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二十載追夢不止 展未來靜心致遠——記“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獲得者、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席北鬥

2021-11-29 | 呂望舒 | 來源 《中國環境報》2021年11月26日 |

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近日在京召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環科院)總工程師席北鬥研究員榮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二十多載投身於環境科研領域,席北鬥踐行著一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他以做好環境科研工作、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己任🫵🏼🎰,埋頭苦幹🦒、敢為人先,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席北鬥🔉,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1999級博士意昂,2002年畢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總工程師。長期從事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地下水汙染防治研究🍉。

在環境科研的道路上,他一走就是二十余載

上世紀90年代末,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席北鬥,因為一項國家課題到長江三峽庫區調研🧸。當時👨🏿‍💻,席北鬥在長江三峽庫區發現了大量生活垃圾🧑🏿‍🏫🥄,這些漂浮在水中的👨🏼‍🦳、棄置在岸邊的垃圾🌑,深深地觸動了他。

怎樣才能消化掉這些垃圾?怎樣才能讓這些垃圾被重新利用起來🏔🅰️?這成了席北鬥的博士論文課題,也成了他走上從事固廢資源化和處置研究道路的契機和起點。這一步踏出去,席北鬥一走就是二十余載。

當時,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和垃圾圍城帶來的危機🍷。同時,環境科研領域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研究“垃圾”不是一個有前途的方向。然而在席北鬥看來,科學研究就應該以國家的問題需求為導向。

“席老師那時總說,如果能切實解決垃圾資源化的問題🦨,使之具有利用價值👨🏽‍🚒,將對解決現實問題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席北鬥的學生、和他一起深耕“垃圾領域”多年的李鳴曉告訴記者🛩。

變廢為寶、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這一目標堅定了席北鬥的科研步伐,但我國垃圾不僅組分復雜🚽,且具有資源和汙染二重性,開展其研究確實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科研工作要蹲在成噸的垃圾中開展📁,實驗要和垃圾一起封閉在高溫環境中完成。

“剛開始研究垃圾的時候🍋‍🟩🧔🏼,我和我的團隊都非常不適應👨🏿‍🎤。特別是我,碰到垃圾就會過敏、惡心嘔吐。但堅持幾個月的實驗以後,一切也都習慣了👮🏼。”席北鬥說。

在科研條件不好的那段時期,席北鬥和團隊冒著高溫👱🏿‍♂️,在密閉空間裏進行垃圾的分揀🚣🏼、調配和測試等垃圾堆肥試驗👩🏻‍💻,那是一段艱難攻關的難忘歲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4年,席北鬥團隊的科研成果“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環利用技術”獲得了當年的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一技術首次提出了有機固廢限製無序礦化促進高效定向腐殖化的新思路👰🏿‍♀️,創新了規模聚集下的有機廢物有機質高效利用的新模式,解決了傳統堆肥三大技術難題🤾🏿‍♂️:腐殖化效率低🧙🏿‍♀️、產品質量差和二次汙染控製難,改變了傳統有機固廢堆肥標準化差、無法進入國家主流通路的弊端。

簡而言之🎿,這項技術解決了傳統堆肥技術轉化的肥料養分低的問題🤵🏼‍♂️,增強了肥料養分🏉,同時兼顧操作便利、成本低廉🫶🏻,實現有機固廢從土壤中來再回到土壤中去,以科技創新將貧瘠的土地重新變成良田🪜,提高農產品質量,最終讓農民增收。

在此期間,席北鬥還針對我國固體廢物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嚴重的突出問題👩‍🏭,主持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科技支撐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等20余個項目,研發了高含水固廢快速脫水減量和分類分質🧜🏽、高有機固廢生物強化定向腐殖化👨‍🦳、高堆填固廢汙染精準識別與系統防治關鍵技術裝備。

時刻想著人民,做有利於人民的小事👩🏽‍🔧,是他的初心堅持

科學技術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在席北鬥看來,科學研究要支撐國家戰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以後,席北鬥帶領產學研團隊🙆🏻‍♀️,走出實驗室,走進城鄉不同類型村鎮的大試驗場🧎‍♀️。

