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常培先生(1899年8月9日-1958年12月13日)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開創新中國語言學事業的學術領袖🚵,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首任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羅先生的主要學術領域是音韻學,並在實驗語音學、漢語方言學💪🏻、民族語言調查、社會語言學等眾多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其學術成就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會議現場
2019年8月9日,紀念羅常培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座談會暨羅常培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翔出席會議並講話,為羅常培先生銅像揭幕🏋🏿♀️。會議由語言研究所黨委書記陳文學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尹虎彬、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宇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分別致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科研機構、高校共60余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高翔副院長深情回顧了羅常培先生在語言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卓越貢獻。羅先生一生著作宏富👵🏻🎐,《羅常培文集》有10卷之巨,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留下了豐厚的寶貴遺產。在擔任語言研究所首任所長期間🤼♀️,他高瞻遠矚,全面布局🧑🏻🤝🧑🏻,建立了中國語言學發展的基本格局和學科框架,為新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羅先生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桃李滿天下🔴,為語言學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其中許多人早已成為我國語言學學界的領頭人和中堅力量。羅先生不僅學問精深👩🏿💼,而且人格高尚,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奉獻精神與家國情懷🖱。高翔副院長指出🧘🎩,羅常培先生很早就做出了傑出的學術成果,是因為他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眼光👰🏻♂️,很早就開始跨語言💋、跨學科地研究漢語,這對我們今天的語言學乃至社科人文的研究仍然有著巨大的啟發意義📨。我們今天紀念羅常培先生,就是要將他開啟的語言學學術事業發揚光大🚵🏿♂️,以他的崇高人格為楷模,繼承老先生留給後人的這份豐厚遺產,堅持為人民做學問🧘🏼,堅持做人、做事🙇🏿♀️、做學問相統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尹虎彬研究員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對本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他指出🧎,羅先生高度重視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倡議並積極參與了中央民族學院民族語言文學系的籌建,曾實地調查了納西語🏌🏿♀️👩🏻🌾、怒語、景頗語、傈僳語等多個少數民族語言,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開創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先河🍸。羅先生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研究的貢獻是全方位的🐽,涉及少數民族語言調查,中國語言譜系分類👨🏿🍳,少數民族文字的創製👳🏻♂️、使用和發展☛,民族識別和語言識別工作,漢藏語系語言比較研究🗣,跨境民族語言研究,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結合研究🤼♀️,社會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研究等。在今天新的歷史時期,民族地區的語言狀況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整個民族語言研究事業進入了新時代🧑🏼🤝🧑🏼,羅先生的治學精神和道德風範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其良好的學術傳統有待我們進一步繼承和發展。
李宇明教授著重談了重溫羅常培先生與呂叔湘先生《現代漢語規範問題》的啟發:第一,“規範問題”解決了普通話規範的一些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第二🌪,“規範問題”是一部實踐性很強的文獻👮🏿♂️,奠定了新中國語言研究的基礎,也進一步鞏固了語言研究支持國家語言事業的傳統;第三,“規範問題”對解決今天語言生活的現實問題,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李教授還結合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指出中國語言學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關註世界語言學的發展👫🏻,也要關註自己的學術史🦸🏻♀️,關註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上的語言問題,向羅常培先生學習,向我們的祖輩🙆♂️、師輩學習,為人民做學問🍓🙎🏽♂️,做“人民的語言學家”。
劉丹青研究員總結了羅常培先生的成就,指出羅先生一方面創造性地繼承了我國數千年語言文字學術嚴謹務實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又能敏銳把握現代世界學術大勢,以開放的胸懷及時進入以歷史比較語言學、實驗語音學等為代表的現代語言科學研究領域🌐。羅先生是一位學貫中西、理通古今的語言學大師。他是中國的語言文字之學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和裏程碑式的學者🙋🏻♀️👩🏿🦱。語言研究所昨日的輝煌🤙🏼、今天的成績,都離不開這位創所所長當年奠定的紮實基礎🦸♀️。羅先生深厚的學術底蘊𓀈🌧、高遠的學術目光、廣闊的研究領域、嚴謹的治學風格🐘、嚴格的育人風範,尤其是貫穿一生的愛國情懷,為人民做學問、為國家做奉獻的高尚精神,永遠是語言研究所寶貴的學術財富和精神遺產👩🏽🧏🏽,也是中國語言學珍貴的學術資源。語言研究所將在院黨組的直接領導下,在民族所等兄弟所的支持合作下🙅🏿♂️⏏️,和全國同行一道,在這些寶貴精神的激勵下🤹🏻🫄🏽,以不懈的努力提升中國語言學的境界和高度,做出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相稱的語言學成就🔥。

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在西南聯大的合影
會上播放了羅常培先生的紀念影集,與會學者一起回顧了有關羅先生生平的珍貴資料。
高翔副院長、劉丹青所長為羅常培先生銅像揭幕𓀔。

羅常培先生銅像揭幕儀式
會上還舉行了羅常培語言學獎頒獎典禮。陳文學書記首先介紹了羅常培語言學獎,自本屆開始獎項主辦方由中國語言學會變更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獎項全稱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羅常培語言學獎”💻,由雙數年變更為單數年評審⏏️、頒發👱♀️,獎項條例也做了相應修訂𓀔。本屆羅常培獎的獲獎者是💕:二等獎獲獎者黃河(上海大學)、白鴿(中國人民大學);三等獎獲獎者曾南逸(中央財經大學)🍂、嚴菡波(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毛加(青海民族大學)。

