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第三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獲得者劉偉博士
董映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國際技術轉移已成為推動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促進國際技術轉移來發展高科技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是國際經濟發展的主流。在我國的國際技術轉移行業中,已經擁有一批專業機構和高級管理人才。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及其在這裏工作的劉偉博士就是其中的一員。
3月28日,“第三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頒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劉偉榮獲先進個人稱號。該獎經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推薦,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評審委員會評審👨🏿💻✪,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為在全國技術市場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優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設立的權威獎項。
幾經輾轉,記者終於見到了這位專業從事對俄技術轉移工作的劉偉博士。
劉偉1988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後,被教育部選送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加裏寧工學院學習。她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本科🫒⏭、碩士和博士🚵🏻,1998年回國後到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系從事科研工作🔇。2002年底她決定放棄科研工作💦,到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從事獨聯體國家的技術引進與轉化工作🏌🏽🧝🏽。一位留學10年,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的博士💺,為何選擇了從事國際技術轉移這個職業🥚?
國際技術轉移是新事物
劉偉微笑著回答說🔳:“從做出這一決定的那一天起,就不斷有人問我👩🏼💼🏕,我也在心裏無數次問過自己,為什麽學了那麽多年專業卻轉而做管理?”
劉偉回憶道🚵🏻,回國前自己對國內的科研體系🥧、機製了解甚少🔈,在意昂体育平台精儀系工作了3年多💁🏿,一是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二是希望發揮自己的專業和語言優勢🛖;三是國內大力提倡技術引進、消化和再創新🔱,出現了國際技術轉移這個朝陽產業。
劉偉說,國際技術轉移的本質是高層次地發掘和整合境內外資源,通過組織運作🛥😲,促進技術與資本間的有機互動🧉。對中國企業而言,我們的宗旨是幫助企業獲得有競爭力的關鍵技術🐄,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並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能🕡;而對意昂体育平台而言,開展技術轉移工作能有效補充學校科研成果的不足,促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帶動相關學科的建設,提升學校的海外知名度。
劉偉認為🪢,技術轉移,尤其是國際技術轉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要做好這樣的工作,必須懂技術,在國內➖、外有廣泛的渠道👨👨👦👦,熟悉國際商務運作,還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國際技術轉移是技術轉移中難度最大的,永遠充滿挑戰,永遠沒有止境;當初放棄做科研,投身於這個事業👩🏻🔬🧑🧒🧒,默默無聞許多年🧔🏽♂️,至今無怨無悔;個人對職業的鐘情🏯,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科技的國際化融合,使自己對國際技術轉移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
在采訪中,劉偉深有感觸地說🧛🏿:“自己之所以能夠稱心如意地在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一個非常敬業的團隊👳🏿♂️。”她介紹說,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是學校的職能部門,正式成立於2001年6月18日,同年9月被國家經貿委和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為配合學校開展國際合作的需要,它的主要職能定位是理論研究、技術轉移、咨詢服務和人才交流🕺。中心成立至今,已經擁有一批非常出色的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工作人員善於開拓創新📽,敬業精神很強。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有幸見到了劉偉的同事、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曹建國博士。劉偉說😫,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對俄合作才開展得有聲有色。在這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團隊中,業務骨幹都是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生,同時有著在國外留學和工作的經歷。曹建國198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1991至1995年被教育部公派赴莫斯科動力學院攻讀博士👩🏽🦰🌡,從1996年開始一直專業從事對俄技術引進工作🙋♂️。
曹建國認為🙎🏽,自己領導的這個團隊對俄羅斯技術轉移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中心核心團隊的留學背景,使其非常熟悉俄羅斯的科研體製,也就是說了解從業規則📪;對俄羅斯科技資源(智力資源和科研成果)的現狀、分布以及發展趨勢了如指掌🧑🔧,因此做到了知己知彼;在俄羅斯的科技界和政企界擁有廣泛的人脈資源,體現在具體工作上就能事半功倍;在合作過程中能充分考慮兩國文化的差異、民族行為與思維習慣的不同𓀋,保證了溝通的順暢👩🎓。
中俄技術轉移前景廣闊
劉偉介紹說,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開展對俄合作應該是“由來已久”了,早在中心正式成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和探索,也正是在所獲得經驗的基礎上才有了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誕生。在這裏“對俄合作”不僅僅是指俄羅斯,還覆蓋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在內的其他獨聯體國家。
