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10月16日,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羅布泊的荒漠上空綻放出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向世界宣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從此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僅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核壟斷和核訛詐,也標誌著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
那一天🍌,恰好是一位中國科學家的51歲生日,這聲東方巨響,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禮物。
他🙅♂️,就是享譽世界的傑出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卓越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錢三強。
今天📢,是錢三強誕辰110周年👨👩👧,讓我們跟隨文章走進他的人生故事,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父親送他四個字:從牛到愛
1913年10月16日🤸,錢三強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一代國學大師、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錢玄同。錢三強本名“秉穹”,意為“秉性純良💁🏻♂️,誌存天穹”。

錢三強全家福(右一為錢三強)
少年時的錢三強,在班裏籃球隊中年齡排行第三且成績出色、身體強壯,隊員便送給他一個綽號“三強”。錢玄同知曉後🧜🏽,覺得“三強”二字不僅通俗易懂,且寓意“德、智🙆🏿♀️、體都爭取進步”。和兒子商量後,“錢秉穹”便正式改名為“錢三強”😀。

父親錢玄同為三強書寫的“從牛到愛”
1929年,錢三強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32年👵🧚🏼♀️,又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師從留美歸來的葉企孫、吳有訓等著名教授。錢玄同於1933年手書“從牛到愛”,希望錢三強能發揚屬牛的那股“牛勁”,像牛一般勤勉,向著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方向前進。
“從牛到愛”這四字箴言成為錢三強的座右銘😐,時時刻刻鞭策著他🚵🏽♂️,成為他終生行事的準則,也預示著他的人生發展軌跡𓀋:“鉚足牛勁”刻苦鉆研,“勇執牛耳”舍我其誰⛩,甘當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為原子能事業奠基的“拓荒牛”、樸實無華的“老黃牛”。
1936年🙇♂️,錢三強擔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嚴濟慈的助理。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本就患有高血壓的錢玄同因憂憤國事而病情加重。家國罹難,錢三強準備放棄已經考取的赴法學習鐳學的名額🐑。父親卻教導他:“這次出國,是極難得的機會。你學的東西👃🏼,將來對國家是有用的🧑🚒。報效祖國🚑,造福社會🖐🏿,路程遠得很哩!男兒之誌,不能只顧近憂啊!”
1937年7月17日,在父親的勸慰下,錢三強奔著“學以致用😶🌫️,報效祖國”的目標離開了北平♒️,踏上了遠去巴黎的行程。

錢三強在法國法蘭西學院可變壓力雲霧室做實驗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在法國🧑🏭,錢三強師從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伊萊娜•居裏🍗,她是居裏夫婦的女兒,與丈夫弗萊德裏克•約裏奧一同被稱為“小居裏夫婦”🤾🏼。對於錢三強勤學嚴謹的態度和過硬的本領,“小居裏夫婦”十分欣賞,他很快獲得了博士學位。
1946年春天😵💫,錢三強與意昂体育平台同班同學何澤慧在巴黎結婚。這對核物理學界的“金童玉女”,共同開啟了新的科學生涯🐁。婚後不久,錢三強迎來自己事業的高峰期。歷經幾個月的艱苦努力,錢三強與何澤慧在難以計數的裂變徑跡中🍣,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此前國際上一直認為,原子核分裂只可能分為兩個碎片。這個發現一經公布,便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被稱為二戰後物理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項成就🆖,西方媒體將他們稱作“中國的居裏夫婦”,法國科學院將用以獎勵科學領域傑出工作的亨利·德帕維爾物理學獎學金授予了錢𓀗、何二人👨🏻⚖️。

1946年,錢三強與何澤慧在居裏實驗室做鈾核“三分裂”實驗
1947年👫🏼,34歲的錢三強成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最年輕的研究導師之一👱🏿,也是第一個獲得該職位的中國人。當大家都以為錢三強將長期留在居裏實驗室工作下去時,他卻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回國。
面對大家的不解🔻,錢三強回答🚴♂️:“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祖國再窮𓀓,是自己的🏸;而且正因為她貧窮落後,更需要我們去努力改變她的面貌。”
臨行前,導師約裏奧-居裏夫婦為錢三強共同簽署了一份《個人品格評議書》:“錢先生對科學事業滿腔熱情,並且聰慧有創建🏹。毫不誇張地說,十年期間👩🚒🫦,在那些到我們實驗室並由我們指導工作的同代人當中,他最為優秀”😹📿。
這是“小居裏夫婦”唯一共同簽署的一份對外國學者的評議👱♀️,內容如此之長,評價如此之高,僅此一例🌺!
