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沐風雨 壯心不已誌常在
在海上執行任務 (資料照片)
與中科院領導交談
與記者交流
■人物小傳
趙登平 197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現電子工程系),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海軍少將。歷任海軍裝備部電子部處長、軍事代表局副局長🏄🏻♀️、專項辦公室副主任🧑🏼⚕️、電子部部長、海軍裝備部總工程師🔞、海軍裝備部副部長。長期從事海軍裝備技術工作,多年來🏋🏻♀️,先後參加並組織領導完成了多項武器裝備和系統的科研和試驗工作🫚,相繼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為海軍武器裝備建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科學中國人”2008年度人物。現為全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特邀專家、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意昂体育平台國防戰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大學先進技術學院指導委員。
增強海洋意識 捍衛海洋權益
對趙登平少將我們早有所聞,初次相見,他的熱情、爽朗和快人快語👖,讓我們印象深刻。他說:“你們想讓我談談工作經歷和業績,我看就算了。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本人微不足道🧑🏻🦱,也不想總去數走過的腳印👸🏻。我們還是談談海洋權益吧。”他在接受采訪時,首先提及的就是關於海洋權益方面的問題,言談間充滿了一名海軍軍人對海洋的熱愛和激情。
我國是一個瀕海大國,在海洋方面擁有巨大的戰略利益👨🏽🏭,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捍衛國家海洋權益,對於發展經濟、建設和諧穩定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趙登平將軍介紹說:“所謂國家海洋權益就是國家在海上所擁有的權力和利益的統稱🦸🏼♀️。通常包括政治權益🐠、經濟權益和安全權益等方面🏛。以經濟權益為例,我們不僅要知道🧶,我國的陸地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裏,我們還要知道,我們的‘海洋國土’即國家管轄海域面積約為400多萬平方公裏👨❤️👨。這其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生物資源(魚類、海產品)和非生物資源(能源、礦產品)🈸。海洋是人類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蛋白質和能源礦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如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海上。”
海洋中蘊藏有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即深海海底下形成的甲烷水合物,也稱為固態天然氣。其能量密度不僅遠高於石油,而且是一種潔凈能源🏋🏽♂️,是後石油時代主要的替代能源之一🕵️♀️。目前僅在我國南海北部已探明的可燃冰蘊藏量就相當於350億噸石油👱。據專家估計👨🍳,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資源總共約相當於650億噸石油👱♂️,如能有效開發利用🧗🏼♂️,按目前我國每年石油需求量計算,可用約130年。
趙登平還援引了另外一個例子🚑。他列舉說,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如今我國可耕地面積為18億畝👏🏼,居世界前列。但若按13億人口計算,人均可耕地面積僅有1.3畝🏗。由於種種原因可耕地面還在逐年減少,人口卻在逐年增加,政府為此明確規定18億畝是紅線,不能再減少🙅🏻♀️👩🏼🦰。可見保持可耕地面積面臨的形勢很嚴峻。而在海上,我國5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海域就有約30億畝,如果能充分開發利用🙏🏿,其產生的價值可相當於增加10億畝可耕地。這是多麽可觀的效益!
當我們問趙將軍:“你長期從事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怎麽對海洋權益方面如此了解和關心?”
