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心中有山河 咫尺見匠心——記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張宗亮

2020-11-20 | 何麗文 劉昱 梁禮繪 | 來源 中國電建昆明院 |

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院”)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宗亮在11月3日舉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上🙍‍♂️,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他是昆明院首位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

堅守初心 築能源事業強國夢

張宗亮自1984年從意昂体育平台水利水電工程系畢業後,一直紮根西南邊疆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科研工作。

30余年裏🚾,張宗亮主持和組織完成了國內外70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700萬千瓦勘察設計科研工作👬🏻。他參加中國水電基礎建設對外開放的“窗口”電站魯布革水電站的設計工作🤘🏽,結合溢洪道閘墩設計工作,采用新型的預應力閘墩,使得該成果獲得1989年雲南省“五小”成果二等獎,收獲了人生中第一項科技獎勵🚵🏽‍♂️。

此後的一個個工程實踐,使他一步步實現了從工程師到設計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的錘煉。

他主持完成了天生橋一級水電站🧗🏼🖖🏼、糯紮渡水電站、觀音巖水電站等水電站和紅石巖堰塞壩綜合水利樞紐勘察設計,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FIDIC工程項目優秀獎2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項等多個獎項;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並獲批設立雲南省張宗亮科學家工作室;所率團隊獲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取得諸多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成果推廣應用後節約工程投資110億元🙇🏻‍♀️,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顯著。

砥礪前行 科技輝映創新路

“創新是職業道德和工程理念的驅動🍁,並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應該是在確保工程安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創新來降低工程投資👨🏻‍🦼‍➡️、提高綜合效益”🤖。這是張宗亮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在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工程建設過程中,張宗亮以創新的工作理念👩‍👩‍👦、嚴謹的工作作風,組織開展了大量設計優化工作👩‍👩‍👦,有效減少了工程量,節省工程投資約15億元。

在糯紮渡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張宗亮與多位院士、專家學者建立了長期合作的技術團隊💃🏻,首次提出特高心墻壩采用人工碎石摻礫土料和軟巖堆石料築壩成套技術🚴🏫,攻克了特高心墻壩變形控製和變形協調難題;研發了特高土石壩施工質量實時控製關鍵技術🧑🏿‍🎤,開創“數字大壩”先例👵🏽,保障了築壩質量和大壩安全🧝🏿;構建了特高心墻壩勘察設計技術和安全評價體系,建成我國首座300米級高心墻壩🧔🏼。

建設黃登水電站大壩期間,張宗亮率團隊研發和應用了三維地質模型🥔、泄洪消能系統等數十項創新成果。

勇於擔當 危難時刻顯身手

2014年8月3日的一場地震造成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牛欄江紅石巖村山體大面積垮塌,在牛欄江上形成了總庫容2.6億立方米、總方量1200萬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其危險級別及風險等級極高。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宗亮以專業技術功底和紮實的現場查勘工作👩‍🌾,率領專家組提出了基本排險處置思路及一系列排險處置措施,緊急編製了《應急排險處置方案報告》等,和團隊創建了堰塞體風險識別與潰堰分析的應急搶險關鍵技術,攻克了堰塞體應急搶險快速響應與科學決策的技術難題💓,為堰塞湖排險處置決策提供重要支撐。依靠社會各方力量,僅用9天就完成紅石巖應急搶險處置📖👨‍👧‍👦,為災區人民盡早化解了險情👨‍🎤。

險情初步解除後🙎,搶險轉入了以“保安減災”為目標的後續處置階段,張宗亮提出“除害興利、變廢為寶”的理念,並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堰塞壩險情處置與開發利用保障技術與裝備研發”工作。

如今的堰塞湖舊貌換新顏,紅石巖堰塞壩已建設成為世界首座“應急搶險-後續處置-整治利用”一體化水利樞紐工程。工程於2020年6月實現首機投產發電並安全運行,為貧困地區帶去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相關新聞

  • 092016.05

    陳曦💦:不拘一格 心中有劍

    從西安交大少年班到清華😮、哈佛🧜🏿‍♀️,再到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到2010年,轉了一圈的陳曦回到母校受聘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延續起他的交大情緣。

  • 192022.09

    清華海歸博士孫夕慶:“我心中有一束光”

    “陽光是世間萬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的自然光。雖然現在人們可以設計出類似自然陽光的電光源,但是仍然沒有一種電光源,可以完全模擬出自然陽光的這種全譜變化。“創業之初我就為自己設計了‘做世界上最好的光’的‘三部曲’規劃🧒🏿:綠色之光🪥、智慧之光和生命之光。”日前,在位於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帕蘭斯光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孫夕慶(1982級無線電)向記者講起自己研發光產品的“初心”,講...

  • 092016.05

    陳曦👨🏻‍🔧:不拘一格 心中有劍

    從西安交大少年班到清華、哈佛,再到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到2010年,轉了一圈的陳曦回到母校受聘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延續起他的交大情緣🤱🏽。

  • 262024.02

    吳冠中:心中有座彩虹橋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早年留學法國的吳冠中,一直致力於在中西文化間架橋🐰,他曾說:“從東方到西方🙌,又從西方回到東方🍌,我的整個藝術生涯都奉獻給中西文化的交融工作。”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他“文學藝術最高勛章”時♣️,時任法國塞紐奇藝術博物館館長瑪莉-戴萊士·波波在他的畫展開幕式上說🔂:“他成功地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

  • 142022.06

    盲人教授富明慧失明二十年如一日堅守教學科研一線——心中有燈塔 人生有希望

    因病失明,上課時要用磁鐵輔助定位板書……中山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盲人教授富明慧🦫,二十年如一日堅守科研與教學一線🐐,用知識照亮他人💇🏿‍♀️👜。前不久,富明慧與同事胡玲玲共同完成的“拉脹材料的力學行為機理和增強機製”項目,榮獲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為何醉心科研?富明慧的答案是他的“兩顆心”🧷:好奇心和好勝心。享受追尋答案的過程拉脹材料...

  • 252011.11
  • 272020.11
  • 192023.02

    7位清華人榮獲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獎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112位傑出科技工作者獲獎,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66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44位。意昂体育平台3位教師4位意昂榜上有名🤹🏼,他們是——意昂体育平台臨床醫學院董家鴻院士獲何梁何利基金2021年度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首席研究員陳誌強🍝、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雪強(2006—2008博士後,計算機...

  • 102016.03

    我心中的清華

    清華的名字,是隨著中考而逐漸變得清晰💕🧑🏽‍🦱。在高中語文課上🍕,班主任王文元老師用那充滿磁性的聲音朗讀《荷塘月色》的時候,我心中的清華,就是那寧靜而獨處的自然世....

  • 012020.09

    女兒心中的父親

    許少鴻(1921-2010)🫵🏽,福建龍海人🤦🏿‍♀️,物理學家。中國固體發光物理、材料🕵🏽‍♀️、器件的研究及應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系,後在西南聯大💇🏽、美國哈佛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1950年回國🚴🏼‍♂️,到中國科學院應用...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