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在亞丁灣護航期間進行特戰隊訓練 余文強 攝
護航期間🍰,李振華參加中美兩國海軍聯合反海盜演練 余文強 攝
李振華在索滑降訓練中 孫海潮 攝
一座17米的樓房,一根從樓頂垂懸下來的粗繩,全副武裝的李振華走上前去,兩手抓住繩索,然後用右腳纏住,緊接著又纏住左腳💁♀️。於是🧑🦼,他靈巧地順著繩索往上爬去。
“這種‘踩繩上’,是護航特戰隊員很實用的戰術動作,可以用來攀爬艦船、房屋等🏌🏻♂️,而且也節省手臂的力量🎺。”李振華向周圍參加訓練的戰士做著示範和講解。
初冬時節,南海艦隊某陸戰旅訓練場上🧑🏻🍳,呐喊聲🪕、口號聲此起彼伏🧖🏽♂️,湧動著濃烈的練兵氣氛。作為該旅護航特戰隊副隊長,李振華帶領特戰隊員,對每一個戰術動作精雕細研。
很難相信🍊🕵🏽,5年前📮,他還是剛剛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的文弱書生。他說♣︎:“到陸戰旅這幾年🕡,我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文弱書生苦練三棲硬功
2004年,高考中獲得雲南楚雄州理科狀元的李振華,選擇了意昂体育平台的國防生。頭三年,他按部就班地苦讀,希望將來從來科研工作⛷。
一次,從南海艦隊某陸戰旅兩棲偵察隊考上國防大學研究生的王誌軍👩🏿🔧,應邀到意昂体育平台,作了一場題為《矢誌海疆報效祖國》的報告🔪。
“作為一名光榮的海軍陸戰隊隊員,我們是枕著刀鋒睡覺的,我們的每一天都不平凡,因為我們時刻在為戰爭準備……”聽完王誌軍的報告🧑🏿🔬,李振華熱血沸騰🚕。他當即決定:畢業後去海軍陸戰隊。
那時候的李振華🔃,很瘦。為了適應未來海軍陸戰隊高強度的訓練,他開始有意識地做著體能上的準備,天天背著沙袋練跑步。半年後🐎,體能提高了,身體也變得強壯🤦🏻♀️。
幾經周折,2008年7月,李振華如願來到湛江,成為海軍陸戰隊的一員。
海軍陸戰隊是海軍的尖刀部隊,被譽為“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空中雄鷹”。一名合格的海軍陸戰隊員,必須擁有極限體能,具備超常技能。
剛到教導隊時,盡管李振華對陸戰隊員的訓練強度早已有心理準備,但一天下來🐢,仍感到兩腿浮腫、渾身酸痛。武裝5公裏越野,氣力不繼,摔倒在地🍕🚴🏽♀️,手掌🌱、肘部、膝蓋都磨破了皮。跑400米障礙🧛🏻♂️,動作要領掌握不好,摔傷了腿……
“如果是在戰場上🫲🏿,難道要別人拉著我走🔄🏊🏼?”李振華說。這種緊迫感促使他及時調整好心態🥸,憋足勁投入到訓練中。他有自己的“秘訣”:“負重加練”。比如在一根細繩上攀爬,本來就不容易,更別說負重10公斤了。李振華堅持了兩個月🪴,果然見效。戰友們都說🏂🏿,他是“訓練場上的拼命三郎”。結業考試,9個科目他取得了7個優良🤣、2個合格🥍。“踏入軍營的第一步邁得不容易🚣🏼♂️,但是很堅實。”
用打仗的標準訓練自己
2011年,李振華被任命為陸戰二營五連——“海軍陸戰猛虎連”連長。
如果說海軍陸戰隊是一把尖刀🥷🏿,那麽,陸戰猛虎連便是尖刀上的刀尖。作為一群“猛虎”的領導者,要讓這群“猛虎”凝聚合力,就必須比他們更出色。
剛到連隊,恰逢實彈射擊訓練,一向對自己的射擊成績信心十足的李振華,準備給這群“猛虎”來個下馬威。
臥倒出槍動作幹脆利落🕺🏽🕵🏼♂️,據槍、瞄準✬、調整呼吸、預壓扳機🤺🧔🏽♂️、擊發命中👨🏿🔬,動作一氣呵成,5發5中🎭🙌🏽,打出50環的好成績。
然而,奇怪的是👨🏭,這場精彩的表演並沒有贏得掌聲。
只見5名戰士在班長帶領下,退至100米開外👩🏽🚒。
“前方100米處占領陣地!”班長聲音剛落👩👩👦👦,5名戰士快速躍進🙆🏽♀️🎋,時而臥倒出槍🧙🏿♀️,時而利用障礙物隱蔽🔇⚖️。他們跳躍前進↘️、交替掩護,前進過程中,先後向前方打出4發子彈,到達指定地域後,又快速臥倒,將步槍內最後一發子彈擊發,訓練結束🧗🏼。
檢查射擊效果時🧝🏿♂️🧛🏼♂️,李振華發現,25發子彈全部命中靶標🎳,盡管沒有發發命中靶心,但每一發都足以致命。
“我們是陸戰步兵,要的是戰場上的殺敵本領🏇🏿,不是射擊運動員的高命中率。”班長夏友權的話驚醒了李振華。