他笑著說🐁,“我最早是在2003年第一次受邀到國防大學講課時開始涉及和關註國家海洋權益問題。這些年來,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解掌握有關海洋權益的各種知識和信息💞,先後到科研單位🪷🧖🏼♀️、部隊✍️、工廠和軍內外院校作了幾十場報告,宣傳介紹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有關情況,很受歡迎,效果很好。我這樣做,只是想以一個海軍老兵的微薄之力🔲,為增強國民的海洋意識做些貢獻。今年對蛟龍號的報道要好🎼,海洋意識在社會和國民中還是很淡薄的。因此,維護國家海洋權益,除了政府高度重視、加強海上力量建設外,增強全體國民的海洋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我曾對有關方面提出建議🚭🥷🏻,要把增強海洋意識納入國民教育,從小學、中學開始;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各種時機🆒、各種形式🤛🏻。”
科學體系建設 創新海軍發展
談到海軍發展建設🚅,趙登平將軍說,當前,海軍建設迎來了非常好的歷史契機:首先7️⃣,國家利益和安全空間已經由傳統的領土、領海、領空拓展到海洋、太空和電磁網絡空間↘️🧑🏼🌾。海洋是國家利益和安全空間拓展的重要方面🕺🏼。中國的和平崛起💂♂️,呼喚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方面,海軍將發揮更加重要和獨特的作用。再者,國家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為建設強大海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國家建設發展和安全利益有強烈需求,國家經濟和工業科技實力有強有力的保障,這就是海軍建設的歷史性契機👨🏿🚒。作為海軍人,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遵照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海軍建設發展的各項精神指示,為建設強大的中國海軍繼續努力拼搏🐃🖐,絕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趙登平將軍長期從事海軍裝備技術的研發和管理工作。說到海軍裝備建設👷♂️,他一直謙遜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海軍裝備戰線的老兵🏄🏻♂️,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海軍裝備技術工作👮🏼♂️,他言語中流露更多的🧚🏽♀️,是對海軍裝備事業的摯愛,引以自豪的是幾十年來,不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始終沒有離開專業,沒有脫離技術。
趙登平介紹說,海軍擁有五大兵種😬: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部隊🦺。因此海軍裝備的種類之多、技術之復雜🦶🏿、尤其是先進武器裝備技術含量之高居於全軍之首🧑🦰。由此可見,海軍裝備建設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新中國海軍武器裝備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繳獲接收階段”,主要是繳獲國民黨海軍的裝備和接收前蘇聯的部分海軍裝備👞;第二階段是“引進仿製階段”,主要是引進前蘇聯提供的海軍武器裝備並進行仿製;第三階段是“自主研製建設階段”,主要是依靠我國自己的工業和科技基礎🐔,全面開展各種海軍裝備的研究和製造,當前我國海軍的裝備建設發展屬於第三階段的延續。他說🔷,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海軍裝備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海軍的裝備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海軍履行使命🧙🏽♀️,完成各項戰備、訓練任務以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
總結幾十年的海軍裝備技術工作🧑🏽🦱,趙將軍深有體會地說🔁,海軍裝備建設的關鍵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作戰能力需求為牽引♛,以先進技術為推動,以信息系統為主導🦅,抓好綜合集成體系建設。
