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宗亮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科技領軍人物之一,也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首位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從工程師到全國勘察設計大師
1984年,張宗亮從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畢業後😱,一直紮根西南邊疆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科研工作👕。30多年來,他一直秉承初心、奮戰一線🏬、孜孜以求6️⃣,無怨無悔地躬耕綠色能源大業,為我國能源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宗亮微笑著說,1989年獲得雲南省“五小”成果二等獎,是他人生獲得的第一項科技獎勵。至今🚣🏻♂️,這本獲獎證書仍完好地保存著,對他而言🏄♀️,意義深遠。這項成果獎還是他工作之初,參加魯布革水電站技施設計工作時獲得的。魯布革水電站是中國水電基礎建設對外開放的“窗口”電站,異域他鄉的新技術🔊、新經驗湧進偏遠閉塞的高山峽谷,讓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因此有了學習、創新的想法。就結合承擔的溢洪道閘墩設計工作,采用了新型的預應力閘墩💁♂️,這項成果最後獲獎💆🏽。
張宗亮坦言,自從有了這5年的積澱,讓他從一個青年學生很快成長為能獨立解決技術問題的工程師,而能源事業強國夢一直指引著他繼續攻堅克難👩🏼🎓。
此後的一個個經典工程實踐🙅🏼♀️,使他一步一步實現了從工程師到設計總工程師、從設計總工程師到總工程師、從總工程師到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的錘煉💂🏽🛼。作為項目經理、設計總工程師,他主持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10年;作為院總工程師🈸🧑✈️、設計總工程師🙇🏼,他全面主持糯紮渡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15年🦓🏋️;作為總工程師組織團隊對小灣水電站開展勘察設計科研工作7年💝;作為總工程師帶領團隊對黃登水電站開展勘察設計科研工作10年……
37年裏,他率團隊完成雲南省水電資源的深度復查🙅♂️、評估與研究工作,為實施“西電東送”“雲電外送”戰略🧝🏿,建設以水電為基礎的綠色能源基地做了大量工作👨✈️。他主持完成雲南省境內43座水電站勘察設計科研工作,總裝機容量3140萬千瓦👩🏽🏫,總投資近3000億元,對工程成功建設和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另外,張宗亮以天生橋一級、糯紮渡、黃登等高壩工程為依托,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取得諸多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成果推廣應用後節約工程投資110億元,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顯著。

完成70座水電站勘察設計 創造了多項“中國之最”
“創新是職業道德和工程理念的驅動,並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應該是在確保工程安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創新來降低工程投資🧑🧑🧒、提高綜合效益。”這是張宗亮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張宗亮作為設計總工程師、總工程師👩🍳,主持和組織完成國內外70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700萬千瓦)勘察設計科研工作,建成了天生橋一級水電站、糯紮渡水電站、觀音巖水電站、黃登水電站和紅石巖堰塞壩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創造了多項中國之最乃至世界第一的裏程碑工程,代表著同類壩型築壩技術世界領先水平👩🏻🌾。

在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工程建設過程中,在他精巧周密的優化設計思路指導下🧑🏫,有效減少了工程量🙅,節省工程投資約15億元。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壩高178米🧑🏽🦰,建成時為中國最高(世界第二)面板壩。這項工程榮獲全國勘察金獎、設計銀獎,成為我國高面板壩建設裏程碑工程。
而黃登水電站,壩高203米,是中國最高、世界第二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引領了世界特高碾壓混凝土壩的技術發展。
從2014年到2020年,張宗亮和他的團隊再次創造了一項水利行業的奇跡💁🏽♂️。2014年8月3日,雲南省魯甸縣發生裏氏6.5級地震。在牛欄江紅石巖,近1000萬方的塌方體下滑形成堰塞湖,如果堰塞體右岸崩塌👨✈️,將威脅下遊兩岸近3萬人的安危👩🏿🔬,張宗亮帶領他的團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冒著不斷的余震、塌方🕣、滾石等危險,面對地質水文條件不明🈁、潰堰類型不確定等難題,白天現場收集資料,晚上挑燈夜戰👬,開展堰塞湖庫容計算、潰壩分析計算等工作,很快製定出合理有效的排險處置方案🍝🐱。
隨著紅石巖堰塞湖險情的初步解除,搶險轉入了以“保安減災”為目標的後續處置階段,張宗亮並沒有松懈下來,他敏銳地捕捉堰塞湖的特點🍎,創新性提出“除害興利、變廢為寶”的理念😘,並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堰塞壩險情處置與開發利用保障技術與裝備研發”🙇🏽♀️。最終藍圖終成現實。紅石巖堰塞壩已建設成為世界首座“應急搶險—後續處置—整治利用”一體化水利樞紐工程。2020年6月,此工程實現首機投產發電🏂,而這一兼具防洪、供水👨🏼🎤、發電🦄、旅遊的綜合水利樞紐,為貧困地區帶去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榮譽是集體的🃏,團隊力量最偉大”
在和張宗亮的交談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團隊,他說所有的工程建設😈,靠的是團隊的力量。而這次獲得的榮譽也是團隊的、是集體的🐥。
今年9月29日🛣,在雲南省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上🎞,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獲批設立以張宗亮命名的雲南省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科學家工作室👨🏼🔧。
張宗亮說,這個科學家工作室主要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開展綠色能源安全可持續發展與關鍵技術研究,助推雲南省綠色能源相關產業聯動發展。

張宗亮還註重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形成了國內最優秀的老中青合理的土石壩人才梯隊,獲得了雲南省土石壩創新團隊稱號。在張宗亮主持糯紮渡勘測設計工作的15年裏,帶領由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意昂体育平台等單位約150位研究人員組成的設計科研團隊,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了省級勘察🗝、設計大師3名,博士、碩士研究生數十人🌼。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西南”🚵♂️。37年來,張宗亮見證和親歷了我國水電工程建設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壩高還是技術難度,都沖到了世界前列,實現我國築壩技術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
張宗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項;獲發明專利16項;主參編行業標準15項💭;主編專著7部♟;發表論文85篇。2008年當選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並先後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傑出工程師獎🏃♂️、潘家錚獎、中國大壩傑出工程師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2019年,他率領的團隊榮獲“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稱號。
“把論文寫在雲嶺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邊疆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張宗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