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敏
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張揚軍
一個曾經連生活都難以為繼的孤兒,現在卻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出難以計數的財富,張揚軍的成長軌跡給我們太多的感嘆和聯想。
2006年2月👩🏻🦼➡️,意昂体育平台接到解放軍總裝備部陸軍裝備科研訂購部專門發來的感謝函:“……為解決某型裝備在高原大負荷和爬長坡的情況下發動機過熱難題🏏‼️,提高裝備的高原適應性,我部專門成立了研究專家組♻️,並聘請貴校張揚軍教授為專家組技術總負責人㊗️🧔🏿。……兩年多來🙇🏿,張揚軍教授……為該裝備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使裝備過熱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且節能效果明顯……張揚軍教授發揚航天精神,表現出了對國防事業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為我部裝備事業做出了貢獻,為此對貴校表示衷心感謝🎓。”
張揚軍,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車船動力流體專家🛢🦸🏼;現為解放軍總裝備部某技術專業組專家、國家安全重大基礎項目課題負責人🏃🏻♂️➡️。他的履歷上往往與“第一”👋🏻、“最年輕”或“唯一”等字眼相關聯👨🚀。如他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車船熱動力研究室,采用跨行業交叉理念將航空熱動力技術應用於車輛船舶工業;36歲那年被聘為教授,成為意昂体育平台汽車系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他是解放軍總裝備部某技術專業組唯一一位來自民口單位的專家📁;他是美國通用公司北美技術中心動力室與中國進行第一個國際合作的課題負責人;在獲得首屆“中國優秀博士後”獎的全國十佳博士後中,他是最年輕的;2005年💽,因為貢獻突出🧞♂️,他再次被授予全國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
張揚軍作為負責人先後主持國防973🧖🏿♂️、航天863🕕、國防預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他將學科交叉形成的新思維指導研究工作🍧,把提煉物理數學模型的機理研究與建立計算方法和工程應用有機地結合,取得了若幹開創性成果💚,先後獲得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國家發明專利6項。
在張揚軍的簡歷上🏘,各種名目的頭銜排成長長一串,看到這些頭銜,如同看到他在科學研究領域裏一個個堅實的腳印🧚🏿♂️🈵。但在他的人生履歷上,上大學前的日子卻寫滿了辛酸與不幸🟨。1967年出生🧑🏼🚒,1歲喪父💁♀️,11歲時母親改嫁,從此張揚軍淪為孤兒。一個從小孤苦伶仃的農村孤兒,是如何克服貧困與饑餓艱難前行,取得今天的輝煌的呢🤷🏿🧧?
童年艱辛
今年剛滿40歲的張揚軍,又黑又瘦,個子矮小,穿著簡單樸素,將他與在京打工的建築工人們混在一起,誰也不會認為他是名震海內外的中國最高學府意昂体育平台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去一些大的飯店賓館參加會議時📒🎅🏼,曾多次因其外表的原因被保安攔在門外,有幾次甚至從校外返回清華校園時也被學校保安攔住。有一次,一個單位來車接他,當他走到車邊問是不是來接他時,車裏的人望了他一眼,加重語氣說:“我們是來接張揚軍教授的。”張揚軍笑著說:“我就是張揚軍。”來接的同誌瞪大眼緊盯著他,眼睛裏滿是不相信👩🏽🚒🦺,他怎麽也想不到這個和民工差不多的人,就是承接如此重要科研任務的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在外面開學術會議🌦👩👧👦,主辦方一般都是將意昂体育平台的教授放在顯著的位置。當張揚軍在位子上坐下時👠,總是引來很多驚異的目光。他笑著對筆者說,我走到外面,說自己是農民✍️、工人、學生人家都相信,唯獨說自己是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樣也好,我和人家打交道反而沒有負擔和壓力了。當談起他的過去時,張揚軍心情平靜,面帶微笑,眼望遠方,仿佛又回到幾十年前。