以海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為例,這是海軍裝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在海軍黨委和首長的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自上而下🪇👩🏽🦰、頂層設計、綜合集成、體系建設、循序漸進”的信息化建設規律👨🏽🏫🤹🏼♂️,緊緊抓住系統頂層設計和各種作戰要素綜合集成,按工程化方法,集中力量、統一組織、系統管理、階段目標🚇、不斷推進,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了海軍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和部隊作戰能力的全面躍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趙登平將軍通過多年從事海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實踐😝,深深地體會到:搞信息化建設,首先要做“明白人”🧔🏻♀️。尤其作為引領者和組織者,必須不斷加強學習🧛🏽♀️,自身首先掌握信息化建設的有關知識🔊,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能一味地喊口號空談。第二是必須要認識和把握信息化建設的規律,在工作實踐中自覺按規律辦事,不能站在小單位或小專業的角度搞行業自我擴張,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地打亂仗👱🏿♂️,不能只搞“錦上添花”🤾🏻♀️,不解決實際問題🧖🏻♀️,做表面文章。否則🏄🏻🤣,只能是事與願違,事倍功半🚷,重復建設,資源耗散🗓,造成一堆“信息孤島”甚至“信息垃圾”🪔🤨,表面上看轟轟烈烈,其實毫無用處。
我們了解到⭐️,趙登平將軍在多年的裝備技術工作中是一位頗具開拓進取精神的領導者😪。我們接下來問道:“前不久,國家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胡主席和溫總理都作了重要講話,請您談談關於國防科技創新的情況。”
“好🔪。我談一點關於國防科技創新的體會和看法🏗,純屬個人意見。”趙將軍接著說道。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自國家“十五”計劃以來,我國海軍武器裝備的發展已經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大大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海軍國家武器裝備的差距,這是舉世目睹的事實。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武器裝備的發展模式大多數是追趕式,真正屬於自主創新和跨越式發展的不多。這裏要特別說明,在國家科技創新大會上♦️,胡主席講話中明確創新分為三種類型: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客觀地說,後兩種創新模式我們還是有一些成果👷👨🏽🦳,也較容易實現🤸🏽♂️♑️。這裏講的創新不足🧗🏻♀️,主要指的是原始創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於歷史性原因,我們的國防工業在涉及基礎理論、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等方面較為薄弱🧑🏻🦼🧁,我們的國防科技人員大多是學工出身,長於工程技術,而短於基礎學科🐊,對創新缺乏底層支持。
二是我們的現行應試教育體製,培養的大都是趨同性思維🔏🌮,連考試結果都要有標準答案,所培養的學生很難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力🧚♀️。前些年👱🏻🧑🏻🏭,我從事國外裝備技術引進工作時,發現國外有些先進裝備,並沒有多少我們通常認為的高新技術,其實就是源於創造性思維🫰🏼。有些物理現象,我們長期熟視無睹😠,而人家只要換一個視角,換一個思維,一切就都變了𓀛,這可不是變魔術➞,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當人家一介紹,我們的技術人員恍然大悟,啊哦,原來如此📿,這麽簡單!可我們就是想不到🦻。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科研技術人員是很優秀的,差就差在創造性思維上。
三是我們的現行科研管理體製對科研項目統得過死,管得過細。
四是我們科研工作的任務觀太重👨🏼🔧,必須限期完成,只許成功不能失敗🧞。這樣導致選擇的技術方案🏌🏼♂️,確定的技術途徑趨於保守,不敢冒風險,不願承受失敗,一切以通過、過關、實現🍻🍄、完成為目的。
