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波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涉足環保領域屬於“專業對口”,但是,他個人並不以技術型領導人見稱,業內更熟悉的是其對於資本手段的嫻熟運用。
文一波的創業始於1993年✵,在化工部任職的他禁不起兩個同學的慫恿,半推半就同意下海,創業艱難,起始資金從100萬變成了40萬,同學沒能熬住虧損🤘🏻,一走了之,他自己留了下來,選擇了輕車熟路的汙水處理做突破口🐯,從遼寧錦州一個啤酒廠廢水處理項目做起👩🎓,開始“綠金”征程。
當時,一般環保類企業多以項目導向,多數公司的存續周期不過3至5年🧙🏼♂️😋。桑德之所以崛起,相當程度上1999年向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的轉型。彼時,桑德在汙水處理的技術設計服務、工程承建等業務上已經積累一定資本,但是👇🏽,單純EPC(設計—采購—施工)模式無法進入市政汙水處理領域🏄♂️,後者是頗具想象力的市場。
1999年,文一波大膽提出了“中華碧水計劃”,其主旨是市場化運作汙水處理項目🧘🏿🤦🏻,向政府爭取特許經營權☝🏻,由企業承建並運營一定時限🚠,通常為30-50年,其間靠收取企業排汙費營收。模式的關鍵之處在於財務杠桿的運用,一般占項目投資30%-40%左右的註冊資本金來自桑德,其他資金項目本身可成立項目公司,然後憑借項目本身的現金流向銀行尋求貸款。“只要項目選得好,金融機構都很看好,三四個億資金就能做十個億的生意。”文一波說。
可是,民營資本進入市政汙水處理領域,此前沒有先例👋🏽⛹🏼♂️,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普遍由政府出資(或由政府出面借款或貸款)建設,再由隸屬於政府的事業單位負責運營⛹🏿♀️。1999年到2000年,文一波用了600多天與北京市政府磨合🧑🏻⚖️,進行艱難的政策探路,直到2000年12月🤾🏻♀️,北京市肖家河、通州區衛星城兩個市政汙水處理的BOT項目才告批復,成為民營企業投資興建市政汙水治理項目的首例。
“桑德用BOT的方式激活了整個汙水處理市場🏕,企業也迅速成長,但是,投資環保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對接資本市場格外重要👩🏻🦲。”文一波如是解釋了商業模式與資本運作的關系☎。
如今👊🏻,文一波坐擁兩家上市公司以固廢處理為主業的桑德環境(000826.SZ)、以綜合供水和汙水處理解決方案為主業的桑德國際(00967.HK;E6E.SI),兩家市值合計超過150億元人民幣,且產業鏈已經貫通➔,業務集合技術咨詢、工程設計🍗、設備開發製造、工程實施、項目運營服務為一,在全國投資建設自來水廠(公司)、汙水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工業廢棄物處理廠近60個🧑🏽⚕️。
“十二五”期間預計環保投資將達3萬億元,在已有產業版圖的基礎上,文一波有著更大的野心,“通過並購發展產業鏈🙇🏼♀️,拓寬業務面,從一般的製造業,工程業,到運營服務業,向綜合的環境服務提供商轉型”桑德環境2010年報如是寫道。
(陳曉平)
轉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