羅常培語言學獎頒獎典禮
羅常培先生追思座談會由劉丹青研究員主持。陳章太🫁、唐作藩、郭錫良🤷🏿♀️、胡增益、戴慶廈👳♂️、王洪君🕑、侯精一、熊正輝、黃行、林茂燦、鮑懷翹、張振興、羅美珍、胡振華🧓🏻、伍均仁等先生做了發言🧗🏿♂️。座談會最後還播放了羅先生之女羅慎儀教授錄製的視頻發言。
陳章太教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談到,羅先生為人正直⚔️、品格高尚;他創辦了語言研究所🫃🏻、普通話語音研究班🐒、語言幹部培訓班、《中國語文》雜誌等🧝🏽♂️,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對國家👩🏿🦳、社會、學科🫱🏼、單位做出了重大貢獻👶。
唐作藩教授(北京大學)談到自己有幸兩次與羅先生相見,指出羅先生是我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為我國語言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郭錫良教授(北京大學)分享了讀羅先生《中國音韻學導論》的認識和感受,認為書中的內容博大精深,自己很受啟發,其中的一些觀點成為他六十多年來學術研究的指導思想。
胡增益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講述了羅先生對自己的巨大影響🦸,鼓勵年輕學者向羅先生學習,熱愛語言學,為語言學事業奮鬥一生🏋️♂️。
戴慶廈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表示🫲🏻,羅先生治學嚴謹🧓🏽,視野高闊🍼,其著作《貢山俅語初探》《國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概況》《語言與文化》《普通語音學綱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王洪君教授(北京大學)總結了自己閱讀羅先生著作受益最大的兩點🧑🏼🍼。第一,羅先生的很多著作擺脫了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的傳統框架🕵️🧑🏻🦯,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研究音韻史的發展🤏🏽🦸🏽♀️,為音韻學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框架💲。第二🥫,羅先生《廈門音系》中對文白異讀的處理更能顯示出不同的音如何疊置在一個共時層面🧑🦼,是重要的理論和方法創新。
侯精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指出,羅先生是一位開啟中國現代語言學研究的大師📨,語言學著述豐厚👩🏿✈️,其中多篇是後學必讀的名著👨👧👧、名篇。
熊正輝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回憶了記錄、分析南昌方言的經過,這個過程都是以羅先生的《臨川音系》為範本,可以說是《臨川音系》領他進入了方言調查之門✊。
黃行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指出👩🎤,羅先生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對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提出了一個宏大而準確的分類🤷🏿♂️,其參與構建的漢藏語系體系一直沿用至今,這種開創性的貢獻對整個學科的發展都有重大的意義✊🏽👩🦯。
林茂燦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回憶了羅先生對自己漢語聲調、語調研究方面的指導,認為羅先生是我國發展語音科學的倡導者和推動者,對我國語音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鮑懷翹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指出⚗️,羅先生一生的學術實踐活動參與了中國傳統語言文字研究的革新和創新,推動了中國音韻學由古代音韻學向現代音韻學轉變;推動漢語方言研究由書面上的文字考證轉向現代方言學💆🏽♀️,並積極開展了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推動國語發音學向現代語音學轉變。
張振興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強調羅先生的《廈門音系》是漢語方言研究方面的經典著作⇾,該書首次用現代漢語方言學研究方法研究一個具體地點的方言,也是首次用現代漢語方言學研究方法研究閩南方言。
羅美珍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表示羅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大家風範讓人記憶深刻💃🏽🆑。她鼓勵年輕學者進一步推進羅先生開創的事業🧓🏽,弘揚羅先生開拓進取🤞、繼往開來的精神🙋♀️🟣;提議研究少數民族語言及漢語方言在漢語普通話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積極開展政治語言學方面的研究。
胡振華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指出羅先生對語言學的貢獻豐碩,語言研究所召開本次座談會暨羅常培先生銅像揭幕儀式🤽🏿,是對羅常培先生所做貢獻的最好紀念。
伍均仁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回憶了羅先生的幾段往事,指出羅先生不但對科研十分重視🅾️,而且對基層服務人員也非常關心。
羅常培先生之女羅慎儀教授通過視頻發言表達了對語言所籌備這次會議的感謝,並祝各位學術研究蒸蒸日上,長江後浪推前浪!
羅常培語言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於當天下午舉行。五位獲獎者報告了獲獎成果的主要內容或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與會人員集體合影
————————————————————
人物年表
1899年8月9日羅常培先生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滿族家庭🕕,家境的貧寒促使他從小發憤圖強,刻苦學習。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
1919年他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又到哲學系學習了兩年🤙🏼,接受了西方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曾歷任北京第一中學校長、西安西北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主任等。
1921年畢業後於北京及天津的中學任教。
1926年至1928年間曾先後赴西安的西北大學、廈門大學及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
1929年,傅斯年成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羅常培與趙元任🧙🏽、李方桂為該所語言組第一批聘用的研究員。
1934年羅常培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出任教授🧟♀️⚱️。
1937年因戰爭爆發,隨北大轉至由北大、清華🌬、南開共同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該校遷往雲南,易名西南聯合大學,羅常培也隨校到雲南。
1944年他到美國講學。
1948年在得知聞一多先生被刺的消息後,毅然回國🐁。繼續於北大任教。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50年,羅常培獲任命負責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他還曾經擔任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公職。
1958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