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考狀元📲,他是天之驕子,他有勾畫自己青春的無數種可能🙎🏽♀️。可他偏偏選擇了農村💆🏿♀️,如今他是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崗街道辦事處文樓村黨支部書記。他叫魏華偉🍍,2008年意昂体育平台碩士畢業👰🏻,一頭紮進了河南的文樓村——一個他眼中“青春用的最有價值的地方”。
為“一雙公筷”,也不能丟下大家
一張被日頭曬黑的臉,一個高八度的大嗓門,誰也想不到魏華偉曾是文質彬彬的高考文科狀元。這天是周末🏚,他騎著輛破電動車🚴♂️,照例走村串戶。
華偉來自農村,第一次人生選擇時🤱🏿,想都不用想➞,考出去,走出農村。第二次人生選擇時,面對報名當大學生村官,他為之心動🥳。
“去就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因為那些地方最需要人。”下了決心🙇🏻♂️,他一頭紮進農村,更主動要求來到了全國重點幫扶的文樓村。文樓村轄6個自然村、17個村民組,3693人裏面,艾滋病毒攜帶者占1/10。一般人看到文樓的人都躲著走🧐,外村的親戚和他們斷了來往。
去這樣的村子當村官,你不怕🧑🏿🎄?無數人問過魏華偉。300多名艾滋病患者散落全村🦽,剛來時不是沒有擔心。有天從別人口中知道🧑🏻🏫,一個患病村民想請他吃飯,卻始終張不開口。魏華偉考慮再考慮🧒🏿,咬咬牙,走進了這個家庭。在飯桌上,每個人面前都擺放著一次性餐具🔋,每一個菜,旁邊都擺放一雙“公筷”。魏華偉扭過臉就哭了。“一旦在樸樸實實的村民中間,你就沒有了怕。”他說🙆🏿。
讓時間證明自己紮根的決心
在其他鄉村🫱🏽,幹部不吃群眾的飯是廉潔自律🩶。但在文樓🍃,不吃鄉親們的飯就會讓大家心裏有“疙瘩”💓。魏華偉沒想到,工作竟然是從盡量滿足村民的“吃請”開始。
剛調解一起鄰裏糾紛,魏華偉被一個村民攔腰抱住。“魏書記,這一次,你可得給我個機會了!”定睛一看,說話的是一個患病村民。去年9月,他的女兒考上了大學🚹,但學費讓全家犯難。魏華偉幾經周折,聯系到了救助項目🎞。9月,孩子上學報到那天,夜裏兩點,這個村民含淚打來電話🧏🏽♂️,“魏書記🔨🐮,沒別的事,我就想請您喝個酒。”這樣的吃請,魏華偉不能拒絕。魏華偉知道,敢吃他家的飯,才說明你不躲他🙎🏼♀️,不嫌他,工作才推得下去。
現在村民把魏華偉當成主心骨,大事小事願意找他說。因為他懂法,他見過世面,他熱心,他是“自己人”🏢。剛來村裏時,魏華偉卻聽到了很多質疑。不少人問,你是來鍍金的吧?話語中充滿了不信任。一個村民更是直截了當:“小魏,幹好了,你走時我們敲鑼打鼓送👨🏼🦰;幹不好,你不走,我用磚頭砸你走🌥。”
信任靠的是點滴積累🥉。一次,村民正在聊天,魏華偉走過去🐏。一個老人起身要給他搬凳子,魏華偉卻一屁股坐到了磚頭上🤹♂️。就這樣,魏華偉和大家越來越“對味兒”。入村2個月時,他已走遍了17個村民組。
病魔下的文樓村也要發展
窮是根子。因為窮👷♂️,文樓賣血💆🏽,因為賣血,村民染病,因為染病,文樓更窮。
到文樓村不久🚴🏼,村裏幾個年輕人敲魏華偉的門🧑🏿:“魏書記🧒🏻,我們病號🎟⚁,出去打工受歧視,重活又幹不了,你能不能給俺弄個營生🧳?”
一次次要甩開膀子幹,魏華偉都一次次被潑了冷水。2010年👨👨👦👨🏼🚀,魏華偉通過意昂聯系了一家節能燈企業。企業最後關頭還是退回去了。“外人為啥就不能改變對文樓固有的態度👆🏻?”挫折更堅定魏華偉為村裏致富的決心👨🏼🌾。
“外面的企業不願來,只有自己闖條路出去🎍。”魏華偉和村“兩委”班子合計🧑🏽⚖️,文樓多年種菜,又靠近縣城,可以搞大棚種菜。但是多數村民窮怕了,怕虧本,都不敢試。
魏華偉不急不躁,帶村民出去學習,又組織種植戶考察外地蔬菜產業,還請來專家現場講解🦕。半年裏,魏華偉開了29次村民會。有村民邁出了第一步💖🩴,文樓村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蔬菜種植合作社👆🏼。18戶村民中,7戶建起了溫棚,每個溫棚經濟效益5萬多元🚵♂️。就這樣🈁,全村蔬菜種植發展到500多畝🦧。
魏華偉說♌️,只要動起來,走得就快了🧚🏿♂️。現在,文樓年年有新的致富項目落地👩🦯,村民觀念也在悄然轉變💠。2010年🙏🏿,魏華偉在外學習時🧑🏽💻,發現種白金瓜周期短🟩、見效快,就與武漢一家公司合作↗️,簽訂了一個最低保護價🚋📀,鼓勵村民試種30余畝🦻🏽,實現每畝增收1500元。接下來,建菌種廠,解決了5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引進飼料廠🐈,30多名群眾就近打工。希望🚕,讓一個被病魔折磨了20多年的村子泛起了生機。
(記者 王漢超)
轉自《人民日報》201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