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侃寧,2001年考入清華經管學院👨👨👦,2005年獲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管理學學士學位,隨後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2007年畢業後,進入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工作至今。
初入清華:清華風物
當那個小時候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喊著將來要考清華的小女孩終於站在了清華二校門前的時候,她的心裏除了在接到通知書時的興奮,還有對未來四年大學生活無盡的期待和好奇。該是怎樣的教授,怎樣的校園💂🏼,孕育了朱自清、聞一多這樣的學者呢?該是怎樣的水清木華,留下了陳寅恪🧖♂️、梁啟超他們的身影呢?又該是怎樣的藏書🤽🏽,怎樣的環境,讓錢鐘書和楊絳感嘆清華的圖書館是京城最好的呢❤️🔥?也許只有置身這水木清華之中🧿,才能看懂這清華風物,才能感受清華精神吧👨🏽🦲。
剛入大學的鞏侃寧👩🏽🦰,在看到二校門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她與清華這一方水土的緣分🌷👩🎓。在大學的四年中,每每流連其中,總能讓她平心靜氣面對一切🕵🏽♀️,畢竟🥄,這百年積聚的學者之風🧑🔬、大師之氣🥋,往往讓暫時的困難、片刻的不順頓時顯得微不足道。
充盈著清新學風、讓梁實秋感念久之的清華學堂,刻寫著梁啟超《君子》演講之哲思警句的同方部,容納著一代代清華人情感空間的近春園🧝🏽♀️,見證了清華校史諸多重大事件的大禮堂⛹🏽,濃縮著清華學子“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之蓬勃精神的體育館……當然🙎🏻,最讓鞏侃寧欣喜的還是清華圖書館👏🏽。
剛入學的時候👇🏽,就有老師帶領大家到圖書館參觀,教大家如何使用借書證👦🏼🧑🏽🍳,如何更快更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書。那時候的鞏侃寧對清華圖書館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大👩🏽🏭🥍!圖書館面積大、書庫大、書架大,連書桌都是大大的👷🏻♂️。有很多學長學姐在安靜地看著書,做著題。從那時起鞏侃寧就喜歡上了清華的圖書館,在以後的四年裏👞,盡管大大的圖書館裏經常是一座難求🤦🏽,盡管經常要早早來排隊等待進館,盡管經常感覺學業壓力大而沒有什麽課余時間,鞏侃寧還是喜歡一個人騎車到圖書館去翻翻人物傳記。在那樣安靜的環境裏,在書中她觸碰偉人們的內心世界,審視他們的人生起伏,想象他們在各自時代推動歷史的卓越貢獻,從中讀懂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對信念的堅持以及對人生的執著。大學四年裏,大大的圖書館裏那張大大的書桌🕢,跟鞏侃寧一起見證了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榮辱成敗⛽️,而他們的故事🧖🏼♂️,將一直伴隨鞏侃寧,伴隨她走過自己的人生路🖌。
學在清華:清華師者
初入清華的鞏侃寧跟新認識的室友一起坐在綜合體育館前的臺階上🚘,看著校園裏熙攘的人群🤘🏽,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大學生活就這麽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
如今再回首這四年大學生活,鞏侃寧印象最深的還是清華老師們教書時的諄諄善誘和深入淺出。
鞏侃寧清楚得記得,彼時剛從美國回國、在經管學院任教的錢穎一教授(現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講授剛開設的《經濟學原理》課程,在主樓後廳🪀,走廊、窗臺上坐滿了慕名前來旁聽的同學們。錢老師把他對經濟學的深入理解,用簡明的語言和例子表述出來4️⃣🪫。而那些真正讓大家感受到經濟學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作為一種思維力量的原理和例子,都成為經典,讓大家銘記於心。比如他在第一堂課就介紹過的“經濟學十大原理”,看似簡單卻成為分析經濟學問題最好的工具,機會成本、理性人假設等經典概念也成為大家對經濟學最深的印象。而談起他在課堂上講到的經濟學家用價格機製“讓大象自己上門來”而不用像數學家、物理學家🍀、計算機專家那樣跑到南非親手去抓大象的那個段子,鞏侃寧至今還能清晰地記得錢老師課堂上那幽默風趣的表達以及同學們會心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李稻葵老師講授的《中級微觀經濟學》對於鞏侃寧來說可謂難度頗大。李老師的課程是全英文授課,而且對數學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好在他在課上總能從略顯枯燥的偏微分方程中找到經濟學的思路👨🎨,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解讀數學公式🧇,加之旁征博引,特別援引經濟學實例🤹🏽♂️,這門課倒也十分有趣。正如在講解一種商品價格上升對需求有著價格效應和收入效應兩種影響的時候,他援引清華和北大兩校食堂對飯菜價格上升采取的不同政策,分析其各自的初衷、影響以及利弊👨🏻🦼,不僅使得鞏侃寧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她在分析過程中感受到經濟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當然✋🏻🦔,學業的收獲不只是學習學科知識和感受大師風範↔️🥁,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思想上的提升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金融課上的建模分析就讓鞏侃寧收獲頗多。