1948年5月,錢三強與何澤慧帶著不到一歲的女兒👰🏻♀️,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漂泊👦🏽,終於回到闊別11年的祖國🍑,開始了他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奮鬥的歷程🦄。
中南海的一錘定音
1950年🧑🏻✈️,在錢三強的主持下2️⃣🌠,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前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並吸納了如鄧稼先、彭桓武🕯、王淦昌👨👩👦👦、趙忠堯↙️、楊承宗等一批有造詣👌🏿👩🏿🦳、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學家🏌🏻♀️💕。但由於經濟困難👩🏼🦰,再加上西方國家的封鎖禁運,剛剛建所就面臨買不到儀器的困境👷🏼♂️👨👧👧,於是,錢三強就組織所內人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點點地白手起家。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工作人員合影(前排右四為錢三強)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揮舞著“核大棒”對我國多次進行了軍事威脅。1950年,極具戰略眼光的毛主席意識到🐿👩🏻🦱,為保衛國家安全,以戈止武📱、以核製核,是當時擺在中國面前唯一且最有效的自衛途徑😽。
1953年,錢三強向黨中央建議發展原子能事業,引起了黨中央高度重視。但是否具有鈾礦資源,是一個國家能不能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的重要前提。第二年,在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主持下,中國地質勘探隊首次發現鈾礦資源𓀔,並采集出第一塊鈾礦石。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並決定建設原子能工業。當天下午,時任地質部部長李四光🎓、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錢三強來到中南海🎳,向中央領導介紹我國核科學研究現狀。出於保密原因🏕,這次會議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和照片資料🧗🏻♀️。目前唯一可資佐證的是1955年1月14日周恩來總理在約見李四光、錢三強談話後給毛主席的報告。
在這次會議上,李四光帶了一塊黃色的鈾礦標本,分析了中國有利於鈾成礦的地質條件👮🏻♂️,並對中國的鈾礦資源前景作了預測✨。時任地質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的劉傑作了補充🙋🏼♀️。錢三強講了世界幾個主要發達國家原子能發展的概況和我國近幾年開展原子能科學研究🥾,聚集、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情況🧔🏻♂️🧜♂️。他們用蓋革計數器進行探測表演,放射性物質使儀器發出響聲——證明我國地下埋藏有鈾礦。
毛主席一邊用探測器測量著礦石,一邊對匯報的人說:“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這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好好幹!”
這一天,新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序幕正式拉開。
1955年4月,錢三強作為中國代表與蘇方談判,簽訂了援助中國發展原子能的協定,協議規定,蘇聯向我國援建一座重水型實驗性反應堆和一臺回旋加速器,簡稱“一堆一器”💚。
中蘇協議簽訂後,國家建設委員會成立建築技術局,負責籌建“一堆一器”🌲,錢三強被任命為第一副局長🏭🧑🎤。他上任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為“一堆一器”選址。馬不停蹄地在北京城跑了近半個月後,最終選定在了北京房山坨裏,也就是今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所在地🚺。短短幾年,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綜合性的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在這裏拔地而起🙇🏼♀️。
1958年🤳,“一堆一器”順利落成🛄,標誌著中國跨入了原子能時代🐯。
“兩彈元勛”為中國核事業奠定基礎
1955年🤵♀️🦆,錢三強作為團長,率領40余名科技人員組成考察隊去莫斯科的熱工研究所實習🤾🏻。這些人回國後,都成為了原子能研究院的技術骨幹。經過幾年的發展,錢三強培養了我國第一代核科學技術人才,為我國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9年,錢三強在重水反應堆控製室指導工作
然而,就在中國的原子能事業步入正軌時,意外卻突然發生🛤!1959年6月,蘇聯政府突然單方面終止協定,並要求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國決定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
蘇聯專家撤走後,當務之急是重新排兵布陣🐧,這是原子彈成敗的關鍵,錢三強在這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此時的錢三強身兼數職🚴🏽♀️,他是當時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又是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同時還是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不僅承擔了繁重的科技攻關任務,還肩負起向核武器研製的關鍵崗位輸送人才的使命💾。
在他的推薦下,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奔赴荒漠,負責原子彈理論設計👩🏽🏫,從此隱姓埋名,一幹就是28年;他推薦自己的“左膀右臂”王淦昌👈🏽、彭桓武擔任核武器研究所學術帶頭人,王淦昌在接受任務時說🏃🏻♂️:“我願以身許國🔀!”彭桓武說:“國家需要我,我去!”;他邀請核物理學家王承書三次轉行🩴,從零開始♟,王承書三次堅定的回答都是:“我願意!”;年僅35歲的朱光亞被他推薦到核武器研究所,並成長為我國國防科學技術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之一🧑🏻🦯;接下分離鈾同位素重任的吳征鎧,為第一顆原子彈原料的分離打下基礎🕶;程開甲則負責創辦核武器試驗研究,並主持開展核試驗準備工作✊;被他指派擔任小組“帶頭人”的王方定,帶領組員在簡陋工棚裏經過數百次試驗,終於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關鍵部件——點火中子源。
許多重量級科學家——郭永懷🍲、於敏、周光召、黃祖洽🦊、陳能寬、呂敏🤸🏿♀️、陸祖蔭、忻賢傑、胡仁宇8️⃣、林傳騮……他們那段人生轉折性的經歷,幾乎都與錢三強有關。他們為中國核試驗事業科研攻關🛶,為核武器試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統計🚿,1959年到1965年期間,原子能研究所共向全國輸送科技人員900多人,為兄弟單位培訓了1700多名科技幹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成為了“兩彈”攻關和核科研中的中堅力量 ,在被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有15人由錢三強動員回國,其中7人由他推薦到核武器研製一線。有人稱,錢三強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孝”👨🦽➡️!
