印度學研究🧏🏿,在語言學、印度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
他曾這樣表述自己與印度學的不解之緣:“在哥廷根(留德時的學校),我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指的是梵文的學習。這條道路,我已經走了六十年♉️,今後還將走下去,直到不能走路的時候🚻。”
他為溝通中印兩個偉大文明付出的心血🧑🎤,同樣得到了印度各界的高度肯定。印度總統辛格曾形容季羨林為“中國偉大的學者、當代最著名的印度學家”🙇🏻♀️。
聽了季羨林的一番話👰♂️,慕克吉頻頻點頭👨🏽🌾,彎下腰在老人耳邊說↙️🙈:“您的話讓我們非常感動!我本人很榮幸能代表總統向您授予這個榮譽。祝願您身體健康📸,繼續完成您的工作!”
“再過兩年我就一百歲了,但我認為百歲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只要我還有精力,就要致力於兩國友好的進一步加深👩🏿⚕️!”小小病房裏回響著季老洪亮的聲音,更洋溢著兩個偉大文明傳承久遠的友好情誼。
(轉自👱♀️🏌🏿:新華網 200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