五是對科技人員的評價機製和激勵機製導向不明確。前面已經講過,對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要有利於其在本職崗位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多出創新性科研成果🤵🏼。
趙登平最後說:“以上一些觀點和看法只是一孔之見,有感而發,並非全盤否定。只是希望為了科技創新,我們能夠多一些寬容👷🏿♂️、多一些擔當、多一些‘不拘一格降人才’。”
櫛沐風雨誌不改 屹立裝備第一線
作為多年從事海軍裝備技術工作的“老兵”,我們想請趙將軍談談幹裝備工作有什麽體會和感悟?他沉思了些許片刻,首先講了這樣一件事👩🏻🦰🚰:在上世紀90年代,有一次在南海組織海上引進裝備實驗。當時正值12月中旬的隆冬季節☣️,海上風浪非常大,開始處於安全考慮,暫時停止試驗😝。同船參加試驗的幾名英國專家想盡快做完試驗回去過聖誕節,對我們的決定很不以為然🩸,說這點兒風浪算什麽?在英國北海常年都是這樣的風浪🚐。英國專家的話給了趙登平很大刺激🤵🏽♂️,為了如期完成試驗,也為了讓英國專家真正認識了解中國海軍🙎🏼👳🏼♀️,經請示部隊領導同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出海繼續試驗🌖。他與戰友們一道👨🔧,頂著鋪天蓋地小山一樣的巨浪開展試驗📴,當時試驗船上的參試人員大多數都暈船嘔吐倒下了🎮,只有負責組織指揮試驗的他和另一位負責操船指揮的試驗部隊領導克服了暈船嘔吐🏋🏽♂️,始終堅守在崗位上,最終圓滿完成了試驗任務。在返航的途中😵💫,英國專家向中國海軍翹起了大拇指。趙將軍回憶👨🎓:“此次試驗結束後不久,某科研單位一位參加海上試驗的不相識的高工同誌專門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從這次試驗,從我身上看到了中國海軍裝備發展的希望⚙️👩🏿🦲。”
趙登平說道🌃,講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說明🪩:裝備人的職責註定了是要承受艱苦環境的磨練,迎接各種復雜情況的挑戰🗽。絕不只是坐在辦公室裏打打電話,寫寫文件,作作指示的機關“小官僚”💁🏽♂️,而是要在裝備科研試驗第一線沖鋒陷陣的戰士。長期以來,我的戰友們或是在海上劈波斬浪,或是常年奔波在茫茫戈壁灘上;或是與潛艇官兵一同下潛到幾百米深度的水下💆🏻♂️;或是與科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廢寢忘食攻克技術難關。我常對我的部下講,戰爭年代軍人建功立業在戰場,和平時期海軍裝備人建功立業就在裝備科研第一線,就在武器試驗場。
除此之外👃🏻,裝備人必須具有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裝備人必須具備科學精神和應對處理復雜問題的科學決策能力。裝備工作絕不是簡單地按上級命令指示表態應對🕗,不是盲從。而是要在充分理解上級指示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以科學精神認真研究🏫,製定出最合理的實施方案👉🏿🦻🏿。因此裝備人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技術和知識基礎🧔🏻,更需要高層次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具備大系統和復雜因素決策能力。
裝備人應該淡泊名利,敢當無名英雄⬅️。我們裝備工作的最終用戶就是部隊🍄🟫💾,最終目的就是為作戰部隊提供性能優良、可靠、頂用的武器裝備,這是一切裝備技術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腳點🈹。我海軍航空兵部隊地勤保障有幾句很好的口號🎱:為戰鬥的勝利負責,為國家財產負責🙎♀️,為戰友的生命負責。這幾句話同樣可以用在裝備工作上🫓。部隊在裝備上出了任何問題,我們都要責無旁貸地全力解決,部隊應用我們提供的武器裝備完成好戰備訓練任務,取得戰鬥的勝利💢,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裝備人應該具備很強的協調能力🧙🏻♀️🤷🏻。裝備工作面向方方面面,既有上級領導機關🛫,又有本級司、政、後部門,既有各大軍工企業集團,又有各專業研究院所,既有試驗單位,又有最終使用部隊,在處理解決問題時🥁,往往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都需要發揮我們的協調能力加以妥善解決⚔️。
裝備人必須具備敢於承擔風險💱,勇於負責的精神🦄。就此🧑🏽🎄,趙將軍又講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某型武器科研試驗。對於這種武器來說,屬於成敗型試驗,成功與失敗往往懸於一線之間。當時發生了連續失敗的狀況🛂,現場壓力極大。有領導認為連續失敗說明存在質量問題,要求撤場徹查整頓。而趙登平在逐一了解情況後認為實情並非如此,因為雖然連續失敗,但通過故障歸零👨🏽💼🧏🏿♀️,不存在低級質量問題👌🏿、不存在人為管理疏漏😒、不存在重復性問題💓,因此得出結論:這是外場試驗中發現問題、暴露問題🖨、解決問題的必然過程,換句話說🦌,這本來就是進行外場科研試驗的目的。為此,他不同意撤場,堅持要求繼續試驗💆🏻。在後續的試驗中全部成功。