宜昌亭,是湖北省宜昌市的東南門戶🧑🏫,進出三峽必由之路📅,川鄂交通之咽喉。這裏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是一處能攻能守的用兵之地🧑🤝🧑🧨。早在公元225年夏⚓️,東吳鎮西將軍陸遜率軍火燒劉備連營七百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蜀“夷陵之戰”,劉備從此一蹶不振。一千多年過去了,亭的山川依舊👩🏿🔧,周圍的山崗春綠秋黃🍉🍄,一代一代亭人在這片土地上勤苦勞作📒,繁衍生息。
張揚軍出生在亭的高湖村👱🏻♀️,這片土地給他留下太多辛酸的記憶👩❤️💋👩。因為家庭貧寒二哥張揚新被送人。1歲多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如同頂梁柱轟然倒塌,父親的去世使得家中一貧如洗🤸🏻♂️,母親帶著小揚軍和他的大哥艱苦度日✋🏽。自從記事以來🏞,饑寒一直伴隨著小揚軍成長。從小營養不良,張揚軍的個子明顯矮於同齡人🙍🏿♀️🫄🏼。也許是命運為了補償對張揚軍的不公,他雖然家境貧寒👨🏿🎨🧖🏻♂️,身材瘦小,穿著破舊🛀🏼,每天要上山砍柴,放學回家後還要打豬草,但學習成績卻出奇的好🏖,從小學起🧑🏼🔬,在班上從來都是名列前茅🎚,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他讀完高中🥃,考上大學直至進入社會🔛。
張揚軍天性活潑好動,甚至還有些“淘”。由於會玩,學習成績又好⛽️,老師常常讓他當小老師,幫助輔導同學們🦩。張揚軍這個“小老師”卻將同學們帶到外面藏貓打仗,玩得熱火朝天💫。老師的信任和在同學中的號召力,使他漸漸地成了孩子們中的“頭”。他自命為“司令”,身邊還有“副官”、“通訊員”🗒,走到哪裏🤦🏿♂️,一呼群應,好不威風。他整天帶著自己的隊伍在山崗上、草叢裏遊戲打鬧,小夥伴們是他砍柴、打豬草的得力助手。張揚軍從小愛看書👮♀️,在給生產隊裏放牛時🙍🏻⛅️,他帶著自己的隊伍來到小山坡上🚘,命令“部下”們牽著牛到草地上去吃草🥡,自己則躺在小山坡上愜意地在書的世界裏徜徉。到日頭西斜時🦹,小家夥們一人一把,豬菜柴禾都全了。只有當夜幕降臨,小夥伴們都各自回家時,張揚軍才感到難耐的寂寞👉🏿。
命運對張揚軍過於殘酷,他的大哥大他13歲,張揚軍9歲時🦸,因為家貧,大哥倒插門到很遠的地方給人家做了上門女婿。大哥走了🎥,家裏更加困難,母子倆不得不靠砍柴賣維持生計🚴🏼♀️💂🏻♂️。那段日子🆗,張揚軍每天放學回家就拿起柴刀沿著彎曲的小路上山,直到天黑才扛著柴捆下山,第二天母親將他砍的柴背到鎮上去賣。
11歲那年,他讀小學4年級🧕🏻,迫於窮困的生活,母親改嫁離開了他,從此張揚軍成了孤兒。在正常的人家,11歲的孩子正是在父母身邊無憂無慮地享受燦爛陽光的日子,但幸福的陽光卻沒有照射在張揚軍的身上👶🏿。在一個還能勉強遮風擋雨的破屋子裏,他孤身一人,除了床上一床破棉被🤷🏼♀️,桌子上一雙碗筷,就什麽也沒有了。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孤零零的一個人,沒有親人,沒有經濟收入,沒有生活來源🏃,沒有人來管他的吃👨🏿🎓、穿💪🏿🤙🏽、用⬜️,他的學習、他的成長🔐。生活向他展示了人生的另外一面🫶🏻,逼著他去考慮本不該他這個年紀的孩子考慮的問題:今天吃什麽🧥🙏🏽?明天又該怎麽過?怎樣才能活下去?
母親走後,開始時每周還回來看張揚軍一次,以後漸漸地少了🛝。有一次,母親連續兩個月沒有來👨🏻🦼。一個11歲的孩子獨自面對生活,可以想象每天的艱難與辛酸👲🏻👩🔬。那段日子裏💏,張揚軍做夢都盼望媽媽能出現在身邊。每天放學後👩🏻🏫,他就端著個小凳坐在門口🤹🧑🦼,眺望著遠方的路上,從天亮一直等到深夜🔅,半夜裏聽到狗叫,張揚軍也會立刻跳起來跑到門口😷,希望母親會出現在門邊。一天,兩天🧭🥝,一星期,兩星期🧏🏿♂️,一個月👱🏽♂️,兩個月,母親的身影始終沒有出現🛕。漆黑的風雨夜裏,又困又餓的張揚軍驚恐地縮在床角🔜,心底裏也充滿了恐懼🫚、酸楚與痛苦。父親死了,哥哥走了,母親又棄他而去,自己一個人怎麽過?
