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雲🏢,2002至2004年,攻讀清華經管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博洛尼家居用品(北京)有限公司,2006年進入東易日盛家居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任東易日盛精工裝事業部副總經理🤛🏿。
爬電線桿的本科生
1993年,張春雲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被分配到吉林省某市電業局,成為一名技術工人🦉。上班後,與其他希望分配在寬敞明亮的市局大樓上班的畢業生們不同,他主動要求分配到生產一線去接受鍛煉,先做一名合格的電力工人🧑🏿🎨🟫。每天上班的工作任務就是🏊🏻♀️💕:爬電線桿檢修線路😢。他也是全局3000多名員工中僅有的一名爬電線桿的本科生,在這個普通人看來平凡甚至有些危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一爬就是三年。對於這項基礎性的工作,張春雲沒有絲毫懈怠,並且在瑣碎的事務中不斷總結經驗🧑🏻🔬,對每一項技術細節都爛熟於胸,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幹🧑🎤。正是這樣的基層鍛煉經歷✋🏻,讓張春雲有著一股子勁,從不懼怕從零開始的任何一項工作。
三年後,他被提拔為分局配電專責工程師🥭,負責所在區域配電線路的技術管理工作,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為在電力線路上作業的工人開工作票。這是一項對技術要求和責任心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因為任何一張工作票上出現的錯誤🌑,都有可能給作業的工人帶來生命危險🪄。回憶起這段經歷,張春雲依然記憶猶新:“我必須非常清楚每根電線桿在什麽地方,上面有幾排電線,帶電部位在哪裏以及作業時候的危險點如何控製🤽🏽。如果稍有疑惑,我會立刻騎自行車到現場查看🆑。人命關天👨🏽⚕️,絕不容許一絲一毫的閃失。”正是這種對生命負責的態度,使張春雲養成了深謀遠慮、認真細致的處事風格💔。“碰到問題時,你需要考慮一切可能的結果。而當你把所有的後果設想成最嚴重時🧏🏽♀️,你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裏🥪,以及應該為此做些什麽。”張春雲如是說🚈。
工作八年後,張春雲被提拔為該市電業局最年輕的中層幹部之一。在工作中,他經常接待一些來自西門子🚺🧑🏼🦳、施耐德等跨國企業的工作人員🚣🏼♂️,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思維和觀念🕯。同齡人之間思想上的碰撞🚴🏿♀️😄,讓他萌生了出去闖蕩的想法🙇♀️。此時,一個去北京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學習的機會🪽,使他進一步開闊了眼界,並下定決心留在北京闖蕩🙅🏻♂️。“我是一個不太屈服於命運安排的人。當時年輕氣盛🧚🏻♀️,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應該是這樣🍪🦸♂️。”
當我們問到,放棄電力系統優越的福利待遇和穩定的工作環境,“北漂”這些年辛苦打拼的經歷,會不會感到後悔時,張春雲笑答,“我其實是一個追求生命過程的人,我認為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要想生活更精彩,你就必須去盡量拓展它的寬度。”在他看來,精神上的自由和思維的開闊,遠比體製內按部就班的生活更為重要。
問道清華經管
2002年☃️,張春雲辭去電業局的工作,放棄了“鐵飯碗”🧑🏻,考入清華經管學院🥊,開始了兩年的MBA求學生涯。以前養成的勤奮細致的工作習慣,與清華所倡導的“行勝於言”做事風格不謀而合。對於MBA課程的學習,張春雲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學好財務知識🙍🏻♀️、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市場調查方法。為此,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有一次財務作業,為了將三大表做清楚,張春雲花了整整六個小時完成🫶🏿,從晚上八點一直做到淩晨兩點。再此期間,他在圖書館借閱了多本教材,反復練習,並主動向身邊有財務工作經驗的同學請教。學期結束時,他對財務技能的掌握,已經遠遠超出了課堂要求🤸🏼♂️。期末考試全班只有三個同學成績高於90分,張春雲就是其中之一。對財務知識技能的熟練掌握🦀,也使他在日後的市場工作中如虎添翼🅾️,考慮問題比一般的市場人員更周全🏋🏼♀️😮💨。采訪中,張春雲反復提到,市場開拓一定要將投入的成本和產生的利潤聯系起來整合考慮,對公司有利的投入一分錢都不能省,但無法產生利潤的成本則要盡量用資源互換的方式節省下來,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