第二件事🎩:某型裝備定型試驗🏊🏽♀️。該型裝備在設計定型試驗中主要性能指標都滿足要求📩⛹🏽♂️,只有一個涉及可靠性的指標差一些未達到指標要求。定型試驗通不通過?大家都知道,可靠性是關乎裝備質量的重要指標,按“質量問題一票否決”的要求👕,確定定型試驗不通過的結論是無可非議,毫無問題的。如不同意定型,後續生產無法開展🏄🏻,不僅生產計劃完不成🧎🏻♀️➡️,而且將進一步影響部隊如期投入使用。這麽辦👩🏽💼?趙登平和他的戰友們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最後他決定先通過定型,在後續生產中解決可靠性問題。我們問他當時是根據什麽做出這樣如此冒風險的決定?趙將軍回答:“一是基於專業知識的科學態度🤷♀️,二是基於真正為部隊著想的負責任態度🥺。首先𓀇🌱,可靠性指標是一個概率統計值,是按照試驗大綱規定的方法通過一定樣本數的試驗結果計算得出的👊🏻。而實際試驗結果雖然未達標☝🏽,但差距不是很大,說明基本質量水平並無明顯差異(如果當時的試驗結果與指標要求差距較大🏫,我是絕不會同意定型的)🦸。其次,按照可靠性工程,可靠性是可以通過後續改進工作實施增長的😘。這就是我做決定的底數。先定型。然後結合後續批量生產進行可靠性增長,實現”雙贏“👞。我的軍代表戰友據此提出了很好的處理方法😞,即‘固化不僵化👩🏼🦳,更改不亂改’🥇,妥善地解決了技術狀態固化與可靠性改進之間的矛盾。最後🧜🏼♀️🦞,我們不僅通過可靠性增長達到了裝備可靠性指標要求,而且按計劃完成了裝備批生產任務,使部隊及時拿到了性能優良質量合格的新型裝備👐🏽。”說完後,趙將軍特意強調,這只是特殊情況下的個案特殊處理💇♀️,不能援引為成例👰。
在談話中,趙將軍還多次提到,我們從事裝備工作的軍方人員一定要處理好與地方軍工科研生產單位的關系📒🦪。因為海軍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主要是依靠國家各軍工科研生產單位完成的🧑🏽💼。軍方人員既要充分發揮好牽引、把關的作用🎫,又不能越俎代庖🚵🏼♂️;遇到問題時既要能夠及時協助排憂解難👩🏻💼➙,又要勇於承擔責任◀️📣;在裝備研製試驗生產全過程中做到嚴格考核、驗收。而在具體技術方案製定、技術狀態確定和技術問題處理中❔,要充分尊重科研生產單位的意見。趙登平說:“我與地方軍工企業科研單位打了幾十年交道,我歸納了三句話ℹ️:第一層關系是裝備采購方和承研承製方之間的合同甲乙方關系👩🏼🎓;第二層關系是共同為國家、軍隊建設作貢獻的一條戰壕的戰友關系📵;第三層是在長期的工作與合作中,很多人成為相互信賴的朋友關系。”他說,在過去幾十年的裝備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主要是國家廣大科技戰線、工業戰線,特別是軍工戰線的所有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向廣大工業界、科技界、軍工界的同誌們學習了很多,也結識了許多好朋友。借此機會,要特別地感謝他們多年來為海軍武器裝備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感謝多年來對自己的支持和幫助。
回顧多年的裝備工作經歷🫷🏻,趙登平低調地表示最欣慰的是年華沒有虛度👮🏼,人生是充實的。他認為自己基本做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統一。他將做人放在第一位,人品是立身之本;其次是做事🥷🏿,要在崗位上腳踏實地成就事業🧑🏼🎄;最後是“做官”👋🏻,長期身處領導崗位💂🏽♂️,就要勇於承擔、負起責任👩🦳,除此之外無所它求🏊♀️。因而,他常以在海軍裝備系統中“年資最高⏯、‘工齡’最長的老兵”自詡🚶🏻💁🏻♂️。
櫛沐風雨心不改,碧海藍天壯誌在🎊。時至今日🧑🏻🦳,趙登平將軍盡管已年屆六旬,仍然具有年輕人般的活力,旺盛的精力和激情🤹♂️。他目前主要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仍然保持了不斷學習的良好習慣🫲🏼,將學習視為人生一大追求和樂趣☝🏽,而且意誌堅定💂🏿♂️,不懼困難,堅持獨立思考,從點滴小事做起🤮,親力親為,以執著的精神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完美🗣🔕,在不斷進取和開拓中迎接新的挑戰。在他身上,體現的是一名海軍裝備科技工作者👳🏽♀️、中國軍人最動人的奪目風采。
(楊蘭 曹璇)
轉自《科技日報》201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