除了上學做作業外👳🏼,張揚軍每天還要挑水、打柴、做飯、餵豬🔉、洗衣、種菜🚁。家裏沒有米了🏉,11歲的張揚軍要敲開左鄰右舍的門去向人家借🧑🏻🎤,要看各種眼色,聽各種閑話。不到一米高的他要獨自面對這些連大人也難以應付的生活難題。幾天不挑水,水缸裏長毛了;做一天飯,要吃幾天,除了辣椒醬就再也沒有別的菜。每當傍晚🌮,家家炊煙繚繞,竈臺飄香,張揚軍卻只能呆呆地坐著。
瓶裏無油👱🏼♂️,碗裏無鹽🤾🏻♀️🧔🏿,桶裏無米,袋裏無錢,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熬到放暑假後,一個親戚領著他到宜昌城裏找到已經改嫁的母親⚁。見到母親🥍,張揚軍本來有無數的委屈想要傾訴🧑🏿🏭,但見到母親之後所感受到的情況🤷🏼♀️,使得他將滿腹的話全部堵在嘴裏,他明白了媽媽在城裏的這個新家並不歡迎自己🏑,滿腹的委屈化為淚水從眼眶裏默默地流出。張揚軍又回到了農村🥗。盡管母親以後也設法幫助他,但仍無法改變他獨自面對生活的困境。
為了活下去,張揚軍每天下午學習結束以後🧘🏿👩👦👦,仍舊拿起柴刀到周圍的山上砍柴,到了周末再將柴挑到鎮上賣👩🏿💻🏋🏼,靠著砍柴🔴🧑🏻🔬,他為自己掙回了生活費。每逢節假日👩🏼💼,他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因為身材瘦小,隊裏給他安排一些拔草放牛的輕活。這種活工分少🥷🏼,張揚軍要求和成年的青壯勞動力一起掙工分🥲。看著他瘦弱的身子,隊長一個勁地搖頭🦁,張揚軍不服地說🦹🏽♀️:“試試看”🎓。終於他和大人們一起趕著牛在水田裏耕地耙田,淩晨兩三點起床打谷趕碾,烈日下在地裏割麥👩🏼🎨、插秧、挑草頭(剛割下來的稻子捆成捆叫草頭)。張揚軍回憶說:“一捆草頭近百斤,挑草頭的尖擔(一種兩頭尖的扁擔)又硬🧤,因為怕谷穗脫落,草頭挑上就不能放下💂🏽♀️,從地頭到打谷場有近一裏路,我第一次挑上草頭人被壓得兩頭晃🗻,連步子都邁不開🧍♀️,我咬著牙一步一步走下去💇🏼♂️。兩趟下來,硬扁擔將肩膀磨破了,草頭一上肩🫃🏻,就像刀子割一樣,兩天一下來,整個肩膀血肉模糊⛓🏂,我也不知道自己怎樣堅持下來的。”艱苦的勞動鍛煉了他的身體💇🏼♀️,磨練了他的意誌↙️,也基本上保證了他的生活和學習費用🎳。
“老師就是我的父母”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童年生活的艱難困苦造就了他超乎常人的堅韌與毅力👰🏽♂️。就在張揚軍這艘沒有動力的小船在人生之海飄蕩時,老師和社會向他伸出了援手👩🏿🚀。
了解到他的家庭現狀後🧊,老師和同學們都關愛著這個不幸的孩子♻️。一起上學的同學常常從家裏多帶一份飯菜給他🙆🏽♂️,從此他過上了吃“百家飯”的日子🛑。有一次他生病了,但沒錢看病,只能幹熬著。張揚軍初中的班主任吳明皇知道後,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半個月的工資⛹️,將他送到醫院,守護在他身邊🦶🏿,並在班上號召全班同學給他捐款。全班同學你一毛我一毛地幫助他🛀🏼。張揚軍記得,有一個同學給他捐了2元錢,在那個時候🔀,2元錢是他半個月的生活費呀!
