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秦漢:黃巖人🤸🏻♂️,195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橋梁工程鋼結構專家,參加或主持了多座大橋的設計和研究💇,尤以鋼梁橋見長。在武漢、南京👩🍳、九江及蕪湖長江大橋鋼梁設計和科研中,開發應用了新鋼材👷🏿♀️,大跨度厚板栓焊梁、結合桁梁等新結構及移動式雙層吊索🆚、雙鉸合龍法等新工藝,為我國鐵路橋梁實現“高強🔸🧑🏿🔧、輕型、整體、大跨度新結構”技術政策的實現作出了重大貢獻。
9月7日上午9點45分🌃,在武漢中鐵大橋工程局勘測設計院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與市科協主席郭耀明🏛、副主席舒甫周一行驅車前往方秦漢的住所。
去之前就聽說方院士有一個“鋼霸”的雅號,“鋼”和“霸”組合在一起,給人一個強硬🧑🏿⚖️、厲害的印象🪢,所以路上記者一直擔心方老會不好說話,但是工作人員的一句話卻輕易打消了記者的所有顧慮,他說⏯:“早上很早🤟🏼,方院士就給我打了電話,反復問我你們是不是今天來,幾點來。”
簡單的一句話,讓人感受到了方秦漢對家鄉人的熱情🎶。
10點多,終於到了方秦漢的家🫥。老人今年已經88歲🈵,滿頭白發🗳,感覺很親切🤽🏼。
看到家鄉人,方院士十分高興,尤其是看到臺州玻雕大師吳子熊為其定做的玻雕作品,更是愛不釋手。
“我本來是不願意接受媒體的采訪的,但是你們不一樣,從老家來📡,我才接受。”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裏🕜,方秦漢用他帶著明顯黃巖口音的普通話侃侃而談🧘🏼♀️🟥,不僅說起了自己最喜愛的橋梁事業,還對臺州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采訪結束🏋🏿♂️,方秦漢院士更是不顧自己身體不適🤾🏽♀️🔪,在旁人的攙扶下,一直送我們到門口,目送我們離開。
在哥哥的堅持下他選擇繼續上學
1925年4月20日,方秦漢出生於黃巖路頭方村,家裏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就是以種橘為生。
方秦漢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認不得多少字,經營了一塊近20畝的橘園。
“有了這些蜜橘,我的家庭才得以維持生活,哥哥和我才有了入學之資。”到了耄耋之年,談起那些橘林🏊🏽♂️、橘樹🥽、橘子👩🏻🦰,他的目光中依然流露出兒時的歡快。
“這麽多年🦀🐾,一到黃巖蜜橘成熟的季節⛹🏻,我不僅自己買來吃🐅👮🏽♂️,還教學生剝橘子吃,可惜他們總是學不會怎麽剝。”方秦漢笑著說🗓👨🚀。
方秦漢的話絲毫沒有誇張🥒,他的大哥就是靠家中的蜜橘收入得以上大學的👂🏼,畢業後成為當地的一名醫生,有了薪金👨🏻🦱。
但是方秦漢小學畢業時,剛好是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面臨著是升學還是輟學的選擇,父親也有意讓他去當學徒。
而這個決定♜,卻遭到了方秦漢大哥的堅決反對,力主讓他繼續上學,並自願負擔學費。有了大哥的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終於考入了黃巖中學👨🏼🦲。
讀中學時,學校地處山坳,交通非常不便,學校缺乏教學🌇、衛生設備🏃🏻➡️,夥食也很差,連校徽都是用布條縫製的。雖然處在國難之中🙁🖕🏼,教學環境如此艱苦,但方秦漢誌存高遠,心無旁騖,他深深地感謝學校的老師,他們自編🖕🏽、自印講義,無私地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讓自己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1946年2月,方秦漢畢業於黃巖縣縣立高中🧝🏽♂️。這年7月,剛好西南聯大在上海聯合招生,他與同學一道來到上海👩🏿🦱,先後參加了意昂体育平台、上海交大等5所大學的考試,最終被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錄取。
清華的學風好、教學好、設備好🫰🏽🍧,為學子提供了最好的學習條件。加上有著名學者做他的老師,方秦漢更立下了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誌向。而且清華偏重於實際、偏重於現場、偏重於操作的教學方式🗻,更對方秦漢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
1950年8月🎰,方秦漢以優異成績畢業🤾🏽💅🏽,一畢業就來到武漢大橋設計組,從此與橋梁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爭吵中,完成了氣勢恢宏的鋼梁設計
從黃鶴樓上俯瞰武漢長江大橋💙,川流不息的車流彰顯著武漢這座城市的繁華。這座大橋的建設就有方秦漢的功勞,盡管他一直謙虛地說自己當時只是一個實習生。