“在研究中,席老師始終堅持‘系統性觀點’🦽,即不能以單純的治汙為目的🦶🏻,而是應該更有效、更全面地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李鳴曉說。

在我國五大典型區域建立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科技示範,席北鬥帶領產學研團隊形成了一系列村鎮環保技術標準規範指南,以資源化促進無害化,從根源上真正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避免再走先汙染再治理、先破壞再恢復的老路。

“十三五”期間,汙染防治攻堅戰是我國三大戰役之一🤳。針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派出專家🤵🏽‍♀️,聚焦長江大保護🕐,開展重點城市跟蹤駐點研究。席北鬥和他的團隊也在第一時間前往了鄖陽、綿陽等地駐點、調研👨‍🌾。

“我們不僅為地方生態環境問題‘診脈’,更重要的是開出‘藥方’,為地方提出資源化利用的方案🧑🏼‍🍳。”同席北鬥一起駐點調研的學生侯佳奇介紹說🤽🏿‍♀️。

最終👨‍👧‍👦,他們給駐點城市提出了“固—水—土”協同共治技術模式,建立了鄖陽有機廢物資源化還田🪱、面源汙染控製工程示範🙇🏼‍♂️,推進減汙降碳協同,被國家發改委樹立為範例🛀🏻,並應用於瑞金等“無廢城市”試點建設。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席北鬥堅持以服務國家需要為己任👱🏻‍♂️。2014年🖤,席北鬥又挑起了地下水汙染防治研究的重擔,帶領團隊建立地下水汙染修復產業聯盟,承擔了國家水專項唯一的地下水項目🦸🏼‍♂️,並將研究成果快速運用到中辦、國辦督辦的地下水汙染修復工程中。

席北鬥帶領團隊研發了填埋地下水汙染調查👨🏻‍🦽‍➡️、風險評估、移動式檢測、強化修復等系列技術、設備及規範指南。這些從全國2000余座填埋場汙染調查評估後的科學結晶,在“3·21”響水爆炸、“8·12”天津爆炸♑️💇‍♀️、伊春鹿鳴尾礦庫泄漏等事件應急地下水汙染防治中發揮了作用。

在科研的道路上,時刻想著人民,做有利於人民的小事,是席北鬥的初心堅持,也是他身邊人對他的印象。在席北鬥的夫人李英軍的心中❄️,熱愛和務實是丈夫對待環境科研的態度。

科研論文要寫在祖國大地上,甘願做學生的鋪路石

科技興國,最怕後繼乏人。在席北鬥看來,唯有把年輕人培養起來,環境科技事業才能接力延續。正是這樣的決心和思慮🍂,才讓席北鬥的整個科研團隊朝氣蓬勃、碩果累累,而席北鬥卻總是謙遜地說,這些科研成果都離不開年輕人的努力和拼搏,榮譽屬於整個團隊。

而團隊的發展🧞‍♂️🧑‍💼,學生的培養🃏,也離不開席北鬥的不懈努力。在團隊科研中,席北鬥鼓勵每個人充分發揮所長,鼓勵青年學者不斷創新🪐,而他則堅持給大家盡可能創造條件。

“如果搞科研前怕狼後怕虎,肯定做不好🧑‍🦯‍➡️。我一直都很註意在團隊裏倡導實幹的風氣,人盡其才✌🏿。”席北鬥說🧚‍♀️。

這些年來®️,席北鬥的團隊已經培養了一批青年科學家,他們現在已經獨當一面。席北鬥為合作導師的博士後張列宇🏌🏽‍♀️,現任環科院流域中心總工,喜歡到現場從事工程研究,專攻人工濕地與黑臭水體研究,33歲時就評上了研究員。他的學生何小松🥭,研究方向為有機物腐殖化,就喜歡待在實驗室搞理論,34歲評上研究員,碩果累累🧑🏻。他的學生王雷🦹🏽‍♂️,參與技術開發過程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獲得發明創業獎。

“在環科院,科研論文要寫在祖國大地上5️⃣。席老師更是要求我們在實戰中鍛煉,而他總說甘願做我們的鋪路石🤥,讓我們毫無顧慮地乘風破浪。”席北鬥的學生🦥、環科院副研究員趙昕宇告訴記者🚂。