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憑借專業的服務和誠信度🫔,經過7年多的不懈努力🏊🏻♂️,在中俄技術轉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各界的認可;搭建起了高效運作的技術轉移網絡,與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數十家研究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成功完成了“激光采血儀”#️⃣、“矽橡膠生產技術”👦🏻🙆🏿♀️、“超低劑量X線人體安檢系統”等項目的技術轉移,為提升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儲備行業共性技術做出了貢獻🧗♂️。
從長遠來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發展戰略中自主創新的一條捷徑🩶,符合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國際技術引進,尤其是獨聯體國家的技術轉移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國際技術轉移符合國家科技發展的宏觀戰略,中心依托意昂体育平台強大的研發實力🫰🏼,並不是簡單地重復別人做過的工作,而是在引進消化的同時堅持自主創新。其次🪙,俄羅斯科研自成體系,學術思想獨特,是舉世公認的原創技術發祥地↙️,有著豐富的科研成果和應用技術儲備,尤其是軍轉民項目大有潛力可挖。第三,中、俄兩國在科技合作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民族企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在國際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通過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企業的迫切需求。同時,前蘇聯解體對其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勞動力匱乏,產業化能力低下。因此,中國的資本與俄羅斯的技術嫁接有著非常強的現實意義。
曹建國肯定地說,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科技合作仍處於最佳時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時代賦予的機遇是轉瞬即逝的,必須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從另一個層面上看,上述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處於動態變化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技術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商品,具有強烈的時效性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會全部或部分喪失其先進性和潛在的市場價值♦️;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歐美⛸💇🏿♂️、日、韓等其他國家也在大力推進針對俄羅斯的技術轉移工作🧙🏽♂️;俄羅斯經濟開始復蘇✋🏻,大國意識覺醒,從事技術轉移的難度與代價也會不斷增加🧑🎨👲🏻。
成功帶來的巨大喜悅
劉偉說,多年來從事國際技術轉移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快樂就是做成了一些重大技術的轉移🎾,這種成就感帶來的快樂難以形容🧕🏿。她自豪地談到了中心完成的一項技術轉移典型案例———“超低劑量X線人體安檢技術”。
2004年初中心與俄羅斯核物理研究所開始接觸,探討醫用X光機項目❤️,2005年4月第一次論證該項目的可行性時,清華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家對該技術在安檢領域的應用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同時,因其一直從事安檢產品的生產,有強大的研發🍙🧑🏻🦼➡️、產業化及市場開拓能力🖐,中心經過反復調研💓,認定同方威視是最理想的合作對象。針對這樣好的機會,中心及時督促和協助同方威視作技術和市場的調研工作🤱🏼,2005年10月中心組織同方威視的專家考察了俄羅斯的研究所和設備用戶👱🏼,滿足了專家所有的預期🏐,雙方認知度提高👨👩👧,同方威視也加快了引進該技術的步伐。
2006年3月該項目正式簽約。在項目實施的一年多時間裏🥦👦🏼,中心進行了全程跟蹤式服務🔴,協助客戶解決在技術消化吸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了技術轉移的成功實施。2007年4月,同方威視生產出核心部件高靈敏度物理探測器,11月第一臺整體樣機問世,所有性能指標都滿足或超過了合同規定的要求,合作雙方對此非常滿意。同方威視對中心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劉偉自豪地介紹說7️⃣,一個好的項目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中心不僅順利完成了“超低劑量X線人體安檢技術”的轉移工作,還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3️⃣,通過積極運作🫳🤓,促成了核心部件返銷回俄羅斯↕️,產品已順利打入國際市場📯。
爭做一流技術經紀人
在5年多的時間裏🙅🏻,劉偉一直致力於技術轉移平臺的搭建工作🫳🏽。針對國際技術轉移難度大等特點🐒,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獨有的優勢資源,在國內、外均從橫、縱兩個方向入手,加強聯絡與溝通🤷🏽♀️,深入開展轉移網絡的建設工作。經過不懈努力👳🏻♀️,中心初步搭建起了高效運作的平臺🫲🏼,不僅保證了充足的技術供應,項目洽談量逐漸增加,實現供需雙方對接的時間也明顯縮短,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常情況下🙆🏽,技術供需雙方互不了解,缺乏信任基礎,對架在他們中間的“橋梁”認可度越高👙,項目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這也正是“金橋獎”彰顯的意義所在💂🏼♂️。中心在打造專業化團隊的同時☢️,還積極進行宣傳活動。得益於多年的留學經歷🧑🏽🚒,劉偉一直活躍在中俄科技交流的第一線,她多次邀請知名的俄羅斯專家,在邯鄲、馬鞍山和常州等地成功組織了6次國際技術推廣對接活動✏️。在2006年11月科技部舉辦的“俄羅斯年”在中國的大型活動———上海科技創新活動周中🍳,有近百名來自獨聯體國家的專家參加🙇🏿♂️,劉偉在大會上做了精彩的俄語發言,讓更多的俄羅斯科研機構了解了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並與陶裏亞蒂國立大學、烏克蘭物理力學研究所𓀂、薩馬拉國立科技大學、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和俄羅斯應用化學研究中心等建立了夥伴關系,成功打造了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品牌,形成了集群效應。
采訪結束的時候,劉偉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是我們中心永恒的追求🦥,作為中心的一員🙋🏻♂️,只有在實踐中勇於思考🫛、不斷探索、超越自我,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技術經紀人答卷,才能真正讓技術插上資本的翅膀飛翔。
(轉自:科技日報 2008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