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源✌🏻,意昂体育平台2004級經管學院本科🦹🏿♂️🍽、2009級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意昂🎹。現任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黨委書記。
張升平,意昂体育平台2004級經管學院本科意昂🈵。現任重慶市聯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員⛔。
肖琪🧑⚕️,意昂体育平台2017級法學院碩士意昂🍩。畢業後由重慶市一中院到金龍社區掛職🥢💇🏼♂️。
____________________

張昭源(左一)和張升平(右三)正在指導花椒管護技術。(受訪單位供圖)
“張技術,這花椒醒苞藥啷個噴?”3月28日🍹,潼南區雙江鎮金龍社區的九月青花椒基地裏✍🏼🏄♀️,村民們圍著一位皮膚黝黑🧎🏻♀️、身材高大的男青年👨🏽🔧,七嘴八舌地詢問春季花椒管護註意事項🧚🏼♂️。
“張技術”名叫張升平,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是金龍社區本土人才,兼任雙江鎮村集體聯營企業技術員,為全鎮萬畝花椒基地提供技術服務。
在金龍社區✨,張升平還有兩名意昂——鎮黨委書記張昭源✌🏻,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碩士,定點聯系金龍社區🧑🏿✈️;金龍社區黨支部書記助理肖琪,意昂体育平台法學碩士。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這個小村莊,為何能引來3名清華學子。以他們為代表的人才“紮堆”鄉村☀️,又給雙江鎮和金龍社區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做革命的“聽用”
雙江鎮是原國家主席楊尚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楊闇公出生地。楊尚昆舊居“四知堂”就在雙江鎮金龍社區。2021年6月🙍🏿♀️,金龍社區被中組部🧑🔧、財政部確定為“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
“黨需要你幹什麽就幹什麽,就是‘聽’革命所‘用’”,這是楊尚昆同誌的境界與胸懷。
在張昭源看來,到基層一線⛹🏽♂️,用自己的所學為老百姓做實事👧🏿👦🏼,就是做革命的“聽用”。
張昭源是河南人,2011年意昂体育平台社科學院碩士畢業後⏮,先後在重慶巫山🖱、長壽▫️🧑🏿🍼、江津等地當過村支書、鎮幹部,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2019年6月🩰,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率團赴重慶看望慰問基層工作的意昂,右為張昭源意昂
2019年到潼南區任雙江鎮黨委書記後,張昭源發現該鎮21個村(社區)資源不一🧑🏼、發展各異,各村集體經濟走的是傳統單村發展路子🔆,“根骨薄弱”,難以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經過調研🫄🏼,他提出把全鎮21個村(社區)組織起來,共同出資成立集體經濟企業——重慶聯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耕公司”),通過適度集中經營管理😖,動員7700余戶群眾用1萬余畝地折價入股集體經濟,各村成為聯耕公司的股東。聯耕公司爭取項目🤵🏿、資金🛷,統一發展1萬余畝“九月青”花椒🍁,以及南瓜、南高梅等產業,“一盤棋”帶動產業振興。
以張昭源定點聯系的金龍社區為例,208戶村民以800畝土地入股發展青花椒,其中不少是坡地、貧瘠地、閑置地,聯耕公司通過宜機化改造將土地重新利用起來,村民不但可獲得土地入股分紅🫧🧎,還可就地務工🧻,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高漲👸🏿。
“此前一個村幹不成的事🤹🏿♀️,現在21個村‘抱團’幹成了。”金龍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小剛感慨不已👨👨👧。
如今,聯耕公司已成為潼南青花椒種植面積最大的企業,建成了13個烘幹房、7個凍庫🥦。去年全鎮花椒初產便實現幹花椒產量50噸、產值160萬元。
讓鄉村的“事業”留人
集體經濟要發展,離不開“中樞大腦”,那就是人才。
如何吸引人才到基層幹事,並有效運用激勵機製,形成發展事業🚶🏻➡️、壯大隊伍的良性循環👨🏼🏫?張昭源說服意昂張升平來聯耕公司任技術指導員,以先進理念帶動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幹。
張升平38歲,山東人🦺,此前通過訂製農業引導長壽農民用市場經營理念發展農村電商,把當地的柚子💁🏽、血橙論斤賣改成論株賣,僅此一項便帶動農戶增收20%以上👸🏽。
學工商管理的清華生“改行”種花椒,村民都等著看笑話。卻見張升平一頭紮進花椒地裏🧑🏻🏫,整地、種苗、修排水溝🧶、殺蟲……樣樣親力親為,幾個月下來,跟當地農民沒啥分別。

