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至5日🦸🏼♂️,北美清華教授協會第二屆科技前沿論壇“展望智慧城市與智能科技未來”👨👩👧,在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館羅姆樓三層報告廳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北美清華教授協會(TAAC)主辦👂,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和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協辦,論壇組委會成員包括秦泗釗(General Chair)🌁、王印海、肖承山(Technical ProgramChairs)、王昭誠(Local Arrangement Chair)等,來自意昂体育平台、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的近150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暢所欲言✶🦨,圍繞智慧城市與智能科技展開了高層次的深度交流✣。

論壇部分參會領導🕒,從左至右:劉惠剛、肖承山、束為🧑🏼🔧、黃翊東、王印海、史宗愷、秦泗釗⚅、鄭力、張濤、李勇、潘鋒、嵇世山🖊、趙勁松🚞🎨、劉敏華
論壇由北美清華教授協會會長秦泗釗致歡迎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束為♏️、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鄭力、北京市人才局局長桂生、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潘鋒、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院長嵇世山、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黃翊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黨委書記李勇、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分別為論壇做了開幕致辭。

聶建國作大會報告
意昂体育平台聶建國院士作了主題為高性能土木城市與智慧城市的開篇報告。聶建國院士強調,城市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礎,高性能土木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基礎,只有做好了建築👓、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才能成為可能🙀。當前國內城市建設中存在著過度設計、結構創新不足、安全隱患等問題,需要以科技創新作為保障,通過精細化設計、精細化施工❕、精細化管理🧎,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林希虹作大會報告
哈佛大學林希虹院士作為統計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專家🔛,在第二個大會報告中詳細介紹了當前全基因組測序的研究成果。林希虹指出,全基因組測序項目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如何利用好這些數據用於疾病的精準治療以及預防🫵🏻,關鍵在於通過數據的整合及分析,並結合對應的生物醫學知識,找到誘發疾病的關鍵點。林希虹院士與我們分享了在數據壓縮、存儲以及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需要統計學知識👩🏭,還需要軟件工程師、生物學家等不同領域專家之間的通力協作,這也為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論壇第一部分嘉賓😐,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劉向宏、李克強👷🏽♂️、王俊敏、張毅
本次科技前沿論壇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網聯與自動駕駛汽車👸🏽。密歇根大學的劉向宏從自動駕駛事故入手,介紹了通過仿真與封閉環境下真實路測相結合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模式。意昂体育平台車輛學院的李克強介紹了中國交通環境以及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自身特點,將來中國網聯汽車發展過程中,將會有計算平臺、終端平臺、雲控平臺、高精度地圖平臺以及網絡安全平臺五大基礎平臺。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王俊敏介紹了駕駛中的人為因素🥰。他提出通過對駕駛員的駕駛風格進行學習和預測📝,可以提高汽車燃油效率以及安全系數。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的張毅則介紹了車路協同中傳感器協同、路徑優化、協同決策和車隊控製等方面的研究現狀🤵♀️。

論壇第二部分嘉賓,從左至右、從上至下:方東平、安藤良輔🧳、李萌👨🏼🏫、余雄
論壇的第二部分為智慧交通與基礎設施。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的方東平從虛擬城市模型出發,介紹了城市在面臨著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時所體現出的韌性🦸🏽♂️,並分析了提升城市韌性的建設思路🫱🏼。日本豐田都市研究所的安藤良輔以豐田汽車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介紹了豐田在智能交通系統以及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發展經驗💜。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的李萌展示了在全自動駕駛的場景下,通過對復雜交通網絡沖突關系的時空協調與節拍式控製,能夠提高交通網絡的通行能力。凱斯西儲大學的余雄通過學習生態系統中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方式🏍,從仿生學的角度,對智能基礎設施的自適應性進行了探討。