在課上,她發現自己不再像以往那樣通過直觀的認識和判斷得出結論👈🏿,而是學著從案例中抽象出問題👧🏼,通過合理的假設建立恰當的數學模型,並通過數據收集來驗證模型的正確性。通過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驗證,她體會到了分析問題所需要的嚴謹和準確🧗♂️;而各小組之間激烈的爭論🥖🩰、辯駁💁🏽、思想碰撞也提高了包括她在內的每一位同學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中她也明白了模型本身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重要,為了激發創見而形成爭鳴☎️,為了解決某類問題而做出特定假設♈️、建立模型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步入職場🎻:職場感悟
鞏侃寧目前在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所做的IT咨詢工作與她本科時所在的管理信息系統專業正好對口👨🔧🗣,所以在經管學院所學的很多專業知識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石化盈科是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電訊盈科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旨在為客戶提供IT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是國內一流的信息化服務商。
在這兩年多的工作中🚨,鞏侃寧和她的同事們所做的,就是從客戶發展戰略出發🙆🏽♂️,根據其業務特點,為他們製訂信息化發展規劃及總體方案,提供信息化基礎設施🤲🏿、咨詢服務以及涉及生產經營管理👮🏽、輔助決策等不同專業、不同層面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項目🦶🏽。
具體到信息化支撐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層面,由於每個行業都各有其自身特點,不可能所有企業都用同樣模板🪖、同樣系統來實現信息化🤞🏻,所以鞏侃寧工作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要盡快🏥、盡可能深入細致地了解客戶所在行業的特點以及企業的運營模式與經營狀況,再結合自己在IT與管理咨詢方面的經驗,為他們提供合理的信息化策略。經過兩年實際工作的考驗🪳,她希望自己有機會在實體產業或者管理咨詢方面繼續深造,提高自己的相關能力和知識🛌🏼,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好的IT咨詢服務🐃。
鞏侃寧認為🙍🏽♀️,現在很多企業在項目建設中對信息化的關註度不夠,在今後的運營中就會逐漸暴露出系統整合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這對於IT咨詢行業來說,意味著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這也表明我國現代企業的觀念與意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工作中必然會遇到更多的艱難挑戰𓀘。
對於個人而言,鞏侃寧覺得溝通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只有具備高效溝通的能力☂️,才能啟發客戶發現其信息化需求,理解其所在行業的經營特點👨🏽✈️,同時提出並完善信息化策略。經管學院新的本科生培養方案增加了對同學們中文溝通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她認為此舉對未來經管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和競爭實力都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未來夢想🧿:公益事業
在去石化盈科工作之前,鞏侃寧曾在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研究院讀過兩年研究生。當時,她對公益事業充滿了熱情和向往,卻無奈於國內公益環境的不成熟🔳。
鞏侃寧認為⚒,與國際上成熟的公益慈善製度相比👩🏻🔧,中國的公益事業更多依靠個人善舉,而缺少必要的製度保障。只有做到善款使用透明公開,捐款人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民間公益組織才能更有效👨🏼🔧、規範地達成公益目的;只有公益觀念深入人心、公益渠道暢通有效,企業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個人才能更好地實現公益心願。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就十分看重 “惻隱之心”🤞🏻;近幾年,國人在抗震救災等一系列事件中的種種善舉,更彰顯出了歷久不衰的慈善公益之心。鞏侃寧相信,只要公益製度建立完善起來,中國的公益事業一定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許那時她已投身其中🧑🏻🤝🧑🏻。(馬誌遠)
轉自 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 2011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