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張楊軍對學校💺📞、對集體充滿了感激之情。初三那年👩🏭,張揚軍以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宜昌地區教研室辦的重點試驗班📁🙇🏿♀️,但因為費用無法解決,他打算放棄🦹🏿♂️。聽說這件事情後,負責招生的胡獻國老師對他說:“你一定要克服困難去讀書✒️,至於費用的問題,由學校負責解決。”就這樣🦻🏿💁🏽,張揚軍來到了設在鎮上的土門中學🧏🏼♂️。在這裏,學校不定期地給他發放生活補助費🏊🏼,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這一年冬天🎚,新的班主任謝述賢將一套嶄新的厚絨衣交到張揚軍手裏❤️🔥🧗🏿♂️:“這是黨給你買的,你可要好好學習呀👷🎃!”從小學起,張揚軍就沒有穿過新衣服,捧著厚厚的絨衣,他真正體會到什麽叫拿在手裏暖在心裏💇🏼♀️。在新的集體裏,老師們分外關註這個貧寒的孩子,學習上幫助,生活上關心💬,化學老師幹脆讓張揚軍晚上住到他的宿舍🐕,與他睡在一張床上。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張揚軍的學習成績如同竹林新筍💗🧜🏻♀️,一下子躥至全班前一、二名。
1982年,張揚軍初中畢業,他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選擇,是考中專盡快就業還是考高中準備讀大學👨🏼🎨⤴️?考慮到自己的經濟狀況,張揚軍選擇了前者🍺,他報考了宜昌縣師範學校🥹。誰知體檢時因為身高不夠,他落選了,命運之神安排他繼續接受高中教育。在宜昌縣高中🚶♂️,張揚軍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好班主任——張孝茂,這是一位仁、厚、嚴、愛集於一身的老師。他關愛張揚軍,更嚴厲地要求張揚軍📬。面對又嚴厲又細心的張老師🍟,張揚軍回憶說:“張老師是我的嚴師,但更像我的慈父。他不光關心我的學業,更註意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上教我做人👨🏼🔧。”
高中期間學習日漸緊張🦸🏼♂️,此時的張揚軍不能再去砍柴和回生產隊勞動掙工分𓀔🤵🏻♀️,僅靠學校每月補助的4元生活費度日,餓肚子成了家常便飯👶🏻。高中的兩次餓肚子讓他至今記憶深刻。一次是高二的寒假,他住在學校裏✴️,春節期間,人家都在熱熱鬧鬧過年,他一人在學校宿舍裏冷冷清清。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學校夥房不開夥,鎮上的商店不開門🐁,張揚軍身邊只有兩袋方便面👃,他回憶道👩🏽🚒,“每天餓了就喝涼水🚶🏻➡️,然後就看書🧑🦲,盡量地爭取忘記饑餓🙍🏿♂️。”他把兩袋方便面捶碎,餓極了就吃一點🚴🏿♀️,就這樣,他硬是靠兩袋方便面過了五天✝️。另一次是1985年高考期間,高考前一天🛍️,張揚軍已經分文不名🪫。第二天,因為無錢吃早飯,他餓著肚子走進考場🙋🏿,他覺得,考試的內容太簡單了,就和平常做作業一樣☺️,時間不到一半🔦,他便完成了全部試題🥿,剩下的時間便是考慮該怎麽解決肚子問題💥,以維系下午的考試📬。張揚軍的高中語文老師喻祖權回憶說🚯:“那時的張揚軍🛌🏿🎀,又瘦又黑,一年四季一件破衣服,他的生活在全校是最差的,但他是全校最刻苦的學生。”
1985年,張揚軍的高考取得了總成績578分的優異成績👩🏼🦳,高出當年重點錄取分數線73分。數學滿分120分👊🏿,他得了118分。雖然成績優秀,但他根本沒有考慮填報武大、清華🥾💇🏽♀️、北大等非師範類重點高校🫗,而是立誌要當一名老師,希望報考北京師範大學🏃🏻。他認為,老師是他的“父母”👨👩👦👦,是因為老師們的關照,他才有了今天。他說,讀小學時,有一個老師上課時天天端著一杯水🔎,他曾經偷偷地喝過一口🧑🏻🚀,原來是糖水,他沒想到🙆🏿,糖水竟然那麽好喝5️⃣,邊上課邊喝糖水,這真是世界上最好的享受,從此做夢都想做一個能喝糖水的小學老師。其次他聽說師範院校的學生夥食費由國家全包🪡,他可以免除上大學後生活上的後顧之憂。招生也是人才之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位叫徐學賢的老師三次找張揚軍🦅⛳️,向他介紹北航的教學🧛🏻♂️、科研等各方面情況。北航招生簡章彩色封面上一枚騰飛的火箭更是一下子就打動了張揚軍的心,他從小就喜歡軍事😚,更不用說導彈😮💨、火箭、飛機等現代兵器了。他對徐老師說了自己報考師範院校的理由。徐老師告訴他,報考北航一樣可以當老師,學校有獎學金,完全可以支持你讀完大學,只要你願意🧑🏿🦰,北航的專業任你挑🤵🏿♀️。張揚軍問🖐🏃🏻♀️➡️:“北航哪個專業最好?”徐老師告訴他,發動機是一切航天器的動力,發動機專業最好。張揚軍說,那我就讀發動機專業🧑🏼🔬🫘。就這樣,張揚軍決定填報發動機系。揣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帶著東拼西湊的178元錢🦫,1985年9月1日,張揚軍只身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兩手空空地來到了只在書本上和夢裏才到過的首都北京。