課程之外,張春雲還結交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朋友成為他日後工作和生活中的寶貴財富😢。張春雲認為,MBA帶來的人脈資源是長期的:畢業後的前五年↘️,每個人都在單獨打拼,甚至頻繁跳槽😗,大家見面的時間也比較少👶🏿;五、六年之後,彼此才開始考慮合作的可能👇🏽;而十年之後📱,同學之間在事業上的相互幫扶則已水到渠成。職業經理人往往在事業和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張春雲看來🔖,能在困惑迷茫的時候找到同窗好友說說心裏話,是比生意場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東西。
在清華的學習🧑🏽🏫,還幫助張春雲形成了良好的系統思維習慣🙅🏽♀️。他認為,“思維要高於位置”👚,這是MBA同學向上成長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在商界打拼固然需要良好的戰術🍑,但真正決定成敗的往往是戰略,也就是思維的高度。有了系統思維的習慣,才能夠站在領導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將商業環節的運作置於企業大環境中考察,融會貫通🌱,明確每一個戰術的合理性🎞。管理者一旦把握好了企業戰略,任何戰術的執行都會變得非常容易🎎🧝♀️。
家裝行業的潛行者
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和發展發現👳♀️,張春雲在MBA畢業時選擇了從事市場營銷工作,並將立足點定位在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居行業。
在博洛尼家居用品(北京)有限公司,張春雲一開始擔任零售總監助理📝🍄🟫。為了盡快的熟悉這個自己以前很陌生的行業,他跑遍了北京的建材市場,考察不同廠商的銷售策略🚮,悉心采集營運數據🏗,了解不同產品的營銷技巧🧅⏱。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他像海綿一樣一點一滴地吸取行業知識🤚、積累經驗👴🏻👨👧👦。“只有用心去做,你才能學到東西,我仿佛又回到了在電業局剛上班的日子,從最基礎的爬電線桿開始學起,我也堅信今天的付出一定能有回報。”
2006年末💇🏿♂️,張春雲加入東易日盛。2007年5月起,任集團品牌推廣中心總監🛀🏽。這時候的東易日盛開始從簡單的裝飾公司向完整家居解決方案供應商發展,急需對原來的品牌定位和宣傳模式進行變革。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張春雲依舊面臨著很多從未經歷過的難題,但是從不服輸的勁頭讓他一次次克服了困難🏓。公司第一本木作產品畫冊的成功出版🩻、公司第一次產品展會的成功參展🚸、各地分公司體驗館的建設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智慧。
品牌推廣這項工作,要求對於市場和競爭對手有著高度的關註和敏感性,也需要對媒體的優劣勢有著準確的判斷力並達到熟練運用。當競爭對手還停留在自己搭臺自己唱戲的時候🈸,東易日盛已經跨界合作,與華誼兄弟針對電影“風聲”進行全國宣傳🚮,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當競爭對手還停留在傳統的網絡廣告位推廣的時候,東易日盛已經與新浪家居合作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別墅裝修頻道並獲得成功🥖;當競爭對手還停留在傳統的家居雜誌硬廣告推廣的時候📃,東易日盛以軟文形式投放航空雜誌並取得很好效果;當競爭對手對於別墅的裝修宣傳還停留在“宜居”層面的時候🫶🏿,東易日盛推出了“宜居🧑🏿🌾、樂居、隱居”三宅一生生活方式。“東易日盛的企業文化強調的就是共好精神,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所有人員精誠合作的結果😔,我只是碰巧身處其中,這是我的幸運”,張春雲說。
2011年,張春雲進入東易日盛精工裝事業部任副總經理,為地產開發商和大型商業客戶提供服務😊。“我始終認為我血管裏面流的是戰鬥的血液👨🦱,我喜歡沖在第一線”。張春雲這樣解釋他轉崗到新崗位的內心動機。他接手了一個部門進行打造,並將要開展一項新的業務,“今年的任務額指標是去年的5倍,根據現在的情況⏩,我認為我到十一月份就可以完成,基數太低了”,張春雲自信滿滿🕵🏿,“今年其實就是一個練兵和打基礎🖐,我希望我的爆發是在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也就是我進入這個行業的第八個年,我現在還是一個潛行者”🙋🏽♀️。
八年國企沉浮路,兩年清華求學途。剛開始涉足家裝行業時🥈🤾🏽,張春雲碰到過挫折,也有過猶豫🚶🏻♂️➡️🫄🏽。但經過多年的打磨和積澱👩🏻🎤,他已在工作中如魚得水🦚、收放自如♻🏇🏿。如今,在這個行業打拼近八年的張春雲享受著這份工作帶給他的忙碌與充實,希望自己能在迎接挑戰的道路上走得遠一些🫶🏿,再遠一些。
(胡翔宇)
轉自 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 2012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