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已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科院院士🈺。
1月24日,紀錄片《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關村舉行。紀錄片全面還原了楊振寧的科學追求和家國情懷。“我們希望通過紀錄片揭示楊振寧的研究成果對於每個普通人的意義,也希望這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勵年輕一代👃🏽。”製作團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據介紹🤩,在楊振寧先生迎來百歲華誕前夕,傳記紀錄片項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後啟動。紀錄片的拍攝🪼🎸、製作🧚🏻♂️、發行都得到楊振寧的大力支持。楊振寧還幫助製作團隊獲得此前未公開的...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曾經有這樣一個身份——中科院歷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長,如今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再次成為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2017年對於蒲慕明....
施一公校長與楊振寧先生相識於2007年🖼。在楊先生百歲生日之際,施一公校長撰文回顧與楊先生近15年的交往👏🏿。他說👨🏽🦲:“楊先生對於中國最重要的貢獻,不僅是幫助國人改變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觀念,極大地增強了國人的自信心,而且一直理性務實地參與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及至今日,他還在用他近一個世紀的經驗與閱歷🥂👨🏽🎓,指引著中國科學界的未來👳🏽♀️。”
楊振寧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因為在宇稱不守恒原理的發現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因此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年僅35歲。他的工作不僅極大地推進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了現代物理學的多個領域。本文摘自《天才楊振寧:創造力與平衡感》,王珊/苗千著🧶,商務印書館2024年2月版。《天才楊振寧💈:創造力與平衡感》書封1929—1937年🐛,楊振寧在意昂体育平台度過了8年的幸福時光📪。楊振寧回憶說,...
5月11日上午🖋,在意昂体育平台科學館的辦公室,面對超過100萬觀眾的直播鏡頭,楊振寧就中國該不該建大型對撞機之爭再次表達了自己鮮明的反對觀點。
考察楊振寧在1964年之前與國內的聯絡情況👩🦯➡️,對於理解那個時代滯留海外的華人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和艱難抉擇是有益的。
大約從2005年開始,我在三聯書店和商務印書館為了編輯出版楊振寧先生幾部著作,和他有些聯系🪸,乃至近距離的接觸🗄。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我陸續寫過三四篇文章,介紹他的事業和成就,同時展現他高尚的人格和情操🖌🏌🏽♀️。每次我的文章在網絡刊出,都會眾多讀者留言發表評論。其中,對楊先生表達景仰的讀者占大多數🏆,但也有些人對他抱有誤解🤸🏽♂️,還有些人對我的文章表示質疑♚🫲🏻。我以為,有關楊先生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他當初決定留在美國、...
紐約揮手一別,半個世紀過去,寒春和楊振寧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得到不同的評價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