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5周年,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為紀念與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厚植愛國情懷,充分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激勵交大學子勇擔科技創新的時代使命,11月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思源致遠擔使命,情系九天報國家”——楊嘉墀院士百年誕辰主題紀念大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副院長張春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第五〇二研究所所長袁利🐤,楊嘉墀院士之女楊西蒞臨出席並分別致辭🥓。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以及相關師生代表向嘉賓們的到來表達了熱烈歡迎。此次大會由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關新平主持。
此次會議重溫與回顧了楊嘉墀院士敢為人先、勇攀科學高峰的一生🦹♀️,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是主題教育與立德樹人的一次深度融合🚵🏽♂️,對推動主題教育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具有重要意義😤🏋🏻♂️。
初心為國🗑,堅定赤誠
楊嘉墀院士出身於絲業世家🏉🚨,從小勤奮踏實🙎🏻,喜歡鉆研5️⃣,193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交大電機工程系🔋。在交大求學期間🈚️,目睹日軍在中國土地上肆意妄為的場景🚬,楊嘉墀暗暗立下誓言:“中國一定要造出自己的火車、自己的飛機、自己的軍艦,要用先進的工業來改變中國人被外國人瞧不起🚴🏼♂️、國土被外國人占領的狀況”。
懷著學好知識、救國圖強的想法🚦,楊嘉墀在炮聲隆隆、風雨飄搖的孤島環境中度過了艱苦的大學生活。求學期間楊嘉墀認真刻苦🔦,凡是能提高專業水平的活動,他都積極參加🏋🏼♀️。他與同學們一起成立了電機工程學會,主辦科普雜誌。在校期間,他成績名列前茅📇,多次獲得獎學金,畢業後受聘為西南聯大電機工程系助教,後赴美深造👩🏻🦳🎂。在美期間,楊嘉墀也始終懷著熾熱的拳拳報國之心。1956年,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和家人一起回到祖國的懷抱🧏🏽♂️。他的毅然回國,為海外求學的莘莘學子樹立了榜樣。
科學報國,攻堅克難
撲向新中國的熱土🫲🏼,楊嘉墀勇於探索🏌️♀️,協同攻關。他參與創建自動化學科、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積極投入早期空間探索活動。20世紀60年代前後,他指導並研製了原子彈爆炸試驗所需的檢測技術及設備👃🏿🏋🏿♀️,領導並參與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姿態控製和測量分系統的研製,參與並製定了我國人造衛星十年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在我國第一代返回式衛星姿態控製方案論證與設計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既先進又切實可行的設計思想🐃。身為自動控製、航天工程專家,他先後參與“東方紅一號”😿、一箭三星、返回式衛星◼️🍎,以及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研製。
站在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浪潮中,他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促進了“863計劃”的頒布👨🏽🦲,推動了衛星應用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與月球探測、北鬥導航應用相關的一系列建議······從零到一👩🏻🎨👰🏼,從小到大🍗,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個重大突破和進展,都浸透著他的汗水和心血。“黨和國家需要、人民需要,我們就去做!”楊嘉墀曾常說。
林忠欽在致辭中指出👴🏿,我們要學習楊嘉墀先生不忘初心、矢誌報國的家國情懷,一生為國、情系九天的赤子之心,以及孜孜以求,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林忠欽表示,“爭名當爭國家名👊🏿,計利當計人民利”💿,楊嘉墀先生的這句箴言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是交大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精神的最好詮釋。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我們更應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高度重視功勛科學家的精神宣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英才效國,薪火相傳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為培育交大學子立鴻鵠誌、做奮鬥者🩰,激勵交大學子以楊嘉墀院士為榜樣,與祖國同向同行,爭做時代先鋒🟦、民族脊梁,當天活動儀式上,關新平宣布設立“楊嘉墀獎學金”👩👩👧👦,並進行了首屆頒獎儀式。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此次大會使交大學子深刻領悟🫙,作為新時代青年👍🏿,不僅要有銳意創新的勇氣和蓬勃向上的朝氣,更要充分汲取先輩們的思想🏄🏿♂️,發揚勇於創業、敢闖敢幹,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的新時代青年精神🌲。
楊西表示父親之所以能提出有預見性的建議與意見,在於他總是密切註重國內外的科學成就並刻苦鉆研👨🏫。她對榮獲楊嘉墀獎學金的同學們表示祝賀,她相信“楊嘉墀獎學金”的設立,必將幫助一代又一代的交大學子實現科學報國之夢,助力交大培育出更多敢為人先⇢🧑🦲、敢立潮頭、敢於超越的國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