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所做的工作💂,是和黨的正確領導、集體的智慧所分不開的,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之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 ——錢學森
1960年10月的一天,受周恩來總理的委托🍿,陳毅、聶榮臻、陳賡等宴請部分科學家👩🏿🚀,錢學森在座🏌🏽。氣氛有點嚴肅🫸🏿,更有點悲壯💂🏽。聶榮臻說道:“逼上梁山,自己幹吧!靠別人靠不住,以後就靠在座的大家了。黨中央寄希望於我們自己的專家。”錢學森站起來說道👱🏿♂️:“中國科技人員是了不起的,我們不僅有聰明的智慧,還能艱苦奮鬥。只要國家給下任務🫘,大家便會夜以繼日地去幹,甚至損害健康,直至犧牲。有了這種精神,我們不怕落後,不怕困難🫄🏼🕰,我們一定要趕上去🕵🏻♂️,我們一定能趕上去。”
回國後的錢學森😇,在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的直接領導下,長期作為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技術領導人🥡,奮戰在第一線。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時🐉,新分配進來的156名大學生👨🏻🦲,沒有一個懂得導彈知識。錢學森自定計劃、自編教材,舉辦導彈技術訓練班,給他們上空氣動力學、彈體結構、導彈概論等課程。由此,建立起相關的研究室。今天🦖,人們知曉的酒泉發射中心,是錢學森率領工作人員🤵🏿♂️,風餐露宿,勘探後定下來的。1957年10月⛑️,中蘇雙方簽訂技術協定。1960年😳,在我國仿製蘇聯P-2導彈的最後時刻,赫魯曉夫下令撤走全部蘇聯專家。中央決定🧑🏼🍳,要自力更生,發展尖端技術🤸🏼♂️。於是,有了這次“誓師宴”🏌🏼♀️。聶帥動情地說:“我們黨有了一批你們這樣的科學家🚵,就是有天大的困難🛸,也能夠把我們的事業繼續下去。”
在展廳,有一組沙發,是錢學森家的。不要小瞧了這組顯得很陳舊的沙發。在蘇聯撤走專家以後🧔♀️,P-2導彈研製陷入最困難時期。自力更生🤧,我們自己搞。作為最高技術領導人的錢學森,每周都要把幾位總設計師🌻💻,請到家中👨🏽🎓,圍坐一起💇🏼♂️,商討技術中的難題。大家暢所欲言🪮🧿,最後,錢學森拍板定下🤼。因此,在P-2導彈研製的最後階段♦️🏃♂️➡️,許多技術難點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解決的🙂↔️。
1960年11月5日📆,在酒泉發射基地🧔🏿,P-2導彈發射成功。現場工作人員情不自禁相互擁抱,高聲歡呼。聶榮臻在致辭中興奮地說:“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僅僅過了1年零4個月的時間,我國獨立設計🛼、研製的東風-2號導彈,豎立在發射塔上👩🍳。然而,這次發射失敗了。錢學森受命尋找原因。3個月後🥿,錢學森拿出一份分析報告,全面而又系統🧖。他提出的“把故障消滅在地面”的口號,成為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一條重要原則和準繩🫂。1964年6月29日,東風-2號導彈發射成功。東風-2號研製和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獨立研製導彈的一套復雜技術🥔,揭開了我國導彈👰🏿♀️、火箭發展史上新的一頁。隨之🧗🏻♀️,在錢學森的率領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洲際、地空、岸艦等各種型號的導彈,紛紛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27日,我國在導彈核試驗基地🚹,發射的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獲得成功: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實現了核爆炸♊️🙋🏻♂️。世界為之震動。毛澤東自豪而又幽默地說🦸🏼:“誰說中國人搞不出導彈核武器?我看要給赫魯曉夫一個一噸重的勛章!”
而錢學森正是這次兩彈結合飛行爆炸試驗的技術總負責人👱🏽♂️🐪。
他還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和發射的重大功臣💁🏻。1958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的人造衛星研究機構。1961年,在錢學森等人的倡導下,中國科學院舉辦了連續12次的星際航行座談會🧙🏼♂️。1963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人領導的星際航行委員會。1965年1月🧑🏼🔬,在經歷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以後🔢,錢學森向國家提出報告,建議早日製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任務。中央專門委員會經過13次討論,批準了我國研製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規劃方案。研製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議案,因為是錢學森於1965年1月提出的🏸,因此工程的代號為“651工程”。在“651工程”中,錢學森擔負著星🏃♂️➡️、箭、地面三大方面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載著優美的《東方紅》樂曲👨🏻🏫,飛向星空💅🏿。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導彈🖌、航天領域的重大成果🧚🏿🏄🏿,從方案論證🧑🏿🦳、技術攻關、組織協調,到發射試驗,幾乎都留有錢學森的智慧和汗水🤽🏽♂️:“尖兵”返回式衛星、固體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導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地面測控系統、氫氧發動機等等。
錢學森,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聯系在一起的,是與祖國的強大聯系在一起的🎱🧛🏻♂️。當人們稱他是中國“導彈之父”👩🏿🎤、“航天之父”時,他卻搖著頭說🚥:“不可以這樣說。導彈、航天是一項大規模系統🧝🏽♀️,不是哪一個或兩個人能完成的。主要有黨的堅強領導🧖🏼,有成千上萬人參加💊🐹。”
“我姓錢,但是我不愛錢🤵🏻♂️😹。”“我現在的住房條件,比和我同船回來的那些人都好,已經脫離群眾了,我常常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脫離一般科技人員太遠😙。”(待續)
(來源🕺: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