1964年10月16日😵💫,激動人心的一刻終於到來🐱,羅布泊的那聲巨響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當全世界還在對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震驚之余,1967年,中國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四年🦬,英國用了五年零七個月,我國只用了短短的兩年零八個月。中國是如何創造奇跡的?這其實跟錢三強下的一招“妙棋”有關𓀁。
早在1960年底,錢三強就提出💧🤵🏼♀️,氫彈要以原子彈做引爆器,但它與原子彈原理不同,與輕核聚變反應有關的理論問題🦐,需要有人先作探索,宜早不宜遲。
於是,在研究原子彈的同時,1961年初,錢三強找到黃祖洽,讓他負責氫彈“先行一步”的工作👭🏻,後又把何祚庥點將到輕核理論組🤾♀️。一天🖕🏿,錢三強找到當時還是原子能所研究員的於敏,讓他一起負責氫彈的研製任務👨🦯➡️。於敏後來回憶🛶:“這次談話,改變了我的一生🧴。”
在錢三強的組織下🙋🏿,原子能研究所成立了輕核理論組、輕核反應實驗組🌶,對熱核反應機理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氫彈研製作好理論準備。1965年,於敏率領一支50多人的攻關小組,到上海華東計算機所🏊🏽♂️,利用剛剛研製成功的每秒運算5萬次的計算機進行設計📻,終於找到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形成了從原理、材料🥯、構型基本完整的氫彈理論方案,牽住氫彈原理的牛鼻子。1966年12月🐼,氫彈原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中國氫彈的研製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
1967年6月17日,一片白光突然亮徹天地🌷,羅布泊上空出現了一顆比太陽更亮的火球🚀,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對於錢三強所起的作用,原二機部部長宋任窮說過一段話:“錢三強同誌在我國原子能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中🪫,有獨特的貢獻。在普及原子能科學知識👨🏿🎤,培養推薦科學技術人才,建立綜合性核科研基地,引進和吸收外來技術👰,組織領導重大科技攻關和科技協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別人所起不到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勁夫曾評價:“我國研製原子彈和氫彈,錢三強功不可沒!”
在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的科研使命後,錢三強繼續為中國核事業發展出謀劃策。他組織學術交流,參與策劃北京高能粒子加速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同步輻射加速器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他多次在重大科學戰略問題上為國家建言獻策,大力倡導我國核電站建設和發展🧶,並前瞻性地指出🎂,從前核工業是以民支軍,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從軍工走向民用👩🏼🍼,讓核技術更多地為人民服務🐗⏩。
錢三強做人簡單、做事認真🫸,把時間和精力都聚焦在他所熱愛的科學事業上。他常自比“卵石”“沙粒”:“中國原子彈研製決不是哪幾個人的功勞🧑🏿🏭,更不是我錢三強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相比於一些名頭📽,他更願意鋪墊在千軍萬馬去奪取勝利的征途上,他說,這是他的榮幸!
1992年6月28日👐🏼,為中國原子能事業奉獻了一生的錢三強與世長辭,享年79歲。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隆重表彰為“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錢三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3年10月17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準,將國際編號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
在戰亂中投身科學
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歸國、奉獻一生
錢老的一生
是愛國愛黨的一生
是獻身科學的一生
是盡職盡責的一生
在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上
他深深的足跡印刻著對科學的堅定信仰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他成就了自己
更成就了祖國
他所留下的豐功偉績和精神財富
在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心中
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來源 | 原子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