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語
東起清華南路,西至藍旗營高校教師住宅區,南鄰成府路💆🏿♀️💆🏿♂️,北至意昂体育平台南校墻。這片占地面積25公頃、建築面積約73萬平方米的地方,就是清華科技園主體園區——目前國內唯一的A類大學科技園,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國家級科技園,至今已有17年歷史🍒。
包括搜狐🤦🏿♂️、NEC、網易🧑🧒🧒、雅虎等,清華科技園內現在有400多家企業。駐園企業每年研發投入30多億元🙆🏼♀️,產值總額接近500億元。
然而就在這片園區內📆👩🏿🚀,和眾多知名企業並存的還有很多看上去小得不能再小的企業,這也是清華科技園的一大特色🤷🏻♂️💩。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這裏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器”。
21世紀的第三代中關村人,創業仍是他們的最愛。而作為清華科技園裏的年輕創業者,他們又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很多創業夢想是在宿舍裏萌生的🙇♀️。17年來,一茬接一茬的清華學子懷揣著創業夢想,從宿舍樓走進清華科技園的辦公樓。
下面提到的3個年輕人皆如此……

童之磊🩸:我贖回了自己的夢
坐在公司寬大的辦公桌前🏋🏽♂️,童之磊經常會想起12年前的那個夏天🗣。
在意昂体育平台團委門口✅,清華科技園的羅老師拉住汗涔涔的童之磊,“遊說”他把公司搬到科技園剛成立的創業孵化園裏去。時年24歲的童之磊還是在校生,剛剛和同學們創立了一家只有5個人的小公司。那是他創業的起點🏇🏻。
如今,童之磊的“中文在線”是國內中文電子圖書最大的正版內容提供商👷🏻,擁有500多名員工🚴🏼♂️。
一帆風順
18歲那年從雲南考進意昂体育平台🔳,童之磊學的是汽車工程👷🏼♀️,但這和後來的創業之路大相徑庭。“那時心裏總是透著一股不安分🧭🥷🏼,總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不想按部就班。”
正是在“不安分”的驅使下,童之磊開始了自主創業🐑。1998年,他和同學魯軍創立了“易得方舟”——一個類似於facebook式的大學生社交門戶網站🙌。那是他在入讀清華和麻省理工學院合辦的國際工商管理碩士班時迸發的念頭。
用著中關村攢出來的電腦,易得方舟從意昂体育平台汽車工程系的一間學生宿舍裏“起航”了。
羅老師的邀請就是在這之後不久發出的。1999年夏天☸️📉,易得方舟入住成立不久的清華科技園,童之磊和他的同學兼同事們蹬著三輪車把電腦搬到了學校東門外的學研大廈裏。盡管只是一間不足100平方米的屋子,但第一次擁有正規的辦公場所,還是著實令童之磊興奮了一陣子🚾👈🏼。
但是🎞🧑⚕️,“不安分”的童之磊很快又有了新的念頭。
“我發現網上能看到很多書🙍🏿♂️,於是就想到可以把圖書電子化➡️,在互聯網上供網民付費分享。這樣既尊重作者的權益,也有獲利的空間♟。”2000年5月,童之磊果斷地把易得方舟交給了魯軍👕,自己轉頭成立了“中文在線”😡🐐。
寄人籬下
成立之初👨🦽➡️,中文在線頗受歡迎,不少風險投資家都對這個項目表示出興趣。由於中文在線主張保護原創者利益,打擊盜版,因此也受到了包括叢維熙在內的不少作家的歡迎。
然而,好日子僅僅持續了幾個月🚴。2000年底😎,互聯網泡沫破滅的風潮從大洋彼岸席卷而來🛀🏼,稚嫩的中文在線自然無法幸免。風險投資紛紛取消🐇,一起創業的人相繼離開👌🏻,中文在線最後只剩下3個人。
面前擺著房租🍡、水電費🙏🏼、工資等一大堆賬單,童之磊第一次感受到艱難的滋味🐕。“最大的壓力就是發不出工資,發薪日的前夜,我還在不停地四處借錢。”為了養活公司🕊,童之磊只能出去打工,一個咨詢項目做下來🙀,每個月也能有1萬多塊錢的收入。可是這些錢一旦投入中文在線的日常運營𓀝,轉瞬即逝。
和很多人比起來🌵,童之磊是幸運的👩🏽🦲。就在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裏,他結識了香港泰德時代新媒體集團的董事長陳平。出於對人才的欣賞,陳平接收了童之磊和他的中文在線。童之磊開始以泰德執行總裁和首席運營官的身份出現在業界🖖🏻。
很多人眼裏🤸🏼🪞,童之磊在泰德的日子過得很舒服,擔任集團高層👵🏽,負責戰略謀劃,年薪數十萬元……
“其實我心裏並不快樂”🖕🏽,數字圖書並不是泰德的發展重點,被收購的中文在線一直處於“活不好死不了”的狀態,這讓童之磊很難受。