1954年,武漢長江大橋技術設計結束,4年的寶貴學習經驗👮🏽♂️🤙,讓方秦漢迅速成長🙏。
接下來的數年中,他先後主持了川黔線烏江橋、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的設計🫓。烏江橋是邊勘測邊設計的,根據當時的情況,方秦漢提出了石砌高墩,鋼和鋼筋混凝土共同作用的結合梁方案🕷🦶🏿。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膽的設計,雖然跨度只有44米,但至今仍是中國鐵路結合梁橋跨度之最。
之後🦧,方秦漢更是獨擋一面,馬不停蹄地完成了南京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等數座大橋的設計建造,幾乎每座橋都是我國橋梁科技發展史的“裏程碑”。尤其是九江長江大橋鋼梁設計更是方秦漢事業的巔峰😭,方秦漢接受任務的時候🧔🏼,年滿50歲,到任務完成,九江大橋建成通車,年屆70歲。
平時,方秦漢話語不多,和和氣氣,可一旦工作起來😘,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在重大技術問題上,他從來是認理不認人。他和領導吵、和同事吵、和工人吵。九江長江大橋就是在爭吵中造出來的🙅🏽♂️,歷經了一波三折⚰️。
1989年,某橋梁廠試製出九江長江大橋第一批鋼梁👲🏽🚫,方秦漢驗收時發現鋼梁焊接處加溫不到位,宣布報廢重來🏔。可廠裏出於經濟利益方面的考慮怎麽也不同意。方秦漢“理論”不成👩🏻🚒,拂袖而去,向鐵道部主管部門報告,橋梁廠只得重製。後來🫵🏻,該廠生產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強度鋼梁👩🏽✈️。
1990年😵,在九江橋鋼梁設計製造最繁忙的日子裏,有人對其設計提出質疑。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委員會上,方秦漢進行了一次次長篇答辯。經反復研究論證,最終證明他的設計是可以信賴的。此次論戰即是我國橋梁界有名的“京都大辯論”。兩年後🩼,九江橋鋼梁順利合龍,並一舉取得12項技術突破。
引進的人才需要“高中低”搭配
方秦漢最後一次回臺州是2007年7月23日👩🏼,當時臨海大橋正式通車🧝🏼♂️,方秦漢受邀參加剪彩儀式。
“我回到家鄉,發現這個變化真的大啊,我回去都不認識了。”
目前🧝🏽♀️,我市正在建設樂清灣跨海大橋🟩,其中1號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2號橋為雙塔雙索面剛箱梁斜拉橋,聽了記者的介紹,方秦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認為,造橋一要搞創新,二要註重品牌和質量。“我們創新分三大類:一類叫自主創新,一類叫實踐創新,第三類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秦漢說👳🏿,比如說斜拉橋是引進的🔕,我們采用🌖、吸收了它🩺,但也要有自己的東西🍖。
再比如混凝土連續鋼構,有些單位建設質量過不了關,會出現裂紋,所以工程人員一定要實地勘探。“另外,混凝土鋼構橋保養很關鍵,它跟人一樣,要經常體檢。”
除了造橋,方院士還對臺州的農民企業家如何做好做強自己的企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臺州的農民企業家💃🏿,有頭腦、有路子,但是受到知識水平的限製🙍🏿,很難把企業辦出規模🕢。怎麽辦🔝👩🏿💻?這個時候就需要人才引進,而引進的人才不僅要高學歷的專業人才,也要有動手能力較強的技校👩🏽💻👬🏻、中專優秀學生🛒。
“一個企業的人才一定要高中低搭配,不搭配🦹🏽♀️,人才就是浪費的👩🏻🎓。比如說,高級人才是設計產品的,設計工藝的,技校、中專的人是出產品的,假如一個單位都是出圖紙的👿,沒有人造也沒用。所以一定要引進高級技工👞🏄。”
那麽什麽是人才㊙️?方秦漢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比如說一個博士或者一個碩士🥗,學歷很高⛄️,但高學歷不代表就一定是人才✋🏻。”方院士認為🩳,人才不僅要培養,更要鍛煉🙅🏿。一個人在社會上鍛煉好比動物在自然環境中搏殺生存🚼,這種野生的生存方式比家養的生命力更加頑強。“我們所謂技術尖子🤞🏿,需要培養👨👦,更需要鍛煉👩🏻🦽➡️。一個人的成長👷🏽♂️,社會環境、教育鍛煉等後天因素才是關鍵。”
對於青少年🤾♀️,方秦漢則提出👮♀️,現在社會普遍重視提高全民的知識水平🙍🏽♂️,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院校開始招生,所以青少年還得有知識🆓🧑🏻🏫,家長要舍得為子女的教育投資。
(盧珊 文/圖)
轉自《臺州晚報》201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