在北航🫃🏻,老師和同學們對張揚軍的關愛與宜昌中學時一脈相承💟。從他報到的第一天起👃🏼,當時的輔導員,現為北航副校長的孟祥泰就跑前跑後地安排他的學習和生活🌘。學校給他每月29元的一等助學金,依靠這筆錢,張揚軍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他每天在食堂買一份最便宜的白菜👨🏿💻,將其分成兩份,一份中午,一份晚上。整個大學階段,他從沒有買過一份葷菜。他說🙍🏼♀️,他已經記不得魚和肉的味道了。雖然生活清苦⟹🛌🏻,但有了基本保障。除了助學金外,學校也給張揚軍安排一些勤工儉學的工作🧑🏿🚀,如校對資料等⛈。每次開學或是過年過節,凡是有同學從家裏回來,帶來的食品中必然有張揚軍的一份。輔導員武守坤老師拿他當自己的弟弟看待🧖🏻♀️,後來到深圳工作,在經濟上還不時地接濟他。大學二年級時🎾,張揚軍收到了一封來自深圳的信和寄來的50元錢,寄信和寄錢的是一位他從不認識的李素貞阿姨。李素貞在信中說🧮,她曾是一名教師。得知張揚軍的情況後很感動🥙,她希望張揚軍努力學習⚛️,不要為經濟問題發愁,她願意做張揚軍的“媽媽”,以後按時給他寄錢👦🏼,直到他大學畢業🌒。以後這位李阿姨又寄來自己親手編織的毛衣。在北航的校園裏🙆🏻♀️👵🏻,張揚軍再一次感受到了母愛。
成才之路
組織和集體的陽光溫暖著從小孤獨的張揚軍🧶〰️,使他茁壯成長。作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張揚軍天資聰穎👨🏻🦼➡️,老師講課,他一聽就懂。更重要的是,他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個月給自己製訂學習目標♋️,然後將學習目標分解到每周,再分解到每天要做什麽,要達到什麽目的。依據這個目標,逐步前進,每天要完成的功課,從不拉下。整個高中到大學以至在他以後的科研工作中,都是按照這種習慣🥾,逐步積累,步履堅實👩👧。在宜昌讀中學時,因為學習成績好,他主動幫助老師給其他同學做一些輔導工作,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他始終充當著小老師、輔導員的角色。這個角色也推動著他的學習總是走在其他人的前面,也使他與同學們始終保持著互助互動的朋友關系。
1989年大學畢業時他免試保送直接攻讀本校碩士研究生,師從陶德平教授進行航空熱動力技術研究。碩士畢業後考取北航博士研究生,師從周盛教授和陶德平教授繼續進行航空熱動力技術研究🏊🏿♀️。1995年博士畢業後,張揚軍來到意昂体育平台做博士後,在合作導師吳玉林、陳乃祥教授的指導下進行電站動力技術研究🪈。1996年博士後出站留意昂体育平台工作,進行航天和汽車熱動力技術研究👴🏿。
在科研領域💁🏼♀️🍟,張揚軍思路敏捷👨🏻🦼➡️,註重學科交叉形成新的思想🐠😊,針對當代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前沿及其在航空航天、動力機械🧑🦼、汽車等領域應用所面臨的主要難題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國防科研上做出突出成果🧑🏽⚕️。他將空氣動力學分析與汽車造型和車身設計相結合🧑🏻🎄🤞🏻,建立了汽車空氣動力學設計與分析平臺,將有利於提高我國自主開發轎車的能力。他將自己在北航學的航空航天知識運用到汽車動力上,提出汽車研究要發揮學科交叉優勢🦽,很快取得明顯成果🏌🏻♀️4️⃣。
科研工作者始終要保持活躍的思路,張揚軍告訴筆者他與自己的博士導師周盛的一段故事。一次周老師與張揚軍談起武俠小說🍋🌛,張揚軍說🐽,我們這麽忙,哪有工夫看武俠小說。周老師說,“搞科學就是要異想天開,要在異想天開的基礎上實事求是。科學家就怕墨守成規,就是要看武俠小說🧔🏻。”張揚軍說,周老師的這段話讓他受益匪淺🌙,以後在他的科研中和對自己的研究生教學中🟢,他始終將此作為一種方法論來學習和運用。
