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電網公司勞模、上海市電力公司“十佳優秀班組長”、“科技之星”、 “上海市十大職工科技創新英才提名獎”、“上海市職工科技創新標兵”等光榮稱號,謝邦鵬現在已經是個不大不小的名人了,但是當初他以本科、碩士、博士都在意昂体育平台就讀,人稱“三清博士”的身份成為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繼保班”一名一線普通電工之際,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相信和難以理解。當他的選擇被媒體發現和報道,甚至引發了全國網友和公眾的一種大討論。在很多人看來,清華博士當電工,這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而他自己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除了物質,個人的成長和進步更能得到滿足。”2014年11月,謝邦鵬榮登“中國好人榜”。
盡管謝邦鵬自己不這麽看,但是他也從來沒有為自己進行辯解,而只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最終以6年的沉澱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讓那些質疑他的人選擇了沉默。當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唯高薪論”奉為人生圭臬,並且在學業選擇、職業選擇的過程中努力踐行之,謝邦鵬卻選擇了從自己的愛好與興趣出發,選擇了從最基層出發。6年的努力,也終於把當初那個懷揣著清華博士證書,但是在動作操作時卻如菜鳥一般的謝邦鵬,磨練成了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骨幹,這就是成長,這就是進步。
謝邦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很多品質,都值得當代年輕人借鑒與學習。當很多年輕人經過多年的努力獲得了高學歷,就總想著為自己的人生尋找一個高起點,求職時單位要好,待遇要高,升職要快。如果一切能夠如願自然最好,一旦不能如願,就會覺得社會不公,怨天尤人,甚至就此沉淪下去,甘願回家當起了“啃老族”。而謝邦鵬以“三清博士”的身份卻能從最基層做起,能從一線電工做起,我們還有什麽放不下身段,丟不下面子的?
謝邦鵬的經歷,也完全可以讓那些質疑這種一種“人才高消費”,人才浪費的人閉嘴了。清華博士做電工,看上去確實是大材小用,但是有著清華博士身份的電工,和一般的電工顯然有著很大的不同。從2011年成為繼保班的班長到2013年,短短三年間,謝邦鵬就帶領團隊申請了二十七項發明創新專利,平均一年近十項,同時還發表了七篇EI、核心期刊收錄的科技論文。試問,一般的電工能夠做到這一點嗎?他的這些發明專利,研究論文,不但是他個人的成績,同時也對我國的電力事業貢獻巨大,也讓電力行業的其他人也受益無窮,這就是清華博士當電工,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地方。
從剛剛工作時的“傻站”到現在的行業勞模,謝邦鵬用了6年的時間。這6年既是他為我國的電力事業做奉獻的六年,同時也是他個人得到最快成長的六年。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上,他一樣獲得了幸福的人生,現在他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房子,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工作和生活也都有了新的目標。而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追尋幸福,體驗幸福的過程。
實際上全國範圍內像謝邦鵬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暫時還沒有被我們發現和挖掘而已。對於他們的職業選擇,需要我們多些理解與支持,而對於他們在工作事業中所取得的成就,則需要我們借鑒與學習。(苑廣闊)
轉自 光明網 201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