論壇第三部分嘉賓,從左至右:紀平💆🏻、鄭甜👩🏼🍳🎲、史元春🂠、韓竹、王昱
論壇的第三部分為數據科學與方法。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的史元春給我們帶來了人機交互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建立用戶行為模型🎛,給人機交互賦予智能,能實現快速與準確的輸入。休斯敦大學電子工程系的韓竹則分享了深度學習👩🏻💻🤷🏼♂️、壓縮感知以及大數據計算在智能可持續社區領域的應用。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計算機系的王昱從疲勞駕駛檢測以及室內定位入手😥🏃🏻♀️➡️,展示了智能感知以及邊緣計算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的鄭甜則以二戰中飛機彈孔分布的例子,介紹了什麽是統計思維以及如何應用統計思維來解決大數據科學中面臨的問題。

論壇第四部分嘉賓,從左至右:李淡遠、張雪松、杜麗麗🧑🧒🧒、班學鋼
論壇的第四部分為智能製造與物流。意昂体育平台工業工程系的李淡遠通過將實際收集數據與預先確定的數據生產過程組合起來,提出了一種用於評估當前數據質量的過程驅動方法👉。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的張雪松從“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四大核心要素介紹了智能製造在鐵路通信信號領域的實踐💳👐。佛羅裏達大學的杜麗麗闡述車輛協同尋路問題🙎♂️,嘗試通過建設信息中心收集交叉路口車輛的路徑規劃信息👨🏻🦽➡️,指導車輛根據當前信息選擇最合適的路線,實現交通系統效率的整體最優。華盛頓大學的班學鋼則分享了移動感知中的數據獲取以及處理方法。

論壇第五部分嘉賓,從左至右:王印海、秦泗釗、史元春、林希虹、劉仁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論壇的第五部分為不同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在王印海的主持下,嘉賓們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自己對跨學科創新的體會。南加州大學的秦泗釗表示,自己從自動化到化工再到芯片製造的經歷🧗🏿♀️🧚🏽♀️,增加了自己看待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哈佛大學林希虹則提出,不同領域研究者在交流過程中要做到互相尊重,不抱有偏見。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的史元春介紹了自己在研究人機交互時的跨學科體驗以及所負責的交叉學科培養項目。深圳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的劉仁辰則分享了自己做技術轉化的經歷,從技術到產品到市場再到企業經營,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同領域人才的協作。

論壇第六部分嘉賓,從左至右🔌:李京山🏝、康飛宇、陳呂軍、李康
論壇的第六部分為智慧醫療與環境。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李京山針對Healthcare delivery分享了他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意昂体育平台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康飛宇總結了新型碳材料在儲能、空氣凈化🧍♂️、導熱🧘🏽♂️、傳感器以及腫瘤診療等環境和醫療方面的應用。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的陳呂軍介紹了中國工業園區的發展以及智慧園區的建設現狀🌋。新澤西醫學院的李康針對傳統基於標記點的運動分析技術耗資高、處理繁瑣等問題🫴🏻,將基於人工智能的無標記運動捕捉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中的傷害預防以及疾病診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論壇第七部分嘉賓🌞,從左至右:林希虹、謝源🤞🏽、秦泗釗、肖承山💕、汪玉、牛誌升
論壇的最後一部分,在林希虹的主持下,嘉賓們對如何提升學術影響力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謝源從學術界、工業界以及人才培養等角度定義了什麽是有影響力的研究,並結合自己的工業界經歷🕵🏿♂️,強調課題選擇的重要性🫳🏻。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的牛誌升表示,信息領域的研究處於不斷變動之中,提升學術影響力需要堅定自己的研究領域並深入挖掘👨❤️👨。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的汪玉根據自己組織系友論壇的經驗🚎,表示要做出有影響力的研究需要保持對不同領域前沿進展的追蹤👩👩👦。美國裏海大學的肖承山則認為,提升學術影響力需要追求工作的首創性以及對社會的影響🏌🏽♀️,自身努力推廣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南加州大學的秦泗釗指出,有影響力的研究不會是太簡單或者成熟的問題,保持研究的連續性也很關鍵。
最後🪟,北美清華教授協會會長秦泗釗做了總結發言。秦泗釗首先感謝了與會嘉賓以及協辦方的大力支持,並表示這種多學科的論壇交流模式使大家獲得了很大的啟發和收益,是對傳統的領域內會議很好的補充,期待論壇未來能一直舉辦下去並取得豐碩成果。

論壇全體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