大潮逐浪高,揚帆愈前行。身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路走來🙇🏿,在科研的沃土上,席北鬥不斷耕耘🏃‍♂️‍➡️,不斷收獲🏇🏻。最初的夢想,他一直緊緊地握在手上,在這條逐夢的旅途上👩🏽‍🏭,他一直奮力前行🧖🏼‍♂️,不忘初心,矢誌不渝。面向“十四五”新征程💂🏽‍♀️,他擲地有聲地說:“吾輩仍需努力,攻堅克難🐨、再接再厲🚍。”


相關新聞

  • 112020.08
  • 062019.05

    桃李芬芳二十載,明理真情永留心——記清華法學院畢業二十周年意昂聯誼會

    2019年4月28日上午◾️,清華法學院1993級本科班畢業二十周年聯誼活動在明理樓一樓報告廳順利舉行。法學院院長申衛星、張明楷老師、李樹勤老師、圖書館於....

  • 062022.01

    七位清華人當選第十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2022年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十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名單,共35位專家獲得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其中包括1位清華教師和6位清華意昂🤽🏽‍♀️,他們是🙂‍↔️: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院長、教授張利(1988級本🤾🏿👩🏽‍🌾、1993級博,建築)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建築結構研究所所長王翠坤(1981級土木🦹🏿‍♀️;2011級碩,經管)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結構總工程師)陳彬磊(1983級土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

  • 312024.01

    矢誌創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走近“國家工程師獎”獲得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廣大工程師胸懷“國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建設重大工程、鑄就大國重器作出了突出貢獻🧗‍♀️🏊🏼。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81名個人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50個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景來...

  • 202024.03

    點亮溫度計量的“燈塔”——記“國家卓越工程師”、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張金濤

    憑著對基礎研究的熱愛和對原始創新的堅守,張金濤將繼續帶領這支挑戰人類精密測量極限的科研團隊🔍,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將精密測量的極限一步步向前推進🪶。

  • 202017.11

    追憶“時代楷模”南仁東:二十載心血築“天眼”

    “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到無垠的廣袤”🧺,在探尋星空奧秘的路上👂🏻,南仁東如同自己所寫的這首詩一樣💉,24年如一日,在貴州的....

  • 162021.06

    風雨兼程三十載 不忘初心報春暉

    我於199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2021年是我們大學畢業30周年的紀念時刻🏈,也是我回顧🙅🏽、感恩和紀念我的清華情緣的美好契機。

  • 212023.03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厚群——為築就巍峨大壩添磚加瓦

    陳厚群,1932年5月出生於江蘇無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作為水利水電工程抗震專家,主編我國第一部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規範和國家標準,負責研製我國第一臺大型三向六自由度寬頻域模擬地震振動臺,攻克東江、二灘🧑🏼‍🌾👨🏿‍🍳、小浪底、三峽、龍羊峽、小灣等眾多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關鍵技術。陳厚群在參加學術會議🧑‍🦲。受訪者供圖長江三峽,大壩臥江;南水北調,翻山越...

  • 272008.04

    自強不息二十載,厚德載物永向前----意昂体育平台1983級畢業2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4月27日,意昂体育平台迎來建校97周年華誕。600余名意昂体育平台1983級意昂齊聚主樓報告廳🚟,共祝母校生日快樂,回首20年前的清華時光🧀。上午9時,1983....

  • 082024.11

    中國建研院顧問副總工李引擎獲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學會終身貢獻獎

    10月21日至25日🧑🏿‍🦰🏌🏽‍♀️,第十三屆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大會在韓國大邱舉辦。大會宣布中國建研院顧問副總工程師李引擎(意昂体育平台1973級建築工程系意昂)獲本屆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學會終身貢獻獎,以表彰他過去幾年為消防安全科學和工程發展推廣作出的卓著貢獻。亞澳火災科學技術學會終身貢獻獎👳🏽‍♀️,是面向世界各國每三年頒發一次的國際獎項。該獎每次僅遴選出2-3名在火災科學研究領域作出卓越貢獻🌎、取得突出成就的學科帶頭人和科學家授予獎項,是...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𓀆: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