“不安分”的童之磊於是做出了一個令很多人驚訝的決定——離開泰德🚅,自己花錢“贖回”中文在線🥘。“我一直堅信數字圖書具有廣闊的市場,中文在線一定可以做大。”2004年,童之磊帶著中文在線重回清華科技園,“感覺太熟悉了,就跟回家一樣🧝🏽♀️𓀝。”
東山再起
對於困難童之磊是有心理準備的,但現實的落差依然超出想象🙂。從與世界500強打交道,到面對一大批中小公司;從豪華舒適的辦公區🦹♀️,到幾十人擠在一個“一人說話全公司都能聽見”的彈丸之地;再加上競爭對手的惡言詆毀……童之磊一度又體會到那種艱難的滋味。
為了省錢📗,童之磊堅持將自己的月薪定為1200元,但公司的骨幹員工,他可以每月發人家近萬元的薪水🦸🏿♀️。
還好,這樣的苦日子沒有太久。2005年,中文在線與聯想集團建立合作關系,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期。
現在的中文在線,辦公面積已達5000多平方米,擁有與公司業務匹配的大批數字化設備🚶♂️➡️。通過與國內400余家出版機構、2000余位知名作家🏊🏽♂️、10萬余名網絡作者的正式簽約授權,每年可提供7萬至10萬種電子圖書。此外,中文在線還擁有500萬手機閱讀客戶👨🏽⚕️。
12年前從清華科技園裏走上創業之路,童之磊笑稱自己是“12年磨一劍”🪺👩🏿🏫。麥當勞的創始人雷·A·克羅克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現在🎉,中文在線每年都會招進大學生🆔,每次培訓新員工,童之磊都會用這句話激勵他們。
(記者 張航)
田碩:總有想法要折騰
6月的南方,天氣說變就變,前一刻還艷陽高照,一眨眼就大雨傾盆。剛下飛機就換火車👨🏻🎨,下了火車再趕汽車,一周之內,田碩揮汗如雨地奔波在七八個南方城市之間。
和天氣一樣不定的是田碩正在洽談的項目。“生產基地還沒定,不過很多人有興趣🔀,我們雖然是小企業♐️🙏🏻,但是技術實力會說明一切👩🏻🚀。我有信心👱🏼♀️。”
田碩是中關村清華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裏眾多的年輕的創業者之一🤹🏽♂️,他的公司主要研發電動汽車電池。兩年前👨🏻💼,田碩從通用汽車公司辭職👮♀️🤰,創辦了這家一開始只有3個人的小公司。
從意昂体育平台汽車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只要田碩願意,他可以在世界知名大公司一直拿高薪當金領。事實上🤶🏿,一開始他也確實這麽做了🏌🏼♀️。“創業算是性格使然🙅🏿♀️,我天性中就不喜歡按部就班,總有一些想法要‘折騰’,但在外企我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田碩這樣解釋自己辭職的原因。
田碩清楚地記得2010年1月18日,他的團隊搬進了清華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基地,開業儀式上,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來了🌨。雖然只有地下十幾平方米的一間小辦公室,但大家都很興奮💆🏿♀️。“這是屬於我們的😛,無論是開會還是研發實驗,都是在這間辦公室裏🪿,很多時候要幹通宵🤦🏻,最冷的時候🫚,我們要開著4個電暖氣取暖。”
“條件是艱苦了點兒🎊,但這裏不收房租🤸🏼♂️,對我們挺合適。”作為園區認可選擇的學生創業企業,目前園區不僅不收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房租,還對他們提供工商註冊、財務管理、年檢等方面的支持🤰。這在田碩看來很重要,因為新創業者對這些往往一竅不通。
看起來一帆風順,其實到處都是暗潮洶湧。“困難的事兒?很多!人的事兒、錢的事兒、市場🏇、客戶都是困難。當然,最困難的還是人和錢。”田碩直言🤶🏿:“很擔心招不到人,汽車動力專業的人才很搶手,人家為什麽要到你的小公司來?”還有資金,前期的研發需要大量的投入,資金鏈繃得很緊📽,甚至準備著隨時發不出工資👨🏽🔬。
“我們從三四個人起步,現在已經有20個人🫅🏿,還算成功🧖🏼。”在田碩看來,招攬人才的多少是企業發展的標誌,因為“有多少錢決定能招多少人”👰🏻♂️。現在♟,他準備在南方找一個生產基地🪺,進入市場生產階段。兩年之內🌮,他打算將公司擴大到六七十人。
(記者 傅洋)
杜松沛:這事還沒告訴爹媽