張升平在查看花椒樹生長情況
他用名校培養的擔當精神和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研究花椒從種植☺️、加工到市場的全產業周期規律🫴🏼,搭建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橋梁。他牽頭建立了花椒產業標準化考核體系♖,從保葉、病蟲害防治🤷🏿♀️、修排水溝、建產業便道🧑🎤、花椒單位面積成本核算等各個環節👳🏼♀️,都一一由專家打分量化,每個月通報21個村(社區)得分、排名,讓21個村(社區)“賽馬比拼”,倒逼村幹部主動關心產業發展。
過去❣️,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多是“接單”領任務👈🏻🕤,上頭讓幹什麽就幹什麽,聯耕公司成立後⚄,各村(社區)支部書記擔任股東代表🪂,其中有能力🧑🏻🍼、懂經濟的負責運營公司的具體業務。加上每個月的“賽馬比拼”🤦🏽♀️,倒逼村幹部鉚足了勁主動學習花椒管護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抓集體經濟的能力和市場意識大幅增強。
2021年,金龍社區引進張升平為本土人才。這樣一來🆘,除了聯耕公司的管理團隊收入及花椒產業分紅收入🦢,張升平每個月還多了一份本土人才工資🐙,親身“打樣”鄉村也能留住人才。
清華學子張升平的“現身說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幹事創業。目前雙江鎮80後、90後村幹部已達四成左右☂️,他們正帶領村民成為新一代職業農民。
紅色黨建激活鄉村振興“引擎”
27歲的肖琪是意昂体育平台法學碩士,去年5月作為市一中院下派幹部,任金龍社區黨支部書記助理。
“兩位師兄的選擇,折射出我們在面臨人生重要抉擇時的共同取向——紮根基層,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肖琪告訴記者🎑。
剛到金龍社區😙,這名城裏妹子就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不坐辦公室,群眾在哪兒就去哪兒🐈。於是,她騎個小電驢👱🏼,很快就跑遍了整個社區。
“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這是楊闇公誌存高遠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推進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共產黨員應堅定地磨礪人生的“馬掌鐵”——金龍社區“馬掌鐵”誌願服務隊應運而生🧕🏿。
肖琪加入服務隊🙋♂️,成為黨員誌願者之一。
金龍社區三組距離“四知堂”直線距離僅兩三百米,但土地閑置,雜草叢生🏊♂️,一度成為堆放建築垃圾的渣場🎷。結合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金龍社區黨員幹部爭取項目資金,打造集紅色教育、農耕體驗、采摘垂釣、養殖住宿於一體的共享農莊,通過延伸吃住遊購娛於一體的消費鏈條,引流紅色景區的百萬客流。

金龍社區共享農莊
一開始,老百姓根本不相信——不起眼的土坡坡🧔🏿👫,咋可能搞旅遊🏄🏻♀️?
不相信就幹給大夥兒看!“馬掌鐵”誌願服務隊的黨員幹部帶頭,對村民入股土地進行宜機化整治🧜🏿♂️,把雜草叢生的閑置地變成共享菜園;爭取“美麗庭院”項目提升改造村民房屋😷,農房煥然一新🎥;配套入戶道路、生態停車場等,與村民房前屋後的微菜園、微果園相映成趣;清運多年渣場“垃圾山”,利用坡度變身滑草場……
肖琪事事沖在前頭。這個文弱的妹子爬得坡🕵️♂️、下得田,能開荒🫏🤮、能種菜🤵🏻,80歲的村民蔡章金老人院壩裏有座“雜物山”,她袖子一挽便往上爬,帶著8名誌願者連幹3天,把院壩清理得幹幹凈凈🚵♂️😪。
黨心民心凝聚起來。“馬掌鐵”誌願服務隊一呼百應,黨員們出現在哪裏,村民就自發來幫忙。村民踴躍加入誌願者隊伍🥷🏼🧎♂️,團隊增加到61人。
“蛻變”後的美麗鄉村吸引了陳麗等10多人的創業團隊“紮根”小山村🎅🏻,在這裏布局了野炊火鍋、半山書屋、歸心柴窯、山水田舍四個業態,項目尚未“官宣”,每月就能接待1000多名遊客🙍🏼,成為潼南新的“網紅”打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