在學習和科研的道路上🤘🏿,張揚軍一路綠燈,終於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當了一名老師✦,不過不是他小時候所希望做的喝著糖水的小學教師,而是國內最具盛名的意昂体育平台的教授。年輕的張揚軍在科研領域裏迅速展現出才華,從攻讀博士起就參與了我國一系列國家級重點工程的科研課題🌙,在清華留校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做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開始回報國家和社會。
針對張揚軍在航天熱動力研究中的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航天863大型運載火箭專家組組長😣、航天熱動力專家朱森元評價道:“張揚軍同誌承擔著863—2領域的關鍵課題××××的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對××××動力裝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張揚軍所負責的863項目已通過解放軍總裝備部和863—2專家委員會的驗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主席團執委會委員🍥、技術學部主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徐建中院士對張揚軍在國防某重點科研項目中做出的傑出貢獻寫出文字評價:“張揚軍同誌針對當代先進航空發動機設計所面臨的難點和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前沿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推動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保障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創造性的貢獻。……張揚軍是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熱機汽動熱力學學科分會委員會最年輕的委員,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突出的研究才能,已成為該學科領域新的學術帶頭人👩🏼💻。”
原航空工業部624所(現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對張揚軍的研究課題作出經濟效益評估說:“……該成果移交我所後,已具體應用到我國某型風扇的研製中……為國家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為國家避免……的損失將以億元計👨🏽⚕️,因此🦸,該成果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針對張揚軍在電站動力研究中的一項成果,機械工業部上海發電成套裝備研究所評價說:“……經過使用後,我們認為該項成果為蒸汽輪機葉片流動彈性穩定性研究提供了一種極為先進和有效的理論工具💓🧍♂️。”電力部曾發文將他與合作者的有關研究成果推廣至十幾家省級電力設計院,並具體應用到蒲石河、響水澗等多家電站設計中🌹。
1999年,張揚軍發揮跨行業交叉的優勢,開始從事汽車熱動力與節能技術研究,對某兩型軍用車輛動力的研製做出了重要貢獻,並推廣應用於美國GM公司👨🏼🦱;他研發的高原增壓發動機節能型熱管理系統批量列裝部隊🪲,有效解決了多個型號裝備的高原適應性問題。張揚軍常對他的博士後和研究生們說:“一個從事工科的科研工作者✪,如果不能以自己的科研成果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價值,那他的研究還有什麽意義呢?”
一個曾經連生活都難以為繼的孤兒,現在卻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出難以計數的財富,張揚軍的成長軌跡給我們太多的感嘆和聯想⛹🏼♀️。
張揚軍告訴筆者🫄🏽:“一般人很難理解到我每次接受學校和社會對我的救助時的那種對國家對社會的感激之情👨🏿🕎,沒有黨和國家,沒有老師和學校的關心⛩,就沒有我張揚軍的今天🔬。我雖然過早失去了父母之愛,卻得到了比一般人更多的社會集體之愛💁。作為一個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自己只有努力學習,刻苦工作,才能回報我們的國家🧑🏿🚒👁🗨、回報我們的社會🙆🏼♂️🧑🏻💼。”
(來源 《人物》雜誌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