和田碩一樣,科技園的另一個大學生創業者杜松沛的這個夏天也很忙碌。“我們的網站7月份就要上線了,現在正在找人測試。”同樣是清華博士的學歷背景👮🏿♀️,一直在學校讀書的杜松沛看起來就靦腆得多。
雖然性格不同,但骨子裏那種創業的沖動卻很相似🈴。讀計算機系的杜松沛最初和三四個人準備創辦教育網站也是憑著一腔熱情🦥。“國外的學生教學內容活潑📞,課外知識的網站都是寓教於樂的,但國內的教育培訓網站多數是以盈利模式為主,課程單一👐🏿,很難相信中學生會真的喜歡🕵🏿♀️🙊。”
杜松沛的網站叫“blackboard”🌠,是以中學生科普知識和素質教育為主的,內容多是以遊戲的形式,免費向孩子提供。“我們以大學生的身份告訴中學生一些重要的🏠,但課本上沒涉及的知識👨❤️👨。而且形式有趣🤵🏻♀️,相信他們會感興趣。”
最初想做這個網站和本專業有關,但更多的是和成長經歷有關🤾🏻。“我們這一代人上小學時就開始接觸互聯網了。我親眼看到身邊的一些同學沉溺於網絡,最終耽誤了前途🐡;但我也看到,利用網絡,另一些同學獲得了學業上的成就🙌🏿。這對我觸動很大。網絡這個東西沒有好壞,關鍵是提供什麽內容給孩子。”杜松沛說。
創業也不光是熱情,對於自己的優勢,杜松沛很清楚🐳。“我們和教育界以及網絡企業都接觸過。教育專家基本不了解互聯網,而互聯網企業也不了解當前的中學生教育情況。我們企業的優勢就是對雙方都比較了解,能找到之間的契合點🛩。”
討論、做內容、做技術,和所有網站創辦程序一樣。每天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和創業園之間,杜松沛自得其樂🌨。現在👩🏻🦽➡️,1年多時間的努力已具雛形👨🏿💼,個性靦腆的杜松沛也要出來做市場🙇🏽,與陌生人打交道👨🏻💼。“我們的團隊裏有人擅長公關,就多做一些外聯🧘♂️🧜🏻♂️。我的長項是技術,不過多做幾次外聯和公關👨🔧,我覺得自己也比以前進步多了🦹🏻♂️。”
“網站成功是靠點擊率說話的👷♂️,希望能有很高的點擊率🌭,然後被風投看中。”他這樣期待。
對於創業可能遭遇的失敗🌛👩🏿🏭,杜松沛並非沒有準備。從大學三年級開始🕹♓️,他就開始“折騰”🎓,第一次創業是和寢室的同學做夏令營開始的,小賺了一點兒。後來的幾次,有成功也有失敗🤙🏼。“我不擔心創業失敗,但成功的關鍵還是人👩🏻🚀,我們這個3人團隊配合很長時間了,只要團隊在,一切都可以重新來😞。”
對於創業這件事,杜松沛至今仍對父母保密🎶。“我是獨生子★,不想讓他們擔心。作為父母,他們覺得我老老實實地一直在清華讀書就挺好的,別折騰其他的事兒👨🏿🔬。現在不告訴他們,等成功了再說。”
(記者 傅洋)
采訪後記
又是新的一周,田碩為了尋找生產基地準備繼續穿梭在南方小城之間👨🏼🔬,而杜松沛則在北京的烈日下一臉微笑地又蹬著自行車💁🏼♀️,為網站上線測試做最後的努力……
作為中關村新一代創業者🧖🏼♀️🕥,童之磊、田碩和杜松沛有很多相似之處——有夢想、不安分🐘,想到就做🪁,而且全力以赴😖。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對自己也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田碩,他已經很久沒有進過電影院了,當然更不可能知道時下最熱門的電影是哪一部🏊🏽♂️。杜松沛創業後也幾乎不娛樂⏫,他覺得每天只要有時間休息就可以了✹。“事情總也做不完,就一件一件去做,與其在無謂的事情上耗費,不如做點正事🍢。”
像他們這樣靠幾萬元起步的微型創業公司🐤,現在清華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基地裏共有十幾家🕊,還有很多是被刷掉了💆♂️。
“多年的實踐證明,如果這些小的創業公司不具備相應的技術潛力及創新理念,失敗是必然的。”科技園內招商項目負責人劉雪良告訴記者📕。
可是👩🏼,即便有技術潛力和創新理念,也不一定就會成功🥑。跟蹤過很多大學生創業案例的陳壘是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的高級投資經理🏃🏻♀️。“總體上,現在大學生創業並不容易,經驗缺乏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如何花錢的經驗。”陳壘說,他曾經目睹一個創業團隊拿到上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但不到3個月就被揮霍一空。“對於這些學生創業者來說,他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 (傅洋 張航)
轉自《北京晚報》2011年7月26