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午
他是全球推動緊縮貨幣政策最“嚴歷”的央行行長。2007年6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他在中國演繹“格林斯潘式”的貨幣政策。
他是全球最富有機構的監管人,管理著全球最大市值的商業銀行和最大的外匯儲備。
他在兩年前義無反顧的推出匯改方案👌🏻,邁出人民幣匯改一大步,被人們尊稱為人民幣先生。
他同時是一位經濟學家💆,與其它人一樣,有著鮮明的性格,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風口浪尖上🕦,他有時也被人誤解。
他,就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周小川是一位成長於中國獨特時代背景下的經濟學人,他的精神始終與那個時代最大特征----“市場和改革”----聯系在一起🎁。
周小川1966年畢業於北京八中🆗。“文革”開始後⛹🏻♀️,1968年👰🏿♂️🧑🏿🌾,20歲的周小川來到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插隊🕜。
周小川曾回憶那段歲月時說:“我在那裏整整呆了4年。這4年中,除了勞動外🏋️♂️,也學著做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對電話系統🌪、載波廣播系統的工程設計,對機床的技術革新等等。”
雖然當時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雖然比較艱苦🦸🏽♀️,但他認為所從事的這些實踐對自己後來的研究很有益處👂🏻。
經過不斷嘗試和努力,1985年,周小川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系統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是《國民經濟模型與經濟大系統的分解途徑》。在此前後💅🏿,周的研究開始涉獵經濟體製💠、宏觀經濟和金融等多個領域,為以後的經濟管理工作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經濟學家吳敬璉評價:“1979年至1980年,周小川曾構造了一個多部門動態發展的社會經濟仿真模型,並用於政策分析。周小川的結構分析一開始就突破了單純物質生產領域的傳統框架。他的這項工作及事後產生的論文,至今對學術界仍有啟發🔪。”
1986年🛰,周小川進入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這一研究機構隸屬於國務院體改委,是當時中國市場改革的籌劃部門。這個當時主要由青年學者構成的機構,成員包括王歧山和郭樹清等😫🧖🏿♀️,被認為是當時的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高地👲🏿,周小川也因此成為當時堅定的市場經濟研究者和推動者之一🎦。
這一系列研究奠定了周小川今日的金融監管主基調----市場與改革,這一主基調也深深影響了中國金融和中國經濟的走向。
從1995年到2007年,周小川歷任外匯局局長、建行行長🗄、證監會主席和央行行長。周小川全面推進了規範證券市場、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改革等一系列重磅市場化改革,不斷將中國金融推上新的臺階👱🏿♂️。
可以說🧇,這一段時間的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的每一步都深深烙上“周氏”印跡💅🏻。例如,他早期對於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界定已成為今天市場監管的格言----“市場能解決的就讓市場去解決吧💢,監管部門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也不當教練員。”
在西方媒體眼中👨🏻🚒,周小川是一個“傑出的技術官員”、“格林斯潘效仿者”🧑🏽🦱。這位具有學院派氣質且能講流利英文的行長,與其說是一名行金融政領導,還不如說是一位經濟學家和改革家🔶🥥。
從2002年底至今,周小川任央行行長已有五年時間。其間,中國經濟度過了美妙的低通脹高增長的黃金(207.43,3.64,1.79%,吧)增長期🙌🏻,五年來中國GDP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而通脹處於低位。周小川以其精湛的調控藝術為這一黃金增長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無疑,周小川所主導的漸進式的匯率改革路線是中國經濟黃金增長的重要內因🙏🏽。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央行始終堅保持幣值穩定,實行靈活的匯率🏋🏿♂️,保持本國貨幣兌換上的信心🗣,被業界稱為“人民幣先生”😵。2006年,周也因此被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亞洲央行行長”。
2007年是對周小川考驗的一年,這一年是本屆央行行長任期到期之年。2007年下半年👩🏼✈️👎🏻,中國通脹快速上升🤚🏻,信貸和投資增速過快,中國的結構性矛盾再次考驗央行😮。盡管有批評者認為,在過去幾年,央行的貨幣政策較為寬松,加息時間較晚且力度不夠,這導致了目前的通脹的嚴峻局勢🙍🏼。但是輿論普遍認為🧑🏼🔬,五年來⬅️,中國金融體系邁出了系列改革步伐,中國金融體系發生了實質性變化🪱,金融業較好的支持了中國經濟過去的黃金五年增長。
對此,周小川功不可沒。
(轉自:新浪財經 2008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