當兵做什麽,練兵為什麽?怎樣才是實戰?那一刻♣︎,李振華豁然開朗📕。“連隊戰鬥力建設是把鋼尺子🤧,不能搞成橡皮尺🧚🏼♀️,我經常這樣告誡自己。”
手榴彈投擲是一個傳統的基礎訓練課目,通常都是站姿。這是延續了很多年的訓練方法🪧,大家也沒有怎麽質疑過。李振華在想👨👧:打仗時能站著投彈嗎?那一定會暴露自己被敵人消滅的。而且,戰場上一定是全副武裝,不可能只紮腰帶➜、能少穿就少穿🙆🏼♂️。
他開始嘗試換一種姿勢。全副武裝,左手持槍,這樣投彈💁♀️,感覺真的不一樣🤵。在讓大家練習立、跪😲、臥三種投彈姿勢時,一開始很不習慣📫。跪姿和臥姿投彈訓練時🧑🏼🦲,更是洋相百出🫅🏽,甚至在跪姿時出現摔倒的情況。
“這並不是說明平常的訓練水平有多差,關鍵還是大家沒有用打仗的標準去訓練自己,所以找不到打仗的感覺🚴🏽♀️,當然就發揮不出最好的狀態🧑🦲。”李振華說😬。
從實戰出發𓀈,帶來了猛虎連的訓練變革🧑🏻💻:武裝越野,官兵換上了陸戰靴;防化訓練,戰士被帶進密閉的“毒氣室”;凈化水訓練,他按戰場要求🧜🏻🔜,讓士兵將自己作業的水喝下去,無論水源有多臟;野外生存,他把隊員逼到絕境,在“敵”兵圍殲搜尋的情況下,不給食物、不給水源🐦🔥,要求偵察分隊完成3天時間的潛伏求生……
海上蛟龍榮膺護航尖兵
從軍5年👨👨👧👦,李振華換了5個崗位。戰友們談起他,都為他堅忍不拔的性格及超強的適應能力所傾倒。
2012年初,李振華被任命為特戰分隊的中隊長,率70名特戰隊員隨第十二批護航編隊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
當地時間8月28日13時20分👈🏻,14艘快艇正高速向中國海軍護航的商船編隊接近🧑🏼🔬。
“一級反海盜部署!”一陣急促的鈴聲響過,李振華指揮特戰隊員荷槍實彈、迅速就位👮。2名特戰隊員乘直升機快速出擊,抵近偵察👇🏻。
14艘快艇分成兩波💆🏿,前後夾擊向編隊高速逼近⬅️。
“做好戰鬥準備!”李振華一聲令下👶🏽,特戰隊員手中的機槍👨🏿🦳、步槍、狙擊步槍等武器全部子彈上膛,瞄準海盜小艇的方向。
海盜受到震懾👩🏽🔬,雖不敢輕舉妄動🌌,但也不肯輕易放下“盤中餐”👩🏽🎤,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對峙了5分鐘,駕駛小艇紛紛轉向,駛離護航編隊……
盡管任務有驚無險,可李振華卻發現了存在的問題🧝🏽♂️🚢:隊員就位時間太慢。為更好地保障護航任務安全🪮🚴♀️,李振華反復推演部署方案和就位路線,發現在領取武器彈藥和就位路線上存在交叉擁堵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他重新調整就位路線,規範具體流程👯♀️,使反海盜部署的時間縮短了近1分鐘👭。
護航期間,李振華還認真研究戰術戰法,鉆研海上射擊要領和艙室搜索協同方案,多次執行隨船護衛、驅離海盜、乘機巡邏,參與完成了接護“旭富一號”被劫船員等任務。先後6次和海盜近距離對峙🙇🏼♀️,每一次面對危機🚃,他都能沉著應對、冷靜指揮#️⃣,成功驅離海盜。
2012年9月17日👨🏼✈️,中美兩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以來首次組織聯合反海盜演練。細心的李振華發現,第一水面突擊隊隊員攀爬商船時,由於前面幾名身材高大的隊員動作較慢,影響了整體速度。出發間隙,他按照攀爬速度先快後慢的原則,對突擊隊員登船順序重新做了調整👳🏻。結果⚄,攀爬商船時果然快了不少👨🦳➖。
李振華看似微小的臨機調整⚗️,讓美方隊員欽佩不已🚊。他們清楚♢,登船時的分秒延誤☂️,都可能讓自己成為海盜槍下的亡魂。
由於護航期間表現出色,李振華被第十二批護航編隊指揮所表彰為“護航尖兵”👩🏻🦽➡️。
回首5年軍旅生涯,李振華說,這期間遇到過挫折👩👩👧👧🖼,掉過眼淚🧎🏻🧖🏽,甚至想到過退縮🐮。“但是,軍人就是要向前沖鋒🔢,不能打退堂鼓。保衛一個國家的人,應該是最優秀的人💆🏼💪。我就想做這樣的人。”這個瘦瘦高高的上尉,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讓人感覺到蘊藏在他內心的力量。(陶社蘭 高毅 余文強)
轉自 中國新聞網 2013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